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升农民精神生活质量与乡村振兴

提升农民精神生活质量与乡村振兴

来源:化拓教育网
扫一扫看全文2018年第17期调查思考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8.17.033提升农民精神生活质量与乡村振兴□甘(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2霞1,王秦俊1晋中030800;2.清华大学北京100084)户抽人多段等比例分层法、等距摘要:通过对山西省7个地市共11个区县41个农村采取县抽乡、乡抽村、村抽户、;农民对个人品德的重视并未减弱;农民的审美越来越倾抽样法抽取样本,调查发现:多数农民的人生追求局限于“家”农民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要靠农业农村现代化。向于都市化;文化素质越高的农民对宗教的依赖性越弱;乡风文明关键词:农民;精神生活;乡村振兴;文章编号:(2018)中国图书分类号:文献标志码:1004-702617-0047-03F320A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的振兴和乡村组织的振更应该是人兴。农业的现代化不仅是产业的现代化,的现代化。中国农民的精神生活状况与实施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战略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变迁对中国农民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剧烈的冲击和改变,使之产生了新的文化心理。农民的精神贫困成为农村人口脱贫致富、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障碍[1]。农村脱贫攻坚社会转型期中不仅包括物质脱贫,也包括精神脱贫。多元化、多样性的趋国农民精神生活呈现出多层次、[2]势。中国农民若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城乡一体化发展便上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全面转变,是畸形的发展,并没有稳固的根基。提升农民精神生活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质量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前提。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到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唯一不变的四个字就是“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乡风文明,重点在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临汾市、晋中市、通过对山西省运城市、长治市、朔州市7个地市共11个区县41个吕梁市、忻州市、村抽户、户抽人多段等比例农村采取县抽乡、乡抽村、分层法、等距抽样法抽取样本,共发出问卷3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305份。样本县的抽取按照2016年山西省统计局统计的116个县(市、区)的2016年农前30名抽取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数指标排名进行,5个县,31~60名抽取4个县,61~116名抽取2个县。受访对象为16周岁以上、每年生活居住在农村超过6个月且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的50%来自于农业样本数据中男性占55%、性生产的农村居民。女性占45%;年龄上60岁以上占16%、40~59岁占49%、30~39岁占19%、20~29岁占13%、16~19岁占2%;文化水平上不识字占6%、小学占23%、初中占47%、高中占17%、专科以上占8%;经济状况上特困(须救济)占6%、困难(温饱型)占14%、一般占占17%、60%、中等(高于平均水平)富裕占2%。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整体来看,样本数据量大、收回的有效问卷各项比例合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形成最通过Excel和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终数据结果。“家”1多数农民的人生追求局限于民风、家风、乡风是乡风文明的3个重要表现,能农民对人生终极意义从侧面体现出农民的精神生活。的认识,是其一生奋斗的导向。通过问卷“人一辈子劳”的调查得知,见图1和图2,苦受累是为了什么?多,“子女幸福”和“个人数农民的人生追求局限于“家”任劳任怨劳作的最生活得到保障”是他们勤勤恳恳、“光宗耀祖”等人生目大动力。“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标相对较弱。“天国、来世、下辈子”等带有宗教色彩的比例则更小。由此可见,农村工作的着力点要以农民这一点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中心。在对当也可以从对另一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得到证实。前农民“最需要的知识”的调研中依次是与自身生活,其次才是“生活知密切相关的“农业知识、健康知识”,见图3。少数部识、法律知识、其他科技知识”当前,图1以文化为维度,关于“人一辈子劳苦受累是为什么”的调查结果(13YJAZH08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甘霞(1983-),博士研究生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基本问题、中国近代思想史。(1963-)农业技术推广及思想政治教育。王秦俊,男,山西闻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47·调查思考2018年第17期扫一扫看全文分农村的在“等、靠、要”的思想上依赖性较大,奋斗目标仅仅局限在“小家”,许多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和农村建设的意愿不强,这是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问题。图2以政治面貌为维度,关于“人一辈子劳苦受累是为什么”的调查结果图3以性别为维度,关于“您目前最需要的知识是什么”的调查结果2农民对个人品德的重视并未减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民”往往和“勤劳”“质朴”联系在一起。传统美德如仁、义、礼、智、信等在乡村具有深厚的底蕴。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仍然肯定品德对个人威望的影响,且文化层次越高的人对“个人品德对于自己声望的影响”越肯定,见图4。