淡豆豉
【拼音名】 Dàn Dòu Chǐ
【别名】豆豉、杜豆豉【别名】黄豆、白豆
【别名】香豉、豉、淡豉、大豆豉。
【别名】香豉(《伤寒论》),淡豉(《纲目》)。
【性味】苦;辛;平
【归经】肺;胃;心;膀胱;小肠;三焦经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宣郁除烦。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闷
【功能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燥胸闷,虚烦不眠。
【功能主治】解表,除烦。用于感冒发热,头痛,虚烦,失眠。
【功能主治】解表,除烦,宣郁,解毒。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功能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燥胸闷、虚烦不眠。
【用法用量】 2~5钱。
【用法用量】 6~12g。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注意】 1.《药性论》:得XI良。
2.《本草经疏》:凡伤寒传人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注意】 ①《药性论》:\"得酰良。\"
②《本草经疏》:\"凡伤寒传入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附方】 ①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煎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②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黑膏生地黄半斤(切碎),好豉一升,猪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末雄黄、麝香如大豆者纳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补缺肘后方》)
③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豉一升,薤白一把(寸切)。上二物,以水三升,煮令薤熟,去滓,分为再服,不瘥复作。(《范汪方》鼓薤汤)
④治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钱半(研飞如粉),豆豉(好者)一两
半(水略润少时,以纸浥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太,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极冷腊茶清临卧吞下,以知为度。(《本事方》紫金丹)
⑤治断奶乳胀:豆豉半斤,水煎,服一小碗,余下洗乳房。(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⑥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焦炒豉,令烟绝为末,油调敷之。(姚和众)
⑦治阴茎上疮痛烂:豉一分,蚯蚓湿泥二分,水研和涂上,干易,禁热食韭菜、蒜。(《药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