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储蓄存款增幅趋缓浅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安金融}2002年第2期 储蓄存款增幅趋缓浅析 马国俊何世斌苏建军 近年来,我国为抑制储蓄高速增长先后实施了一系列 住房消费心理预期一 (2)假日消费。随着居民可支配收^ 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家延长节假日时间,加之新 闻媒体的厦时引导和宣传炒作,客观上顺应了居民主观上 外出旅游、购物的消费欲望,刺激了消费需求 4、利用证券市场工具分流储蓄存款、(1)殷市居 货币财政政策和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分 流速度加快 但分流出来的大量资金是否如政策制定当局 预期真正进八生产和流通领域,是否有效朝激消费和拉动 了投资需求,是当前央行应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研究储蓄存款增幅回落,应结台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了解其 回落的原因及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有可能 达到预期目的。 一民金融消费的日趋成熟和对资金逐利性的追求,通过对股 票的卖买话动获得高于银行储蓄的资金收益.使居民降低 了对银行储蓄的依赖,转而购买股票 据统计 武威地区 、储蓄存款变动的基本情况 从去年到今年居民进A股市的资金达60oo万元左右。 (2)国债。为增强国债发行的吸引力,国家采取了略高于 银行同期储蓄利率和免征利息税的优惠政策 使对国债购 买程度空前高涨,从而分流了大量储蓄 以武威地区为侧: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经历了 1990—1995年的高速增长期后.从1996年开始,储蓄存款 余额虽然继续增长,但增长的绝对额及增长速度明显放 慢,且具有波浪式回落的特点 近十年的增长额从1996年 5、其他因素。(1)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1999年4 月1日起实行了储蓄存款实名制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公 的年增峰值59403万元下降到1999年的低答33227万元. 年增长率从1996年的24.2%下降到1999年的8.1%,下降 了l6.1个百分点.到21300年虽然有所反弹,但结台2001 年1—8月的情况春、储蓄存款增幅仍呈继续回落的趋势。 二、储蓄存歙增幅趋强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方面 款私存 和 灰色收八” (2)保险业务开拓创新和服务 改善,使居民保险意识增强.也分流了部分储蓄。 (二)商皿银行自身的弊端 1、由于银行所经营的货币存在同质性,使银行之间产 生了不正当的竞争,旅多客户经常摇摆游离干各银行之 间,甚至出现部分客户提出苛刻条件要挟开户银行,储蓄 存款“搬家”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银行储蓄自然、 稳定的增长。 2、银行缺乏业务的开拓和创新。新业务开办往往需要 一1、用货币政策工具调低储蓄存款利率。自1996年以 来.人民银行先后七次诃低储蓄存款利率。仅从货币保值 增值因素考虑,居民对储蓄存款利率下降应该是相当敏感 的,利率的大幅度降低,意味着居民选择储蓄这一金融资 产的收益率显著下降,因此产生因利率变动而导致最佳金 融投资理念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 定的活动形式加以推动、银行对过去经营中的得失未能 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炼,很多做法都是几十年一贯制,显 得没有生机和活力。 观念和金融意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投资和消费也El益走 向成熟。 3、银行服务内容和形式的相同性和相似性,真正为储 2、利用财政政策工具一一一征收储蓄存款利息税。从 户喜爱的服务方式不多,也使部分储户疏远银行,从而降 低了对储蓄的投资 1999年11月1日起,国家对储蓄存款和息征收个人所得 税,由此直接引发了人们调整资产存量结构,寻求货币增 值渠道的主观愿望。 3、牵0激消费政策的实施。(1)取消福利分房,推行 三、储蓄存款增幅趋缓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效景的影响 1、货币当局制定的货币政策预期目标难以有效达到。 一住房商品化政策 面对结构、设施更加完美的商品房,使 相当数量的居民几乎不惜倾其储资来满足不断追求完美的 是调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储蓄 存款增幅的不断回落,表面上看分流储蓄存款的目标基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安金融)20o2年第2期 实现。但从深层次分析,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虽然具有 有经济相对衰退抑制商业银行收益水平。由于体制上的原 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好的优点,然而从经济运行实际 因和历史造成的大量信贷资金沉淀,伴随着当前国有经济 状况看,利率的杠杆作用受到传导机制不畅的限制而未有 的衰退使商业银行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虽然成立了四 效发挥 从理论上讲,货币当局调低利率,刺激居民增加 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也剥离了部分不良贷款,但其数量 消费和投资,引起总支出的增加,总需求推动产出量的上 有限.从根本上没有减轻负担。在国有企业解困难度较大 升,从而达到其目的。实际上,利率调低后,并没有产生 和金融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能及时偿还银 理论上那么大的实际效应,居民的即期消费和投资需求并 行贷款利息有限,尤其是西部地区更为突出。 