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_钱忠好

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_钱忠好

来源:化拓教育网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经济学研究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

钱忠好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03-2008年23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寻求促进区域土地市场发展的应对之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一级土地市场化水平省际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但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省际间的差异却有所扩大。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变化始终受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变化的共同影响,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小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对总体差异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是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要提升我国土地市场化的水平,一要加大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土地制度改革力度,尤其是要加快西部土地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改革步伐。二要强化农地非农化市场的建设,不断加大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力度。关键词土地市场化水平变异系数泰尔指数钱忠好,扬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225127210095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牟燕,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一、前言

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将该条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农用交易权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给予保护,同时为农地非农化交易设置了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1978年后,中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土地市场经历了一个从严格交易到鼓励交易的松动过程(冀县卿等,2010),初步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市场结构。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3134、7110315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790227)、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

)的经费资助。究基金项目(10GLD015

45

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地管理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兼并等情形致使土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换、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这意味着,当土地农用时,农民拥有较自由较充分的土地交易权;当土地非农用时,农村集体土地必须首先通过征收或征用、变性为国有土地后方能进入土地市场。这种垄断一级土地市场、城乡割裂的土地市场结构使城乡土地资源在空间结构和价值上被割断(王克强等,2010),潜伏着效率的损失(钱忠好等,2007)。关于中国土地的市场化改革,理论界普遍的看法是:尽管中国不断加大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但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中国土地的市场化程度(1998)认为,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常修泽等1997年我国土地市场化程度为22.5%;刘金山)、胡亦琴(2008)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总体市场(2002化程度为60%左右,但要素市场化水平低于农业总体市场化水平15-2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要素中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最低,市场化程度不足10%,处于非市场化阶段。从理论上分析,土地市场化是一个土地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变迁过程。在这一变迁过程中,由于变迁的速度和规模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导致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期,其土地市场化的程度表现出一定的不一致性和差异性。已有的研究业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王青等(2007)研究了我国我国城市土土地市场化进程的时空特征。他们指出,地市场化进程总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赵柯等(2008)发现,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詹海斌等(2010)利用GIS技术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土地市场化程度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土(2010)利用聚地市场化程度差异较为明显。唐鹏等类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土地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王青等,2007),揭示土地市场化程度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得出促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启示,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试图在对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进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市场化水平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二、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测度:计算结果现阶段,我国的土地市场结构大致包括农地农用市场、城市土地市场及农地非农化市场[1]。就农地农用市场而言,家庭责任制下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是按人或人劳比例平均分配给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以行政性配置为主,且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发生率偏低,流转范围小,交易规模不大[2]。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在测度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时对农地农用土地市场不予以考虑。就城市土地市场而言,城市土地市场可分为一级土地市场和二级土地市场。一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市场,即国家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与土地使用权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土地产权交换关系。二级土地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市场,即土地使用权主体把从一级土地市场上所取得的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或以其他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转租给经土地所有权主体许可的其他土地使用权主体以及再转让、再转租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学术界通常认为中国的二级土地市场是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基于此,我们在测度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时对城市二级土地市场不予以考虑[3]。就农地非农化市场而言,尽管现行制度安排下征地是农地非农化的唯一合法途径[4],但是,现实生活中,土地非农化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为农地自发入市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之源(刘芳等,2006),并在事实上形成数量庞大的非农建设用地市场。而且这部分土地市场恰恰较为真实反映了土地市场的供求状况。因此,在测度土地市场化水平时有必要46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经济学研究也必须考虑农地非农化市场。现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测度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具体测算模型见公式1。LM=LM1×W1+LM2×W2公式1公式1中,LM为中国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值;LM1和W1分别为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及其权重;LM2和W2分别为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及其权重[5]。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测算模型见公式2:LM1=LWLN公式2一级市场的交易方式主要有协议、招标、拍卖、挂牌、划拨、租赁等。显然,不同的交易方式其市场化确定各交易方式权重fi的原则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是:以正常市场交易价格为基准、各交易方式实际交易价格与正常市场交易价格的相对值来计算[7]。具体为,将拍卖价格视为正常市场交易价格,其权重设为1,其他交易形式的权重以其实际交易价格与土地使用权拍卖价格的相对值来确定。2003年至2008年间,协议方式出让土地的平均价格约为拍卖平均价格的20%,故其权重设为0.2;招标平均价格与拍卖平均价格基本相近,故其权重设为1;挂牌平均价格其权重设为0.5;租赁平均价约为拍卖价格的50%,格与协议出让平均价格相近,其权重设为0.2;划拨是一种典型的行政配置方式,基本上为无偿获取,其公式3权重设为0。表1

