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中华传统文化之文学瑰宝 1.1课后小测 1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歌词的作者是(C) A、杜甫 B、李莫愁 C、李白 D、秦红棉 2
中国的诗很少用对话也无需用情节,而是借助意象来抒情。√ 3
诗经和楚辞可以说开启了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北方现实主义和南方浪漫主义。√ 4
北方的作家比南方的作家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更多的爱国情怀。× 课后小测 1
《楚辞》是一部总集的名称,代表人物是谁?A A、屈原
B、宋玉 C、刘向 D、黄歇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诗经》里面的一部分?(D) A、《风》 B、《雅》 C、《颂》 D、《离骚》 3
《楚辞》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造的源头。√ 4
《诗经》最初称为《诗》,常采用赋、比、兴的写作手法。√ 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3课后小测 1
下列哪一项人物,不属于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D) A、曹操 B、曹植 C、建安七子 D、陶渊明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于以下哪部作品?B A、《诗经》 B、《长歌行》 C、《陌上桑》 D、《孔雀东南飞》 3
下列哪一句诗,不出自陶渊明的作品?(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C、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D、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
C)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萧统一气呵成之佳作。× 5
《古诗十九首》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1.4课后小测 1
被闻一多先生曾评价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永久的一道光彩”的诗人,是谁?B A、李白 B、杜甫 C、李杜 D、王孟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登幽州台歌》出自哪位诗人?C A、王勃 B、骆宾王 C、陈子昂 D、卢照邻 3
下列哪一个人物,不属于“初唐四杰”?(C) A、王勃 B、骆宾王
C、陈子昂 D、杨炯 4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史称“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
1.5课后小测 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选自哪首词?B A、《如梦令》 B、《声声慢》 C、《武陵春》 D、《破阵子》 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该词的作者是?B A、李清照 B、苏轼 C、黄庭坚 D、辛弃疾 3
被称为“北宋中期最伟大、最全能的文学家.....”领衔宋代词坛的人物是?(A)
A、苏轼 B、柳永 C、黄庭坚 D、辛弃疾 4
被赞“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词人是李清照。√ 5
苏轼首创用词写悼亡,《江城子》这首词被誉为古今第一悼亡词。√ 1.6课后小测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的作者是(C)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白居易 2
明代时期,小说兴盛,而诗词曲都不够出色。√ 3
元朝时期,诗坛和词坛都较为落寞,散曲比较兴盛。√ 2.1课后小测 1
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B) A、《论语》 B、《史记》 C、《孟子》 D、《庄子》 2
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故事,出自于哪部书籍?C A、《春秋》 B、《国语》 C、《战国策》 D、《史记》 3
下列哪一句,体现的是属于道家的思想?A A、天人合一 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诸子散文中最有文采的当属儒道两家。√ 5
《史记》既非编年史书、也非国别史书,首开纪传体先河。√
无处不在的“辩论”
1
【单选题】在学习中,(D)才是最重要的。
A、求合 B、效率 C、知识 D、发现
2
【单选题】(B)是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
A、争胜 B、求和 C、谋利 D、口才
3
【判断题】权利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判断所剥夺被称为显性剥夺。(错误)
4
【判断题】学习的过程强调创造而不是模仿,尤其是思维创造。(正确)
辩论是一种“修养”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位人物与“壕梁之辩”密切相关。(D)
A、荀子 B、墨子 C、孙子 D、庄子
2
【单选题】以下选项中错误表述“印象即真实”中“印象”一词的是(A)。
A、是完整的、全部的 B、有可能是真实的歪曲 C、有可能是片断性的
D、观察者的主观感知
3
【判断题】“白马非马”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都是倾向于认知层面的辩论。(正确)4
【判断题】“本分而理”强调的是讨论具体事实和细节。(错误)
辩论的“真善美”
1
【单选题】(B)是辩论的最高层次。
A、辞藻的华丽 B、诗意的栖息 C、肉体的搏斗
D、完全的胜利
2
【判断题】信息的碎片化不会使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任何偏差。(错误)
