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院
本科专业大纲汇总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二O一四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科课程教学大纲 ....................................................................... 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1 《电工与电子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 ........................................................................ 3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 9 《机械设计基础(I~II)》课程教学大纲 ............................................................... 13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 17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 23 《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 27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 32 《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 36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 39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44 《专业基础实验Ⅰ~Ⅱ》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 48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52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 54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 56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59 《现代科技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63 《创新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 66 第二部分 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 68 《专业实验Ⅰ~Ⅱ》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 68 《汽车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 71 《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教学大纲 ................................................................. 76 《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 81 《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 85 《汽车定损与理赔》课程教学大纲 ......................................................................... 90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94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 97 《汽车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 99 《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 103 《汽车钣金与涂装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09 《汽车服务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 113 《汽车服务企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116 《汽车推销与谈判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 121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125 第三部分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 ....................................................................... 130 《金属加工工艺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1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136 《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 139
II
《汽车驾驶实习》教学大纲 ................................................................................... 142 《汽车发动机、底盘维修实训》教学大纲 ........................................................... 144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大纲 ............................................................... 148 《汽车钣金与涂装实训》教学大纲 ....................................................................... 151 《汽车性能测试设备实训》教学大纲 ................................................................... 153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 155
III
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科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40
2、课程名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Introduction to Special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3、学时学分:8学时理论教学,0.5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邵毅明
二、课程地位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选修课程。无先修课程。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张国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教学参考资料
鲁植雄,汽车服务工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查阅文献等教学环节使新生了解本专业的最基本的概况,热爱本专业。
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对本专业有一个完整、初步、正确的认识。
五、课程基本要求
1
本课程以讲座的方式,分为四讲,由四位专业教师分别讲授。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行业、汽车技术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 2、了解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本专业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 4、掌握汽车服务工程最基本的概念和术语。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汽车技术、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学科、专业现状。 2、汽车基础知识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3、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习方法。 4、汽车服务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和就业。
七、课程学时计划
理论教学:8学时
1、汽车技术、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学科、专业现状 2学时 2、汽车基础知识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2学时 3、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习方法 2学时 4、汽车服务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和就业 2学时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纸质的“专业认识与成才计划”一份。考核成绩计算为100分制。
成绩评定,听课占60%,“专业认识与成才计划”占40%。
大纲制定者:邵毅明、刘建勋、简晓春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0日
2
《电工与电子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030
2、课程名称:电工与电子技术B /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s B 3、学时学分:72学时理论教学,16学时实验教学,5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杨磊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后续课程主要有《单片机应用技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测试技术》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秦增煌,电工学(第七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秦增煌,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② 秦增煌,电工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和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熟悉电路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完成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及诺顿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的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等。
3
②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理论。包括正弦交流的要素、相量的概念、阻抗的概念、储能元件的性质、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功率因数的提高等。
③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起步、调速、制动的方法等。
④半导体元器件。包括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N结的工作原理,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二极管电路的分析与特殊二极管的应用,三极管的结构特点、电流放大原理及特性曲线等
⑤模拟电子技术。包括由三极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和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放大电路反馈的概念、负反馈类型的判断、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等。
⑥数字电子技术。包括晶体管的开关作用、分立元件的门电路、TTL门电路、布尔代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综合,常见组合逻辑电路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数字显示译码器的介绍和应用;双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寄存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举例等。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电工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基本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思路:一种假设、两种约束、三种方法。 2、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相量的意义和表示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及功率因数。
4、了解常见电工设备变压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 5、了解半导体的导电机理及二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由三极管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4
6、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理想运算放大器的模型,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和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7、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8、了解三极管的开关特性、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分立元件构成的门电路和集成TTL门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和逻辑式的化简,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综合方法,了解常见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9、了解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区别,掌握双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了解触发器的类别,掌握由双稳态触发器组成的寄存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综合方法。
六、课程主要内容
1、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①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思路:一种假设、两种约束、三种方法。 ②掌握电路分析的两个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③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的互换、戴维南定理。
2、正弦交流电路
①了解正弦量在电路中的地位,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②掌握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掌握阻抗的概念,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③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串并联谐振的概念和特点及应用,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和方法。
④了解三相电的产生,三相负载的连接方法,三相功率的计算。。 3、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
①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了解特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②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转动原理和机械特性,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方法。
4、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①了解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N结的形成及特性,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工作原理,分析二极管电路,了解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5
②了解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理解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5、基本放大电路
①理解由三极管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方法。
②理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及其对放大性能的影响。 ③了解差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其参数的意义。 6、集成运算放大器及放大电路的反馈
①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组成,理想运算放大器的模型。 ②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分析依据,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和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③理解反馈的涵义,掌握负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7、直流稳压电源
①理解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简单整流电路的计算。
②理解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8、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①了解门电路的概念、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理解分立元件逻辑门电路、集成TTL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②理解逻辑代数的概念,掌握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掌握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和逻辑式的化简和变换方法。
③熟悉组合逻辑函数的分析与综合的步骤,会分析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会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
④了解常见组合逻辑电路如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的工作原理和简单应用。
9、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①了解触发器的概念、触发器的分类,理解基本双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触发器类型的转换方法。
②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概念,理解由触发器构成的寄存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寄存器的分类和简单应用。
6
③理解计数器的概念、计数器的分类,理解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掌握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10、实验安排在课程内,开设8个实验:
①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 2学时 ②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2学时 ③日光灯功率因数的提高 2学时 ④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 2学时 ⑤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实验 2学时 ⑥组合逻辑电路实验 2学时 ⑦时序逻辑电路计数器实验 2学时 ⑧EWB电路分析软件实验 2学时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① ② ③ 正弦交流电路 ① ② ③ ④ 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 ① ②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① ② 基本放大电路 ① ② ③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放大电路的反馈 ① ②
讲课 8 2 2 4 12 2 4 2 4 6 2 4 4 2 2 10 6 2 2 8 2 4 7
实验 4 2 2 2 上机 合计 12 14 6 4 12 10 ③ 直流稳压电源 ① ②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① ② ③ ④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① ② ③ 合计 2 4 2 2 10 2 2 4 2 10 2 4 4 72 2 4 16 4 12 14 88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70%,实验占20%,平时成绩占10%。
大纲制定者:杨 磊,杨林,陈永光
大纲审定者: 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8日
8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80
2、课程名称: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
3、学时学分:48理论学时,16上机实验学时,3.5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唐秋生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先修课程有《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数学类基础课程,后续课程主要是各种专业应用课程。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胡运权,运筹学教程(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韩伯棠,运筹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② 钱颂迪,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③ 在筠,运筹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1、课程目的:为了本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提高,以达到夯实专业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理论支持的目的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思想和方法,学会建立运筹学模型,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和技巧,为求解的管理问题提供最合理的决策。
五、课程基本要求
运筹学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直接与该专业的许多课程相
9
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运筹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理解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掌握管理运筹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线性规划论,图与网络模型统筹学,存贮论、对策论、决策分析、动态规划和预测等内容,以作为今后学习的专业基础;同时能够运用常用软件求解运筹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正确应用各类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程的主要内容:
1、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6学时)
①了解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标准形式,以及线性规划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学会用图解法求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②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概念,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掌握单纯形法的迭代步原理与计算步骤。
③掌握大M法和两阶段法求解线性规划的方法和作用。 2、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6学时)
①理解对偶问题的经济背景,掌握对偶问题与原问题的对应关系和基本性质,理解影子价格的含义。
②掌握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③掌握灵敏度分析的步骤及各个参数改变后的讨论。 3、运输问题(6学时)
①运输问题数学模型及其特点。 ②学会用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 ③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求解方法。 4、整数规划(6学时)
①了解整数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掌握分支定界法求解整数规划的原理。
②掌握割平面法的基本原理,学会建立 0-1型整数规划模型的方法 ③了解指派问题数学模型的特点,熟悉匈牙利方法的步骤,掌握运用匈牙利方法求解指派问题。
5、动态规划(6学时)
①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熟悉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②掌握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 ③学会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6、图与网络分析(6学时)
①了解图与网络的基本知识,树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深探法和广探法的步骤。
10
② 掌握逐次逼近算法的迭代步骤,最大流问题的有关概念,求最大流的标号算法。
③掌握最小费用流问题的有关概念,求最小费用流的对偶算法。 7、网络计划(6学时)
①掌握工序流程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工序流程图中各时间参数的计算及关键路线确定的方法。
②掌握网络计划的优化的几种方法。 ③掌握图解评审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解法。 8、存贮论(4学时)
①理解存贮模型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确定型存贮模型几种类型及其计算。 ②掌握单周期的随机型存贮模型的几种类型及其计算,存贮论应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9、对策论(2学时)
①了解矩阵对策的纯策略和混合策略,掌握矩阵对策的解法:图解法、方程组法和线性规划法。
10、上机实验(16学时) 序 号 实 验 项 目 实验内容及占分比 学 时 实验 类型 1、熟悉工作界面(5%) 2、熟悉按钮功能(5%) “LINDO”软件的1 3、学会向工作界面中正确输入模型(5%) 4 使用 4、学会正确求解,并对运行结果分析(25%) 1、熟悉工作界面(5%) 2、熟悉按钮功能(5%) 2 3、学会向工作界面中正确输入数据(5%) 2 5、学会运用软件进行矩阵计算(10%) “Matlab”软件6、学会运用软件进行公式计算(10%) 的使用 7、学会简单的绘图(10%) 8、学会简单的线性规划求解的编程方法(15%)
2 2 2 4 综合性 演示性 综合性 设计性 设计性 设计性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 ① ②
讲课 6 2 2 11
实验 上机 合计 6 ③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① ② ③ 运输问题 ① ② ③ 整数规划 ① ② ③ 动态规划 ① ② ③ 图与网络分析 ① ② ③ 网络计划 ① ② ③ 存储论 ① ② 对策论 ① 合计 2 6 2 2 2 6 2 2 2 6 2 2 2 6 2 2 2 6 2 2 2 6 2 2 2 4 2 2 2 2 48 4 4 4 4 16 12 18 28 38 44 50 54 56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1、考试形式:闭卷
2、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期末考试占70%,上机考试和平时成绩占30%。
大纲制订者:唐秋生、刘世超、彭勇
大纲审定者:杨亚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0日
12
《机械设计基础(I~I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069-0524070
