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

作者:倪梅林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2期

提要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已经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分析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和区别,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职业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应结合我们实际情况对其逐步推广。

一、引言

审计产生至今,始终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努力——审计模式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被审计界视为审计模式的一个革命性变革。然而,近些年,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国内外部分公司相继爆出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会计舞弊丑闻,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质疑,审计理论、实务需要适应变化的环境推陈出新。为缩小审计期望差和提高审计功效,审计职业界开始重新对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进行审视,由此形成新的审计方法,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简称SSA),我们在这里称之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而将人们建立在审计风险模式基础上的风险导向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均以风险评估为起点,同时都将风险分析与控制方法贯穿运用于审计全过程,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因此这两种审计模式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同时更多地体现出了差异。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并没有脱离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但它针对制度导向审计不直接处理审计风险,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的缺点,引入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通过该模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将从各种渠道收集的证据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将审计资源相对合理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经营(商业)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是以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改进,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它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针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的缺点,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做到了以风险评估为中心,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三、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区别在于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方法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起点不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审计的起点往往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必要测试内部控制,审计的起点则为会计报表项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不重要或风险控制很有效,则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上。 (二)分析性程序由单一走向多样化。尽管风险评估包括检查、调查、询问、穿行测度等多种审计取证手法,但核心是分析性复核的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程度不够,其分析性程序主要用在报表分析上;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了适应分析性程序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程序开始走向多样化:在数据分析上,不但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工具上,借鉴现代管理方法,把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之中,使风险因素不再唯一,变一元风险评估为多元风险评估,使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更加可靠。

(三)风险评估方式由直接评估转变为间接评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也就是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接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之所以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有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持续经营的考虑,经营失败往往带来审计失败;二是经营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经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也越大,也就是管理舞弊可能性就越大;三是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因为财务报表是经营的反映,如果经营风险未能在报表上得到体现,则财务报表很有可能失真。此外,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也只有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

(四)审计程序由标准化转为个性化。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程序是标准化形式,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都使用标准相同的审计程序。这种标准化审计程序存在很大问题:一是不能对症下药,没有充分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二是限制了审计人员的临场发挥,由于很多客户的财务人员都是注册会计师出身,或者系统学习过审计,或者有与注册会计师打交道的经验,使注册会计师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难以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为了克服传统审计测试的缺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评估及识别的审计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以及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五)审计证据由内部向外部转移。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审计证据也由内部向外部转移。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了解客户整体企业经营环境,从外部取得大量的证据来评价风险评估的恰当性,并以此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及审计风险。所以,其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审计证据不仅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

(六)内部控制要素得到扩充。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内部控制的三要素扩充为五要素,即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 (七)审计思路更加完善有效。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从控制风险入手,视野过于狭窄,并主要依赖实质性测试,这种“自下而上”方式有坐井观天之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运用这种思路对会计报表错报风险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要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经营风险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并结合重要性的判断,归纳和判断整个会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因此,与以往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思路显得更完善且更有效。

(八)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不对企业经营风险实施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不懂管理知识、行业知识也可以审计。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后,由于审计重心从会计、审计转向管理和行业分析,审计结果主要依赖的不是审计测试而是风险评估,而风险评估的各种分析方法要求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这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已经在理论与实务中表现出了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审计准则国际协调及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是现代职业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推动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地研究与学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实务中逐步推广,在适当的时间结合我国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审计准则做出相应的修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