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新媒体运营怎么做?(企业怎样做好新媒体运营)

来源:化拓教育网
企业新媒体运营怎么做?(企业怎样做好新媒体运营)

显然,新媒体的浪潮现在已经越翻越高。

新的平台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形式百家争鸣,新的玩法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进入新媒体行业。

新媒体行业也早已从过去野蛮式增长,变成了现在的精细化运作。新媒体运营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企业新媒体运营并不是请个会写文章的人发发新闻稿就行了,也不只是找个刚毕业有激情的大学生就能做好的。

企业做不好新媒体,核心原因到底是什么?企业新媒体到底该怎么做?本文从企业做新媒体运营的目的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供大家一起学习和参考。

企业做新媒体的目的是什么?

在商业行为中,最终的目的一定都是转化,说白了,就是企业要赚钱,而做新媒体的目的,就是想从线上赚钱。

那么,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或渠道,从企业角度讲,至少有3种作用:1.塑造品牌

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线上曝光产品或品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提高阅读和曝光,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传递价值观,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扩大认知度。

2.引流获客

新媒体就是引流和获客的一种手段。在这种目的下,需要扩大内容的受众范围,利用漏斗原理尽可能的扩大开源方式,等到流量进来之后,再去考虑如何做后续的转化。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产品受众的不同圈层推出多种类型的产品或栏目,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用户的留存率和沉淀。

3.销售渠道

这种直接把新媒体作为销售转化渠道的,一般都是电商企业。目的也非常清晰,就是希望利用线上的渠道和传播,能够直接给企业的产品带来转化。这就需要做好售前售后的服务体验以及用户购买后分享和购的逻辑设计。

那么,在我们明确了企业新媒体的三种基本作用和在不同作用下的目的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企业做新媒体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企业做新媒体的核心是什么?

企业做新媒体的核心,一定是定位。什么是定位?

我们先来看定位的本质是什么:

定位,就是企业或品牌在顾客的心智中拥有的心智资源。所谓定位,就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目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或说让品牌成为某个领域内或者某个特性中的代表品牌。当用户在某一天产生相关需求的时候,就会首先想起这个品牌。那么支个时候,品牌就占据了这个定位,同时,也占据了用户的心智。

比如:过年过节不收礼,送礼就送……

企业创立之初需要定位来确定方向,所以企业定位是市场竞争当中最重要且核心的战略策略。那么新媒体作为企业品牌或产品的输出手段之一,定位也同样重要。

如何做新媒体的定位?

我们搞明白了做新媒体定位的目的和重要性之后,定位该如何做呢?需要思考三个问题:1.我们的用户都是谁?

这里我们要用到的是老生常谈的“用户画像”。用户画像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介绍一个人时,可能会说他叫什么名字、性别、身高、体型、爱好等一些基本信息,来帮助你在脑海中对某个人形成一个初始印象;在互联网中,我们可以将这个人拆分成无数个词语的组成,这些词语就是在描述这个人的性格和特征,我们把这些词语组合叫做用户信息的“标签化”。

用户画像的构成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是静态信息;第二,是动态信息。静态包含但不限于:性别、年龄、家庭状况、收入、工作、爱好、城市等……动态包含但不限于:活动地点、人生目标、喜好领域、人生态度等……如何得到用户画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

从内部——公司内部例如老板、管理团队或资深同事他们的经验、资源的提炼和总结。从公司在行业内多年的经验和了解中可以得到非常多有关行业、用户和同行的信息,这些信息具备极大的参考意义。

从外部——除了分析同行和行业,还有企业所在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它们可以有效帮助你拓宽视野,不必局限在某个狭窄的范围内,从而影响对受众圈层的判断。

从终端——最容易得到用户信息的地方,自然还是用户本身。所以,需要调研用户、观察用户,甚至把自己当一个陪聊和用户聊天,“下一线”般的深入了解用户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和痛点。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用户画像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市场、行业和用户的行为习惯、消费习惯等等是不断变化的。用户画像作为判断依据,同样需要不断的迭代和优化,从而保持你对市场和用户观察的敏感度,只有这样才能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我们通过用户分析+行业分析+竞品分析得到用户画像,目的就是为了确定我们目标的受众和流量池。

2.我到底是谁?

无论企业的实体产品(以下简称产品)还是内容,都是从公司先生产出来,然后再到消费者的视野中。所以,“我”等于“公司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

如何理解?