3
【判断题】
价值观念的输出是交流的终极目的。(正确)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单选题】在辩论中,如果将高考移民视为异地高考,这是D。
A、模糊概念 B、模糊内容 C、偷换内容
D、偷换概念
2
【单选题】将异地高考限定于外来务工子女异地参加高考,其实是为了(C)。
A、扩大内涵 B、扩大外延 C、缩小外延 D、缩小内涵
3
【单选题】概念的(B)是指概念最本质的对社会、对外界的反应。
A、内容 B、内涵 C、范围 D、外延
4
【判断题】异地高考的外延小于高考移民的外延。(错误)
5
【判断题】概念可以囊括的社会现象、同类事物等更多,也就是外延过大。(正确)
概念的定义
1
【单选题】以事实判断为主的概念和以(D)为主的概念,是辩题中经常出现的两类概念。
A、主观臆断 B、客观存在 C、群体意念 D、价值判断
2
【单选题】在辩论教育公平时,可以暂且不考虑下列哪个因素?(C)
A、资源分配合理 B、结果公平 C、性别平等 D、机会均等
3
【单选题】“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应属于下列哪种辩题?(B)
A、判断性辩题 B、比较性辩题 C、猜测性辩题
D、事实性辩题
4
【判断题】在辩论中,进一步论辩的基础是对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正确)5
【判断题】公平的全部内涵就是机会均等。(错误)
概念的对抗
1
【单选题】弱化对方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概念,对(D)是有益处的。
A、压迫我方概念空间 B、扩充对方概念空间 C、平衡我方概念空间
D、压迫对方概念空间
2
【单选题】(B)是辩论中第一个层次的对抗。
A、价值对抗 B、概念对抗 C、行为对抗
D、意义对抗
3
【多选题】概念对抗需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BC)
A、底线 B、概念的对抗性 C、包容性
D、交互性
4
【判断题】辩论中最高包容性的对抗,就是用对方概念作为本方概念的基石。(正确)
5
【判断题】概念持平的意思是概念偏向于一方,但其内涵和外延均不可跨界。(错误)
杀人游戏中的价值判断
1
【单选题】辩论中,4号同学坚持投给1号,最终造成平局,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是(C)。
A、角色同一 B、价值消失 C、价值失真 D、判断正确
2
【单选题】(B)是平民、、杀手形成博弈的基础。
A、相同的主体 B、不同的价值目标 C、不同的陈词 D、相同的价值目标
3
【单选题】辩论中,四位同学在首轮发言中集体“装好人”,这是A的表现。
A、角色感不强 B、进入角色快 C、了解角色 D、角色感强
4
【判断题】在杀人游戏中,思考和判断要保持行为一致,逻辑上可以不一致。(错误)
杀人游戏中的角色代入
1
【单选题】杀人游戏与社会生活均要求个体在活动中要主动(B)。
A、抵抗
B、参与 C、操纵 D、顺从
2
【单选题】2号在辩论中面对1号的指责,立即认定1号是杀手,这是2号陷入了(A)。
A、个体价值对抗误区 B、群体行为对抗误区 C、个体行为对抗误区 D、群体价值对抗误区
3
【多选题】杀人游戏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有哪些?(ABC)
A、精力集中 B、角色融入感 C、整体局势分析 D、个体价值
4
【判断题】在杀人游戏中,每个人必须充分考虑全局,不需要考虑体验角色。(错误)
辩论中的价值博弈
1
【单选题】人们对同性家庭收养的儿童是否有正常的社会生活持不同看法,这是(C)的体现。
A、相同个体,不同价值 B、不同个体、相同价值 C、不同个体、不同价值 D、相同个体,相同价值
2
【单选题】
(C)是辩论的最佳结果。
A、
决胜
B、
顺从
C、
求合
D、
搏斗
3
【判断题】辩论中,对价值主体的定义越少,辩论越容易操控。(正确)
4
【判断题】
任何一种现象的背后涵盖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判断都不止一种。(正确)
5
【判断题】在存在冲突和博弈的价值空间里,具有可以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体,这就是价值主体。(正确)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1
【单选题】辩论中,坚持或者反对某种观点的切入点可以是(D)。
A、行为 B、人员 C、意义 D、概念
2
【多选题】立论框架分为哪三个层次?(BCD)
A、主观臆断 B、概念
C、逻辑论证 D、价值判断标准
3
【多选题】以下属于“价值判断标准”的评判维度的有(ABD)。
A、价值主体 B、正交 C、正趋 D、正当
4
【判断题】在本方定义不够清晰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击对方概念。(错误)
5
【判断题】概念、价值主体以及二者关系对辩论思路和内容没什么影响。(错误)
立论中的概念
1
【单选题】辩者在“时势造英雄”的辩题中应该对(C)概念特别明确。
A、英雄 B、时势 C、造、时势 D、造
2
【单选题】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辩论中,“人性本恶”想要取胜应将重点放在(C)。
A、对“恶”的明确界定 B、对“本”的模糊界定 C、对“本”的明确界定 D、对“恶”的模糊界定
3
【判断题】逻辑论证是不能构成主要论证战场体系的。(错误)
4
【判断题】辩论中,被接受性差课由于价值主体过于集中导致。(正确)
5
【判断题】逻辑论证中,价值主体与价值判断应遵循价值主体不宜过于集中,价值判断不宜过于繁杂。(正确)
辩论中如何抓住“主干”
1
【单选题】(B)是逻辑论证的最终目标。
A、价值表现 B、价值升华 C、价值泛化 D、价值判断
2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可引起战场失衡?(A)
A、泛化或狭隘概念 B、多方面呈现概念 C、呈现多层次概念 D、明确表述概念
3
【多选题】以下对升华的概念表述正确的有(ABC)。
A、升华不是为了煽动情绪 B、是为了引领到终极的辩论意义。 C、是为了发现共鸣之处
D、是对具体事例或具体辩论价值主体的描述。
4
【判断题】立论的深度、广度是由看到的概念的层数所决定的。(正确)
5
【判断题】辩论中,辩者不能盲目泛化概念,而是要对论辩的范围、过程进行精准的控制。(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