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振动法碎石桩地基处理质量控制

来源:化拓教育网
建筑设计 2013年(第42卷)第3期 浅谈振动法碎石桩地基处理质量控制 杨永生 (甘肃铁一院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在地基承载力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条件下,设计中广泛使用碎石桩处理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土承载力、 减少变形和增强抗液化性,满足软土路基工后允许沉降。结合集宁至包头增建第二双线工程中软土基础处理工程实例, 重点阐述碎石桩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原材、碎石灌入量、电流、施工工艺的控制,以保证碎石桩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碎石桩质量;控制;地基 碎石桩施工加固方案是目前土建工程中常用的地 加固砂土地基抗液化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 基处理措施之一,并逐步在铁路路基软基处理方面得 1.1 挤密作用 到推广。该方法适用于处理松散砂土、粉土、素黏性 在成桩过程中桩管对周围砂层产生横向挤压力, 土、杂填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并且对消除地 使桩管周围的砂层孔隙比减小、密实度增大,提高地基 下水饱和性土层的液化有良好性能。对饱和黏性土地 抗剪强度和抗液化能力。 基上不以变形为主要控制的工程,也可用碎石桩置换 1.2排水降压作用 处理。该方法具有易操作、效果好、成本低、无污染等 碎石桩桩孔内充填碎石等反滤性好的粗颗粒料, 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 在地基中形成竖向排水降压通道,有效的消散和防止 堤坝、港口、电站等工程的地基加固。碎石桩的施工质 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高,防止砂土产生液化,并可加快地 量主要控制项目为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桩身密实度。 基的排水固结。 集宁至包头增建第二双线工程DK714+500~ 1.3砂基预震效应 DK749+000段34.5km,基底主要为山前冲、洪积倾斜 碎石桩在成孔及成桩时,振动锤的强烈振动,使填 平原。工点范围内从地表层往下分别为粉土、粉细砂、 入料和地基土在挤密的同时获得强烈的预震,对砂土 黏性土,地下水位埋深1.50~6.80m,为第四系孔隙潜 增强抗液化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复合土层起垫层作 水,而且各施工段地质不尽相同,情况复杂。需要进行 用,垫层将荷载扩散使应力分布趋于均匀,从而提高地 路基碎石桩处理的地段达到16kin。设计桩长4~11m 基整体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不等,原始地基承载力为30~60kPa之间,处理后要求 达到的设计复核地基承载力为150~180kPa不等,施 2碎石桩施工质量控制 工中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本论述针对振动沉管碎石 从碎石桩的施工原理可以了解到碎石桩施工质量 桩加固软基的质量控制进行阐述和分析。 的控制,重点在于碎石桩的桩身密实度和复合地基承 1碎石桩加固原理 载力。目前碎石桩施工质量的检测办法一般都为重型 动力触探检测桩身密实度和静载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 根据碎石桩加固砂性土地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 测复核地基承载力。要控制好碎石桩的施工质量须从 高地基土承载力、减少变形和增强抗液化性。碎石桩 原材、施工工艺、质量保证、资料分析、质量检测等各方 作者简介:杨永生(1964一),男,汉族,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碎石桩地基处理的质量控制。 55 2013年(第42卷)第3期 建筑设计 面进行控制。 2.1原材控制 挤密碎石桩所用的碎石应由未风化卵石、砾石或 扎制碎石而成,级配采用1—2—3自然级配,含泥量不 大于5%,且粒径一般控制在2~5cm。 在实际施工中,为保证碎石质量合格,首先从产地 和加工控制,选用质地良好的岩石用于碎石破碎,加工 过程中控制粒径大小的同时注意控制碎石自然级配。 为了控制含泥量,在料斗入口处增设了孔径为1.5cm 的钢筋网片筛子,将土筛出料外,使土、料分离,这样就 更能保证整个工程所用碎石材料的质量(见图1)。 图1碎石过筛 2.2碎石灌入量的控制 现场施工时要控制好碎石的灌人量,在施工中采 取“整体总量、分批总量、单桩总量”的三级控制方法, 严格控制灌人的碎石量。以控制单桩的碎石灌入量为 主,控制每段整体的碎石灌入量为辅。控制单桩灌人 量通过对装料的小铲车的铲斗进行容积i贝0量,以碎石 填充至与料斗口平齐位置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标写 在小铲车的铲斗外侧。现场单桩碎石灌人量要严格计 量并作好记录,单桩灌人量不应大于或小于设计量的 5%。控制每段的整体灌入量是在计算每辆拉碎石料 卡车的运输方量,将检测合格后的碎石按50m或lOOm 等不同施工段所需的碎石总方量集中堆放,按施工总 量进行碎石灌人量控制。 56 2.3电流的控制 电流的控制实际上是密实电流和留振时间的控 制。为保证桩体质量,要求每段桩体的最终加密电流 都达到规定的密实电流值,留振时间在lOs以上,具体 的控制参数应根据试桩决定。 2.4施工工艺控制 碎石灌入量的控制设专人专机盯防:操作人员严 格按试桩确定的参数,记录施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成桩深度、碎石灌人量及电机的工作电流值,并注意各 种参数的变化。控制好振动频率、留振时间、反插深 度,反插次数,以及提升的高度和速度,确保桩的连续 性。