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计算结果表

单位:%

公式2中,LW表示当年农地非农化土地中农民自发交易的数量,LN代表当年农地非农化土地数量。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测算模型为公式3:nLM1=ΣZfΣZi=1i=1niii公式3中,Zi代表一级土地市场各交易方式出让土地宗数,fi代表各交易方式的权重。现利用2004-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和2003-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的数据计算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之所以选择2003-2008年为观察期,不仅仅是由于数据搜集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基于以下的考虑:其一,本世纪以来,中国大力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不仅进一步规范、完善一级土地市场的相关和制度,而且不断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市中国土地市场的演化过场化改革的实践探索。其二,程具有路径依赖的特点(牟燕等,2011),2003-2008年距今不太久远,对这一阶段中国土地市场化质态进行深入的分析,无疑对未来中国土地市场化的改革有借鉴意义。第一,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测算。测算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关键在于确定农民自发交易的农地非农化数量。由于现行统计数据无法提供农民自发交易的农地非农化土地的数据,因此,我们用当年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未批先占耕地相应地,用当年实际新增建设用地的数量来代表LW;占用耕地的数量来代表LN。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计算结果见表1[6]。第二,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的测算。地区

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甘肃青海平均值

2003-2008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间平均值67.5924.5842.9132.552.0436.748.696.8116.8622.3218.0028.8234.992.27.5012.474.5214.5142.1833.1010.2436.788.5620.69

14.6834.2944.7229.6017.993.483.099.6034.405.172.7241.9215.032.6525.155.274.029.9154.4434.6323.1850.4818.3318.03

11.3131.6931.9018.384.229.0014.978.0632.4517.4212.7534.8539.925.2343.1128.400.517.7943.0739.9718.461.9324.6019.09

45.4131.5950.11.736.111.8818.0110.7746.854.9619.3841.5725.332.8743.1513.172.6621.950.1524.8211.6512.8113.0323.73

26.6710.2630.1423.823.771.7522.883.4927.234.5726.9817.088.7318.2715.8721.2.767.3732.2224.5624.7631.615.8315.50

17.6822.9119.4420.602.741.565.308.8229.194.7710.336.0216.371.479.404.906.7111.186.490.1025.6611.4632.7411.45

36.3026.7439.6927.7810.306.7811.157.9332.669.9114.0629.7222.225.4029.2917.284.5111.9435.4129.5919.3212.8617.0318.50

现将2003-2008年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交易方式出让土地宗数[8]及各交易方式的权重数据代入公式3中,得到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的计算结果(见表2)。第三,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的测算。为研究问题方便,且考虑到农地非农化市场、一47

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级土地市场对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的贡献同等重要,将W1、W2均确定为1/2。表2地区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甘肃青海平均值

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计算结果表单位:%

青海32.1742.5014.5617.2228.8016.2411.0817.5220.5715.11.5125.94平均值22.2621.4822.4324.5321.0920.4719.7716.7722.10

2003-2008

200320.1632.1835.1217.9125.2818.1719.8723.2625.3828.1322.0630.9123.2327.9526.8229.7931.0523.3837.9935.7721.0827.5613.6123.83

200420.4928.3229.0519.3024.2218.7920.3123.6224.9326.3922.6031.1422.7335.9725.5229.0525.5523.8431.2232.1228.8034.5216.7224.93

200518.7929.5031.3919.2525.9320.8522.6024.7027.5326.25.9131.1622.8836.3023.9931.1225.2724.7331.1326.0921.2727.2016.5425.76

200620.9031.7828.7419.7326.8721.9618.1919.9425.4922.1727.2234.6826.5835.4424.7030.0623.4524.1633.8326.0429.0621.6318.2625.34

200718.8637.1626.6623.7628.0424.4017.7632.5831.2924.5929.5927.9125.0732.1124.5528.9024.4023.6830.4914.0435.1325.9817.1826.68

2008年间平均值

20.5224.33

31.35.23

30.3830.70

20.2624.56

27.1933.83

21.0227.10

20.1022.18

25.4436.46

27.8334.47

26.6739.73

25.5735.80

31.3334.53

24.8632.70

32.8832.94

25.4027.15

29.7128.69

26.2027.57

24.1024.86

33.1333.

