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缓和曲线的作用 :线形缓和、行车缓和、超高和加宽缓和。(2分) (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s。(2分) (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在一定范围内。(2分) 2.在公路设计中,加宽缓和段长度应考虑:
(1)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2分) (2)超高缓和段长度Lc;(2分) (3)缓和曲线长度lS。(2分) 3.(1)准备工作
(2)标注控制点 (3)试坡 (4)调坡 (5)核对 (6)定坡 (7)设计竖曲线 (8)高程计算
(答对1点1分,满分6分) 4.(1)先横后纵。
(2)纵向调运的在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 (3)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
(4)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
(5) 不同性质的土石方应分别调配,以做到分层填筑。可以以石代土,但不能以土代石。
(6) 回头曲线部分应先作上下线调配。
(7) 土石方工程集中的路段,因开挖、运输的施工作业方案与一般路段有所不同,可单独进行调配。
(答对1点1分,满分6分)
5.在越岭展线布局时,一般应首先考虑采用基本形式中的自然展线,其特点是:平面线形较好,里程短,纵坡均匀,(3分)但由于路线较早地离开河谷升坡,对沿河居民服务性差,路线避让艰巨工程和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3分)
二、问答题
1. 现代交通运输的方式有哪些?公路是如何分级的?公路分级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城市道路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交通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根据交通部2004—03—01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后简称《标准》)将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2)一级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4)三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5)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双向行车道之间应设置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2)主干路 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的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3)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 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 2. 何谓牵引力?其值取决于什么?(分数:1,完成次数:0)
所谓牵引力:一切具备产生力的能力的物体,在克服自身运动或传动系统产生的阻力后,能够施加给其他物体企图沿自己施力方向前进的能力。 取决因素见公式
--------------------------------------------------------------------------------
3. 汽车行驶有哪些阻力?哪些阻力是汽车行驶时始终存在的?哪些阻力将分别随不同的外界条件而变化?如何变化?
汽车在行驶中要克服各种行驶阻力:空气阻力 ,道路阻力,惯性阻力;空气阻力和道路阻力是始终存在的,而惯性阻力只在速度变化时才发生。
(1)空气阻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迎风面空气质点压力;2)车后面真空吸引力;3)空气质点与车身的摩擦力,总称空气阻力;随着速度V的增大而增大,大于100km/h时有一半的功率来克服空气阻力。 (2)道路阻力包括: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在柔性路面、越不平整路面上越大,随坡度的增加越来越大; (3)惯性阻力,速度的变化率越快时越大。
-------------------------------------------------------------------------------- 4. 简述平原区的布线要点。
(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尽量做到不占、少占高产田;与农田水利相配合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能;通过低洼地区时应争取靠河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
(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保证基本的技术要求;尽量避免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
(3)处理好与桥位的关系 路线应与大、中桥梁相一致,小桥涵服从路线走向,且避免与河流斜交过大。 (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尽量沿分水岭等地势较高处布线,避让不良地质。
(5)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对现有的二级公路一般利用、改造原路,另建辅道供非汽车交通行驶;现有公路等级低于一般二级路标准的宜新建汽车专用道,原有公路作辅道, (6)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 5. 何谓环形交叉口?其设计基本要素有哪些?有哪些优缺点?
在交叉口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称为环行交叉,此路口则为环行交叉口。 环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中心岛的形状,中心岛的半径,交织长度的要求,交织角,环道的宽度,环道进、出口的曲线半径,环道的横断面,环道的外缘石,环岛的通行能力。
优点:驶入的车辆可以连续不断的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车流没有了分流和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通组织简便,不需要信号管制;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更为有效;中心岛绿化可以美化环境。缺点: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车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车;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 6. 山岭区选线有哪些布线形式?沿溪线布线时主要应考虑哪些问题?