从第一点得知,我的产品是给谁用的(确定目标受众)。那么“我”做为企业,输出的产品或内容一定是满足用户某种需求的,这决定着“我”需要思考,应该作为一个什么角色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用一句话来简单地概括:我需要让用户知道,“我”是干嘛的,关注“我”你能得到什么。

3.我能做什么?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要把竞品分析透彻。因为竞品分析除了让我们知道,对比竞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否继续存在着优势,以及从营销角度去寻找差异化的打法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横向对比竞品尽量保持相同的竞争力,本质就是在做竞争力的补齐。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前面两个问题,同时加上对行业竞品的分析来得到答案。

搞清楚以上三点,我们就可以大致得到新媒体在企业的最终定位到底是什么了。

所以,最终的定位是什么?这个可能需要大家一起再讨论,从不同的方向(领域、用户、专业性、能力、执行力、资本、发展性……)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综合后形成最终的定位。

确定了定位后,接下来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效果?至于怎样做,可以说是千人千面、千人千解。知道怎样做,这很重要;知道哪些不能做,哪些雷不能踩,同样重要。

且来聊聊新媒体人最容易踩的雷,都是大实话。如果已踩,你我共勉;如果还未踩,及时排雷。

01、新媒体平台不是企业内刊

这是个老雷了,把新媒体做成企业内刊从开始有公众号就兴起了,源自于企业极强的“荣誉感”,以及传统思维的局限。

非得整天对外发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精神、领导讲话、团建新闻等等。做内刊没问题,可以专门弄个对内平台自己嗨啊,对外这么干那不是等于发疯吗!还一个劲说为啥粉丝不关注!

企业新媒体平台应该是独立的,致力于解决企业品牌、公关、营销、用户经营等问题,如果往内刊发展,不如不做。

02、过于关注玩法和形式

很多新媒体人总喜欢聚焦于新媒体的创意、玩法、形式,以及追热点,却很少去了解公司资源以及产品本身,新人最容易踩这个雷。

做新媒体,一定要首先对公司现状、现有可利用资源、以及产品有全盘了解,而且应该是深入了解。脱离企业本身去做新媒体,那就是耍流氓。连品牌和产品都不能了然于心的心,不是合格的新媒体人。

如果你是做个人自媒体,那也要先思考清楚自己的定位、现有的资源以及能提供的服务,这比多学几个玩法重要百倍。

03、老板领导一干涉就自暴自弃“老板瞎指挥!”

“领导啥也不懂,一点都不专业!”“算了,领导说怎么样就怎样吧!”……

经常能听到新媒体人发出这样的声音,然后很多人就听之任之,也不思考就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干了。

首先,新媒体这行还在高速发展,没有说谁有多专业,谁又是个傻子。第二,千万别老板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没做好他会很不爽,老板的需求不一定就是你理解的需求。

第三,不管你的领导还是老板,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新媒体人确实会有所不同,但都是希望企业新媒体能创造更大价值,之所以会去“瞎指挥”,还是因为心里没底。你要做的是认真听他们讲,然后做出超出他们预期的成绩,我相信瞎BB的人会变少。

04、硬生生干成一个小透明

我始终认为,新媒体人至少是半个营销人、半个品牌人,而不是每天在桌角低头默默编辑文章的一个别人甚至都喊不出名字的人。

为什么要是营销人品牌人,因为你得学会树立自己的专业感以及自我品牌包装,你要往那一站往那一说往那一顿操作,别人就知道这是个专业新媒体,是个高手,而不只是个小编,更不是个打杂的。

千万别指望别人花时间去读懂你,你要自己干得光芒四射。05、错付了不适合的新媒体平台

有的人压根就不太适合做公众号!有的人就是更适合今日头条!有的可能更适合抖音的短视频!也有的人是适合知乎的问答……

不同的新媒体人,根据自己能力、资源、发展方向的等的不同,适合做的平台也不一样,错付了平台,当然就踩了雷。

其实新媒体平台有很多,赚钱方式也有很多,随便组合一下都有几十种做新媒体的模式和方向。给大家列个思路框架,好好去思考一下你适合怎么做。

自媒体内容形式:图文、短视频、音频、问答、直播、条漫、vlog等。自媒体主流平台: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百家号、喜马拉雅、网易号、企鹅号、知乎、小红书、Bilibili、微信视频号、简书等。

自媒体变现方式:广告、带货、打造个人品牌、知识付费、社群付费、做IP产品、投稿赚稿费、咨询服务、直播、原创优质内容奖励、平台活动获奖收益、流量收益、粉丝赞赏等。

06、有钱,我就能干好

几乎所有的新媒体人都会吐槽:“没钱没资源,我怎么做好新媒体……”那问题来了,这话外音好像是,你给了我钱我就能把这事干好。可事实如此吗?完全不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你给了钱也不知道怎么花,或者说怎么花得漂亮。这绝对是个大坑大雷。

所以别总吐槽企业不投钱,花钱是个大学问,有时候做新媒体花钱比不花还难。你得先去学会如何花钱,如何才能保证投资回报率最大。

07、借鉴学习仅限于同行业

这个雷,着实没必要。就是在平台运营新媒体的时候,总喜欢去借鉴观摩同行的。学习同行没毛病,问题在于只关注本行业的号,太狭隘!