2、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Fundamental of Machine Design 3、学时学分:80学时理论教学,16学时实验教学,5.5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陈永光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和《金属工艺学》,后续课程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物流机械》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杨可桢、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俞怀正,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② 马宝吉,机械设计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交通运输学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交通运输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具备机械设计初步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实践使学生:
1、明确机械设计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在机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及与先修课程和后继课程之间的关系。
2、 熟悉常用机构的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初步了解简单机构的设计方法。 3、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应用场合、常用材料、有关标准和工艺要求;熟悉机械工程手册的使用。
13
4、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基本设计理论、设计要求、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初步具备机械设计的能力。
五、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
2、了解各种通用零件的组成、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失效形式及选择计算。
3、 掌握有关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及尺寸计算;各种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4、掌握各种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方法、工作能力计算准则。
5、掌握通用零件的一般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参照《机械设计基础(I~II)》课程实验大纲进行。
六、课程主要内容
1、设计的基本理论 主要介绍机械设计的要求和设计的一般过程;机构结构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知识;机械零部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机械零件的强度理论;摩擦、磨损和润滑理论;机械结构设计准则、方法以及零件材料选用等。另外,扼要地介绍现代机械设计思想和方法。
2、常用机构及其传动设计 常用机构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间歇运动机构及其他常用机构等。这些机构是传动系统和执行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用于实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及运动形式的改变。常用机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运动设计,包括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运动特点、运动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等内容;②工作能力设计,受力分析、失效分析、设计准则及承载能力设计计算;③零件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及润滑等。
3、通用零部件设计 通用零部件主要指用于连接和支承的常用零部件,介绍它们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工作能力设计、结构设计、组合设计以及标准零部件的选用等。
4、通用机构和零件的一般实验,如:平面机构、齿轮传动、带传动、轴承等的实验。
14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绪论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运动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 凸轮机构 齿轮机构 轮系 其他常用机构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回转件的平衡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联接 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带传动和链传动 轴 滑动轴承 滚动轴承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弹簧 机构及机械零件认识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带传动 滑动轴承 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装 讲课 1 4 5 4 10 4 2 2 2 2 6 8 4 6 6 4 6 2 2 实验 2 2 2 2 2 4 上机 合计 1 4 5 4 10 4 2 2 2 2 6 8 4 6 6 4 6 2 2
15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合计
80 2 16 96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70%,实验占20%,平时成绩占10%。
大纲制定者:陈永光,蒋工亮,刘建勋
大纲审定者: 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8日
16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45
2、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Automobile Structure 3、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侯小梅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有《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汽车营销学》、《汽车评估》本课程在大学第三学年上学期开设。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陈家瑞编,《汽车构造》(上、下册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教材参考资料
① 吴际璋编,《汽车构造》(上、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② 唐文初编,《汽车构造》,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③ 张则曹编,《汽车构造图册:发动机》,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④ 张则曹编,汽车构造图册:底盘》,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⑤ 细川武志(日)编,汽车构造图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较深入地掌握汽车结构的一般规律;结合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结合配套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自主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进一步自学
17
汽车构造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素质,为学习后续汽车技术课程和今后从事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任务主要是学习汽车的总体构造、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各系统、各主要总成的功用、结构和工作原理。
五、课程基本要求
1、全面、系统地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各系统、各主要总成的基本结构、基本功用及工作原理,能深刻理解所学具体系统、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结构的一般规律,具有分析不同车型总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能力;
3、了解汽车各系统在满足基本功能以外,在特定条件和要求下使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了解汽车主要部件及总成的调整方法。 5、了解汽车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汽车构造总论
①了解汽车工业发展概况;熟悉汽车的分类;掌握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②掌握汽车总体构造;熟悉汽车行驶基本原理;了解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掌握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掌握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熟悉发动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3、 曲柄连杆机构
①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掌握机体、曲轴箱组的零件组成,重点掌握气缸体零件的结构和原理。
②掌握活塞连杆组的零件组成,重点掌握活塞零件的结构和原理。 ③掌握曲轴飞轮组的零件组成,重点掌握曲轴零件的结构和原理。 4、配气机构
了解配气机构的类型;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和工作情况;掌握配气相
18
位的概念并理解其内容。
5、汽油机燃油供给系
①掌握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了解简单化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②熟悉不同成分的可燃混合气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掌握发动机不同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③了解现代化油器各基本工作装置作用及构造;熟悉汽油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及进、排气装置的构造、掌握膜片式汽油泵、空滤器的结构及原理。
6、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了解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熟悉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L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油压调节器、喷油器、翼片式空气流量计的结构和原理。
7、柴油机燃油供给系
①掌握柴油供给系的功用、组成;熟悉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特点及燃烧室结构。
②掌握喷油器、柱塞式喷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机械离心式调速器的组成和 调速原理。
8、发动机冷却系
掌握水冷却系的作用;掌握水冷却系的组成和工作情况;掌握蜡式节温器的结构及原理;熟悉散热器、风扇、水泵的结构及原理。
9、发动机润滑系
掌握润滑系的作用;掌握一般发动机润滑油路的结构及工作情况;了解散热器、机油泵、惯性式机油滤清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0、传动系概述
掌握传动系的功用、组成;了解传动系布置形式。 11、离合器
①掌握离合器功用及摩擦离合器工作原理;掌握周布螺旋弹簧离合器和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及原理。
19
②熟悉离合器机械操纵机构的结构及工作情况。 12、普通变速器
掌握变速器的功用、普通齿轮变速器传动机构、操纵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普通齿轮变速器的换档型式。
13、液力机械变速器
①掌握液力机械变速器的总体结构和基本原理;了解液力耦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②熟悉双排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变速传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4、万向传动装置
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掌握普通万向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传动轴的结构;了解中间支承的结构。
15、驱动桥
①掌握驱动桥功用、组成;掌握单、双级主减速器结构和原理。
②掌握对称式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锁止式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6、行驶系概述、车架、车桥和车轮
①熟悉行驶系的功用、组成;了解车架、车轮的结构。 ②掌握前桥的结构及转向轮定位参数和定位原理。 17、悬架
掌握悬架的功用、组成;掌握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弹性元件的作用、类型和结构;了解典型悬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8、汽车转向系
掌握机械转向系的功用、组成和工作情况;掌握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的结构及原理;熟悉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结构和工作情况;熟悉转向操纵机构、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及原理。
19、制动系
①掌握制动系的功用、组成;掌握制动系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②掌握鼓式非平衡式制动器的结构及原理、熟悉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及原理。 ③掌握机械液压式制动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双腔制动主缸的结构和
20
工作原理;了解ABS防抱死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讲 课 1.汽车构造总论 ① ② 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3. 曲柄连杆机构 ① ② ③ 4. 配气机构 5.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 ① ② ③ 6. 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7.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 ① ② 8. 发动机冷却系 9. 发动机润滑系 10. 传动系概述 11. 离合器 ① ② 12.普通变速器 4 2 2 4 6 2 2 2 2 8 2 2 4 4 6 2 4 2 2 1 5 4 1 4 实验 上机 合计 4 4 6 2 8 4 6 2 2 1 5 4
21
13. 液力机械变速器 ① ② 14.万向传动装置 15.驱动桥 ① ② 16.行驶系概述、车架、车桥和车轮 ① ② 17. 悬架 18.汽车转向系 19.汽车制动系 ① ② ③
6 4 2 2 4 2 2 4 2 2 4 4 8 2 2 4 6 2 4 4 4 4 8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1、考试:闭卷、笔试 。
2、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侯小梅、刘建勋、田茂盛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20日
22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24
2、课程名称(中英文):金属工艺学/ Technology of Metals 3、学时学分:48学时理论教学,3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6、课程负责人:曾宏达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大学物理》、《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有《金属加工工艺实习》、《机械设计基础(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邓文英,金属工艺学,(上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王东升,金属工艺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②陈文明,金属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1、使学生具备有关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包括有关金属学、热处理的基本理论及金属材料的一般知识、常用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和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及其用途。
2、培养学生具有合理选用材料、正确选定加工方法及安排制订加工工艺路线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具备常用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 4、培养学生具有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23
5、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方法与步骤,
6、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涉及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五、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及合金的组织结构、结晶过程及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热处理和金属材料打下基础。
2、了解钢铁材料的热处理基本原理和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钢——热处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选用热处理工艺打下必要的基础。
3、掌握常用铁碳合金、合金钢、有色金属及合金等金属材料(以钢铁材料为主)的成分、组织、性能和用途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和用途,以便能合理选用材料。
4、了解毛坯和零件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
5、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备选择毛坯和零件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
6、了解各主要加工方法的设备和工具的基本原理、大致结构和应用范围; 7、了解机械加工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步骤和方法。
8、初步掌握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具有初步设计毛坯和零件结构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应用金属工艺学基本知识的能力,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主要内容
0 绪论
机械与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机械制造工艺发展史概述,金属工艺学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金属与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24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重点讲授立方晶系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表示方法),金属的实际结构与晶体缺陷,金属的结晶与铸锭,金属中的扩散。合金的晶体结构,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与表示方法,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类型和分析(重点讲授相结构以及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和杠杆定律),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2、铁碳合金相图与钢的热处理
Fe-Fe3C相图分析及应用(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其组织),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碳钢的分类、编号及用途。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及影响因素,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转变过程、组织形态与性能,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的目的、热处理温度的确定及冷却介质的选择,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及回火的分类和应用,钢的表面热处理。
3、工业用钢与铸铁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钢的分类和牌号,工业常用钢的性能及用途(典型钢种——普通低合金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及高速钢的牌号、成分、组织、热处理特点、性能及用途)。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铸铁的牌号、组织与性能,铸铁的热处理。
4、铸造
合金的铸造性能(合金的流动性及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合金的收缩及影响收缩的因素、缩孔的形成及防止,铸造内应力的概念、产生变形和裂纹的原因及其防止),砂型铸造(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铸造工艺图的制订及实例),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铸件结构设计(铸造工艺和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5、金属压力加工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及其实质,加工硬化、回复与再结晶、纤维组织、冷变形与热变形的区别,金属的可锻性及其影响因素),锻造工艺(自由锻的特点及自由锻件的结构工艺性、模锻的特点及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板料冲压工艺(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及其结构工艺性)。
6、焊接
焊接的实质和分类,熔化焊理论基础(焊接电弧,电焊条的组成、种类及应用,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常用焊接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与碳当量,碳钢
25
及合金钢的焊接特点、铸铁的补焊、铜合金和铝合金的焊接特点),焊接件结构设计。
7、金属切削加工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切削运动及切削要素,刀具材料及刀具结构,金属切削过程),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机床的类型和编号,机床的基本传动方法及传动链分析计算,普通车床、牛头刨床和磨床传动系统简介),常用加工方法综述(车削、钻削、刨削、铣削、磨削的切削运动特点与工艺特点及其应用),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定位基准的选择,加工路线的拟定,零件结构工艺性(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概念,车削、钻削、刨削、铣削、磨削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
七、课程学时计划
理论教学:48学时
0 绪论 0.5学时 1、金属与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2.5 学时 2、铁碳合金相图与钢的热处理 3 学时 3、工业用钢与铸铁 4学时 4、铸造
5、金属压力加工 6、焊接
7、金属切削加工
10学时 10学时 10学时 8学时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曾宏达、钟厉、李军
大纲审定者:张渝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7日
26
《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39
2、课程名称:汽车服务工程/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3、学时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王志洪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和《汽车构造》,后续课程有《汽车营销学》、《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汽车定损与理赔》和《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鲁植雄,汽车服务工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张国方,汽车服务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② 谭德荣,汽车服务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实践等教学环节,从工程与运用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汽车服务工程的基本内容,熟悉汽车服务工程所涉及的基本领域,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 汽车服务工程的分类和基本内容,汽车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等。 ② 汽车服务工程各基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汽车营销服务、汽车物流服务、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维修服务、汽车美容装饰和改装服务、汽车配件
27
与用品服务、汽车金融服务、事故定损理赔服务、二手车服务、汽车回收再生服务,及汽车法律服务、驾驶培训服务、广告服务、展览服务等其他汽车服务。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目前汽车服务工程所涉及的基本领域为研究对象,以所涉及的各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汽车服务工程的分类和基本内容,理解国内外汽车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了解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相关技能要求。
2、对汽车服务工程所涉及的各基本领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及特点、分类等,掌握各基本领域的基本服务内容,理解其基本服务的作业方法、作业工艺流程、设备用具等,了解各基本领域行业的发展及现状,理解各基本领域行业的管理。
六、课程主要内容
1、绪论
① 熟练掌握汽车服务工程的分类和基本内容。 ② 理解国内外汽车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 ③ 了解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相关技能要求。 2、汽车营销服务
① 掌握汽车营销的定义及涉及的内容、对汽车营销人员的基本要求。 ② 理解汽车营销部门的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工。
③ 理解汽车市场调查、汽车市场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程序,具备基本的调查、分析能力。
④ 理解汽车营销及其策划的基本环节、作业内容和方法。 3、汽车物流服务
① 熟练掌握汽车物流的定义、分类、特点和模式等基本内容,了解其发展状况和趋势。
② 掌握汽车物流实务基本内容。 4、汽车售后服务
① 掌握汽车售后服务的作用、模式及其基本内容,了解其发展状况和趋势。 ② 掌握汽车生产商、汽车经销商和维修企业售后服务的基本内容、机构设
28
置及职能,理解其服务的方法。
③ 理解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目的、意义及程序。 5、汽车维修服务
① 掌握汽车维护、汽车故障诊断、汽车故障排除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② 掌握汽车检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③ 掌握汽车钣金、汽车涂装的基本概念、意义、分类,理解其作业方法、作业工艺流程、设备用具等。
④ 理解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基本内容。 6、汽车美容装饰与改装服务
① 掌握汽车美容、汽车装饰、汽车改装的概念、分类、作用,了解发展现状。