22.9113.29

26.5327.59

26.6721.01

16.5219.14

25.7029.48

由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总体上,我国土地市场化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趋势。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下降的原因在于农地非农化市场水平下降。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为20.69%,2008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为11.45%,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由2003年的23.83%上升到2008年的29.48%,提升了5个多百分点。这一计算结果与我们观察到的经验事实相吻合: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在不断强化对农地非农化管制的同时,又着力推进一级土地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这种土地的实施一方面会降低农地非农化的市场化水平;另一方面会提升一级土地市场的市场化水平。从表3中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我国各地区之间土地市场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平均值最高的山西省与最低的吉林省相差21.14%;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最高的山西省与最低的重庆市相差35.18%;一级土地市场化水平最高的贵州与最低的相差16.61%。揭示蕴藏于其中的含义,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表1和表2中的相关数据及W1、W2值代入公式1中,得到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的计算结果(见表3)。表3

地区

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甘肃

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计算结果表单位:%

三、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

2003-2008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大致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代表着我国三个不同的层级(王青等,2007a)。我们在分析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时,也采用东、中、西部的分类方法。东部地区包括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地;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地;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甘肃、青海、等地[9]。根据表1、表2、表3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三大区域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及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见表4)。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而言,中部和西部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但东部地区却呈现上升态势;就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而言,三大区域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有所200343.8728.3839.0225.2313.6627.4614.2815.0421.1225.2220.0329.8629.1115.4227.1621.1317.7818.9540.0834.4315.66200417.5831.3036.24.4521.1011.1311.7016.6129.6715.7812.6636.5318.8819.3125.3317.1614.7916.8742.8333.3725.99200515.0530.6031.18.8115.0714.9318.7916.3829.9922.1619.3333.0131.4020.7733.5529.7612.16.2637.1033.0319.87200633.1631.6939.4530.7316.4911.9218.1015.3636.1713.5623.3038.1225.9519.1633.9221.6213.0523.0516.9925.4320.35200722.7623.7128.4023.7915.9113.0720.3218.0329.2614.5828.2922.5016.9025.1920.2125.0917.0815.5231.3519.3029.942008年间平均值21.0028.4129.0729.3225.0735.0422.5824.0218.2818.7514.3313.9013.7415.6322.16.6931.8330.2522.2518.2923.0719.8220.2730.5324.5423.5417.2019.1418.2827.3516.7923.5017.1415.3618.0218.0220.0734.276.7026.2526.6222.9348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经济学研究差异;就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而言,三大区域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的增幅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单位:%

土地市场化农地非农化一级土地市场

年份综合水平市场化水平市场化水平

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

TW/T为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Σ

iXiLnX表4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表

Xi/X表示为区域间差异,用TB表示,TB/T为区域间Ni/N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进一步对TW/T进行分解,东、中、西部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见公式7:XiTXiGi=T公式7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9925.9620.5417.8126.6918.8524.1825.2222.2418.0629.1220.2211.9730.7616.7024.1527.4723.7420.3529.0520.9315.2629.9417.5325.4328.1624.3421.8631.0220.5919.9733.0916.23.7528.9424.2920.8023.1520.7812.9417.9317.4628.6628.3624.1021.6122.7918.669.8412.9912.5533.3732.5924.77

第一,土地市场结构的市场化水平差异分析。2003-2008年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的变异系数计算结果见表5。表5