山岭区选线的布线形式有沿溪线、越岭线、山脊线三中形式。
主要考虑的问题有:(1)河岸选择 路线应选择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支沟较少、较小,水文地质良好的河岸;在积雪冰冻地区尽量布置到阳坡和迎风的一岸;(2)路线高度:路线高度一般选择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位的前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高。(3)桥位的选择 按路线与桥位的关系,有跨支流和主流两类桥位。支流的桥位选择属于路线布局问题,而跨主流的桥位是控制路线走向的控制点。
-------------------------------------------------------------------------------- 7. 试述纵坡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在厘米图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并收集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控制点:控制点是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山区道路还有根据路基挖填平衡关系控制路中心填挖值的标高点叫经济点。
(3)试坡 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大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初步确定设计线、变坡点的位置。 (4)调整:确定的坡度与选线时的坡度比较,二者基本相符否则权衡利弊,进行取舍;对照规范,对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
(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核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6)定坡:核对无误后把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 (7)设置竖曲线,计算竖曲线要素。
-------------------------------------------------------------------------------- 8. 怎样才是平、竖曲线的正确组合?试分析说明。
平纵曲线组合的基本要求: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稍长于竖曲线;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组合合理、悦目; (2)竖曲线与平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3)当平曲线缓而长,纵断面坡差较小时,可不要求平纵曲线一一对应,平曲线中课包含多个竖曲线或竖曲线略长于平曲线。
(4)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在实际的运用中,竖曲线的起点与终点最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段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圆弧段内。若平竖曲线的半径都比较大,则平竖不受其;若做不到较好的组合,则把二者拉开距离,平曲线位于直线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 9. 纵坡设计有哪些控制指标?为什么要规定这些指标?
纵坡设计的控制指标有:
(1)最大纵坡,其大小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合理确定的;
(2)最小纵坡,在长路堑、低填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通畅的地段,为保证排水符合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3%的最小横坡,一般情况下不小于5%为宜;
(3)坡长,凡是大于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坡度的都应该其长度,同时对最短破长也有;纵坡越陡越长,使行车速度下降明显,容易使水箱“开锅”导致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时制动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车祸;过短变坡点多增减重变化频繁,车速越高越明显,路容美观,相临竖曲线的设置和纵断面视距也要求坡长一定长度;
(4)平均纵坡,是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缓和坡长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的行驶;因为在地形复杂、高差较大的地区,在其他的指标符合要求的条件下,可设计成“台阶式”纵断面,这种做法是合法不合理的;对行车安全和机件是不利的,因而需要。
--------------------------------------------------------------------------------
10. 采用速度与半径关系公式R=V2/127(μ+i)计算圆曲线半径时,路基的横断面形式怎样?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形式?当车速V为定值时,i值越大则R值可越小,i要否?为什么?
当使用公式时,路基的横断面形式是内侧加宽、外侧超高的单一横坡形式,采用这种形式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的抵消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以增加行车时的安全性;虽然当车速V为定值时,i值越大则R值可越小,但i仍然需要;规范规定,超高横坡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 -------------------------------------------------------------------------------- 11. 为什么要设置缓和曲线?其长度取决与什么?
设置缓和曲线因为缓和曲线具有很多优点: (1)曲率连续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3)超高横坡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缓和曲线的长度主要是其最小长度,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旅客感觉舒适,离心加速度变化率符合要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
12. 平面线形有哪些组合形式?这些组合形式分别应符合哪些要求?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与衔接有: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等。
基本型;其回旋曲线参数、圆曲线最小长度都应符合有关规定;从线形协调性上来讲,宜将回旋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设计为1: 1:1。
S形:相临回旋曲线的参数A1,A2宜相等;采用不同参数时A1,A2之比小于2.0。最好小于1.5;此外,两个反向回旋曲线间一般不设直线,不得以设置时直线长度l≤〔A1+A2〕/40 (m)
卵形;一个回旋曲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在回旋参数符合规范的条件下,还应符合以下条件:R2/2≤A≤R2,0.2≤R2 /R1≤0.8,0.003≤D/ R2≤0.03,D为曲线间最小间距。
凸形:两个同向回旋曲线间插入圆曲线而径向衔接的组合,其回旋参数及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符合最小半径的规定。
复合型:两个同向回旋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A1:A2=1:1.5;
C形:同向曲线在曲率为0处相衔接,连接处曲率为0,直线长度也为0,对行车不利,一般不采用。 -------------------------------------------------------------------------------- 13. 土石方调配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土石方调配后应如何进行复核?
