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防控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分析
摘要: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是化工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需要丰富的专业技术支持,只有做到足够重视才能避免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风险理念视角下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应对,可以在工作中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工作人员防范意识、制定实用明了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安全监督体系建设等方法,从风险管理角度来防范危险化学品运用中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风险;安全 1.危险化学品概述 1.1危险化学品的定义
危险化学品是具有毒害作用的化工用品,其特性为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粉尘多、毒性强、刺激性强,有的还有致癌性和放射性,长期接触危险化品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对生态环境污染也很大。危险化学品虽然给生产带来了便利,但其储存、运输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我国危险化学品的运用也一直较多,因此做好其风险防控非常必要。危险化学品按照形态一般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按照其危害性可以分为易爆品、易燃品、易氧化品、易腐蚀品、放射性物品。
1.2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危害显而易见。首先,其易燃易爆的特性,会引发人员伤亡和设备财产破坏的重大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且危险化学品燃爆后的气体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危险化学品如果直接与人体接触,会造成一定的人身伤害,多数危化品会导致人呼吸困难、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长期在危化品场合工作的人员肺部、身体机能受到影响的概率较大。危险化学品如果保存不当,
会对当地的空气、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危化品的中的有毒物质会长期影响当地的生态、且短期内无法恢复。
2.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存在问题分析 2.1风险防控立法之不足
我国主要按照中污染防治的条款来确定危化品的立法原则,这方面的风险防范法律法规较为落后。没有非常清晰的实施细则,多数属于行规,从法规的层级来说,没有很强的权威性,对危化品风险的预防带来了阻碍。各个地方的立法不同,所颁发法规的质量差异较大。往往只是针对重点的特殊行业,并没有其他行业提出很高的要求,主要包含的是制造、利用以及运输危化品的环节,但是其他的生命周期并没有全部涵盖。没有足够完善的特大事故应急方案,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管控危化品,多个部门都是依据自身的危化品种类进行监管,存在着重复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虽然有很多的标准,但是各个体系之间没有很强的关联性。
2.2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强
国家监管部分非常重视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可是许多公司在生产危化品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在管理的时候,尽管已经有了安全管理制度,但是由于落后的管理模式,很多的制度并没有落到实处。只是在生产前期注重管理的精细化,对于储存以及运输的安全问题经常忽视,对于危化品的管理不到位,常常抱有侥幸心理,没有足够的责任以及安全的意识。因为没有全方位的对危险源和相关风险进行管控,容易让一些小的问题复杂化,从而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2.3风险防控能力不足
对事故的风险预估不足;只有掌握足够的风险相关信息,才能够对事故的风险进行更好的评估,这对于预防危化品事故很关键。在发生危化品事故之后,救援方法需要按照事故类型进行确定,加快救援的效率,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不能科学的协调救援力量;在我国多起特大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救
援中,如天津港“8·12”、盐城响水2019年的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基本上都是按照各救援各自的方式来救援,没有充分发挥整体的救援力量,降低了整个救援的效率。
3.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优化对策分析 3.1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立法
针对危险化学品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立法,在其中明确如何对危险源进行防范、关键风险点的控制主体、将风险责任细化到各个岗位上。立法是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的源头,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当地危化品的实际情况作出禁限令,此外,对企业危化品的使用审批规则应加严,尤其是风险防控措施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最后危化品使用中的安全管理、储存及运输中的安全风险管控是否合法应严格根据法规文件进行审查,发挥立法的重要引导力,让化工企业有风险防范意识。
3.2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监管
长期使用危化品的高危企业,应严格监管并执法严明,日常做好危化品风险使用的检查,根据法规要求对企业危化品高风险部分检查,执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化工行业的标准,必要时可邀请专家现场验收,对存在安全风险的企业加大处罚,从源头做好危化品风险的防范。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负责人应配合监管、做好风险防控承诺,配合执法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如此才能提早预知风险,防范安全事故。监管部门也应提高监管的效能,做好日常督促作用,监督企业做好危化品风险防控前期的各项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
3.3加强危险化学品运用中的风险防控安全措施 3.3.1采取技术措施
化工企业生产中,如果需要大量使用危险化学品,应在工作场合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来防止人员和环境受到损伤,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包括使用毒害性较低的化学品来代替危险化学品,不断改进化工产品生产工艺,降低危化品产生的毒害作用。采取一定的生产隔离措施,将毒害性较强的化学品建立屏障,可采取自然通风并安装通风系统的方式,对毒害气体进行处理。化工企业人员应做好自身
技术性防护,确保工作场合无明火及粉尘、环境干净,防止外界影响造成危险化学品产生化学反应造成的负面影响。
3.3.2制定安全风险防控应急预案
化工企业的风险防控应急预案非常必要,特别是针对危化品使用中的各种安全事故采取的应急措施,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且必须由专业人员审核且定期进行演练,才能防止危险发生时现场混乱。危险化学品的应急预案,主要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爆炸、燃烧、毒害气体排放等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包括现场人员的疏散、化工厂房的扑救,如何在最快时间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处理好已经发生的问题,这是应急预案的根本目的。
3.3.3建立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体系
危化品的监管体系必须从源头抓起,企业为责任主体、部门为监管主体、各个部门多方联动的监管机制。化工企业应根据实际生产状况,根据相关法规制定监管制度,将监管体系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化工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体系,主要涉及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体系应覆盖人、物、流程等各个环节。针对企业常用的危险化学品,从使用用量的精准控制、操作流程及方法、操作人员的管理、操作过程中的防护要求等进行监管。同时监管危险化学品从入库到使用全过程的流转记录,做好其数量、位置等信息的及时更新,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可控性,能够随时查询其状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分类,做好分类储存,并定期检查有否泄漏、变质、污染,做好危险化学品本身质量的监管。对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出入库和数量也要做好监管,形成完整、闭环的监管体系,如此才能最大化降低其危害性。
4.结语
总之,危险化学品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很容易引发事故,只有做好其安全管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在工作场合采取安全技术、增强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做好企业危化品的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并在日常做好应急预案,才能防止危化品事故的发生、降低其对人身和财产造成的损伤概率。
参考文献:
[1]毛岳洲.基于风险理念视角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21 [2]胡宏炜.浅析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机制[J].法制与社会,2021
吴茜 19- 女 江苏苏州人,中级工程师,应用化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化工工程与技术、安全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