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蓟的作用、介绍

来源:化拓教育网


大蓟的作用、介绍

为菊科植物大蓟 Cirsium japonicum DC. 的全草或根。亦名刺蓟(《日华子本草》), 等。味甘, 性凉。入肝、脾经。功能:凉血、止血、祛淤、消痈肿。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内服:煎汤, 10~15g(鲜品 30~60g );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yl acetate)、豆甾醇(Stigmasterol)、α-香树脂醇(α-Amyrin)、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根煎剂或全草蒸馏液1:4 000 浓度时在体外能抑制人型有毒结核菌的生长。酒精浸剂 1:3 000 时对人型结核菌即有抑制作用。水煎剂的抑菌浓度比酒精浸剂的浓度为大。

2. 对血压的作用 水浸剂、乙醇-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 应用於狗、猫、兔等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大蓟对离体蛙心、兔心心率及心收缩力有抑制作用, 可降低犬血压, 并有快速耐受性, 尚可抑制BCO的加压反射。提示其降压作用与抑制心率及抑制心收缩力有关。

3. 止血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大蓟对凝血过程第一阶段(即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肺结核 大蓟根100g, 水煎, 1日1剂, 分2次口服。每剂加瘦肉30~60g 或猪肺30g 同煎更好, 连服3个月为1疗程。治疗26 例, 痊愈4例, 好转17例, 无效5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7;22(11):489】

2. 治疗血尿 鲜大、小蓟各30g, 清水洗净捣烂, 挤出液汁, 慢火炖开, 加糖服下。若用干品, 每次各15g, 水煎服。轻症1日2次, 重症1日3次。止血效果良好。【中医杂志 1965;(12):16】

3. 治疗荨麻疹 鲜大蓟(洗净, 去皮、抽心, 留中层肉质部分)100g(干品减半), 水煎服。服药期间忌腥臭及刺激性食物。治疗44例, 服药1~3剂痊愈34例, 服药4~5剂痊愈8例, 无效2例。【基层医刊 1982;(5):39】

方剂选用:

1. 治疗心热吐血、口干:刺蓟叶及根, 捣, 绞取汁, 每服一小盏, 频服。(《太平圣惠方》)

2. 治疗吐血衄血, 崩中下血:大蓟一握。捣, 绞取汁, 服半升。(《本草汇言》)

3. 治疗跌扑损伤, 淤血作痛:大蓟汁, 和热酒饮。(《本草汇言》)

4. 治疗热结血淋:大蓟鲜根一两。洗净后杵碎, 酌加冰糖半两, 和水煎成半碗, 温服, 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配伍效用:

大蓟配伍车前草 大蓟清热凉血;车前草清热利湿。二者伍用, 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效, 用於治疗湿热所致之血尿等症。

大蓟配伍生地 大蓟清热凉血止血;生地养阴清热凉血。二者伍用, 有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 用於治疗各种出血证候属於邪热引起者。

【注意事项】

宜忌:脾胃虚寒而无淤滞者忌服。

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本品, 煎剂口服后个别病人有胃胀不适感, 加用生姜、陈皮、法半夏等可以减轻;少数病人空腹服用本品片剂后出现胃内不适或恶心等, 改用饭后服药, 可减轻。

【医家论药】

`大、小蓟皆能破血, 但大蓟兼疗痈肿, 而小蓟专主血, 不能消痈肿也。'(《唐本草》)

`大、小蓟类以为血药, 固然。第如桃仁、红花, 皆言其行血破滞, 而此味则曰止吐血、鼻衄, 并女子崩中血下, 似乎功在止血也。夫小蓟退热固以止血, 而大蓟下气更是止血妙理, 盖气之不下者, 多由於阴之不降, 以致阳亢而不下也, 气下则血归经矣, 此非气为血之先之义欤。夫凉血者多滞, 而此乃能行之, 又不以降火为行, 是从下气以为行也。'(《本草述》)

`大、小蓟, 虽书载属甘温, 可以养精保血, 然究其精之养, 血之保, 则又赖於血荣一身, 周流无滞。若使血淤不消, 而致见有吐衄唾咯崩漏之证, 与血积不行, 而致见有痈疼肿痛之病, 则精血先已不治, 安有保养之说乎。用此气味温和, 温不致燥, 行不过散, 淤滞得温则消, 淤块得行斯活。恶露既净, 自有生新之能, 痈肿潜消, 自有固益之妙, 保养之说, 义由此起, 岂真是有补益之力哉。'(《本草求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