学习应该是博采众长,新媒体是通的,你不要什么都跟在同行屁股后面,这不会有什么明显优势,而且时间长了很难跳出。

反而多去跨行,看看不同行业的新媒体,甚至是不同平台上的新媒体是怎么做的,去拆解那些做得好的,相信收获会更大。

08、无脑追热点

做新媒体要不要追热点?当然要!追热点可以说是内容创作的加油站,运营的助力器。

但不是所有的热点我们都要去追,也不是所有的热点都适合去追,对热点首先要有一些判断标准,雷就埋在这里。

首先要看这个热点的火热程度或受关注程度;然后得看它的传播性,破圈层的能力如何;接着再看热点的话题性怎么样,比如有争议、有漏洞、有群体指向、情绪激烈、开放话题、与“我”相关、有延展性等。

最重要的还有两点,一是相关度,是否与你定位相关,且是否与目标用户相关;二是风险度,必须考虑风险,保持底线、价值观以及平台规范。

09、混群“学习”

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新媒体人特别喜欢混群,喜欢在各种行业群、交流群、大咖群里,虽说目的是以求成长,但实际上整天聊天吹水……

真的没啥用,还不如去好好巩固自己的硬实力,花更多时间去了解产品,花更多精力把内容打磨好。我一直觉得大多新媒体人现有的知识其实够用了,关键是狠执行。

10、做新媒体,文笔好最关键

如果你想要练好文笔,干嘛不去干文案呢?

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重点不是你把文字说得多么漂亮,而是你对用户有多了解,你的选题是什么,你想传递出来的是什么观点以及情绪是什么。

很多新媒体大V,你要说文采,其实也就那样,但他们赢在对世界的敏感度、对生活的思考、与众不同的观察、特别的经历以及自己多年的生活积累。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内核的东西,还得是新媒体人一点一滴去修炼。

11、极其害怕取关

作为新媒体人,想增粉,想降低取关是好事,但别把取关这事本身看得太重。任何一个新媒体平台,取关掉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基本越头部的大号每天掉粉越多。我们要重点关注取关背后的事儿!

要考虑的是用户为什么取关?这些取关的是我的精准用户吗?如何搭建更稳定的用户增长体系以及转化体系?

12、瞧不上所谓的员工转发

一些新媒体人很反感要员工去转发内容,觉得太Low了,我做内容全凭自己的本事,干嘛还干这样的事?

还是太年轻啊!其实如果企业员工很多,那这群人一定得用起来,并且要用

得彻底。很多大平台的新媒体启动流量就是靠自己的员工,没什么LowB的,自己员工都不想打开的内容才真正叫Low。

你可能更应该想的是,我应该如何把这边的这帮人好好用起来,如何让他们自主自愿就非常乐意帮我传播。

13、违规侵权

随意乱用文章、图片、视频、音乐、字体等等,轻则平台违规删文,重则可能被版权方起诉、索赔。这是一个新媒体人完全承受不了的雷。

用这些东西一定要谨慎,越是涉及到商业利益,越是你的内容用于商业目的时,越要小心。不管是图片还是视频,能原创就原创,字体就用免费字体,原创不了的可以到一些可商用的网站上去找,或者现在很多新媒体平台本身就提供了免费图库,用那里面的安全。

另外,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党政内容的,最好不要碰,不是相关官方号一定要避而远之!

14、离职单干新媒体

怎么说呢,这其实不算一个完完全全的雷,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但我还是建议不要轻易辞职搞新媒体,对于大多数人刚开始做的人,短时间没什么收入,一旦离职没了钱,会非常焦虑,每天想得最多的不会是把内容做好,而是怎么涨粉,怎么弄阅读量赚钱。

这很容易走偏,且心态完全会变得不同,不能保持一个很好的创作状态,结果是无尽的焦虑和急切。

15、不真诚,端着

做新媒体,特别是个人自媒体,最好的内容,是带有自己的经历、认知以及思考,保持真实的一面。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你装腔作势地来表达,不仅显得假,还与你个人的习惯格格不入。强行为之,没有灵魂。用自己的风格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这可能是你最强大的武器。

真没必要端着,心存敬畏,保持谦卑,真诚地去沟通与进步,这条路长到你本根看不到尽头。

16、活在新媒体的“套子”里

互联网人身上总有种优越感,看的资讯多,看的干货多,懂得互联网前沿的词汇多,就误以为自己什么都会,实际上自己只是活在了互联网的“套子”里,眼光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

新媒体人也一样,我们把新媒体当天,感觉新媒体无所不能,感觉新媒体就是全世界。实际上在很多行业,新媒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在很多企业,新媒体创造出的价值有如毛毛雨。

之前看到一个段子说:绝大多数企业的新媒体运营,按用人标准应该给15k,实际只给了8k,而最终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只有2k。

这很真实,也是现状。你在“套子”里觉得老板不专业,领导傻,而实际上呢,在他们的世界里有太多比新媒体更需要去做,更需要重视的。

以上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愿你主理的新媒体平台一亮相就吸睛无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