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报业电子化

来源:化拓教育网
报业电子化浅析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上很多报业集团的财务状况日益恶化。近几年,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使新闻从采集、制作、发布到接收终端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传统纸媒业因此面临发行量下降、广告业务大幅缩水等困境。在经济不景气和网络媒体强势冲击下,不少传统纸媒不得不以裁员应对危机,新兴媒体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纸媒转型迫在眉睫。 传统纸媒业因此面临发行量下降、广告业务大幅缩水等困境。报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可以提供纸张,而是提供内容和价值,数字化转型对传统报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关键词:媒体、互联网、电子化发展、未来传播媒体 第一章 传统报业面临的问题 1.1欧美报业出现转型趋势

2009年3月16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西雅图邮报》发行人罗杰?奥格尔斯比向工作人员宣布将在17日发行最后一期纸质报纸。 同年4月23日,由于亏损严重,丹佛市《落基山新闻》东家EW Scripps公司上个月宣布该报停刊。 至此,西雅图继丹佛之后又一个失去一个主流日报的城市。在经济不景气和网络媒体强势冲击下,不少传统纸媒不得不以裁员应对危机,新兴媒体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纸媒转型迫在眉睫。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上很多报业集团的财务状况日益恶化。近几年,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使新闻从采集、制作、发布到接收终端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传统纸媒业因此面临发行量下降、广告业务大幅缩水等困境。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2.6%,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这几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逐渐

习惯借助网络来了解信息——网络在改变公众了解信息的渠道的同时在改变着他们的消费趋势。

1.2 两大因素冲击传统纸媒

传统纸媒从诞生到发展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纸媒备受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

首先,互联网的优势明显。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它的作用和影响正在日益扩大。而传统纸媒的优势则正被逐渐蚕食。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例,中国的主要网站以文字,图片等形式,提供了大量的与奥运会相关的资讯,而纸媒在时效性、信息量上的劣势显露无疑。如今,互联网的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

其次,在经济效益方面,广告收益的下降,纸张、发行成本的增加,给传统纸媒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经济萧条加上广告商和读者对互联网的兴趣越发浓厚,导致纸媒广告收益急剧下滑,国内纸媒也遭受了不小的影响。报纸等传统纸媒的创新性应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充分利用网络互动特性,加强报网联动,改善传统报道操作手段;其次是从“质”和“量”上强化原创新闻、独家新闻;最后是不遗余力地贩卖观点,发挥深度优势,做好深度性报道。

现在,网络媒体在使用传统纸媒资源的同时,扩大了纸媒的影响力,而传统纸媒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更好地借鉴网络的互动模式。电子化报纸将为为多年来没有任何改变的报业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第二章 国内电子报纸发展情况

就在国外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纷纷推出了电子报纸,并且多家国外知名媒体已经开始就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事宜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我国的电子报纸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虽然目前我国的报纸电子化发展,还远远没有能够到达真正的“电子报纸”阶段,并且大多数的网络报纸也只是停留在第二个阶段——互动阶段和第三个阶段——多媒体阶段中获知,北京

时间2006年4月14日凌晨5时,第一张电子报纸显示着中国上海的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报头字样,呈现在了世人的眼前。首批5名读者——2名IT科学家、3名资深新闻阅读人士,完整阅读了一份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验推出的电子报纸。据记者报道,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将携手拥有原

创核心技术的合作伙伴荷兰iRex科技公司,从打造中国第一份电子移动阅读的报纸起步,充分发展原创电子纸技术优势,提供领导性电子阅读解决方案。

电子报纸在我国的正式出现,为我国传统报业在互联网时代寻找新的生路开拓了一条途径,相信在继解放日报之后,我国将有更多的报纸对电子报纸技术进行关注,在此可以预见的是,这将引起我国报业格局的新一轮革新。