(1)在半挖半填断面中,应首先考虑在本路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然后在做纵向调配,以减少总的运输量。
(2)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做跨越调运,同时注意施工方便,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
(3)根据地形和施工条件,适当选用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经济运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的调运或外借。 (4)考虑青苗损失赔偿及对农业的影响,使总体最经济。 (5)土方和石方分别调配,以保证路基稳定和材料供应。 (6)山坡上的回头曲线路段,首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的竖向调运。
(7)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妥善处理,合理选择,防止乱弃乱追堆。土石方调配后应按下式进行复核检查: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 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上式是逐页进行复核的,跨页调配需要将跨页的数量考虑在内,符合有无错误。经核实无误后,分别计算计价土石方数量、运量、运距等,为编制施工预算提供土石方数量。
--------------------------------------------------------------------------------
14. 公路勘测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要求分阶段进行,具体有哪几种做法?其中两阶段设计的含义是什么?
公路勘测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要求分阶段进行,具体有三种:
一阶段设计: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可采用,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两阶段设计: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三阶段设计: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殊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必要时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两阶段设计的含义:可行性研究→计划任务书→初步测量→初步设计,设计概算→定线测量→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一阶段设计:路线视察→设计任务书→一次定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三阶段设计;预可研→可行性研究→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 15. 简述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应如何确定平曲线半径?
车在曲线上行驶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其稳定性受到影响,而离心力又与曲线半径相关,一般应尽可能选择较大的半径。根据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平衡式得:R=V2/127(μ+ih) 因而,在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速度V,横向力系数μ和横向超高ih
-------------------------------------------------------------------------------- 16. 画出高速公路标准横断面图,并说明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
车道:为机动、非机动车辆提供快速、舒适的服务;
路肩:(1)支挡作用;(2)供临时停车或堆料;(3)增加有效行车道宽度;(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中间带:(1)将上、下行车流分开;(2)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没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3)分隔带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4)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
-------------------------------------------------------------------------------- 17. 在纵断面设计过程中,竖曲线半径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在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的设计受到众多因素的,其中有三个因素决定着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 (1)缓和冲击
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产生离心力,凹曲线增重凸曲线失重,当这种作用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乘客感觉不舒适,对汽车的行车系统也有不利影响。根据我国《标准》规定,其应符合下式的计算结果: Rmin=V2/3.6或Lmin= V2ω/3.6 (2)时间行程不过短
汽车在短竖曲线上行驶会使乘客感觉很不舒适,一般应满足3s的行程即:Lmin= Vt /3.6= V /1.2 (3)满足视距要求
汽车行驶在凸竖曲线上,竖曲线的半径比较小,会阻断司机的视线,为了行车安全应对凸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应加以;而对于凹竖曲线的同样也存在视距问题,竖曲线半径过小,前照灯距离近,影响车速和安全;而城市的跨线桥、门式交通标志及广告宣传牌在凹竖曲线上方也会阻挡驾驶员的视线。 总之,无论凸还是凹竖曲线都受到上述三因素的,其中哪种因素为最不利的情况,它才是最有效的控制因素。
-------------------------------------------------------------------------------- 18. 无中间带的双车道公路超高过渡的方式有哪几种?每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路面要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须逐渐抬高,直至与内侧横坡相等为止;若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以下三种过渡方式:
1.绕路面内边缘旋转:一般用于新建工程。 2.绕路中线旋转:一般用于改建工程 3绕路面外边缘旋转:可在特殊设计时采用。
-------------------------------------------------------------------------------- 19. 什么是驱动轮与从动轮?两者有何区别?
20. 平面圆曲线计算式、竖曲线计算式各是从什么前提下引出的?
