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盾构隧道端头加固技术比选
几种盾构隧道端头加固技术比选
在珠三角地区,应用最多的是“搅拌桩 +旋喷桩”的端头加 固方法,现对各种端头加固方法从加固机理、适用条件、工期、 造价、对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各种加固方法的优缺 点在盾构隧道端头加固过程中体现出的优缺点。
1. 各种端头加固技术的比较
1.1
高压旋喷桩加固
高压旋喷桩地基加固技术, 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 钻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或水成为 20MPa左右 的高压水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 冲击破坏土体, 同时钻杆以一定 速度向上提升,将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 中形成固结体,即为旋喷桩。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 高压旋喷采用双重管法(气、浆二介质)施工,高压旋喷桩 施工原理是利用高压浆切割土体, 两出浆口处包一圈气体, 使喷 出的水泥浆能均匀地和加固土体结合。水泥掺入比为
比 1:1,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 42.5 级水泥;外加剂掺入比为 1%, 材料采用HA-JS1型的高效减水剂;28天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 小于1.2MPa。按25%水泥掺量计算,每 m水泥用量为:体积X掺 量X土重=0.35 X 0.35 X n X 1.8 X 0.25 X 1000=173kg,每 m水泥 用量的体积为: 173/3=57.7L 。按 1: 1 水灰比配制, 浆液比重为: 173X 2/(57.7+173)=1.50kg/L ,每 m高喷桩体需喷入的浆液量 Q 为:Q=173^ 2/1.50=230.7L,高压喷射泵泵量 100L/min,根据 现有专业配套高压注浆泵的实际泵量只能达到额定泵量的
60%---70%计算,每 m喷浆时间为:230.7/ (100X 0.65 ) =3.55min , 与此对应,每 m提升速度为1/3.55=0.28m/min
由以上计算得出推荐参数为:喷浆压力 23r/min,提升速度28cm/min,气压0.6MPa。通过试桩最后确定 施工参数,并以此进行控制。
( 1 )水泥浆配制
拌制浆液采用 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浆液在使用前 1 小时内开
25%
25Mp回转速度
始拌制, 灰浆搅拌机搅拌均匀后, 倒入盖有筛网的集料 斗内中待用。浆液在喷射前不能停止搅动,防止水泥浆离析。
(2) 旋喷钻机就位
将高压旋喷钻机安放在设计孔位上,用两根
5mX 20cm
木作为钻机前进的轨道, 使钻头对准孔位中心, 纵横向偏差不得 大于50mm为保证钻孔达到规范要求的垂直度偏差
1.5 %以
钻机就位后, 必须作水平及垂直度校正, 使钻杆轴线垂直对准孔 位,并固定好桩机。钻机就位时,钻盘要与钻机对正,机座要平 稳,垂直施工时,钻杆的斜率不大于 1.5%,旋喷前要检查高压 设备和管路系统, 其压力和流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注浆管和喷 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
(3) 旋喷钻机钻进沉管
钻机校正固定、钻头对中后,开启空压机,高压浆泵,待正 常运转后,向孔内送气、送少量浆液,同时缓缓下沉钻针钻进成 孔,直至设计深度10cm处。
(4) 提升喷浆及成桩
待成孔到离设计深度10c m处,将高压泵由低速低压,调整 到设计要求压力。 为保证桩底有足够的水泥浆量, 达到设计深度 后应暂时停止提升,原地旋喷 10秒,然后按设计提升速度边旋 转喷浆边提升,直至桩顶标高为止。
(5) 机械清洗、移位 达到设计要求后将钻机等机具设备移
动到新孔位上, 重复第 一步进行下一孔位的施工。
1.1.1
加固机理
高压旋喷法加固地基机理主要体现在 4个方面: (1) 高压旋 喷流切割破坏土体作用; (2) 混合搅拌作用; (3) 压密作用; (4) 水泥与土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1.1.2
适用条件 该工法适用砂层、淤泥、淤泥质土、流塑、
软塑或可塑粘性 土、粉土等地层, 但在砂砾层和粘着力大的粘土中成桩效果较差。 对于地下水流速过大的地层, 无填充物的岩溶地段永冻土和
对水 泥有严重腐蚀的土质加固效果差, 度大于25m时,因
另外施工深
桩位垂直度无法保证造成加固效果较差。 在砂层特别是含水的砂 层中成桩效果相当差。一般不采用单一的施喷桩加固方案。
1.1.3
优缺点 优点:施工工艺成熟,成桩效果好,加固土体
强度均匀,并 且加固后加固体的整体止(防)水性能好,工期短。