第三章 报业数字化探讨

纵观世界报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诞生最早的大众媒体,报纸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近代报业的经营者们看到了它们最愿看到的事情,报纸的存在受到了人众的肯定和欢迎,是读者的需求把报纸送上发展之路。精明的生产和经营者们无疑也看到了这一点,大量发行的媒体是宣传自己商品的良好载体,于是把资金投向报纸,以换取报纸版面,打起了商品广告,使得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当今报纸发展中不可短缺的主要资金动力。

传统报纸的主要技术手段是纸张印刷,发行则主要依靠零售和读者订阅,如此延续了数百年的时间。然而当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事情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越来越迅速。一方面,印刷手段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报纸在新闻采集、编辑、排版、图像数字化、彩色化等方面也有了全新的发展,其中最令人鼓舞的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的全部信息数字化的电子报纸了。

电子报纸的产生标志着数字新闻时代的到来。数字新闻产生于数字DNA由信息比特、信息字节、信息流组成。①

3.1 数字化报社与传统报社

数字化报社,是指使用数字化装备或器材,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基础。采用数字化信息进行新闻采集、编辑加工、发布以及经营管理的报社。

对于媒体而言,处理的信息有声、像、图、文等几种形式。多媒体是指这儿种信息的组合。具体来说,数字化的采集设备有个人计算机、数字录音机、数字相机、数字摄像机等。最早用于报业的数字化系统是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它仅装备印刷厂的排字车间,只是出报的一个环节的数字化。随后各报社建立的新闻

采编系统,实现了报纸采编流程的数字化,以计算机等数字化装备装配采编人员,实现了报社主业务的数字化。像卫星传版系统则实现了报纸传版的数字化。而财务管理系统、广告系统等则是报社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因特网出现以后,报社纷纷建立的新闻网站,实现了信息发布的数字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报业数字化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而深远。

报社客户服务中心是报业数字化应用向集约化发展的一个

例证,它把计算机与电信技术相融合,提供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访问网页等多媒体接入响应服务,具有宣传、咨询、建议、投诉、顾客回呼等功能,提供面向社会的统一沟通接口。以上内容就构成报社新闻综合业务网的内容。

报业数字化的目标就是建立新闻综合业务网,实现报社各种业务的数字化。数字化报社与传统报社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和变化。

1、提高了报纸的时效性。利用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可以在新闻现场将采写的新闻和图片,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即时传到报社编辑部,不用再重新录入和扫描就可以组版,减少了许多① 威廉.J.米切尔 著,1999年出版,《比特之城》

环节。通过卫星传版系统可以同时将版面传向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的代印点等都是提高传统报纸时效性的作法。

2、提高了报纸传播的质量和信息量。数字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不失真,可以保证传播质量。另外,在新闻网站不受版面的限制,可以无限地增加信息容量。

3、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共享。在报社的采编网上,每个人都可以阅读新华社通稿和图片,而在以前只有总编室才能看到纸样:可以随时从新闻资料数据库中查询信息,比原来到资料室去翻合订本又快又方便:在内部网站上,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内部刊物、公告通知等。

4、方便和加强了与受众的沟通:网上来稿、信息反馈等都可以通过公布在报社网站上的电子信箱直接传送到相关部门和个人。

5、扩大了受众范围。通过建立新闻网站,可以将新闻信息传到全世界,因为因特网是全球一体化的。

6、报刊传播手段发生了的变化。传播手段是认识媒介的出发点,反应媒介的基本形态。传统报刊是视觉媒介,通过印刷在平面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面设计等静态符号传递信息。

7、报刊的结构方式变化。传统报刊是纸质媒介,由连续页码的新闻纸组成,其新闻信息是线性的,但携带方便,读者可自由决定阅读的顺序、时间、地点等。

8、报刊品质特色变化。历史上,广播、电视的出现曾使报刊的品质特色发生改变迫使其向重视深度报道和图片运用的方向发展。因特网强化了这种品质特色。

9、报刊的生产过程的变化。一份报刊的诞生要经过采写、编辑、排印、发行等四个环节,因特网的出现根本性地改变了这种流程。采访和编辑逐步走向数字化。

10、报刊经营方式的变化。一份报刊的经营方式主要是广告和发行,电子报刊则有些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