年份土地市场农地非农化市场一级土地市场

土地市场结构变异系数表

现利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10]。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衡量样本观测值变·V。计算公式为:异程度的一个指标,通常记为CC·V=SX公式420030.37140.69680.239720040.41440.78720.198120050.33400.67310.184520060.36550.77140.199520070.26940.58450.218520080.26900.77930.2225

公式4中,S表示标准差,X表示平均数。变异系数越小,表明各样本观测值偏离程度越小。泰尔指数从信息量与熵的概念出发考察差异性,在分析和分解差异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把总体差异性分解为各部分间差异性和各部分内2010)。部的差异性(康晓娟等,土地市场化水平“泰尔指数”计算公式为:T=ΣΣ

ij从表5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从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上看,我国省际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但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省际间的差异却有扩大的趋势,且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省际间差异明显高于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的省际间差异。现阶段,我国农地非农化的唯一合法途径是土地征收或征用,但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着征地范围过宽、补偿标准偏低、征地程序不尽规范等缺陷,农民对现行征地制度并不满意。由于农地非农化存在能够产生极大的土地增值收益,各地普遍存在试图突破现行征地制度的行为。这意味着,各省之间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既取决于各地受到的征地制度约束程度,又取决于各地突破现行征地制度约束的努力程度,这是各地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有高有低的原因。在一级土地市场中,各省土地市场化水平普遍提升、省份间差异缓慢缩小。这与大力主导一级土地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有关。2003年11月,发出《关于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要求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2006年8月,发布《关于加强土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底价和成交价格均不得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最低价X/XXijLnijX1/N公式5公式5中,T表示土地市场化水平“泰尔指数”,Xij表示i区域内j省份的土地市场化水平,X表示所考察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市场化水平之和。在本研究中,N取值为23。进一步将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泰尔指数分解为区域间的差异和区域内的差异。分解公式为:T=Σ

iXX·T+ΣΣΣXXiiiiLnXi/XNi/N公式6公式6中,Ti=Σ

jXijX/XLniji表示i区域内省Xi1/Ni际差异指数,Xi表示i区域内各省份土地市场化水平之和,Ni表示i区域内省份个数,i表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Σ

iX·T表示为区域内差异,用TΣΣXiiW表示,49

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标准”。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工业用地引入市场机制,划拨土地使用权实行规范管理。第二,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差异分析。表6

年份

平均值

变异系数

东部中部

2003-2008年间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和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表7、表8。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见表6、泰尔指数

东部中部

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表

西部

平均值

西部

2003

20042005200620072008

年份

0.37140.41440.33400.36550.26940.26900.43260.34860.33070.36850.21720.21340.29910.41560.27290.39750.28590.28270.40100.42110.38270.26720.31090.31770.06530.070.05290.06270.03560.03710.07660.05080.04500.05920.02040.02010.03840.07580.03410.07220.03610.03320.07120.07600.06270.03110.04500.0507

平均值

表7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东部中部西部平均值东部中部

西部

2003

20042005200620072008

年份

0.69680.78720.67310.77140.58450.77930.92300.80300.72620.71070.71300.66950.54510.80400.57180.77150.62600.90590.65930.72360.75390.79250.49940.80820.23830.31010.24330.30990.18820.29690.33220.28440.21220.22870.24030.18670.16270.32200.16780.32590.19850.37700.20280.24820.30500.30020.12630.3083

平均值

表8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东部中部西部平均值东部中部

西部

2003

200420052006200720080.23970.19810.18450.19950.21850.22250.17130.11680.12810.18840.24760.20090.22180.22850.20400.18450.11440.08760.30750.22270.20180.20320.25990.24450.02790.01880.010.01880.02370.02530.01260.00600.00740.01530.02710.01830.02090.02190.01760.01410.00540.00330.04380.02320.01860.01820.03130.0282