② 理解汽车美容、汽车装饰、汽车改装主要项目的作业方法、作业工艺流程、设备用具等。
7、汽车配件与用品服务
① 掌握汽车配件业特点、维修企业配件经营管理基础,理解汽车配件交易市场管理基础知识。
② 掌握汽车用品的概念与分类,了解其发展现状。 8、汽车金融服务
① 掌握汽车金融服务的概念、作用及基本内容,了解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② 掌握汽车消费信贷、汽车保险、汽车租赁等金融服务的定义、分类、特点等,理解及基本作业内容和方法。 9、汽车事故定损理赔服务
① 掌握汽车事故现场勘查和汽车损伤鉴定的分类、工作内容、基本工作程序及报告撰写基础。
② 掌握汽车估损、事故定损的概念、工作流程和基本内容,了解其基本计算方法。
10、二手车服务
① 掌握二手车的定义及二手车鉴定评估的基本方法。
② 掌握二手车置换、二手车拍卖、二手车交易的目的、方式、工作程序,理解其基本作业方法、作业内容。
29
11、汽车回收再生服务
① 掌握汽车回收再生服务的概念、汽车报废标准,了解其发展趋势。 ② 了解汽车回收、汽车拆解、废旧汽车资源化的特点、内涵、工艺流程和实务基本内容。 12、其他汽车服务
① 掌握汽车法律服务、汽车驾驶培训服务、汽车俱乐部服务、汽车广告服务、汽车停车服务、汽车运动、汽车展览服务的概念、作用、类型等基础知识。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绪论 ① ② ③ 汽车营销服务 ① ② ③ ④ 汽车物流服务 ① ② 汽车售后服务 ① ② ③ 汽车维修服务 ① ② ③ ④ 汽车美容装饰与改装服务 ① ② 汽车配件与用品服务 ① ② 汽车金融服务 ①
讲课 2 1 0.5 0.5 4 1 0.5 1.5 1 3 2 1 3 1 1 1 3 0.5 0.5 1 1 2 1 1 2 1 1 2 1 30
实验 上机 合计 2 4 3 3 3 2 2 2 ② 汽车事故定损理赔服务 ① ② 二手车服务 ① ② 汽车回收再生服务 ① ② 其他汽车服务 ① 合计 1 3 1 2 4 2 2 2 1 1 2 2 32 3 4 2 2 32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王志洪,田茂盛,简晓春
大纲审定者:刘建勋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0日
3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41
2、课程名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外语/English for Automotive Service Engineering
3、学时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王志洪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选修课。先修课程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和《汽车构造》,后续课程有《汽车营销学》、《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车辆定损与理赔》和《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于明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英语,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李俊玲,汽车工程专业英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② 李可,汽车服务与营销英语,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国际间的科技信息资料的交流成为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快速、准确地掌握科技领域的最新信息,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交流,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相当程度的科技英语阅读和交际能力。
在完成基础英语课程后,学生应具备相当程度的快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的能力,能从英语专业刊物及互联网中获得最新的专业科技信息。
32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汽车服务工程所涉及的基本领域专业英语为学习内容,包括汽车构造与基本原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汽车保险、汽车评估等五个模块的英语文献。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特别是快速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翻译及专业词汇的记忆。从学习性阅读到应用性阅读,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巩固已经掌握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扩大专业词汇,掌握科技文章的语法结构及文体方面的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具备快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的能力。
六、课程主要内容
1、翻译法及专业英文文献查阅
① 掌握翻译法概念,翻译的特点、分类,翻译标准和翻译过程、步骤,英文文献检索、查阅工具及其使用。
② 掌握专业英语的特点、专业英语文体及学科划分、专业英语重要的结构和语法现象、专业英语阅读基础与技巧、专业英语翻译特点等。 2、模块1:汽车构造与基本原理/Fundamentals of Automobile
① Lesson 1: Fundamentals of Automobile
掌握汽车基本构造、内燃机、汽车主要系统、总成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结构、工作原理的英语表述方法。
② Lesson 2: Basics of Four-stroke Cycle Engine
掌握汽车内燃机结构、主要零部件工作循环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③ Lesson 5: Transmission
掌握汽车传动系组成、对传动系要求、传动系布置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④ Lesson 6: Brakes
掌握汽车制动系原理、功能、组成、制动器种类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⑤ Lesson 7: Emission Control of Automobile
33
掌握汽车尾气排放、 催化转换器、发动机电控系统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3、模块2:汽车检测与维修/Inspecting and Maintenance of Automobile
① Lesson 10: Automobile Maintenance
掌握汽车保养基础知识、汽车主要总成、部位保养要求及方法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② Lesson 11: Engine Maintenance
掌握汽车发动机泄漏、异响、功率不足、配气机构、油耗过大、排放变差、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检查、维修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③ Lesson 12: Vehicle and Engine Analyzers
掌握以Bosch FSA诊断分析系统为代表的汽车诊断、汽车示波器、发动机测试设备、发动机分析仪,及发动机调整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④ Lesson 14: Safety and Performance Testers
掌握汽车安全性能及其性能检测仪(侧滑量检测仪、悬架检测仪、滚筒制动试验台)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4、模块3: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Sell Automobile
① Lesson 15: The 5W’s of World Class Customer Service Training 掌握汽车客服培训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② Lesson 19: Notes to a Motor Vehicle Owner
掌握机动车登记管理制度及登记程序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5、模块4:汽车保险/Automobile Insurance
① Lesson 22: Auto Insurance Basics
掌握汽车基本险种分类,及责任保险、车辆碰撞险、综合损失险、个人伤害险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② Lesson 25: Th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to Third Parties 掌握汽车第三方责任险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额外利益、无赔付优待等条款、规定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6、模块5:汽车评估/Assessment of Automobile
① Lesson 28: Estimating of Automobile Repair
掌握汽车事故评估指南的现状、特点、主要内容、运用注意事项,以及评估
34
工具方面的专业词汇及其英语表述方法。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翻译法及专业英文文献查阅 ① ② 模块1 ① ② ③ ④ ⑤ 模块2 ① ② ③ ④ 模块3 ① ② 模块4 ① ② 模块5 ① 考察 合计 讲课 2 1 1 10 2 2 2 2 2 8 2 2 2 2 4 2 2 4 2 2 2 2 2 32 实验 上机 合计 2 10 8 4 4 2 2 32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70%,作业占15%,平时成绩占15%。
大纲制定者:王志洪,田茂盛,简晓春
大纲审定者:刘建勋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0日
35
《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78
2、课程名称:液压与液力传动/ Hydraulic and hydrodynamic Transmission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6、课程负责人:马丽英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服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机械原理》和《材料力学》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贺利乐主编,《液压与液力传动》,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教学参考资料
①贺利东编.建设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机械工程出版社,2004。 ②杨国平编.现代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1、使学生了解液压传动基本回路的基本知识,包括压力回路、快速运动回路、调速回路、方向控制回路平衡回路和卸荷回路等方面的内容;
2、使学生掌握常见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等典型液压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分析、设计和实际应用液压系统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液力传动的有关知识,包括液力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特性、选择和应用等;
36
4、培养学生利用液压和液力传动知识解决本专业和相关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液压传动基本原理、液压传动系统元件、液压传动典型回路和工程机械典型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液压传动典型回路和液压系统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液压和液力传动一般理论和知识;
2、能对典型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分析,合理设计,正确计算常见液压系统; 3、了解液力元件的结构、原理,深入理解其各种特性,能正确的进行选型设计,结合其它课程能正确的进行牵引计算。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液压传动基本知识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分析各类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性能。 2、液压传动基本回路
压力回路、速度回路和方向回路等基本液压回路的组成、特点及应用。 3、液压系统分析
液压系统的型式及其评价,推土机液压系统,单斗挖掘机液压系统,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分析。
4、液压系统设计计算
液压系统设计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内容。 5、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及使用和维护
液压系统的安装、清洗和试压运转,液压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6、液力传动基础
液力传动的应用和特点,液力传动的基本概念,液力流体力学基础。 7、液力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液力变矩器基本性能的评价和分析,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型式和特性,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的共同工作,液力变矩器的选择,液力变矩器的补偿和冷却系统。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第一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讲课 2 37
实验 上机 合计 第二章 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 第三章 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 第四章 液压控制阀 第五章 液压传动典型回路 第六章 典型液压系统 第七章 液力传动流体力学基础 第八章 液力变矩器 合计 2 2 8 6 8 2 2 32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马丽英、缪毅、曾宏达
大纲审定者:陆兆峰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23日
38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38
2、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原理/ Automobile Engine Theory 3、学时学分:56学时理论教学,3.5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5、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刘建勋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选修课。先修课程有《大学物理》、《汽车构造》,后续课程有《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汽车营销学》、《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汽车评估》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颜伏伍,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华志强,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② 董敬等,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 ③ 张志沛,汽车发动机原理,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3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和实验等环节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会分析发动机各工作过程中影响性能指标的诸因素,找到提高汽车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一般规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性能指标与各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包括工程热力
39
学基础;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及指示指标、有效指标、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与分析;实际循环的各项损失及减少损失的基本途径。
②影响整机性能的使用因素及提高整机性能的基本途径。包括换气过程好坏评定指标;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燃料与燃烧;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③性能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发动机特性的定义、基本分析式;发动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速特性及万有特性曲线的制取方法与分析;发动机大气修正方法。
五、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发动机实际循环及指示指标、有效指标、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与分析;理解实际循环的各项损失及减少损失的基本途径。
2、掌握燃料完全燃烧的热计算;理解燃烧理论的基本知识。
3、了解换气过程的进行;掌握充量系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与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了解进气管内的动态效应。
4、掌握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方式;掌握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的特点与分期及不正常燃烧现象与形成机理;理解柴油机燃烧过程的特点与分期;了解柴油机不正常喷射发生的原因和消除措施;理解使用因素对燃烧的影响。
5、掌握发动机特性的定义、基本分析式及研究的意义;掌握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速特性、万有特性曲线的制取方法与分析;理解大气修正方法。
6、了解车用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技术。
六、课程主要内容:
1、工程热力学基础
①理解气体的热力性质;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气体热力过程。 ②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③掌握发动机理想循环中影响性能参数的各因素及变化规律。 2、发动机的性能
①理解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及指示指标、有效指标、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与分析。
②掌握实际循环的各项损失及减少损失的基本途径。
40
3、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①了解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②理解换气过程好坏评定指标。 ③掌握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4、燃料与燃烧
①了解汽、柴油机的燃料使用特性。 ②掌握燃料完全燃烧的计算。 ③理解燃烧理论的基本知识。 5、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①了解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特点;理解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的分段及特点。 ②掌握不正常燃烧现象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③掌握各典型燃烧室的混合气形成特点和各自性能特点。 6、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①了解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特点;理解柴油机正常燃烧过程的分段及特点。 ②理解不正常喷射发生的原因和消除措施。 ③理解各种使用因素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④掌握直喷式和分隔式燃烧室混合气形成特点和各自性能特点。 7、发动机的特性
①理解发动机特性的定义、基本分析式。
②掌握发动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速特性及万有特性曲线的制取方法与分析。
③理解发动机大气修正方法。 8、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
①了解发动机增压的定义、分类及废气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 ②理解恒压增压、脉冲增压发动机特点。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第一章 热力学基础 气体的热力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热力过程
讲课 8 4 实验 上机 合计 8 41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内燃机理想循环 第二章 发动机性能 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循环;实际循环评定指标; 4 8 2 8 8 6 6 8 8 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评定;发动机其他评定指标 2 机械损失;热平衡 第三章 发动机换气过程 换气过程;充量系数 减少进气系统阻力措施 合理选择配气定时 进气动态效应;可变技术 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发动机燃料;使用特性 燃料热化学 燃烧基本知识 第五章 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汽油机燃烧过程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燃烧室 第六章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柴油机燃烧过程 柴油机喷射与雾化 混合气形成及燃烧室 运转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第七章 发动机特性 发动机工况 速度特性 负荷特性 调速特性;万有特性 4 8 2 2 2 2 6 2 2 2 6 2 2 2 8 2 2 2 2 8 2 2 2 2
42
第八章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 发动机增压概述;增压工作原理 恒压增压、脉冲增压发动机特点 4 2 2 4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订者:刘建勋,邵毅明,简晓春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日期: 2011年10月20日
43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75
2、课程名称:现代汽车电子技术/ Modern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3、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6、课程负责人:隗寒冰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服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理论基础》和《电工电子》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与驱动防滑系统(ABS/ASR)、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控主动悬架等电子控制系统的系统组成、结构和控制原理;通过实验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李建秋编著,《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教学参考资料
①麻友良、丁卫东编著,《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②曲金玉、崔振民编著,《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服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全面系统的学习汽车电子技术及其应用技术,以适应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
44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的内容和发展;掌握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与驱动防滑系统(ABS/ASR)、电子控制悬架和安全气囊系统(SRS)等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控制原理;通过实验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汽车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为研究对象,以自动控制原理与电子控制系统原理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现代控制基础理论。包括可靠性函数、状态空间、最优控制等。 2、掌握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原理,包括燃油喷射、空气辅助进气、电控电子点火、简单发动机动力学模型、控制系统调试等。
3、掌握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包括液力自动变速其、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液力无极变速器等结构、动力学模型、控制策略和标定等。
4、了解各种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基本仿真技术和制定控制策略的一般方法。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基础
主要内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传感器;电子控制器;执行器。 重点、难点:汽车电控系统传感器;电子控制器;汽车电控系统执行器。 2、燃油喷射控制系统
主要内容: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重点、难点: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3、电子点火控制系统
主要内容:电子点火控制系统分类;电子点火控制原理;电子点火系统结构。 重点、难点:电子点火控制原理;电子点火系统结构。 4、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
45
主要内容:怠速控制系统作用与分类;怠速控制系统结构与原理。 重点、难点:怠速控制系统结构与原理。 5、汽车排放控制系统
主要内容:汽车排放控制系统作用与分类;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重点、难点: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6、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
主要内容: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的功能与实例;发动机辅助进气控制系统的功能扩展。
重点、难点: 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的功能。 7、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
主要内容:自动变速器的分类;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原理;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结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原理;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原理、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 8、防抱死控制系统
主要内容:防抱死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与控制方式;防抱死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防抱死控制系统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重点、难点:防抱死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与控制方式;防抱死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防抱死控制系统部件的结构与原理。 9、电子控制防滑转系统
主要内容:防滑转控制系统的作用与基本组成;防滑转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防滑转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
重点、难点:防滑转控制系统基本组成;防滑转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防滑转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 10、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主要内容: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原理;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原理与实例。
