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生活中作文

来源:化拓教育网


《玩纸》作文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玩纸.板书课题玩纸 2、听到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评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尤其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都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文章也富有真实感。 二观察连说

1在活动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活动中要认真的看,看清老师做的每一个动作,认真听一听同学们都说了什么,用脑子想一想,会是什么.板书看听想 2教师从桌上抽出一张纸,问学生看见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动词抽,因为纸比较轻,并板书“抽” 3接着教师用双手整理这张纸,问学生有看见了什么? 引导说出动词捏并板书“捏”

4然后教师把纸的一头按在桌上,另一头卷一下,把它粘上.引导学生说出刚才看到的,并用上动词表达出来。板书“按”“粘”

5最后教师拿出剪刀把卷好的纸从中间剪开,并让学生猜测即将要剪成的是什么形状

6老师展示剪出的纸条,沿着中间剪开,居然成了一个大圆.让学生谈谈此时的感受。 板书出词语“神奇”“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等

7引导学生说出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把你看见的和听到的,以及你想到的说一说。 。8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 最后把刚才老师玩的这个游戏说一说

评析: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积累经验的第一步,也是小学生为习作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写起来就感到言之无物。对小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和感受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具体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会感兴趣,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具体、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演示观察

1问大家还想再来玩嘛,请一个同学上来玩。 2学生上来再玩游戏

3教师提出要求:看清他怎么做的,听一听同学们怎么说的,你又是怎么想的。 4学生汇报,并及时引导 5学生完成作文。教师巡视

6抽学生念自己的作文,教师口头评讲,指出用得好的词语。 四、品析习作

1、请学生念自己的习作 2、共同修改赏析

简评: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对 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往往倍感亲切,容易牢记,

写起来就觉得有话可说,中段学生作文处于起步作文状态,大多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把一句话写具体。北师大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写小虾的生活习性,作者用上了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她们如何吃食,作者写小虾吃食“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起来”。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碰”、“后退”、“再碰”,又“后退”、“碰”、“吃”等动词,还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 先 …然后 …接着 …直到 … 才…”把小虾吃食时很小心谨慎写出来了,让我们觉得小虾吃食很有趣。同样写松鼠搭窝是也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松鼠“总是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来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后,还要在上面加个盖”。通过这些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松鼠的可爱展现在我们面前。课文中出现了表动作和表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用上表动作和表顺序的词语把句子写得清楚具体。基于课文的这一训练点,我安排这次活动作文,让学生通过玩纸,看清在活动中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把听到的和想到的,按一定顺序,用上一些表动作的词语,把活动过程清楚完整地说一说,并能写下来。

本次设计通过两次活动,教师的一次示范和学生一次练习,让学生先活动,再练习说话,在由说到写,这样减少了习作的难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句子说通顺,写具体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样让学生在一次一次的练习中把活动的经过说清楚,讲具体,学生写起作文来也能得心应手了。只有让作文贴近生活,学生写作兴趣才会浓厚,作文才会有话可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