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的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从三大区域的比较看,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普遍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且东部地区土地市场化差异化程度下降速度快于西部地区。从表6中可以看出,2008年与2003年相比,东部地区的土地市场化变异系数由0.4326降为0.2134,年均下降为13.18%;泰尔指数由0.0766下降年均下降23.48%。西部地区的土地市场化为0.0201,变异系数由0.4010降为0.3177,年均下降仅为4.55%;泰尔指数由0.0712下降为0.0507,年均下降6.57%。三大区域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省际间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从表7中可以看出,变异系数由0.6968上升为0.7793,年均上升2.26%;泰尔指数由0.2383上升为0.2969,年均上升4.50%。与此同时,三大区域内部差异的变动方向有所不同,东部地区呈现下降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却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与2003年相比,东部地区的农地非农化市场化变异系数由0.9230降为0.6695,年均下降为6.22%;泰尔指数由0.3322下降为0.1867,年均下降10.%。中部地区的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变异系数由0.5451上升为0.9059,年均上升为10.69%;泰尔指数由0.1627上升为0.3770,年均上升18.30%。西部地区的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变异系数由0.6593上升为0.8082,年均上升为4.16%;泰尔指数由0.2028上升为0.3083,年均上升8.74%。三大区域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从表8中可以看出,变年均下降1.48%;泰异系数由0.2397下降到0.2225,年均下降1.94%。但尔指数由0.0279下降到0.0253,是,三大区域内部差异的变动方向有所不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呈现下降趋势且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普遍高于东、中部地区。2008年与2003年相比,东部地区变异系50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经济学研究数由0.1713上升为0.2009,年均上升3.24%;泰尔指数由0.0126上升为0.0183,年均上升7.75%。中部地区变异系数由0.2218下降为0.0876,年均下降16.96%;泰尔指数由0.0209下降为0.0033,年均下降30.87%。西部地区的一级土地市场化变异系数由0.3075下降为0.2445,年均下降4.48%;泰尔指数由0.0438下降为0.0282,年均下降8.43%。以上的分析表明,三大区域间土地市场化改革进程快慢不一,差距较大。就农地非农化市场而言,东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小,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就一级土地市场化而言,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小,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现进一步运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三大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计算结果表10、表11。见表9、表9

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差异贡献分解表

区域内差异贡献率

年份东部贡中部贡西部贡小计区域间差异泰尔

献率(%)献率(%)献率(%)(%)贡献率(%)指数

体差异的贡献率小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的差异,对总体差异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是三大区域内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部的差异。其中,献率大多数年份高于东、中部地区。在西部地区,贵州省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平均值为35.41%,与重庆市相比,高30.%;一级土地与市场上,贵州省市场化水平平均值为33.13%,相比,高16.61%。东部地区的北京市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平均值为36.30%,与浙江省相比,高28.37%;一级土地市场上,河北省市场化水平平均值为31.%,与上海市相比,高11.79%。在同样的环境下,同一区域内部不同省份之间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和进程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提升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区域内土地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改革力度,以尽可能降低区要采取切实有域内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差异。特别地,效的措施,提升西部地区土地市场化的水平。2003

2004200520062007200838.9218.1127.1632.4518.7719.3316.8227.1219.4536.4227.3925.3441.6942.0244.16.9051.0249.3297.4387.2591.4985.77.1993.992.5712.758.5114.222.816.010.06530.070.05290.06270.03560.0371

四、简要的研究结论及启示市场经济通过一系列市场规则、制度规章,为各市场行为主体构建了制度框架或行为空间,其具体运行过程表现为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土地市场化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土地市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就必须加快我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本研究试图在对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进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市场化水平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离析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寻求促进区域土地市场发展的应对之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一级土地市场化水平省际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但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省际间的差异却有所扩大。三大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变化始终受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变化的共同影响,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小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对总体差异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是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表10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差异贡献分解表

区域内差异贡献率

年份东部贡中部贡西部贡小计区域间差异泰尔

献率(%)献率(%)献率(%)(%)贡献率(%)指数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46.2021.3226.0927.0136.6518.6820.7930.4622.0436.2027.2934.0930.9637.9547.8328.0630.5045.1197.96.7395.9591.2794.4397.882.0410.274.058.735.572.120.23830.31010.24330.30990.18820.2969

表11一级土地市场市场化水平差异贡献分解表

区域内差异贡献率

年份东部贡中部贡西部贡小计区域间差异泰尔

献率(%)献率(%)献率(%)(%)贡献率(%)指数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15.0010.2215.1326.4040.2227.20.1731.8030.8421.996.323.7562.6549.8242.7637.0448.7436.8197.8291.8488.7385.4395.2868.212.188.1611.2714.574.7231.790.02790.01880.010.01880.02370.0253