重点、难点: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原理;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原理与实例。
11、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46
主要内容:电子控制悬架的作用与类型;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主动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主动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基础 2、燃油喷射控制系统 3、电子点火控制系统 4、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 5、汽车排放控制系统 6、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 7、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 8、防抱死控制系统 9、电子控制防滑转系统 10、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11、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合计
讲课 2 2 6 4 6 6 6 2 2 6 6 48 实验 上机 合计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大纲制定者:隗寒冰、赵树恩、邓涛
大纲审定者:孙 庆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8日
47
《专业基础实验Ⅰ~Ⅱ》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纲制定时间: 2011年10月
课程名称:专业基础实验Ⅰ~Ⅱ 课程负责人:斯海林
Basic Specific Experiment(Ⅰ~Ⅱ)
课程分类:专业基础课 课程类型:必修 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课程总学时: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时: 实验学分: 2 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及任务与要求
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测试技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等课程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为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课程内容(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课程 号 1 实验项目 实 验 内 容 了解汽车的类型、总体构造特汽车总体认识实验 学实验类时 型 2 验证型 备注 必修 2 汽车构造
征、各总成的功用以及相互位置关系。 了解常见汽车发动机曲柄连发动机结构认识及工作杆机构、配气机构、气缸体等原理实验 的基本组成结构,熟悉其工作原理。 汽、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熟悉汽、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6 综合型 必修 必3 4 验证型 48
组成认识实验 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2 验证型 修 必修 必修 4 发动机冷却系、润滑系了解冷却系、润滑系组成、主认识实验 要零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了解常见汽车变速器、离合5 传动系结构认识及工作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5 原理实验 器的结构,熟悉其工作原理。 了解常见汽车转向器(循环球转向系结构认识及工作式、齿轮齿条、液力、电控)原理实验 及转向系统的组成结构,熟悉工作原理。 了解汽车悬架、非悬悬架系统结构认识及工架、减振器的基本结构,熟悉作原理实验 工作原理。 制动系结构认识及工作了解汽车各式制动方式的组原理实验 成结构,熟悉其工作原理。 掌握机械振动测试的基本方机械振动测试实验 汽 法及常用的测振传感器,配套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 综合型 6 4 验证型 必修 7 4 验证型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8 4 验证型 9 1 验证型 10 车 测 试 技 术 静态、动态电阻应变测量的基静态、动态电阻应变检本方法及常用的测试仪器的测实验 实际操作力。 气敏、压力、热释电红掌握气敏、压力、热释电红外外传感器特性试验 传感器特性试验方法。 位移、流量、转速、温掌握位移、流量、转速、温度度传感器试验 传感器特性试验方法。 光电、光纤式传感器实光电、光纤式传感器特性试验 验。 1 综合型 11 12 13 1 1 1 验证型 验证型 验证型 14 15 汽车发动机原理
通过对喷油器了解,熟悉检测汽、柴油机喷油器清洗喷油器密封性、雾化性、动态2 检测及性能实验 流量范围等参数的基本方法。 测量喷油泵的速度特性、供油喷油泵特性实验 特性,掌握喷油泵特性试验原理及方法。 4 综合型 综合型 必修 49
16 发动机速度特性实验 在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不变条件下,测出发动机不同转速下有效扭矩、有效油耗率、耗油量等参数;掌握汽油机速度特性试验、试验数据处理和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能正确分析发动机速度特性。 在发动机转速不变的条件下,测出不同负荷下的有效油耗率和小时耗油量等参数;掌握4 综合型 必修 17 发动机负荷特性实验 汽油机负荷特性的试险、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能正确分析实验用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掌握示功图的制取方法;了解所用设备、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写出符合规范的实验报告。 认识了解蓄电池的结构、特性4 综合型 必修 18 示功图的制取 2 综合型 必修 19 蓄电池认识及检测实验 及极性判断方法,掌握蓄电池技术状况和检查方法。 1 验证型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20 21 发电机结构认识及原理了解认识发电机的结构,熟悉2 实验 其工作原理及特性试验方法。 验证型 验证型 22 现代汽车电子 起动机结构认识及原理了解认识起动机的结构,熟悉2 实验 其工作原理及特性试验方法。 汽车点火系认识及原理通过认识各种点火系结构,了1 实验 解各种点火系的组成、特点。 了解某型汽车总线路的结构,整车电路认识实验 熟悉汽车电器元件符号,并能读懂汽车整车电路图。 通过对电控发动机的总体认2 验证型 23 技术 综合型 24 识,熟悉发动机各传感器控制电控发动机总体认识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参数,掌握检测实验 基本的检测方法;并具备常用检测仪器的操作能力。 2 综合型 必修
50
25 通过对自动变速器、ABS制动防抱系统的总体认识,熟悉自自动变速器、ABS制动防动变速器、ABS制动防抱系统抱系统总体认识及检测各传感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验 基本参数,掌握基本的检测方法;并具备常用检测仪器的操作能力。
2 综合型 必修 三、教材(讲义、指导书)
1、周友波、林少波 ,专业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重庆交通大学, 2004年。 2、斯海林、王志洪,汽车试验与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发动机性能与汽车电器部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四、考核方式
分散考试。不能以出勤情况替核。评分比例:课堂组织纪律、考勤占20%,实验报告占30%,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考核占50%。 五、使用说明
实验与《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测试技术》等课程同步进行。
大纲制定人:斯海林、向精权、田茂盛
大纲审定人:王志洪
51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075
2、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 Aided Design 3、学时学分:16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陈永光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孙海波、姚新港,AutoCAD2008 使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教学参考资料
张秉森,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主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般原理、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软件的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本专业上现有的应用水平;熟练操作现有的二维绘图和三维CAD设计软件;能够分析具体的专业应用问题,提出辅助设计的解决方法。
五、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AutoCAD的基础知识。
2、掌握二维图形的绘制、编辑及尺寸标注。
52
3、掌握图块的建立与使用、掌握设计中心的使用。 4、掌握三维设计的概念及创建比较复杂的三维对象的方法。
六、课程主要内容
1、 CAD技术概论 2、 AutoCAD基础 3、 绘图工具
4、 对象特性与图形控制 5、图形编辑与图形填充 6、图块与属性 7、文本注释、尺寸标注 9、综合二维图形绘制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讲课 实验 上机 合计 1 1 CAD技术概论 4 8 AutoCAD基础绘图工具 3 6 绘图工具对象特征与图形控制 3 6 图形编辑与图形填充图块 3 6 图形填充与属性文字尺寸标注 2 6 综合二维图形绘制 16 32 48 合计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占70%,上机占20%,平时成绩占10%。
大纲制定者:陈永光,蒋工亮,刘建勋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8日
53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课程负责人:王志洪 课程分类:实验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时: 32 实验学分: 1 开课单位: 交通运输学院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一)目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上机实验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通过理论和软件学习,学生必须通过上机实验,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学会软件使用,掌握机械零件及系统设计之目的。
(二)任务
上机实验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书本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应用实验的手段与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计算机辅助设计上机实验与理论课同步进行,上机前学生必须提前预习。实验课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辅助指导。通过上机训练,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计算机和CAD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熟记相关命令;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本专业上现有的应用水平;熟练操作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能够分析具体的专业应用问题,提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解决方法。
54
二、实验课程内容(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 号 1 2 3 4 5 6
三、教材(讲义、指导书)
赵卫东,AutoCAD 2010基础教程与上机实验指导,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四、考核方式
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实验报告占80%,平时成绩占20%。 实 验 项 目 基本操作 基本绘图 实 验 内 容 软件安装、主要界面和基本配置 直线、圆、曲线等的基本绘制 学 时 2 6 6 6 6 6 实验 类型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综合性 备注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图形编辑和修改 编辑和修改及其相关命令 图层与图块 标注与填充 综合图形 图层与图块的建立、修改 图形填充与属性,尺寸标注 零件设计与综合二维图形绘制
大纲制定者:陈永光、斯海林、王志洪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8日
55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53
2、课程名称(中英文):汽车制造工艺学/ Vehic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3、学时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曾宏达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有《金属工艺学》和《机械设计基础》。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王保玺,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韩秋实,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②张世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汽车制造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是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汽车零件机械加工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汽车零件机械加工的精度以及表面质量的方法,了解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方法与步骤,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基本要求
56
1、了解生产过程、制造技术以及产品开发与制造的基本概念。
2、了解汽车零件机械加工的方法,熟悉机床、刀具、夹具的选用及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了解汽车零件机械加工中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及切削过程控制的主要方法。
4、掌握分析影响汽车零件机械加工中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因素的方法,掌握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原理及方法。
5、了解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制订的步骤和方法。
六、课程主要内容
1、绪论
制造与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先进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批量法则,成组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并行工程,精良生产与敏捷制造)。 2、车辆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与机械加工系统
汽车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机械加工方法与加工系统,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3、切削原理
切屑形成过程,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积屑瘤、残余应力与加工硬化,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切削用量的选择。 4、汽车零件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基本概念,工艺系统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影响表面层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 5、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汽车零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定位基准的选择,加工路线的拟定,工序尺寸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工艺过程经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机械装配概述,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装配工艺过程制定。
57
6、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非传统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七、课程学时计划
理论教学:32学时
1、绪论 1学时 2、汽车零件机械加工方法与机械加工系统 8学时 3、切削原理 2 学时 4、汽车零件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8学时 5、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12 学时 6、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1 学时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曾宏达,李军,张渝
大纲审定者:张渝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8日
58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36
2、课程名称:汽车测试技术/Automotive Testing Technology 3、学时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杨林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和《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有《专业实验》、《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唐岚,汽车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陈勇,汽车测试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冯俊萍,汽车测试技术及传感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③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汽车测试中的共性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选用测试系统及装置,处理试验数据和分析试验结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态测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了解汽车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处理汽车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
①信号分类及描述。包括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随
59
机信号。
②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包括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
③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测量电路。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涡流式、压电式、磁电感应式、霍尔式等传感器。
④信号调理、处理与记录。包括电桥、调制与解调、滤波器、信号的放大、信号的显示和记录。
⑤测量误差分析。包括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与异常数据的取舍、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
⑥静态、动态测试数据处理。包括静态测试数据处理、动态测试数据处理。 ⑦现代测试技术发展。包括计算机测试系统、虚拟仪器与系统。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汽车动态测试中的信号特点、测量装置特性、常用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及记录仪器、测量误差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为主要内容,以传感器、测试系统、信号分析方法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测试系统的组成,掌握一、二阶系统静动态特性的描述及测定方法;按不失真测量条件正确选用测试装置。
2、熟悉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见物理量测试理论和方法; 3、掌握测试信号分析、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初步具备对常用汽车工程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的能力; 5、了解现代测试技术发展概况。
六、课程主要内容
1、绪论
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汽车测试技术发展与研究内容。 ②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2、信号及其分类
①了解信号的分类,了解周期信号及其离散频谱表达方式,了解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掌握信号频谱的特点及典型周期信号及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②了解随机信号的特点及描述方法。了解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特点及各态历
60
经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
3、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①掌握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主要特征参数的含义。
②掌握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的概念,掌握一、二阶测试装置的频率响应特性。 ③掌握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时域、频域条件,掌握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定方法。
4、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测量电路
①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掌握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②掌握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测量电路及应用。
③掌握涡流式、压电式、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测量电路及应用。
④掌握霍尔式、光电式、热电式和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测量电路及应用。
5、信号调理、处理与记录
①掌握直流、交流电桥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工作特性。
②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了解滤波器的原理、分类、设计方法。 ③了解信号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测试信号显示与记录仪表。 6、测量误差分析
①掌握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②掌握粗大误差与异常数据的取舍方法,掌握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方法。
7、静态、动态测试数据处理
①掌握静态测试数据处理的原理与方法。
②掌握动态测试数据处理的原理与方法。了解相关分析、相关滤波、功率谱分析。
8、现代测试技术
①了解计算机测试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②了解虚拟仪器技术特点和性能。
七、课程学时计划
61
章节及知识点 讲课 2 绪论 1 ① 1 ② 2 信号及其分类 1 ① 1 ② 4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2 ① 2 ② 8 测试系统常用传感器 2 ① 2 ② 2 ③ 2 ④ 6 信号调理、处理与记录 2 ① 2 ② 2 ③ 2 测量误差分析 1 ① 1 ② 静态、动态测试数据 6 处理 2 ① 4 ② 2 现代测试技术 1 ① 1 ② 32 合计 实验 上机 合计 2 2 4 8 6 2 6 2 32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90%,平时成绩占10%。
大纲制定者:杨林,田茂盛,蒋工亮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0年10月25日
62
《现代科技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74
2、课程名称:现代科技概论/Surve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学时学分:16学时理论教学,1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蒋工亮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全校性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宗占国,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教学参考资料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邹海林、徐建培,科学技术史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提高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意识。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五、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3
六、课程主要内容
1、绪论
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宇宙科学
太阳系的探测成就、宇宙大爆炸、宇宙生命探索。 3、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4、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5、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的收集、存储与传递技术、信息分析与处理技术、现代信息使用技术。
6、新材料技术
先进的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光电子材料、超导材料与纳米材料。
7、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的发展、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及其应用、载人宇宙飞船、行星际探测。
8、环境保护技术
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的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技术。
9、新能源技术
常规能源及人类面临的能源挑战、核能、太阳能、氢能、其它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概论 宇宙科学 生物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讲课 实验 上机 合计 2 2 2 2 2 2 2 2
新材料技术 空间技术 环境保护技术 新能源技术 合计 2 2 2 2 16 2 2 2 2 16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大纲制定者:蒋工亮、陈永光、刘建勋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8日
65
《创新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020
2、课程名称:创新工程/Innovation Engineering 3、学时学分:16学时理论教学,1学分 4、适用专业: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邵毅明
二、课程地位