一、填空题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7条首都放射线)、( 9条南北纵向线 )、(1东西横向线 )。 3、若回旋线设计参数A=100(m)时,回旋线参数C=(10000),距回旋线起点100m处的曲率半径ρ=( 100)。
4、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将设计车辆分为(小汽车 )、( 中型汽车 )和(铰接车)三种。
5、山岭区公路按线位的不同可分为( 沿河(溪)线 )、( 山脊线 )、越岭线三种
6、设计深度介于( 初步设计 )和( 施工图设计 )之间的设计阶段叫技术设计。
7、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 小半径 )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 拐点 )。
8、汽车在加减速度行驶时,存在(惯性 )阻力,在水平路段上行驶时不存在( 坡度)阻力。
9、当圆曲线半径R=900米时,缓和曲线参数A的合理范围是( 300 )至( 900 )。
10、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包括横向( 滑移 )稳定性和横向( 倾覆 )稳定性。 11、“3S”系统是指:( RS )系统、( GIS )系统、( GPS )系统。 12、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 短链 ),反之则叫( 长链 )。 13、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一般有( 自然展线 ),( 螺旋展线 ),( 回头展线)。 14、双车道无交通管制时,四路交叉口的合流点有( 8 )个,分流点( 8)个,冲突点( 16 )个。
14、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宜先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不设超高半径 )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 )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 极限最小 )半径。
15、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 纵断面设计 )图和( 路基设计 )表上。
16、平面交叉口中,左转弯车辆交通组织的方法有( 设置左转专用车道)(实行交通管制 )( 变左转为右转)
17、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 挖方数量 )+( 借方数量 )。
18、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 垭口 ),确定( 过岭标高 ),拟定垭口两侧( 展线方式 )。
二、单项选择题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B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D.第30位小时交通量
2、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5 %,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D )。 A 5 cm B 2 cm C 2.5 cm D 4 cm
3、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B )来确定。
A. 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 D 行驶时间
4、匝道是用来连接( C )的通道。
A.十字平面交叉 B.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C.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D左转专用
5、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 C )的法向距离。
A 路中线 B 路面内边缘线 C行车轨迹线 D 路基内边缘线
6、用作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D )。
A.5%
B.6% C.4%
D.3%
7、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 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通行能力
8、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两侧同时 D.中心
9、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错车视距
10、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A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自由旋转
11、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非定值 D 5%
12、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 行车时间和视距 D 视距和离心加速度。
13、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A ).
A 0% B 0.3% C 2% D3%
14、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 A )
A.50m B.60m C.80m D.100m
15、在纵断面设计中,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指标相同的是( D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转坡角 D.竖曲线最小长度
16、公路一条车道的最大宽度为( D )。
A.3.5m B.3m C.4m D.3.75m
17、路基设计表是( D ) 。
A 汇集了平面设计成果 B 汇集了纵断面设计成果C 汇集了横断面设计成果 D 汇集了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
18、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这种线形称为( B )。
A.S型曲线
B.断背曲线 C.C型曲线
D.反弯曲线
19、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所采用的横向力系数λ为0.035,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路拱横坡为1.5%,则该公路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为( A )。
A.1417.3m B.2834.6m C.809.9m D.566.9m 20、土石方调配时,( A )是确定借土和调运的界限。 A、经济运距 B、平均运距 C、超运运距 D、免费运距
21.交通部制定的“三主一支持”交通发展规划,除了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还有( C D )。
A.教育科技支持系统 B.高速公路主通道 C.交通支持系统 D.港站主枢纽 E.国道主干线
22.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时,须检查( C D)是否符合要求。
A.转坡角ω B.竖曲线外距E C.竖曲线半径R D.竖曲线最小长度Lmin E.视距S
23.公路平曲线设计时,须符合规范中_______的要求。( B D E)
A.超距Js B.圆曲线最小半径R C.平曲线外距Es D.缓和曲线最小长度lsmin E.平曲线最小长度Lmin
24.关于超车视距的规定和要求有( C D )
A.高速和一级公路要全线满足 B.二级以下的公路要全线满足
C.双向双车道公路宜在3min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超车路段 D.超车路段的设置比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10%~30% E.超车路段的设置比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30%~50%
25.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效果较好的做法是( A E )
A.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范围之内 B.平曲线应包含在竖曲线之内 C.竖曲线半径与平曲线半径的大小应相等或接近
D.小半径平曲线内不宜设变坡点 E.一个平曲线最好对应一个竖曲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