在关于农民的调研中,多数人把“玩麻将的人多、喜事或丧事大吃大喝”作为主要的不良现象,其次分别是“对老弱病残缺少应有的帮助和关爱”“封建迷信的现象比较普遍”“村民之间互相拆台、破坏公物、乱扔垃圾等”,这显示了农民对公德、私德的重视,见图3农民的审美越来越倾向于都市化5。当前,农民获取新知识的途径随着年龄和文化层次的不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40岁以上或文化水平较低的人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电视,而40岁以下或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主要是通过电脑、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获取的渠道更方便快捷,获得的知识也更丰富多元,见图6和图7。由于受到都市消费浪潮和生活理念的冲击,农民审美观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发生冲突与碰撞,现代各类新的审美形式如城市生活、西方文化、创意文化等对农民审美活动也产生很大影响。从农民春节购买年画48·图4以文化为维度,关于“个人品德对于自己的声望影响”的调查结果图5以文化为维度,关于“村里的不良现象”的调查结果图6以年龄为维度,关于“目前获取知识的途径”的调查结果图7以文化为维度,关于“目前获取知识的途径”的调查结果时的审美倾向和农闲时节喜爱看的影视剧可知,年轻人更喜欢看“都市类”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而老年人更喜欢“乡村类”“抗日类”的电视剧或电影。年轻人对政治人物的崇拜也不像老年人那么强烈。年轻人对理想的住房样式、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体现个性,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见图8、图9和图10。因此,如何引导当前农民进行健康的审美活动,提升农民精神生活,从而全面、立体地构建农民的精神家园;如何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等事业,推进农“对不良现象的认识”·扫一扫看全文2018年第17期调查思考图8以年龄为维度,关于“买哪种年画”的调查结果图9以文化为维度,关于“喜欢的影视剧的题材”的调查结果图10以年龄为维度,关于“喜欢的影视剧的题材”的调查结果村公共文化等建设,推动乡村文化繁荣与发展,是乡村振兴进程中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4文化素质越高的农民对宗教的依赖性越弱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于“命运”有不同的认识,在”的调查问卷中,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与农民的知识水平呈正相关,而文化水平越低的人越是相信人的命运是“生辰八字”先天决定的,越是相信“风水或神灵”。对于家庭背景、机遇、社会关系和遗传对命运的影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认识上的差别,见图11。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探寻农民精神寄托的途径,使农民在现实困境与理想追求落差中得到内心平衡,是构建当前农民精神家园的重要任务。5农民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要靠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乡村衰落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及时响应。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乡村衰落是伴随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大图11以文化为维度,关于“人的命运与何种因素相关”的调查结果量向城市集聚,导致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归宿,也是提升农民精神生活质量最根本的途径。农村的现代化依赖于农业的现代化。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生活宽裕”向“生活富裕”转变,有利于乡村发展层次和发展重点的提升。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已经远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包括精神生活)需要成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振兴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最终归属使农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农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注重提升农民的精神生活。着力满足农民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确保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提升农民精神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广泛的美好生活需要[3],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6结束语提升农民精神生活质量和乡村振兴互为前提和保障。农民对人生的追求、对个人品德的重视、审美标准的都市化倾向和对“命运”认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代农民的精神现状,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归宿,也是提升农民精神生活质量最根本的途径。参考文献:[1]题——刘亦民—基于湖南两县农民精神生活状况调查,肖汉仕.农村嬗变过程中的农民精神贫困问[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题研究——杨建辉,2010,26(4):70-75.—,陈赵阳基于福建省福清市农村的调查与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精神文化需求问[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3](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5):29-33.内涵与实现路径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795-802.[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6):·49·“您认为您的命运与下列哪些因素最相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