创新工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选修课程。先修课程有《大学物理》、《汽车构造》、《电工电子学》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戴起勋,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栾玉广,科技创新的艺术,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②李建军,创造发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③叶云岳,科技发明与新产品开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查阅文献、市场调查、撰写一份创新报告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本掌握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掌握科技创新的写作、表达模式,通过创新能力的初步实践,使学生感受、领悟创新的要领,树立自信和创新的意识,增强创新的能力。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传授创新基本理论、方法为基线,案例教学为重点,创新实践
66
练习为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典型的创新案例的创新点和创新的主要过程。 2、熟悉科技创新所需的基本思维模式、理论、方法。 3、掌握创新成果报告的基本写作方法。 4、学生完成一次创新实践,提交创新报告。
六、课程主要内容
1、科技创新概论、理论与方法、创新思维 2、科技试验与写作基本要求与方法 3、典型创新案例内容与创新过程分析
4、启发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敢于实践,确定适合自己的创新题目。 5、指导学生完成一次创新实践的报告。
七、课程学时计划
理论教学:16学时
1、科学研究与创新概述 2学时 2、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4学时 3、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 1学时 4、科学研究的试验与要求 1学时 5、典型创新案例内容与创新过程分析 4学时 6、科技写作基本要求与方法 3学时 7、学生创新选题讨论 1学时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的“创新成果报告”各一份。考核成绩计算为100分制。
成绩评定,听课占10%, “创新成果报告”占90%。
大纲制定者:邵毅明,刘建勋,简晓春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0日
67
第二部分 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实验Ⅰ~Ⅱ》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时间: 2011年10月
课程名称:专业实验Ⅰ~Ⅱ 课程负责人:斯海林
Specific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Ⅰ~Ⅱ
课程分类:专业课 课程类型:必修 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 实验学时:32 实验学分:1 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及任务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加感性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了解常用检测仪器、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国家相关标准,掌握汽车各项技术性能分析、技术参数检测、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生产、科研打下较牢固的基础。
二、实验课程内容(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1 课程 汽 车 诊 断 与 维 修 工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检测汽车车轮外倾角、前束,主销内倾角、后倾角 检测汽车制动力和汽车前轮侧滑量 检测汽车底盘驱动轮输出功率、输出扭矩,里程表、速度表校核 设定发动机典型故障,用专用仪器进行检测诊断 学实验类型 备注 时 2 综合型 必修 车轮定位参数检测实验 制动力及前轮侧滑量台架实验 汽车底盘测功实验 发动机故障检测诊断实验 2 3 4 2 2 3 综合型 综合型 综合型 必修 必修 必修
68
5 6 7 8 9 程 汽车排放检测实验 柴油车烟度测定实验 汽车前照灯检测实验 汽车噪声检测实验 汽车道路滑行试验 测量排放物中CO、HC、NOx、O2等气体含量 检测柴油汽车废气排放参数 汽车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光轴偏移量 参照国家标准,检测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车内、车外噪声 参照国家标准,进行汽车滑行距离、滑行时间的测定。 参照国家标准,进行汽车最高车速、最低稳定车速、直接挡和起步连续换挡加速实验 2 2 1 2 2 验证型 验证型 验证型 设计型 综合型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10 11 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汽车动力性道路试验 2 设计型 必修 汽车制动性能道路试验 参照国家标准,检测汽车制动力、制动距离、制动时间,设计、分2 析影响汽车制动性能因素 参照国家标准,进行直接挡加速油耗、等速行驶油耗、多工况油耗实验 汽车模拟碰撞及过程采集 2 设计型 必修 12 15 16
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 综合型 必修 13 汽车事汽车模拟碰撞实验 故分析14 与鉴定 汽车碰撞仿真分析实验 2 综合型 必修 汽车碰撞分析 2 验证型 必修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 技术 测定共轨柴油发动机—普通柴油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小时油共轨柴油发动机—普通耗、有效扭矩,分别绘制曲线图,2 柴油发动机对比性实验 从而分析比较油耗率及影响因素。 测定实验用发动机在相同工况下的小时油耗、小时气耗、有效扭天然气-汽油对比性实验 矩及排放指标,分别绘制曲线图,2 从而分析比较不同燃料的影响因素。 综合型 必修 综合型 必修 三、教材(讲义、指导书)
1、张 军、王志洪,汽车试验与检测技术实验教程(整车性能与汽车底盘部分),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斯海林、王志洪,汽车试验与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发动机性能与汽车电器部分),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四、考核方式
69
分散考试。不能以出勤情况替核。评分比例:课堂组织纪律、考勤占20%,实验报告占30%,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考核占50%。 五、使用说明
实验与《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汽车诊断与维修》、《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等课程同步进行。
大纲制定人:斯海林,向精权,田茂盛 大纲审定人:王志洪
70
《汽车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50
2、课程名称(中英文):汽车营销学/ Automobile Marketing 3、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侯小梅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先修课程《汽车构造》。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张国方,汽车营销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2、教材参考资料
① 肖国普,现代汽车营销,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 吴长顺,营销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③ 陈文华、叶志斌,汽车营销案例教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了解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掌握汽车营销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去分析汽车市场情况,制定汽车营销战略和策略,从而培养汽车营销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任务主要是学习市场营销概念、营销观念、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汽车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
五、课程基本要求
71
1、掌握市场营销的概念,深刻理解其含义;掌握各种营销观念的含义,能应用此理论去分析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
2、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有一定辨别有利的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和不利的汽车市场风险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从理论上提出规避风险的策略的能力。
3、掌握影响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并能应用此理论去分析汽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4、掌握汽车市场细分的方法和汽车目标市场的选择方法,深刻理解汽车企业市场定位战略的含义,有对汽车市场进行细分,评估和选择汽车目标市场的能力。
5、掌握汽车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及促销策略的基本理论,并有一定的各种策略的决策能力。
6、了解服务营销的含义及现实意义,了解汽车售后服务的职责和内容,能树立服务意识。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汽车营销概论
①了解市场的含义、掌握市场营销的含义、了解市场营销的形成和发展。 ②掌握营销观念;了解当代营销观念的发展及创新;了解我国汽车工业体系和汽车市场的发展。 2、汽车营销环境
①掌握营销环境的概念;熟悉各种微观环境对汽车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
②熟悉各种宏观环境对汽车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了解汽车厂商适应营销环境变化的对策。
3、汽车企业的战略规划
①熟悉战略及战略规划的概念;掌握企业战略规划的基本层次及基本内容。
②了解战略规划制定的原则、方法与程序、熟悉战略规划制定的工具和方法、掌握企业增长战略。
72
4、汽车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及汽车市场营销管理
①掌握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意义;熟悉汽车市场常见的细分方法。 ②掌握目标市场的选择及评估方法,掌握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类型及选择方法。
③掌握汽车市场定位的概念、熟悉汽车市场定位的战略与策略;掌握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市场需求管理。
5、汽车用户购买行为研究
①了解汽车产品的使用特点及用户类型;了解汽车私人消费市场的需求特征;了解汽车私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
②掌握影响汽车私人消费市场购买行为的因素。 6、汽车产品策略
①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关于产品的概念;掌握汽车产品组合的相关概念、掌握产品组合策略。
②了解品牌的概念、性质与作用、了解品牌策略;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掌握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
7、汽车定价策略
①了解汽车产品价格决策的内容及步骤、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并能利用此概念采取适当的价格策略、熟悉三种基本的定价方法。
②了解影响汽车产品定价的主要因素;掌握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定价策略,重点掌握导入期的定价策略;熟悉汽车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了解心理定价策略、地区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价格调整策略及汽车价格战的分析与规避。
8、汽车分销策略
①掌握分销渠道的内涵、分销渠道的结构与分类、汽车分销渠道的功能。 ②熟悉汽车中间商的类型、特征及各类中间商的功能;了解汽车厂商分销渠道的设计、汽车厂商分销渠道的规划布局与组织管理;了解国内外汽车分销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9、汽车促销策略
①掌握促销与促销组合策略的概念及作用、掌握汽车产品基本促销方式、掌握促销组合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73
②了解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各促销方式的特点和内容。 10、汽车服务策略
熟悉服务的概念、分类及特征;了解先进的服务理念;了解服务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作用;了解汽车售后服务的内容。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课 1、汽车营销概论 ① ② 2、汽车营销环境 ① ② 3、汽车企业的战略规划 ① ② 4、汽车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及营销管理 ① ② ③ 5、汽车用户购买行为研究 ① ② 6、汽车产品策略 ① ② 7、汽车定价策略 ① ② 8、汽车分销策略 ① ② 9、汽车促销策略 ① ② 10、汽车服务策略 ① 随堂考查 4 2 2 6 2 4 4 2 2 6 2 2 2 4 2 2 6 2 4 4 2 2 6 2 4 4 2 2 2 2 2 讲验 实机 上合计 4 6 4 6 4 6 4 6 4 2 2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74
1、考查:开卷、笔试。
2、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侯小梅、刘建勋、向精权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20日
75
《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48
2、课程名称: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Automobile Accidental Analysis & Assessment
3、学时学分:40学时理论教学,2.5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王志洪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有《工程力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许洪国,汽车事故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裴玉龙,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② 许洪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实践等教学环节,从理论角度出发,使学生了解汽车交通事故的特点、种类、划分、统计规律,掌握汽车道路交通事故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学会研究汽车交通事故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从事汽车服务业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论述与汽车交通事故有关的理论问题,内容包括交通事故与交通
76
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思考方法、与汽车交通事故有关的人体特性与车辆特性、汽车事故的力学分析、汽车事故现场的调查与记录分析、事故再现的主要方法等。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道路车辆动力学基础,熟悉车辆动力性、车辆制动性评价指标、汽车横向稳定性分析方法。
2、掌握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后果,熟悉汽车行驶过程、事故阶段的时间剖分,事故分类方法及事故及其后果评价指标,了解交通事故的工程、医学、心理学及法律方面的相关条款。
3、掌握车辆事故力学基础和碰撞规律,能应用碰撞动力学微分方程,并进行碰撞方程计算,理解汽车碰撞模型中的有关问题及事故严重程度评价指标。
4、掌握汽车碰撞事故再现的作图法,理解汽车碰撞事故分析参数的不确定性,了解基于不确定性的事故再现图解法。
5、掌握汽车碰撞试验和相似模型原理,理解汽车碰撞后轨迹相似模型试验分析方法及内容。
6、掌握车辆一行人事故再现的意义、汽车-行人交通事故过程、汽车-行人交通事故分析的约束方法,理解汽车-行人交通事故可避免性分析、行人横穿碰撞的界限范围、行人单自由度模型。
7、理解两轮车交通事故的分析与再现基本方法,能进行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推算。
8、理解义抛物理论与汽车碰撞速度、交通事故现场测量技术。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概论
① 了解道路交通事故概况、研究的意义。 ② 熟悉汽车事故工程研究的内容、现状和趋势。 2、道路车辆动力学基础
① 掌握车辆动力性、车辆制动性评价指标。 ② 掌握汽车横向稳定性分析方法。 3、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后果
① 掌握汽车行驶过程、事故阶段的时间剖分、事故分类方法、事故及其后果评价指标。
77
② 了解交通事故的工程、医学、心理学及法律方面的规章、条款。 4、车辆事故力学
① 掌握事故力学基础、碰撞规律、碰撞动力学微分方程,并应用其进行碰撞方程计算。
② 掌握功能原理、汽车碰撞模型及有关问题,熟悉事故严重程度评价指标。 5、汽车碰撞事故再现参数的不确定性方法 ① 掌握汽车碰撞事故再现的作图法。
② 理解汽车碰撞事故分析参数的不确定性,并熟悉基于不确定性的事故再现图解法。
6、汽车碰撞试验和相似模型原理 ① 掌握汽车碰撞试验和相似模型原理。 ② 理解汽车碰撞后轨迹相似模型试验分析方法。 7、车辆一行人事故
① 掌握行人交通事故再现的意义,熟悉汽车-行人交通事故过程。 ② 理解汽车-行人交通事故分析的约束方法及其交通事故可避免性分析。 ③ 了解行人横穿碰撞的界限范围和行人单自由度模型。 8、两轮车交通事故的分析与再现
① 理解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方法,能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② 了解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及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推算过程。 9、广义抛物理论与汽车碰撞速度
① 理解汽车速度与散落物分布的基础知识,了解抛物运动理论和方程 ② 理解坠车速度、汽车与道路外缘碰撞的速度界限、汽车翻滚与车速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0、交通事故现场测量技术
① 理解交通事故摄影图像测量方法基本内容,了解三维摄影测量现场标定方法及空间点三维重建理论
② 理解交通事故现场分析处理基本内容,了解交通事故现场俯视图几何校正处理技术和自标定技术及车辆变形测量。
78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概论 ① ② 道路车辆动力学基础 ① ② 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后果 ① ② 车辆事故力学 ① ② 汽车碰撞事故再现参数的不确定性方法 ① ② 汽车碰撞试验和相似模型原理 ① ② 车辆一行人事故 ① ② ③ 两轮车交通事故的分析与再现 ① ② 广义抛物理论与汽车碰撞速度 ① ② 交通事故现场测量技术 ① ② 合计 讲课 2 1 1 2 1 1 6 4 2 6 3 3 4 2 2 4 2 2 4 2 1 1 4 2 2 4 2 2 4 2 2 40 实验 上机 合计 2 2 6 6 4 4 4 4 4 4 40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作业10%,平时成绩占10%。
79
大纲制定者:王志洪、田茂盛、简晓春
大纲审定者:刘建勋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0日
80
《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51
2、课程名称: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 Automotiv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3、学时学分:学时理论教学,4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简晓春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主要先修课程有《工程力学》、《汽车构造》和《汽车发动机原理》,后续课程有《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① 清华大学 余志生主编,《汽车理论》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② 许洪国主编,《汽车运用工程》第四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许洪国主编,《汽车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 ② 期刊,汽车使用与维修。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原汽车理论与车辆运用工程两门课程基础上整合后形成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理论及运用的基本原理,受到汽车运用工程师的专业训练,以适应现代汽车与汽车运输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
① 汽车的性能及其评价指标、指标的确定及影响因素。
81
② 汽车的使用条件及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③ 汽车在特殊条件下使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相关实践教学将在单独开设的专业综合实验课中进行,本大纲仅涉及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① 了解汽车性能的基本概念,理解汽车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② 熟悉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分析的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掌握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汽车上述性能的影响。
③ 了解汽车润滑材料、轮胎的分类、牌号,正确掌握选用方法。 ④ 了解汽车的通过性、平顺性分析原理及结构与参数的影响。 ⑤ 掌握汽车的使用条件及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⑥ 了解汽车排气污染、噪声污染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⑦ 掌握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方法。
⑧ 能够运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分析汽车的相关性能和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汽车的动力性
了解汽车动力性的概念,理解评价指标;掌握驱动力、行驶阻力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汽车行驶方程,掌握汽车的驱动力——行使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及动力性分析;掌握汽车行驶受力分析,理解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力和附着率;掌握汽车的功率平衡及动力性分析;了解液力变矩器的特性。 2、汽车使用经济性
了解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概念,理解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了解燃油经济性的试验方法,掌握燃油经济性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提高车辆使用燃油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了解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轮胎的合理使用。 3、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了解运用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基本知识来确定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发动机功率、最小传动比、最大传动比、传动系挡数、各挡传动比)。 4、汽车的制动性
82
了解制动性的概念,理解评价指标;掌握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的关系,理解附着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制动力系数、滑动率及其关系;了解制动过程,掌握汽车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了解热衰退性、水衰退性;理解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理解同步附着系数及其与制动稳定性的关系,掌握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原理及要求;了解利用附着系数;了解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了解汽车操纵稳定性及其主要评价指标;理解轮胎的侧偏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附着椭圆及其作用,了解回正力矩产生原理,了解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掌握稳态响应的分析原理及基本分析法,掌握三种稳态转向特性的判定方法及相关计算。 6、汽车的通过性
了解汽车通过性的概念,理解支承通过性的评价指标,掌握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了解汽车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及越障能力的分析方法;掌握汽车的倾覆失效,了解影响通过性的因素。 7、平顺性
了解汽车平顺性的概念及人体对振动的反应,理解人体对振动反应的三个界限,理解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了解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了解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方法及单质量系统的频响特性、双质量系统的振型;了解影响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8、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理解汽车使用条件及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了解汽车运行工况概念及分析;了解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9、汽车的公害
掌握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了解汽车的噪声特性及汽车的噪声源与影响因素。
10、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了解汽车的走合期,掌握汽车走合期使用;理解汽车在低温下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方法;理解汽车在高原及山区条件下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汽车在高原及山区条件下的使用;理解汽车在高温下使用
83
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
七、课程学时计划
1、汽车的动力性 12学时 2、汽车使用经济性 9学时 3、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3学时 4、汽车的制动性 12学时 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8学时 6、汽车的平顺性 3学时 7、汽车的通过性 4学时 8、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2学时 9、汽车的公害 6学时 10、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5学时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70%,平时占30%,其中作业占20%,考勤及课堂回答问题占10%。
大纲制定者:简晓春、邵毅明、王志洪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8日
84
《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0524152
2、课程名称: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Automotive Diagnosis & Maintenance and Repair Engineering
3、学时学分:56学时, 3.5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田茂盛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先修课程为《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① 赵英勋、刘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② 吴明主,汽车维修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陈焕江,汽车检测与诊断 (上、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② 许洪国、 陈焕江,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 ③ 张建俊,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