填料分批加入,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防止“断 桩”和“颈缩桩”的现象发生。 2.4.1试验桩 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制桩试验和必 要的测试,便于确定主要技术参数,以保证大面积施工 质量。试验桩根据机械型号、地质情况等一般选择3— 6组,每7根桩为一组,分别进行桩身密实度、桩体是否 成型完整、扩径是否满足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试验桩采用合格的原材,施工过程中记录桩机的打入 速度、拔管速度、反插次数、反插深度、充盈系数、最大 电流要求、碎石灌入量等各项施工参数。试桩检测合 格后确定合理的各项施工参数。 2.4.2施工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1)先进行定位,由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桩位测放, 测量放出中心线及边线控制桩,并做好控制桩保护,标 示出里程,根据桩位平面图,用钢尺布桩,布桩误差控 制在2em以内。 (2)桩套管就位后将桩管沉人土0.5~1.Om,从桩 的两个正交倾斜面校正桩身的垂直度,待桩身的垂直 度偏差小于0.5%时才开振下沉。 (3)桩管下沉至设计高程后填料,碎石从桩管投料 口处投入桩管内,管内灌人碎石高度需大于1/3管长 方可开始拔管。拔管时应先振动5一lOs后在开始拔 管,边振实、边往上拔桩管,如此反复直至全管拔出。 拔管速度要均匀,一般为0.8m/rain(平均速度),反插 高度为0.8~1.Om、反插深度0.4~0.5m,利用振动及 桩尖的挤压作用使碎石密实。压振密实度以标高为 建筑设计 2013年(第42卷)第3期 主,电流控制为辅。压缩比为1.5:1,即管中料每1.5m 压缩到1m。 (4)终孔投料当桩管贯入量达到设计高程时,应逐 步降低电流、减少振幅,停振终孔后,把桩管提升到一 定高度(下料顺利时提升高度控制1.5m左右)。 2.4.3碎石桩检验结果 质量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一定时间进行。对饱和 黏性土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后进行,间隔时间为1— 2周;对其它土可在施工结束后3—5d进行。 碎石桩挤密校果的检测可通过抽查进行,通常检 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且至少每个工程不少于3 根。检测效果如有占检测总数10%的桩未达到设计要 求,应采取加桩措施。 利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N63.5检 测,试验结果表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2组,承载 力为180kPa(设计特征值要求为150kPa);重型动力触 探N ,.5检测17根,桩顶以下2.0m达到12击(N63. ≥ 10),桩身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3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时遇到的主要难点是碎石的振密,由于碎石 振密施工具有隐蔽性,若仅靠电流控制、仪表读数及经 验等来判断施工情况,难以保证不会对工程的质量、进 度和成本造成影响。 (1)碎石桩施工顺序应先单排后双排,由外往里 进行,圆弧段桩距,以轴线为控制,内弧稍密,外弧 稍疏。 (2)施工时要注意电、料的控制。电主要是控制振 密过程中的密实电流;料要注意加料不得过猛,原则上 要勤加料。 (3)制桩时严禁周边土方开挖,以防止桩身位移。 (4)机具定位:将打桩机就位,合拢瓣桩头,将管桩 向下垂直,使桩尖对准桩位标记,继续向下垂移桩管使 桩尖入土,调整桩机塔架,使沉管与地面基本垂直,一 般控制在1%以内。 (5)施工结束后,应将基底标高下的松散层挖除 或夯压密实,随后加铺50em厚的碎石垫层,以利于 排水。 (6)应严格控制留振时间和密实电流的变化,留振 时间达到施工控制参数的要求,切勿欠振;而密实电流 的变化反映挤密程度及效率。当电流达到一定的不变 值,表明桩体的密实度接近饱和。 (7)桩机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操作上岗证,施工技术 员要在现场监测记录数据,并比较电流等参数是否在 预计的范围内。 (8)每次开工前要检测桩机的性能以及仪表工作 是否正常,防止因仪表失灵产生失误。 (9)在强调碎石振密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切忌过 分振压碎石桩,只要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即可。 4结束语 施工质量是工程的根本,无论如何都要把施工质 量放到第一位。振动碎石桩施工质量的控制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但归根到底,还是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原材 料含泥量和粒径控制,填料成桩时的加密电流和留振 时间控制,反插次数和反插深度的控制,以及每次填料 量的控制。只要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控 制,就可以保证大范围铁路路基碎石桩软基处理的施 工质量。 参考文献: [1]TB10035—2006.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 铁道出版社,2006. [2]TB10352—2009.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北 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TB10414—200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北 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