从表9、表10、表11中可以发现,2003年以来,中国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和一级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变化始终受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变化的影响,区域间差异对总51

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分析从本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有二:其一,由于我国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的影响,因此,要提升我国土地市场化的水平,就必须加大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土地制度改革力度,尤其是要加快西部土地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改革步伐。其二,中国现行强化农地非农化管制的不仅无助于各地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且拉大了地区间的土地市场化水平。因此,未来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强化农地非农化市场的建设,不断加大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力度。事实上,如何选择农地非农化的实现方式,在征地制度与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之间寻求均衡,在过去业已成为并在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将继续成为考量制定者智慧的一个重要问题。(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市化数据缺失较多,研究者只对23个省场化水平进行研究。当年实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量是指当年实际发生数,不包含当年获得批准但实际未变更用途的土地数量。此外,2006年的相关报告曾披露2006年批准的往年未批先占耕地的数据,由于无法将这部分数据分解到相关年份,因而在研究时未将这部分未批先占的耕地量计入有关年度,因此,2006年前的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实际值要比我们的计算结果要高但一些。尽管这会影响到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计算准确程度,并不影响我们对问题的讨论。此外,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量,上海市缺失2003、2006年数据,作者分别用2004、2005年的算术平均值及2005、2007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代替值;浙江省缺失2003年数据,用2004、2005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代替值;福建省缺失2008年数据,用2006、2007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代替值。新增建设用地未批先占耕地量,上海市缺失2003、2006年数据,分别用2004、2005年的算术平均值和2005、2007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代替值;福建省缺失2008年数据,用2006、2007年的算术平可与作者联系。均值作为代替值。若有读者对这些数据感兴趣,

[7]王青等(2007a)和李永乐等(2009)在计算城市土地市场化水平时,确定各交易方式的权重,也采用类似的方法,以各交易方式实际交易价格与正常市场交易价格的相对值来确定权重。

[8]限于篇幅,本文未将各交易方式的交易宗数列出。若有读者对这部分数据感兴趣,可与作者联系。

[9]不同的研究者所确定的东、中、西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东部地带通常包括北范围有所差异。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通常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通常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2个省(市、自治区)。

[10]目前,学术界主要利用极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统计指标法分析地区差异。如,马颖忆等(2011)在研究地)、李实等区差异时采用了极差分析的方法,钞小静等(2011

(2011)、林毅夫等(1998)、翟彬等(2011)、蒋俊朋等(2011)分别采用了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的分析方法。极差是衡量地区间绝对差异的常用指标,它反映一组数据内部的最大差距。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是衡量地区间相对差异的常用指标。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衡量样本观测值变异程度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通常用来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状况。泰尔指数可以细分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并能够测定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

注释

[1]关于农地,一是指农用地,一是指农村土地。本研究中的农地是指农村土地。

[2]钱忠好(2003)认为,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发育缓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陷入困境是现实条件约束下的必然慢、

结果。土地产品价格、土地经营非生产性收益、生产性成本和非生产性成本及土地经营的使用成本、交易成本等是影响农地农用市“不愿多种地又不能不种地”是农民基于现实场发育的主要因素。条件的理性选择。

[3]詹海斌等(2010)在测定土地市场化率时,认为二级土地市场是相对完善的市场方式,其权重直接赋值为1,唐鹏等(2010)也采取了同样的处理办法。

[4]对现行征地制度,理论界批评之声不绝。通常认为,现行征地制度在保证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土地的同时,也存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征地程序不尽规范等缺陷,容易引起农范围过宽、

2011)。民的不满情绪,引发社会冲突(冀县卿等,

[5]理论界测度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时,通常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但大多仅仅涉及城市土地市场(王青等,2007a;詹海斌等,2010;唐鹏等,2010);也有研究者从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干预程度以及市场机制发育程度等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进行测度(曲福田等,2007)。本研究主要借鉴前一种研究方法,但与以往研究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在于:在测度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时,不仅考虑到一级土地市场,而且将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农地非农化市场纳入研究范围,而后一种市场的发生发育对中国土地市场的未来走势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6]限于篇幅,研究者未列出2003-2008年当年实际新增建当年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未批先占耕地量的数设用地占用耕地量、