④ 董继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⑤ 储江伟,汽车维修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⑥ 张金柱,汽车维修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⑦ 范迪彬,汽车维修工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85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和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汽车诊断与维修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具有能进行维修制度、维修工艺制定的能力,以及学会分析和解决汽车诊断与维修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 汽车维修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汽车零件失效理论、汽车维护、修理工艺,汽车零件修复方法、汽车维修生产与运作管理中已得到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② 汽车主要检测诊断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发动机综合分析仪、解码器、侧滑实验台、制动试验台、前照灯分析仪等先进新型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
③ 汽车主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包括发动机检测与故障诊断、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故障诊断、底盘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整车的检测与故障诊断、车身电气系统的检测与故障诊断等内容。
五、课程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零部件的失效模式以及恢复方法。 2、了解我国的维修制度,掌握汽车修理工艺、零件修复方法、汽车修理质量及其评价方法。
3、掌握各种检测诊断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检测设备。
4、掌握汽车不解体故障诊断的思路,能正确分析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 5、能正确应用检测诊断设备对相关参数进行检测,确定故障部位和原因,并采用正确的维修方式恢复汽车的技术状况。
六、课程主要内容
1、 概论
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国内外汽车诊断与维修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②了解汽车诊断参数的确定以及诊断标准和确定。
③了解汽车检测站类型、功能、组成。掌握检测站的工位布置原则和设计要求。
86
2、 诊断与维修的基础理论
①掌握汽车可靠性基础理论、汽车故障类型及故障分布规律。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②掌握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机理。 ③我国汽车维护的基础知识、现行汽车维护制度。
④掌握汽车修理工艺过程的统筹与优化、汽车修理的作业组织、汽车零部件的清洗工艺和总成装配技术要求。
⑤掌握机械加工、焊接、喷涂、电镀和粘接等汽车零件修复法,掌握汽车修理质量的评定方法。
3、 发动机的诊断与维修
①发动机功率的检测的主要参数及评价标准,掌握无负荷测功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动机综合性能测试仪的主要检测步骤和方法。
②气缸密封性的检测的主要参数及评价标准,掌握气缸压力表、曲轴箱漏气量表等检测仪器的主要工作原理、主要检测步骤和方法。
③能利用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仪和万用表进行起动机的控制性能和空载性能检测,能对检测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能诊断常见的起动系故障。
④掌握点火系检测的主要参数及评价标准,掌握点火波形的读取与分析,能判别异常的点火波形并据此判断点火系的故障,掌握点火正时的检测与调整。
⑤掌握燃油供给系检测的主要参数及评价标准,了解燃油供给系故障排除的基本思路,能正确地测取燃油压力,进行供油正时的检测与调整。
⑥掌握冷却系和润滑系检测的主要参数及评价标准,了解故障排除的基本思路,能正确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⑦了解影响发动机异响的主要因素及异响随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掌握曲轴主轴承响、连杆轴承响、活塞敲缸响、气门响的故障排除方法。
⑧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与诊断的基本原理、思路和检测原则,故障码的读取与清除,主要电器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4、汽车底盘的诊断与维修
①掌握底盘测功机的结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能使用底盘测功机检测汽车的动力性,并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
②掌握传动系传动效率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检测标准; 汽车滑行距离
87
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传动系游动角度的检测方法。能正确诊断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以及驱动桥的主要故障。
③掌握转向系转向盘转向力、自由转动量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原理,能正确诊断转向沉重、转向不灵等故障。
④掌握汽车制动系的评价指标,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台的结构、原理及检测方法,能进行制动失效、制动不灵、制动跑偏等故障的诊断排除。
⑤掌握四轮定位仪、侧滑试验台、车轮动不平衡仪、悬架试验台的结构、原理及检测方法,能进行传动系主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⑥掌握自动变速器、电控转向系、ABS、ASR、电控悬架等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与诊断方法,并能排除相应故障。
5、车身的诊断与维修
①了解车身损伤的主要原因,掌握车身检测与诊断的基本步骤,车身损伤的诊断与检测,汽车车身修理的主要方法。
②掌握安全气囊的诊断方法和故障检测。前照灯的评价指标,检测标准,前照灯检测仪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
③掌握车速表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汽车电子组合仪表的检测与诊断方法。 6、汽车排放污染物与噪声的检测
①掌握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 ②掌握汽车噪声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讲课 4 概论 2 ①、② 2 ③ 诊断与维修的基础理论 10 2 ① 2 ② 2 ③ 2 ④ 2 ⑤ 18 发动机的诊断与维修 2 ①
实验 上机 合计 4 10 18 88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汽车底盘的诊断与维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车身的诊断与维修 ① ②、③ 汽车排放污染物与噪声的检测 ①、② 合计
2 2 2 4 2 2 2 18 2 4 2 2 4 4 4 2 2 2 2 56 18 4 2 56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田茂盛,刘建勋,简晓春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8日
《汽车定损与理赔》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007
2、课程名称:汽车定损与理赔/ Automotive Setting Loss Exploration and Claim 3、学时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杨 林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有《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构造》、《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和《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李景芝、赵长利主编,《汽车保险与理赔》(第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教学参考资料
①张庆洪、何清坤主编,《机动车辆保险》(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汽车类专业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②李景芝、赵长利主编,《汽车保险典型案例分析》,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③赵长利编著,《汽车保险与理赔点点通》,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④相关网站:中国、中国保险服务网、中国保险网、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圈中人保险网等。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资料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定损与保险理赔的相关知识,掌握汽车保险的理赔实务,熟悉事故车辆的损失确定方法,掌握汽车保险及理赔操作方法,为以后在保险行业从事车险管理工作和查勘定损工作
90
打下一定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
①汽车保险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风险与保险的概念和要素,汽车保险的经营,汽车保险市场。
②汽车保险合同与产品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包括汽车保险合同,汽车保险的相关原则,各种汽车保险产品。
③汽车保险承保实务与理赔实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包括保险展业,投保、核保、签发单证、批改、续保等业务,汽车保险理赔原则、特点、流程、模式。
④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汽车保险损失评估、汽车保险风险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知识。包括道路交通事故形成的心理学分析、成因分析与处理,事故车辆定损的原则、方法、损失评估,汽车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汽车保险欺诈预防。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针对汽车保险查勘、定损、核赔、核保等工作实际需要,以汽车保险合同、汽车保险产品、汽车保险实务、汽车保险损失评估、汽车保险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以汽车保险产品、汽车保险理赔实务、汽车保险损失评估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保险的职能与作用,明确汽车保险在车辆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2、掌握汽车保险合同与原则、汽车保险产品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保险的承保、理赔业务。
3、掌握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汽车保险损失评估、汽车保险风险控制方面的系统知识。
4、具备开展汽车保险业务、事故现场查勘、确定车辆损失能力。了解交通供配电及照明方面的新技术。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汽车保险概述
①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风险知识,保险的概念和要素,汽车保险的含义与特点,汽车保险发展简史。
②汽车风险分析,汽车保险的经营,汽车保险市场。 2、汽车保险合同与原则
91
①汽车保险合同概念、特征、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订立与生效、变更、解除、终止、解释、争议的处理。
②汽车保险原则的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代位原则、分摊原则。
3、汽车保险产品
①国外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概述,我国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概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
②机动车商业保险险种概况,机动车损失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③其他机动车保险主险险种,附加险,机动车保险费率。 4、汽车保险承保实务 ①保险展业,投保业务。
②核保业务,签发单证,批改,续保。 5、汽车保险理赔实务
①汽车保险理赔的含义、意义、原则、特点、流程、运作模式。 ②受理案件,现场查勘,损失确定,赔款理算,核赔,赔付结案。 ③特殊案件处理,理赔工作的监督管理,保险索赔。 6、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①道路交通事故形成的心理学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 ②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 7、汽车保险损失评估
①事故车辆损失鉴定与正常维修的区别,事故车辆定损的原则及方法,车身碰撞损伤的诊断与测量,常损零件修与换的掌握。
②车身变形的矫正修复,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损失确定及修复,车身涂装修复。 ③汽车水灾损失评估,汽车火灾损失评估,汽车盗抢损失评估,汽车修复价格评估。
8、汽车保险风险控制
①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汽车水灾事故的预防与施救。 ②汽车火灾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汽车保险欺诈的预防。
七、课程学时计划
92
章节及知识点 汽车保险概述 ① ② 汽车保险合同与原则 ① ② 汽车保险产品 ① ② ③ 汽车保险承保实务 ① ② 汽车保险理赔实务 ① ② ③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① ② 汽车保险损失评估 ① ② ③ 汽车保险风险控制 ① ② 合计
讲课 2 1 1 4 2 2 6 2 2 2 4 2 2 6 2 2 2 2 1 1 8 2 2 2 2 1 1 32 实验 上机 合计 2 4 6 4 6 2 6 2 32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90%,平时成绩占10%。
大纲制定者:杨林,刘建勋,田茂盛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0年10月25日
93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021
2、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技术 /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3、学时学分:24学时理论教学,16学时实验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杨磊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有《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后续课程主要有《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刘启中、李荣正,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李学海,PIC单片机实用教程(基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李学海,PIC单片机实用教程(提高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及交通方面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机械控制已被电子控制所取代。单片机以及基于单片机应用的嵌入式控制系统逐渐成为一门必备的专业技能。为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单片机的原理及简单应用,本课程选用容易入门的PIC系列单片机作为主要介绍对象。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会编写简
94
单的应用程序,并通过实验学习设计电子控制系统。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选修课,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与软件设计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并强调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参照本大纲执行,实践教学参照相关大纲执行。
六、课程主要内容
1、微型计算机概论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应用及主要技术指标。重点介绍单片机的概念,嵌入式控制的概念,PIC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2、PIC单片机的组成
PIC16F877单片机的组成结构,引脚功能,重点介绍存储器的概念及分类、复位功能和系统时钟。
3、PIC存储器
PIC16F877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构架,EEPROM数据存储器的读写方法。
4、PIC指令系统
介绍流水线操作原则、各种指令集、寻址方式。 5、MPLAB集成开发环境
MPLAB集成开发环境,包括软件工具,软件仿真器的使用,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套件的使用。
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指令格式、存储器选择方式,结构式程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常用延时和查表程序设计方法。
7、输入输出端口
PIC16F877单片机的I/O端口通用结构,工作原理和简单应用举例。 8、定时器/计数器
PIC16F877单片机的三个定时计数模块的工作原理和简单应用。 9、中断系统
中断的概念,中断的硬件逻辑和中断的处理。
95
10、实验安排在课程内,开设8个实验:
①MPLAB集成开发环境 2学时 ②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套件 2学时 ③输入输出端口实验 2学时 ④定时器/计数器TMR0 2学时 ⑤LED灯循环闪烁程序实验 2学时 ⑥EEPROM和FLASH存储器应用 2学时 ⑦TMR2定时器实验 2学时 ⑧模/数转换器ADC的使用 2学时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微型计算机概论 PIC单片机的组成 PIC存储器 PIC指令系统 MPLAB集成开发环境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输入输出端口 定时器/计数器 中断系统 合计 讲课 2 2 4 2 2 4 2 4 2 24 实验 2 2 2 2 2 4 2 16 上机 合计 40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70%,实验占20%,平时成绩占10%。
大纲制定者: 杨 磊、杨林、邓天民
大纲审定者: 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8日
96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时间:2011年 10月
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技术/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课程负责人:杨 磊
课程分类: 专业课 课程类型:选修课 适用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总学分:2学分 实验学时: 16 实验学分: 0.5 开课单位: 交通运输学院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本课程作为专业技术课,实验在该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安排,在了解理论的基础之上,熟悉基本编程技能,熟悉单片机的基本应用。 二、实验课程内容(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 实 验 项 目 号 1 MPLAB集成开发环境 2 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套件 3 输入输出端口实验 4 5 6 7 8 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实 验 内 容 熟悉MAPLAB集成开发环境 掌握ICD在线调试套件的使用方法 输入输出端口的典型应用 定时器、计数器的典型应用 学 时 2 2 2 2 2 2 2 2 实验 类型 验证 验证 综合 综合 设计 综合 综合 综合 备注 LED灯循环闪烁程序编程、调试实例 实验 EEPROM和FLASH存储器应用 存储器应用 TMR2定时器实验 TMR2定时器的典型应用 模/数转换器ADC的ADC接口的使用及程序编制 使用 三、教材(讲义、指导书)
1、基本教材
97
刘启中,李荣正,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李学海,PIC单片机实用教程(基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李学海,PIC单片机实用教程(提高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年。
四、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 五、使用说明
大纲制定人:杨磊,杨林,邓天民 大纲审定人:王志洪
98
《汽车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47
2、课程名称(中英文):汽车评估/ Automotive Assessment 3、学时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5、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刘建勋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庞昌乐,二手车评估与交易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于鸿君,资产评估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② 王若平,汽车评估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③ 张克明,汽车评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等环节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达到按国家有关、法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二手车的现时价格进行科学评定的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国家有关二手车评估的、法规。包括《机动车登记规定》、《国有资产
99
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规范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管理工作的通知》、《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国家职业标准》、《汽车贸易》、《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等。
②机动车估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二手车成新率计算方法、重置成本评估二手车、收益限值法评估二手车、现行市价法评估二手车等。
③机动车估价完整操作规程。包括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程序、现场鉴定工作、评估估算工作、撰写鉴定评估报告。
五、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评估的目的。 2、了解评估的主体和客体。 3、掌握估价标准和评估规程。
4、掌握汽车维修价格的组成及计算方法。 5、掌握汽车技术性能检测及评价。 6、掌握汽车评估方法。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汽车基础知识 ①了解车辆识别代码。
②了解汽车使用寿命分类,以及机动车经济使用寿命的因素。 2、二手车概述
①了解二手车概念,以及二手车在汽车后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了解国内外二手车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3、二手车鉴定评估基础
①了解二手车鉴定评估相关基础知识。
②理解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的特征、职能和地位。 ③掌握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的职业准入和资格认证条件。 4、二手车技术鉴定
①了解二手车静态检查方法,以及动态检查和仪器检查方法。 5、二手车价格评估
①了解二手车价格评估的基础知识。
100
②掌握二手车成新率计算方法,以及重置成本评估二手车、收益限值法评估二手车、现行市价法评估二手车、清算价格法评估二手车、折旧法评估二手车等方法。
③汽车维修作业工时及维修价格核定。 6、二手车鉴定评估实务
①掌握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程序。
②掌握撰写鉴定评估报告的书写格式、基本内容及书写步骤和注意事项。 ③典型案例分析。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第一章 汽车基础知识 车辆识别代码 讲课 4 2 实验 上机 合计 4 4 4 2 10 汽车使用寿命分类;影响机动车经济使用寿命的因素 2 第二章 二手车概述 二手车概念;二手车在汽车后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内外二手车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三章 二手车鉴定评估基础 4 2 2 4 二手车鉴定评估相关基础知识;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2 的特征、职能和地位 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的职业准入和资格认证条件 第四章 二手车技术鉴定 2 2 二手车静态检查方法;动态检查方法;仪器检查方法 2 第五章 二手车价格评估 二手车价格评估的基础知识 10 2 二手车成新率计算方法;重置成本评估二手车;收益6 限值法评估二手车;现行市价法评估二手车;清算价格法评估二手车;折旧法评估二手车 汽车维修作业工时及维修价格核定 第六章 二手车鉴定评估实务 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程序
2 6 2 101
6 撰写鉴定评估报告的书写格式、基本内容及书写步骤2 和注意事项。 典型案例分析 随堂考查 2 2 2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订者:刘建勋、向精权、田茂盛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日期: 2011年10月20日
102
《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Course Descriptions
1、课程代码:0524142 Course Code:0524142
2、课程名称:汽车服务企业管理/Automobile Service Business Management Course Name: Automobile Service Business Management 3、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Course Time: 32 Theoretical Teaching, 2 Credits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Apply in: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School: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School 6、课程负责人:田茂盛
Responsible Teacher: Tian Maosheng
二、课程地位Course Position
《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是我院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选修课程。先修课程为《运筹学》、《汽车构造》。
Automobile Service Business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selective course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The prior courses are Operational Research and Automobile Structure.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Course Materials and References
1、基本教材Basic Materials
①朱刚、王海林主编,《汽车服务企业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Zu Gang, Wang Hailin, Automobile Service Business Managemen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2008.
