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几种方法

来源:化拓教育网
创新平台

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会有这样的苦恼:我不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有没有读懂文本,有没有听懂我讲的内容,如果学生脑海中所想的内容能像PPT一样直观地呈现出来就好了……对此,笔者找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到思维导图上。这样一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能及时地收到学生的反馈意见,更好地进行教学。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一、教师作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不是所有的图都叫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往往是由一个中心散射开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作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例如,讲解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师可以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传>》的书评,请你细读这篇书评,勾画出对你有帮助的句子。(1)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灾荒的时候,杜甫做了哪些事?(2)作者在书中为什么要特意介绍杜甫的诗歌《江村》?(3)杜甫没有回京做官,“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作者所说的“赤诚之心”是指什么?4.请你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资料链接: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会发现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3.请你细读《杜甫传》,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思维导图

教师可以先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的正中间写上词作的名称“雨霖铃·寒蝉凄切”,并粘贴一张图片,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然后由中心开始绘制,在周围留出一些空白。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词人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描写离别的场景,二是抒发别后的感慨。教师可以在关键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的左右两边分别引出一条线,然后在左边的节点上写上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记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我们寻索出一些杜甫父系和母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5.《杜甫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从不充足的史料里:艳

关系。这叙述是不完全的,事实上也不可能是完全的。就我们所知道的这一些,对于杜甫伟大的成就并不能起什么积极作用。”杜甫的父系和母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对于杜甫伟大成就的取得为何起不到积极作用?请你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完成任务单上的问题,学生需要综合采用上述两种阅读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以上是笔者总结的两种策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他们的阅读升能力。(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一中学)19语文体验,让他们在阅读《杜甫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篇创新平台

“感慨”,在右边的节点上写上“离别”。这样一来,关之后,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键词就延伸出了两条分支。这两条分支就是一级分行绘制思维导图。

支。之后,围绕“离别”,教师可以绘制出二级分支,分荀子在《劝学》中回答了“人为什么需要学习”的别是离别的“环境”“场景”和“情绪”。每一个节点又问题。由此,我班的两名学生分别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可以延伸出三级分支,以此类推,就能绘制出一幅完图,体现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整的思维导图了。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在上面贴上相应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二、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按要求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掌握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按要求进行练习。

以荀子的《劝学》为例。《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图二

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文章分别从学习学生甲结合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绘制了一幅思维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导图(图二)。他认为,荀子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提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到,通过学习,人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论述这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一观点,荀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站在高处望,深入、结构严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布置不如踮起脚看得更远;站在高处招手,远处的人就能一个较为简单的任务,让学生“热热身”。

任务: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中,荀子用了五个比看见;顺着风呼喊,远处的人也能听到;骑马的人能走喻句来说明“学习就是积少成多的过程”,请你将这五得更远;坐船的人也能在江河中来去自如。这些都是个句子找出来。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景象。由此,荀子得出结论:通过阅读课文,学生找到了以下比喻句:人如果能利用外物好好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很明显,这五个句子说明了“积累的妙处”。此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幅思维导图(如图一),将图三

其中几个节点的名称遮盖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学生乙结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绘制了一幅思维将这幅图补充完整。

导图(图三)。他认为,荀子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提土——山——风雨到,通过学习,人可以改变自己。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善——德——圣心习。他认为,人是不可以停止学习的,并借“君子”之口提出这一观点,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小流——江海为之,而寒于水”来说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发愤学习语骐骥——驽马贵在坚持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要达成“青于蓝”“寒于水”的目朽木——金石标,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文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思篇图一

维导图,为他们打开思维的大门,让他们在思考、绘20这样,在填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找出文本中图、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

的关键词句,还能领悟绘制思维导图的诀窍。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