据。在计算过程中,作者曾做了如下的技术处理。全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地非农

参考文献

[1]常修泽、高明华:《中国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推进程度及发展思路》,〔北京〕《经济研究》1998年第11期。

[2]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

52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经济学研究差异分析》,〔北京〕《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3]冀县卿、钱忠好:《改革30年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产权视角的分析》,〔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4]冀县卿、钱忠好:《市民化后的失地农民对征地制度评价: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北京〕《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1期。

[5]胡亦琴:《农地市场的制度缺失与规制研究》,〔北京〕《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

[6]蒋俊朋、田国强、郭沛:《中国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北京〕《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8期。距的度量及分解》

[7]康晓娟、杨冬民:《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北京〕《资源科学》2010年第32卷第3期。差异分析》

[8]李实、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修正样本结构偏差的尝试》,〔北京〕《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9]李永乐、吴群:《土地市场发育与农地非农化———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北京〕《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第23卷第11期。

[10]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异分析》,〔北京〕《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

[11]刘芳、钱忠好、郭忠兴:《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创新》,〔北京〕《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12期。

[12]刘金山:《中国农业市场化的数量特征与逆市场行为分析》,〔北京〕《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1期。

[13]马颖忆、陆玉麒:《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深圳〕《特区经济》2011年第5期。域经济差异分析》

[14]牟燕、钱忠好:《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演化过程与路径依赖分析》,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11年。

[15]钱忠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与实证分

析》,〔北京〕《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16]钱忠好、马凯:《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垄断、分割与整合》,〔北京〕《管理世界》2007年第6期。

[17]曲福田、吴郁玲:《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北京〕《自然资源学2007年第122卷第3期。报》

[18]唐鹏、李建强、肖君:《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北京〕《资源与产业》2010年第12卷第6期。

[19]王克强、赵露、刘红梅:《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运行特征及利益保障制度》,〔北京〕《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第24卷第12期。

[20]王青、陈志刚、叶依广等:《中国土地市场化进程的时空特征分析》,〔北京〕《资源科学》2007年第29卷第1期。

[21]王青,陈志刚,叶依广等:《土地市场发展的经济驱动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济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7卷第3期。

[22]詹海斌、吴群:《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空间差异分析》,〔哈尔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年第2期。

[23]赵柯,石晓平,曲福田:《我国土地市场发育程度测算与实证研究———以东、中、西部为例》,〔北京〕《经济地理》2008年第28卷第5期。

[24]翟彬、聂华林、杨向飞:《不同收入来源对甘肃省城乡收,〔济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入差距的影响研究》21卷第9期。

〔责任编辑:天则〕

RegionalDifferenceofLandMarketizationinChina

QianZhonghao

MouYan

Abstract:Thispaperestimatesthelevellandmarketizationfrom2003to2008inChina,andanalyzesthereasonoftheregionaldifferencesbyvariationcoefficientandTheilindextopromotetheregionaldevel-opmentoflandmarketization.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reisagreatimbalanceamongeastern,middleandwesternregions.Theprovincialdifferencesoflandgrantingmarket'slevelaremoreandmoresmall.Buttheprovincialdifferencesoffarmlandconversionmarket'slevelexpand.Thedifferencesoflandmarketiza-tionlevelsinthethreemainregionsofChinaareinfluencedbythedifferencesbothwithinaregionanda-mongdifferentregions.Thecontributionrateofthedifferenceamongdifferentregionsislessthanthatofthedifferenceinaregion.Thedifferenceinaregionplaysadecisiveroleonthetotaldifferences.Toim-provelandmarket'scomprehensivelevel,weneedtotakethefollowingmeasures.Firstly,weshouldpro-motethereformoflandsystemintheregionwhichhasthelowermarket'slevel,speciallyinwesternregion;Secondly,weshould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farmlandconversionmarketandpromoteitsreform.Keywords:theleveloflandmarketization;variationcoefficient;Theilindex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