2、教学参考资料Reference for Teaching
①王生昌主编,《汽车服务企业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Wang Shengchang, Automobile Service Business Management, China
103
Communications Press, 2007
②栾琪文主编,《现代维修企业管理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Luan Qiwen, Modern Maintenance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actices, China Machine Press, 2005
③沈树盛等主编,《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Sheng shushing, Vehicl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2008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Course Objectives and Task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服务企业管理体系与机制、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管理、财务成本管理以及职场形象礼仪、沟通技巧等。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汽车服务企业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能力,满足学生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营销、汽车维修等行业要求。
The main objectives and task of this course are:
Through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should be capable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vehicl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managem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financial cost management, image and etiquette of business and communication skill, etc. Develop the students’ capability to use modern managing theory and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 various work occurred in the vehicl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and satisfy with the future requirement to engage in the automotive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utomobile marketing and automotive maintenance, etc.
五、课程基本要求Course Requirements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After accomplish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be qualified as follows:
1、了解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企业的筹建与开业条件。
Understand the basic management content of the vehicl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Know the preparation and opening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vehicl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2、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管理以及企业文化构建的基本思想及
104
提升途径。
Master the basic ideas and promoting ways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management and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vehicl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3、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营销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主要方法。
Master the main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in the vehicl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4、掌握汽车维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汽车维修成本的控制、分析、预测与计划的主要思想、方法。
Master the main cont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control, analysis, prediction and plan for maintenance cost.
5、掌握汽车售后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流程。
Master the main contents and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automobile after-sale service.
6、了解汽车维修信息管理的主要构成、汽车维修行业督查与处罚的主要内容。
Understand the main composi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vehicl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for vehicl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industry.
六、课程主要内容Main Contents
1、 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概述
Introduction of vehicl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management 服务企业现代化管理、服务企业的管理素质。
Modern management of servic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quality of service enterprises
2、企业的筹建与开业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and opening 企业的筹建、开业标准。
The standards of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and opening. 3、人力资源与培训管理
Human resource and training management
105
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管理、绩效评估、报酬与激励。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ward and motivation
4、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的分析方法、维修质量的评价。
Overview of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analysis, evaluating maintenance quality
5、汽车服务企业财务成本管理
Financial cost management of automotive service enterprise 汽车服务企业财务管理、汽车服务企业成本费用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cost management of automotive service enterprise.
6、汽车服务企业设备管理
Equipment management of automotive service enterprise
设备管理概述、设备的选择与评价、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修理、汽车服务企业的设备更新与改造。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equipment’s selection, evaluation, usag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equipment replacement for automotive service enterprise.
7、服务企业信息管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ervice enterprise
信息管理系统、互联网络、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ternet, e-commerce,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8、汽车售后服务管理
Automobile after-sale service management
汽车售后服务概述、信贷服务与购车、汽车保险与理赔、旧车交易服务、汽车配件供应、汽车维修与检测、汽车美容与装饰。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automobile after-sale service management, credit service, purchase, automobile insurance and claims settlement, second-hand vehicle trade service, supply for auto parts, automobile service and testing, car beauty and
106
decoration.
9、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的督查与处罚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of automobile maintenance service enterprises 汽车维修行业督查管理、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监督管理、汽车维修合同管理、汽车维修的违章与处罚。
Supervision management of automobil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industry, supervision management of automobile service enterprises, automobile maintenance contract management, Violations and penalties of automobile maintenance.
10、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企业文化概述、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mage.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Chapter 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概述 企业的筹建与开业 人力资源与培训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汽车服务企业财务成本管理 汽车服务企业设备管理 服务企业的信息管理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 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的督查与处罚 企业文化 合计
实验 讲课 上机 合计 ExperLecture Practice Total iment 2 2 4 4 4 4 4 4 2 2 32 2 2 4 4 4 4 4 4 2 2 32 107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Closed written examination: 80%, Average grades: 20%
大纲制定者:田茂盛
Compiled By: Tian Maosheng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Examined By: Wang Zihong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8日 Time:October 18, 2011
108
《汽车钣金与涂装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二、 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34
2、课程名称:汽车钣金与涂装技术/Automobile Sheet-metal & Painting Technology
3、学时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刘建勋
三、 课程地位
“汽车钣金与涂装技术”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
四、 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李庆军,汽车车身修复及涂装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李寿萱,钣金成形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年。 ②彭友禄,焊接工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
③《钣金技术》编写组编,钣金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1974年。
五、 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实践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汽车车身修复的技术理论与方法,为从事汽车服务行业的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金属焊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车身用钢板的性质;塑性、弹性、加工硬化和热变形的性质;铝合金的特性。
109
②钣金修理工艺流程及主要钣金修理设备工作原理。包括车身损伤的诊断程序和步骤;车身测量的方法;钣金维修常见工艺;惰性气体保护焊、电阻点焊。
③汽车喷漆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工作原理。包括漆膜损伤评估方法和原理;不同漆膜损伤处理方法;油漆喷涂基本工艺程序;红外线烤灯、烤漆房。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车身修复为研究对象,以案例教学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车身损伤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汽车涂料的鉴别与漆膜损伤评估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汽车钣金涉及的相关金属焊接、设备应用与维修的相关理论。 4、熟悉汽车钣金修理的测量和工艺,车身油漆喷涂的基本工艺程序。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汽车车身损伤评估和测量
①了解轿车车身结构类型,车身壳体结构,掌握车身损伤的诊断程序和步骤。
②理解车身测量的基准,掌握车身测量的方法,掌握对比测量法和坐标法。
2、汽车车身钣金件的焊接理论和工艺方法
①理解车身用钢板的性质,理解塑性、弹性、加工硬化和热变形的性质。 ②了解车身用钢板的种类,了解铝合金的特性。 ③掌握惰性气体保护焊、电阻点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汽车钣金维修常见的工艺和维修设备 ①了解钣金维修加工工具
②理解火焰法收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普通平板和凹凸变形板件的维修方法。
③掌握车身覆盖件更换的原则和方法,理解整形机的工作原理。 4、汽车涂料的鉴别与漆膜损伤评估
①了解汽车涂料的组成,理解涂料的成膜方式,理解涂料的分类和命名
110
规则,理解汽车涂层的结构。
②掌握漆膜损伤评估的方法和原理。 ③掌握不同漆膜损伤的处理方法。 5、汽车涂装的常见工艺和维修设备
①了解常见汽车涂装工艺所需的工具,理解红外线烤灯,烤漆房的工作原理。
②掌握底漆、中涂、腻子、面漆的工艺方法,掌握调色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差补偿的方法。
③了解面漆喷涂后的收尾工作程序。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第一章 汽车钣金修理 车身损伤评估 车身损伤的测量 钣金件的维修 钣金件的焊接 钣金件的更换 车身结构修理 第二章 汽车车身漆膜修复 涂料的鉴别漆膜损伤评估 漆膜损伤评估 底漆的喷涂 中涂的工艺 腻子的涂装工艺 调色的工艺 面漆的工艺 随堂考查 讲课 16 2 2 4 4 2 2 14 2 2 2 2 2 2 2 2 实验 上机 合计 16 14 2
111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订者:刘建勋、斯海林、向精权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日期: 2011年10月20日
112
《汽车服务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44
2、课程名称:汽车服务系统规划/Automobile Service System Planning 3、学时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刘世超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运筹学》、《汽车服务工程》和《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邵正宇,汽车服务系统规划,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于春鹏,汽车服务企业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程诚,汽车服务系统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③张国方,汽车服务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④王之政,汽车维修企业规划设计实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和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汽车服务系统规划的基本理论,熟悉工程分析与设计方法,为完成汽车服务工程大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掌握汽车服务系统的构成、目标及其基本特征。
②掌握工程系统分析的技能和方法,能够对典型的企业服务系统进行科学、
113
准确地分析,发现关键问题。
③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习惯,能够掌握并正确地利用各种规划理论和方法对企业服务系统进行合理地规划。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从系统分析、规划理论、规划方法三个角度阐述汽车服务系统规划问题,将规划理论、规划方法、实践案例相结合。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了解汽车服务系统的构成、结构及一般规律。 2.、掌握汽车服务系统的一般性研究方法。 3.、掌握汽车服务系统分析的方法。
4.、掌握汽车服务企业管理决策的一般方法。
六、课程主要内容
1、系统和系统分析
①了解系统、系统工程的概念。
②理解汽车服务系统,系统分析的概念。
③掌握系统科学的一般性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 2、汽车服务系统的线性规划问题
①了解线性规划问题及模型,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②理解单纯形法,运输问题及其解法。 ③掌握线性规划在汽车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3、汽车服务系统的图与网络分析 ①了解图和网络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最短路问题,最大流问题 ③掌握图论在汽车服务系统的应用。 4、 汽车服务系统中的排队论
①了解排队论系统模型,排队系统的常见分布。
②理解单服务台的M/M/1系统,多服务台的M/M/C系统。 ③掌握排队论在汽车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5、汽车服务系统中的存储论
114
①了解汽车服务系统中存储现象及定义 ②理解确定性存储模型,随机性存储模型。 ③掌握存储论在汽车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6、 汽车服务系统预测
①了解预测的基本概念,定性预测,时间序列预测法。 ②理解回归分析预测法,马尔可夫预测法。 ③掌握预测方法在汽车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7、汽车服务系统评价 ①了解系统评价的内涵。
②理解费用-效益分析,层次分析法。
③掌握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汽车服务系统的案例。 8、汽车服务系统中的决策分析
①了解决策分析的概念,决策问题的构成与分类,决策过程,决策方法 ②理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风险型决策问题。
③掌握对策论的基本要素,对策论的数学模型,对策的分类,矩阵决策。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讲课 4 1、系统和系统分析 2、汽车服务系统的线性规划问题 4 3、汽车服务系统的图与网络分析 4 4、汽车服务系统中的排队论 4 5、汽车服务系统中的存储论 4 4 6、汽车服务系统预测 7、汽车服务系统评价 4 8、汽车服务系统中的决策分析 4 32 合计 实验 上机 合计 4 4 4 4 4 4 4 4 32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刘世超,田茂盛,刘建勋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8日
115
《汽车服务企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43
2、课程名称:汽车服务企业设计/Automobile Service Enterprise Design 3、学时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王志洪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先修课程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和《汽车服务工程》,后续课程有“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崔淑华,汽车服务场站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于春鹏,汽车服务企业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 王生昌,汽车服务企业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实践等教学环节,从规划与设计的角度,以汽车营销与运用过程中涉及的工作场站的规划与设计相关内容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汽车服务业及汽车服务场站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突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及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从事汽车服务业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 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概况,汽车服务企业及场站类型、功能、服务内容等。 ② 汽车服务场站建设的一般程序。包括项目建议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
116
设计工作阶段、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等的工作内容、基本程序、分析等。
③ 各类汽车服务企业及场站设计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汽车营销及维修企业设计、汽车检测站设计、汽车加油站设计、汽车停车场(库)设计、汽车客运站设计、汽车货运站设计、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设计等。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汽车营销与运用过程中涉及的工作场站的规划与设计相关内容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汽车服务业及汽车服务场站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汽车服务企业及场站类型、功能、服务内容等。
2、掌握汽车服务场站建设的一般程序。包括项目建议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工作阶段、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等的工作内容、基本程序、分析等。
3、掌握各类汽车服务企业及场站设计的基础理论、方法和程序。包括汽车营销及维修企业设计、汽车检测站设计、汽车加油站设计、汽车停车场(库)设计、汽车客运站设计、汽车货运站设计、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设计等。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概论
① 了解汽车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类和基本内容。 ② 熟练掌握汽车服务企业及场站类型、功能、服务内容等。 2、汽车服务场站建设的一般程序
① 掌握汽车服务场站建设项目建议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工作阶段的作用、内容。
② 掌握汽车服务场站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种类,理解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3、汽车营销及维修企业设计