没有福快增加 二是货币当局取消贷款规模控制,调低存 四、储蓄存款增幅趋缓的应对措施 款准备金率刺激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效果不佳 1998— (一)关于宏观经济方面 1999年先后两次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l3%下调 1、加快人民币的利率改革步伐,建立由市场决定和生 到6%,累计下调7个百分点,可 说金融机掏资金可用量 成的利率机制.尽快推行利率市场化。利率是市场资金需 大大提高 实际上这一货币政策措施实施后虽缓解了借差 求价格的反映。我国加人WTO日益临近,给利率市场化提 行的资金需求,而存差行的贷款因近年注重加强金融风险 出了迫切性要求。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在配 的防范化解,各行对信贷资产质量实行严格考核,贷款增 置资源时的杠杆作用才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当银行利 量偏好于 优势产业、优良客户”,贷款行为向 风险最 率下降到平均利率以下,居民储蓄存款流出体外.促进消 小化”偏好,由此引发了较为普遍的 惜 贷行为,大部 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当银行利率上升到社会平均利 分信贷客户或因信用或因效益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 率以上,社会闲散资金出于保值增值目的回流到银行.通 有力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 和“难贷款” 过货币市场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 的矛盾充分暴露 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当局调整货币政 2、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弓I导闲散资金进人实际投资 策目标的预期效果难以达到 领域。一是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篪,加快股份公 2、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资金大量存在,降低了整个 司特别是西部地区股份公司上市速度,改革并完善股票发 经济体系的金融运行效率 减少居民储蓄的最终目的在于 行方式,减少资金在股票一级市场中的滞留时间,使有限 扩大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但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 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发挥。二是加大国债发行力度, 缺乏有效利用居民资金的高嫂运作的资本市场和稳定完善 在当前条件下,应继续采取国债利率高的形式,扩大国债 的社会保障制度,大量的银行储蓄流出银行等金融机构 发行规模和数量,这与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相一致 同 后,未能真正注人到实体经济中去,形成了一定的资金沉 时,由于以国债进行投资.不但不会特成资金沉淀,反而 淀和损耗,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有助于提高社会金融运行效率,减少资金损耗,从而增强 (二)对银行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 货币当局调控经济的能力: 1、加大支付难度。客观上讲,人们为养老 医疗、置 3、适时出台其他收益利息所得税政策。建议在适当的 业、教育或因暂无别的消费需求而选择了储蓄 从心理预 时候.开征其他收益利息所得税,协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 期讲,如果经济金融大局稳定,即使利率连续下调,仍然 场的发展。 选择储蓄.随着加人wro进程加快,我国金融业面临着严 (二)关于金融部门 峻的挑战,居民对币值稳定的心理预期正在改变,一旦扩 1、央行应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严厉惩治金融行业问的 张性货币政策的各种信号发出将给人们足够的刺激,即人 不正当竞争,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央行要加大对不 们由币值稳定的心理预期转化为币值贬值的心理预期.挤 符舍人民银行规定超范围吸收存款的查处力度.金融机构 兑就可能从一些薄弱环节打开缺口.局部的挤兑根可能引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应符台客观实际改革增储任务的下达 起连锁反映,形成挤兑高潮。而银行的支付活动主要是依 方式和考核办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储蓄存款稳步发 赖新吸收的存款来支付过去的存款,这样就出现只取不存 展。同时,从经营成本和发展战略高度调整增储政策。 或取多存少的现象,银行就有可能发生支付危机 2、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增强储蓄吸引力。商业银行要 2、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特 增强金融创新意识,积极开拓新的增储品种,通过新业务 别是西部地区商业银行因传统业务因素使贷款利息收人占 的开展和有效的宣传.促进储蓄事业的长足发展。 其总收入的90%以上.储蓄存款的趋缓对国有商业银行经 3、金融机构要切实改进金融服务 桃李不言,下自成 营效益的影响表现在:①信贷增量不足,存量难以盘活, 溪。各网点争取配置一些便民设施,推行 两站三声”服 导致收益水平降低。对商业银行而言,储蓄存款占资金总 务、微笑服务以赢得客户认同。 量的比重较高,而其增速放慢,势必影响资金可用量的增 (作者单位t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地区中心支行) 多,从而造成新增贷款总额减少、因而直接影响贷款利息 责任鳊辑、校对}益言 收入减少,最终导致收益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亏损。②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