缺点:在砂层中或软弱地层中的端头土体加固范围较大, 工 程造价较高;施工中返浆量大,泥浆排出容易引起污染。旋喷桩 的高旋喷压力可能会使始发井结构产生变形,影响附近的管线。
1.2
深层搅拌桩加固 深层搅拌桩是是利用钻搅设备将地基土
与水泥、 石灰等固化 剂搅拌均匀,使地基土与固化剂之间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 应,硬凝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1.2.1
加固机理
深层搅拌桩加固机理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 1)水泥的水 解和水化反应;( 2)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 3)硬凝反应。
1.2.2
适用条件
该加固方法主要适用适用于饱和软黏土、 淤泥质亚黏土、 新 填土、沼泽地带炭土、沉积粉土等土层的地层加固,特别是淤泥 类土,加固效果显著。在砂层中加固效果差。
1.2.3
优缺点 优点:施工工艺成熟,加固土体自稳性较好,
工期短、费用 低。加固施工中无振动、噪音和污染小;土体加固后地面无较大 隆起或沉降;对相邻建筑物无有害影响; 加固后可很快投入使用。
缺点:通常加固深度最大只能达到 18m 一般在14m深度以 下加固效果即很差,并且无法加固标贯大于 1 8击的地层。搅拌 桩加固后的土体止水性较差, 通常需要辅以旋喷桩外圈或是接口 止水。施工过程中还存在掉钻头的风险。加固体强度偏低,单独 使用风险较大。
1.3
注浆加固
注浆法是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岩土地基的裂缝或孔隙 中,以改善
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方法。注浆法工艺种类较多,在端 头加固施工中应用较多的是水平注浆加固和
WSSC法(无收缩注
浆工艺)。现重点介绍一种较为先进的工法一一 WSST法。它是 采用二重管钻机钻孔至预定深度后,采用一台同步注浆机注浆。 两种浆液(A液和B液(或C液))通过二重管端头的浆液混合器 充分混合。 注浆时采用电子监控手段实施定向。 定量、定压注浆, 使岩土层的空隙或孔隙间充满浆液并固化, 以达到改变原土层性 状的目的。在旋喷桩、钻孔桩 +旋喷桩止水失效时,采用水平注 浆加固或 WSST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1.3.1
加固机理
喷浆时在不改变地层组成的情况下, 将土层颗粒间存在的水 强迫挤出, 使颗粒间的空隙充满浆材并使其固结, 达到改良土层 性状的目的。其喷浆特性是使该土层粘结力、内磨擦角值增大, 从而使地层粘结强度及密实度增加, 起到加固作用; 颗粒间隙中 充满了不流动而且固结的浆材后, 使土层透水性降低, 而形成相 对隔水层。
1.3.2
适用条件
WSSC法适用范围广,基本可用于各种土层,尤其是含水流
砂层 (高压旋喷桩和搅拌桩成桩困难的地层 )。
1.3.3
优缺点 优点:注浆管不回转,不会出现钻杆卡死或浆
液溢流现象, 有利于环保;施工噪音低;钻机体型较小,移动方便,适用较困 难的施工环境; 特别适用于隧道埋深大或是地面受限制无法从地 面垂直加固的情形。加固后土体透水性低,强度较高。造价低, 工期较短。
缺点:水平加固深度大于 6m后效果相对变差,在砂卵石层 和存在大粒径漂石的地层施工较困难。
1.4 SEW 工法加固
SEW工法是在盾构机需要穿过连续墙或钻孔桩的部分装入玻 璃纤维材料 (FFU) 来代替钢筋,在盾构始发或到达时,盾构机的 刀盘直接对采用FFU材料做成的围护结构进行切削, 避免了洞门 凿除。
1.4.1
加固机理
SEW工法加固相当于用抗压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较好的材 料置换
了土体。
1.4.2 1.4.3
适用条件 该工法适用于各类地层。
优缺点 优点:该工法相对于从地面进行搅拌桩和旋喷
桩加固而言, 会更经济、更安全,施工进度更快;对于埋深较深的盾构法隧道 更具有经济性。工期短、无污染
缺点:该工法不太适合泥水盾构始发端头加固, 更适用于土 压盾构和泥水盾构到达的端头加固; 另,以刮刀为主的盾构不宜 采用。在软弱地层中需配合其他加固技术使用。
2.结语 从长远来看,建筑行业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的道路。 盾构法隧道施工也要向促进环 保节约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以上各种加固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从而限制了其使用。 在盾构隧道端头加固中, 经常采取多种工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 最终效果, 从而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和延长了工期。 开发适应 性更强的加固技术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