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现象测试题 东乡实验中学 徐稳生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 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
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1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
图1 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
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2.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填“音调”、“响
度”或“音色”)大。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3. 白族的唢呐、彝族的声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 发声;吹
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4. 在学校走廊里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让学生保持肃静的做法是属于在________
处减弱噪声;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填“乐音”或“噪声”)。
5. 现代城市更加注重环保,常在主要街道设置噪声等级监测装置,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
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当有汽车经过时,这种装置显示的数值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电影“泰坦尼克”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的大海轮因为跟冰山相撞
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装在船上,及时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这种装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原理,渔民利用 这种仪器来探测鱼群的信息。
7. 如图2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能够
(“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8.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
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
图2 二.选择题:(9-12单选题,每题3分,13-14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
20分)
9. 如图3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
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图3
10. 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得名。“擂
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 )
A、响度与音色 B、响度与音调 C、乐音与噪声 D、超声与次生
11.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12. 如图4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
橡皮膜
A.探测海深 B.敲瓶底火焰摇动
图4
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
1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1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三.作图、简答题或计算题(共32分,第15~18小题各3分,第19小题9分,第20小题5分,第21小题6分)
15. 盲人走路时,总是拿一根竹棍子在地上敲打着,以此来辨别方向和物体,他这样做有
什么道理?
16. 当往热水瓶中装水时,为什么根据声音就知道瓶中水是否装满了?
17.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每秒振翅三、四百次,如
图5所示,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18. 有人说:只有听得见的声音才能传递能量,这话对不
对?为什么?
蜜蜂
图5
蝴蝶
19. 甲的声音是60dB,频率为500Hz,乙的声音是40dB,频率为900Hz,则: (1)哪一个音调比较高? 次数 划梳齿的快慢 划齿的振动快慢 声音 (2)哪一个声音传得较远? 1 慢 慢 低沉 (3)若二人同时同地向街对面的丙喊话,哪一个人的声音可先传到?
2 快 快 尖锐
20. 人在峡谷中喊叫,会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用了2秒钟,求反射声音的
山峰离喊话人多远?
21. 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
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四.实验或探究题(共32分,第22、23、24、25小题各6分,第26小题8分) 22. 小明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第一次慢些,第二次快些,记录的结果如下:
实验(2):如图6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
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
图6 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大,而且音叉二次发出的声音前一次小些,后一次大些,分析上述现象可得:
①. 实验(1)主要是研究声音的 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②. 实验(2)主要是研究声音的 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即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 就越大。
23. 验证猜想的方法可以是进行实验,也可以是找出支持猜想的事实。某同学根据固体和
气体可以传声,猜想“液体也可以传声”,请你至少找出三个事实,来支持这个同学的猜想。
24. 如图7,实验给你一把塑料尺,能在课桌上做哪些声学实验?
请按例子的格式至少写出两个?例如:做法:手将尺子的一端按在桌上,另一只手弹尺子另一端。看到发声的尺子在振动。说明: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7
观察到(或听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察到(或听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某同学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物体本身的哪
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如图8所示):甲和乙一样长,甲比乙粗;乙和丙一样粗,乙比丙长;丙和丁长短、粗细一样。如图所示,将甲、乙、丙、丁用钢钉固定在长方形木板上,其中甲、乙、丙的松紧程度一样,丁稍图8 微松驰一些,其探究步骤如下:
⑴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
时的音调高。得出结论:在弦的松紧程度相同、长度相同时,弦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⑵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有关,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和 钢丝。
⑶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是 。
26. 小丽同学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图9
第一章 声现象答案
1. 振动 音色2. 响度 真空3. 振动 音调4. 声源 噪声 5. dB 变大 6. 回声定位 声呐 7. 传递信息 响度 8.能量 信息 9. A 10. A 11. A 12.B 13.ABC 14.ACD 15. 盲人用竹棍子敲打地上的物体发出声音,根据人的双耳效应效应就可以确定被敲打物体方位;而敲打地上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盲人正是利用声音传来的信息来辨别方向和物体了。 16. 向热水瓶中装水时,能引起水壶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水未满时,空气柱较长,振动频率低,声音低沉。随着水面的升高,空气柱变短,振动频率逐渐变高,音调逐渐变高。所以,通过听灌水时发出的声音可判断水是否灌满,若声音音调较低,则表示振动频率低,瓶中空气柱较长,水还未灌满;若音调很高,则表示水将灌满。 17、蜜蜂振翅的频率为300~400Hz,是可闻声,而蝴蝶振翅的频率为5~6Hz,属于次声波18、不对 听不见的声波也能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等。19.(1)乙 (2)甲 (3)同时传到 20.340m 21. 3000m 原因是月亮与地球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22. 音调 频率 响度 响度 23. 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游泳时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在水底敲击石块岸上也能听到等 24. 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尺子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响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伸出不同长度尺子 伸出尺子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5. (1) 乙 粗细 (2) 乙 丙 (3)弦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26. (1)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3)①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②得出声音的响度随振动幅度的变大而变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