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未来等你」笔记赏析感悟(2)篇
你会不会偶尔产生那种“如果能回到那一年就好了”的念头?觉得回到那一年,以我们当下的见识和心态,很多事都能被改变。36岁的大学老师郝回归人生不尽如人意,一眼看得到终点。他很想回到自己的17岁,回到那个阳光而天真的时代,重新来过。一次偶然,他真的回去了。只不过,他并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依然36岁。他成了高三实习班主任。班级里,他遇见了17岁的自己——一塌糊涂的刘大志。郝回归知道刘大志的未来,也知道他的幸与不幸。他想改变他。然而,当36岁的世故遇见17岁的热血,一切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有一天,你也遇见了从前或未来的自己,你会想什么?你会相信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我在未来等你」笔记赏析感悟 第(1)篇
这本书,看似只是在平铺直叙地讲述一些关于青春的故事,用了现在并不算新颖的穿越形式来展开故事的叙述。但随着作者的叙述去体会,故事中的情节历历在目,每一个主人公的音容笑貌都在脑海里回放。小说只需要文笔,没有演员没有直观的展示却更能让人印象深刻。喜欢刘同的文笔,我看过他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他总是能以细腻的文笔和自己的真实情感打动读者,即使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但我们没有用心体会到有些细节,亦或者我们没有思考那么多。看到他写的点点滴滴,哪怕是日常的事,也不会让人觉得无趣,反而会产生共鸣。郝回归厌倦自己36岁的人生,他干着别人觉得好的工作,自己却一点也不快乐,他觉得生活没有波澜,没有热情。他很苦恼曾经最要好的朋友也变得很现实,顺应了阿谀奉承的世俗,被物质冲昏了头脑。自己暗恋了快20年的女生,还是没有表白的勇气……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没有任何意义。机缘巧合让他重新回到17岁,成为17岁的自己和朋友们的班主任。他是老师,更是体贴入微充满人格魅力的大哥哥,在他们的每一个生命转折的关口帮助他们,他想改变些什么。
但更多的是被17岁的自己和朋友们那种热血沸腾的青春感染。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朋友负伤,可以为了让自己喜欢的人开心拼命打工买演唱会的票。他们可以为了老师参加5000米长跑,他们在不断的改变。他们都活得那么有血有肉。以不同的身份再去体验自己曾经没有认真对待的岁月,他明白了父母的苦衷,也弥补了很多自己的遗憾。即使他知道会发生的事,还是改变不了,即使他改变了过去,可是回到现实中,还是没有改变什么。所以其实也没有必要改变过去。改变不是从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开始,而是从此刻开始。当他明白了这一切的时候,改变就从此刻开始。他可以勇敢的去表白,他可以明白别人的苦衷、别人的人生,会因为自己的心态而改变。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希望和爱。只需要我们去珍惜和体会。(如果这个小说拍成电影的话,郝回归这个角色特别适合沈腾来演。虽然我觉得这个拍成电影会和《重返二十岁》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不同。) 「我在未来等你」笔记赏析感悟 第(2)篇
很多时候,一本真正的好书,不是因为它有多少华丽的词藻,也不是因为它能有多好的口碑,而是能够真正的写到人的心里面去,让读者从书中的人物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
初读这本书时,没什么感觉,一部狗血的穿越剧罢了。就像《夏洛克烦恼》一样,突然回到数年前,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不再抱走遗憾。读着读着,我发现……果然不出我所料!对于这种剧情,我并不算厌恶,却总有那么些许不耐烦。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它的剧情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但也许就是这种“小儿科的剧情”才会说出那些“年少轻狂”的话,也就是这些话,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曾经的影子。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仍让我记忆犹新:“现在的我,不努力不行,她讨厌不努力的人。我努力了也不行,我根本学不会。所以我只能假装出一副大家看起来我很努力的样子,其实我也很讨厌这种努力了也不行的自己……”这不就是我曾经的真实写照吗?自以为很刻苦,很努力,可结果呢?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那所谓的的虚荣心,骗骗自己而已。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每天浑浑噩噩的生活,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
这么做,这些或许是我曾经失败的根本原因吧。我能够拍着胸脯告诉所有人:“我奋斗过,”但我做不到问心无愧的告诉其他人:“我为此拼命过。”
小说里的主人公刘大志和曾经的我很像,很像。喜欢一个女孩子,却始终不敢承认。每天傻傻的像个傻X一样,却只是为了掩盖真正的自己。奋不顾身的对其他人好,却很少考虑到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每当看到17岁的他,我仿佛就看到了当时的自己一样,一样幼稚!可笑!
幸运的是,20岁,不!还差十几天就20岁的我,比37岁的主人公更早的认识到这一切。所以,一切,都还不晚。要改变人生,并不是从哪一刻去改变,而是从此刻去改变。是的,只有后悔了,才想改变过去;强大了,才敢对未来负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