① 理解汽车4S店的含义、特性、设计内容,掌握汽车4S店设计规模确定和选址方法。
② 掌握汽车4S店布局、环境设计、销售中心设计。
③ 掌握汽车维修车间的工艺设计、布局设计、技术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④ 汽车营销及维修企业库房设计基本内容和方法。
117
4、汽车检测站设计
① 掌握检测站的类型和任务,检测站技术标准和要求。 ② 掌握汽车检测的工艺设计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③ 理解汽车检测站平面布置设计内容和方法。 5、汽车加油站设计
① 掌握汽车加油站工艺计算的基本内容。
② 理解汽车加油站平面布置设计和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6、汽车停车场(库)设计
① 掌握汽车停车场(库)的任务、分类、要求和类型选择,理解汽车车位、停放形式及停放方法的选择。
② 掌握汽车停车场(库)的工艺计算和平面布局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③ 理解多层停车库设计和地下停车库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7、汽车客运站设计
① 掌握汽车客运站的基本任务及功能、分类、分级和车站设备及配置要求。 ② 掌握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的基本原则、组成及其主要流线、工艺流程、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
③ 掌握汽车客运站的工艺计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④ 理解汽车客运站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及要求、布置形式。 8、汽车货运站设计
① 掌握汽车货运站的任务、布置形式及站级划分。 ② 掌握汽车货运站的建站原则、站务作业和其功能要求。 ③ 理解汽车货运站的工艺计算及装卸设备的选择方法。 9、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设计
① 了解高速公路沿线服务设施设置的必要性和建设基本情况。
② 掌握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基本形式及设施的布置原则、设计规模确定、服务区功能及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③ 理解停车区的类型、总体规模和布置原则、设计与规划。
118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概论 ① ② 汽车服务场站建设的程序 ① ② 汽车营销及维修企业设计 ① ② ③ ④ 汽车检测站设计 ① ② ③ 汽车加油站设计 ① ② 汽车停车场(库)设计 ① ② ③ 汽车客运站设计 ① ② ③ ④ 汽车货运站设计 ① ② ③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设计 ① ② ③ 考察 合计 讲课 2 1 1 4 2 2 4 1 1 1 1 4 1 2 1 2 1 1 4 1 2 1 4 1 1 1 1 4 1 2 1 2 0.5 1 0.5 2 32 实验 上机 合计 2 4 4 4 2 4 4 4 2 2 32
119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王志洪,田茂盛,简晓春
大纲审定者:刘建勋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0日
120
《汽车推销与谈判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4149
2、课程名称:汽车推销与谈判/ Skill on Automobile Negotiation & Salesmanship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侯小梅
二、课程地位
“汽车推销与谈判技巧”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有《汽车营销学》。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张迺英,推销与谈判,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教材参考资料
①侯铁珊,推销原理与技巧,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②张照禄,谈判与推销技巧,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汽车推销及谈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推销及谈判的基本程序及技巧,为从事汽车服务行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 汽车推销的基本理论。包括推销的涵义、汽车推销的作用和特点、汽车推销的主客体、推销模式。
121
② 汽车推销的具体方法。包括汽车推销的的功能、形式、步骤;汽车推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③ 谈判与经济谈判理论。包括谈判与经济谈判的概念;经济谈判的特征、原则和分类;影响经济谈判的因素、汽车买卖谈判应注意的问题和汽车买卖谈判策略。
五、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推销的涵义、熟悉汽车推销的特点、作用;深刻理解汽车推销的主客体的内涵,能对影响顾客购买的因素及顾客购买心理进行分析。
2、深刻理解爱达推销模式的涵义,掌握其推销步骤,具有应用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汽车推销的功能、形式、步骤,并能灵活应用;熟悉汽车推销准备的内容。
4、熟练掌握汽车推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具有实际应用的能力。 5、掌握谈判与经济谈判的概念;能对影响经济谈判的因素进行分析。 6、熟练掌握汽车价格、品质、数量谈判应注意的问题,具有一定汽车买卖谈判策略应用的能力。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汽车推销概述
①掌握推销的涵义、熟悉汽车推销的特点、作用;了解国内外汽车推销活动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2、汽车推销的主客体
①掌握推销员的分类、推销员的职责和作用;熟悉顾客的涵义、类型及影响顾客购买的因素。
②掌握最终消费者购买心理分析知识、了解生产企业用户和商业转卖者的购买心理分析知识;掌握汽车产品的推销特点,了解无形非实体形态推销品的推销特点。
3、推销模式和推销方格理论
①掌握爱达推销模式的涵义及推销步骤;了解迪伯达模式、埃德帕模式及各自的推销特点;了解推销方格理论。
4、汽车推销的功能、形式、步骤和推销准备
122
①掌握汽车推销的功能、形式,重点掌握汽车推销的步骤。
②熟悉汽车企业推销目标和推销计划的内容;了解目标顾客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方法;熟悉汽车推销人员的自身准备内容。
5、汽车推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①熟练掌握汽车人员推销的基本方式。
②掌握汽车人员推销的基本技巧,重点掌握洽谈技巧和抓住成交机会的技巧。
6、推销人员的管理
①了解推销人员的来源、选拔原则和基本程序。
②掌握汽车推销人员培训计划的内容和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选择;了解推销人员的激励方法和绩效评估方法。
7、谈判与经济谈判的概论
①掌握谈判与经济谈判的概念;了解经济谈判的特征和原则;了解经济谈判的分类。
8、影响经济谈判的因素
①掌握经济谈判中的心理因素;掌握经济谈判中的文化因素;了解经济谈判中的逻辑因素;了解经济谈判中的伦理因素。
9、汽车买卖谈判
①掌握汽车价格谈判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汽车品质的几种标准及谈判应注意的问题。
②掌握汽车数量谈判应考虑的问题;了解汽车运装、保险谈判应注意的问题。
10、汽车买卖谈判策略
①熟悉汽车买卖时空策略、发现需求策略、价格谈判策略、信息运用策略、心理窥测策略。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课 第一章 汽车推销概述 ① 2 2 讲验 实机 上合计 2
123
第二章 汽车推销的主客体 ① ② 第三章 推销模式和推销方格理论 ① 第四章 汽车推销的功能、类型、步骤和推销准备 ① ② 第五章 汽车的推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① ② 第六章 推销人员的管理 ① ② 第七章 谈判与经济谈判的概论 ① 第八章 影响经济谈判的因素 ① 第九章 汽车买卖谈判 ① ② 第十章 汽车买卖谈判策略 ① 随堂考查 4 2 2 2 2 4 2 2 4 2 2 4 2 2 2 2 2 2 4 2 2 2 2 2 4 2 4 4 4 2 2 4 2 2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1.考查:开卷、笔试。
2.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侯小梅、刘建勋、向精权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20日
124
《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Automotive New Energy & 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y
3、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田茂盛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先修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 刘玉梅,汽车节能技术与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② 李朝辉,杨新桦,汽车新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③ 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④ 崔胜民,新能源汽车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⑤ 崔胜民,韩家军,新能源汽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掌握最新的汽车节能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为今后从事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125
① 汽车节能的内涵、评价指标、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② 掌握各种汽车新能源的主要性质,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方式,对汽车性能的主要影响等。
③ 发动机、底盘、车身节能的主要措施,各种节能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汽车运用节能的主要方法。
五、课程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汽车节能的基本内涵、评价指标以及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
2、掌握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燃料等替代能源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掌握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可变配气技术、分层燃烧技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等发动机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4、掌握无级变速器、超越离合器、制动能量回收等汽车底盘主要节能技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5、掌握汽车车身节能的主要措施及发展方向。了解当前在汽车车身造型、车型结构轻量化方面采用的主要技术。
6、掌握合理选择燃油、润滑油节能的原理及其正确的选用方法。 7、掌握汽车运用过程中操作、维护以及选用等方面与节能的主要关系,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六、课程主要内容
1、概述
①了解能源的概念、分类与度量,理解节能的实质,国内外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②掌握影响汽车能耗的主要因素和节能的主要途径 2、替代能源汽车
①掌握天然气理化性能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天然气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形式,天然气汽车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能分析汽车使用天然气对其动力性、经
126
济性及排放的影响。
②掌握液化石油气理化性能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液化石油气汽车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能分析汽车使用液化石油气对其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的影响。
③掌握醇类燃料理化性能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醇类燃料在汽车上的燃用方式,醇类燃料在发动机上的参数选择,能分析汽车使用液化石油气对其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的影响。
④掌握氢气理化性能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氢气的制取处储存方法,氢气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形式,能分析汽车使用醇类燃料对其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的影响。
⑤了解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掌握电池,电动机的主要类型的相关参数指标,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3、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
①掌握影响发动机节能的主要因素,发动机节能的主要途径,发动机节能的主要发展趋势。
②掌握提高充量系数的主要途径,各种可变配气技术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合理利用进气动态效应提高充量系统的主要措施。
③掌握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节能的基本原理,实现均质稀燃、分层燃烧、缸内直喷等稀燃技术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④掌握废气涡轮增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能分析其节能的原因,实现涡轮增压的各种结构、控制方式及工作原理。
⑤掌握汽油机电控喷射与电子点火系统、柴油机燃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控制方式。
⑥掌握分缸断油、发动机控制、进气量电子控制冷却风扇控制等其他节能措施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4、汽车底盘节能技术
①掌握汽车传动系与发动机匹配节能原理,传动系参数的合理选择。 ②掌握综合式液力变矩器、锁止式液力变矩器、机械无级变速器的主要特点,工作过程以及节能原理。
③掌握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超越离合器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
127
与节能的关系。
④了解制动能量回收的主要方式,制动能量回收的主要类型,掌握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主要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5、汽车车身节能技术
①了解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趋势,掌握降低汽车风阻的主要措施。 ②了解汽车车身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实现车身轻量化的主要途径。 6、汽车燃油、润滑油合理选用
①掌握汽车燃油合理选用与节能的关系,了解汽油、柴油的主要性质,能针对不同车辆不同的使用条件合理地选择燃油。
②掌握发动机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分类方法,能进行发动机润滑油的合理选用和正常使用。
③掌握发动机齿轮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分类方法,能进行发动机齿轮油的合理选用和正常使用。
④掌握汽车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分类方法,能进行汽车润滑脂的合理选用和正常使用。 7、汽车运用节能
①能根据使用用途、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车辆,能对汽车运输进行合理组织,实现节能的效果。
②掌握汽车在行车前、行车中、以及收车后的正确操作技术。
③理解自动变速器的正确使用与节能,轮胎的正确选用与节能的关系。 ④掌握发动机的调校与节能以及汽车正确维护与节能的关系。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概述 ① ② 替代能源汽车 ① ② ③ ④
讲课 4 2 2 10 2 2 2 2 128
实验 上机 合计 4 10 ⑤ 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汽车底盘节能技术 ① ② ③ ④ 汽车车身节能技术 ① ② 汽车燃油、润滑油合理选用 ① ② ③、④ 汽车运用节能 ①、② ③、④ 合计
2 12 2 2 2 2 2 2 8 2 2 2 2 4 2 2 6 2 2 2 4 2 2 48 12 8 4 6 4 48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闭卷笔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大纲制定者:田茂盛、邵毅明、刘建勋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8日
129
第三部分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
《金属加工工艺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0527030
2、课程名称(中英文):金属加工工艺实习/ Metal Process Practice 3、学时学分:3周,3学分
4、适用专业:车辆工程、热能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船舶与海洋等本科专业
5、开课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6、课程负责人:张继祥
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金属工艺学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机械制图》、《材料力学》。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张继祥,工程创新实践,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 2、教学参考资料
①宋力宏主编,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王英杰主编,金属工艺学实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四、课程目的与任务
金属工艺学实习是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金属工艺学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130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①了解机械制造方面的实际知识,为金属工艺学课堂教学和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②培养操作机制设备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和设计方面的工作建立一定的实践基础。
③进行一次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思想作风及技能训练。
五、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铸工、焊工和钳工以及机械加工工、先进制造实习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建立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概念(毛坯制造——零件加工——机器装配和调试)。
2、了解毛坯制造和零件切削加工的主要方法。
3、了解冷、热加工的有关设备、附件、刀具、工具的结构、性能、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先进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先进制造设备及工艺特点。
5、通过车工实习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机器设备的能力;通过铸工、焊工和钳工实习应具有一定的手工操作的能力;通过锻、铣、刨、磨等工种实习的操作体会,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加深工艺知识的理解。
6、熟悉有关设备、工具的安全操作技术,做到安全实习。
7、培养劳动观点、组织纪律性、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六、课程主要内容
1、实习概论课
介绍机械制造过程、内容及其实习的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2、实习安全教育
讲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实习工厂的安全制度。 3、实习工种及安排
实习时间安排根据大纲要求自行规定,各工种实习均分三大教学环节: ①操作:这是实习的主要部分。先由实习点的指导教师或教学工人按实习内容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后在教学工人的辅导下认真完成规定的实习内
131
容。操作环节包括车工、钳工、铸工和焊工等工种。
②现场参观:应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是实习的重要环节。由实习指导教师或教学工人进行指导,并作适当讲解。生产现场参观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过程、锻工、热处理、铣工、刨工和磨工等工种。
③自学实习教材:学生在各工种实习前应预习教材,在操作和现场参观之后复习实习教材的有关章节,并且坚持每日作实习日记,按时完成实习报告。
金属工艺学实习的主要内容: 1、铸工实习
①目的要求:了解砂型铸造生产的工艺过程及其特点;了解型砂的性能要求极其制备;了解各种手工造型方法的工艺特点(分型面、浇注位置与浇注系统);了解常见的铸造缺陷及其产生原因;了解铸造车间的安全生产规程。
②概论讲话
铸件生产的工艺过程及其特点,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和安排,铸工车间安全技术。
③示范讲解
砂型及型芯的制造。介绍手工造型工具。介绍模型、型砂、砂型结构。浇注系统的组成和功用。整模、分模、挖砂、假箱、活块、三箱等造型方法的示范。介绍型芯的作用,型芯盒的结构。造芯工艺过程及所用设备。型芯的出气、烘干和修整。型芯和型芯砂的组成、制备过程和要求。讲解铸件清理及其设备,铸件检验,缺陷种类、产生原因和防止方法。
④学生操作:在教学工人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整模造型、分模造型和刮板造型以及造芯、下芯、合型等工序的操作(由实习点指导教师评分)。
2、锻工实习
通过现场参观,了解锻造的生产过程,了解坯料加热及加热炉的构造;了解自由锻的基本工序和典型自由锻件的工艺过程;了解冲压的冲压工艺过程;了解锻压车间的安全生产规程。
3、焊工实习
①目的要求:了解焊条电弧焊的过程(所用设备、材料、工艺特点);了解气焊、气割的过程(所用设备、材料、工艺特点);能初步进行焊条电弧焊、气焊和气割的操作;初步了解常见的焊接缺陷、应力变形及常用检验方法;了解焊
132
条电弧焊、气焊和气割的安全技术。
②概论讲话: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和安排,安全技术,焊接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③示范讲解
焊条电弧焊:焊条电弧焊设备。交流电焊机直流电焊机结构。电焊机的电流调节方法和接线方法。电焊条的作用和规格。引弧和运条方法的示范表演。焊条电弧焊的规范选择、接头型式和各种焊接空间位置。常见焊接缺陷和安全技术。
气焊和气割气焊焊接过程的特点。气焊设备和割矩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三种火焰的调节。焊丝、焊剂、切割金属的条件。
④学生操作:在平板上进行焊条电弧焊堆焊练习,掌握操作要领;进行手工气割中等厚度低碳钢板的练习,初步掌握操作要领(由实习点指导教师评分)。
4、车工实习
①目的要求:了解普通车床的型号、用途、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传动系统;了解车工常用刀具、量具以及车床主要附件的大致结构和应用;了解车削外圆、端面、孔、螺纹、锥面、切槽和滚花等加工方法;了解车削加工可达到的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的大致范围;初步具有车削加工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车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②概论讲话
金属切削加工的主要方法及其用途简介。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和安排。金属切削加工的安全技术规则。
③示范讲解
普通车床的用途、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传动系统及调整方法。车外圆、车螺纹、孔加工的操作方法和所用刀具。工件的安装及所用的附件。量具的使用。常用的刀具材料。车刀的安装与刃磨方法。车削加工能够达到的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其它类型车床的示范讲解。
④学生操作:各手柄的操作练习;安装工件和刀具的练习;切削步骤的练习;根据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加工简单轴类或盘套类零件,以进行车削外圆、端面、钻孔和镗孔等操作训练(实习点指导教师应据此给出学生实习车工的作业分数)。
133
5、铣、刨、磨工实习
①目的要求:通过现场参观,了解铣、刨、磨及齿轮加工机床的用途、型号、规格及主要组成部分;了解铣、刨、磨工常用刀具、量具以及机床主要附件的大致结构和应用;了解铣、刨、磨、滚齿加工典型表面的基本方法;了解铣、刨、磨削加工可达到的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的大致范围;了解铣、刨、磨工的安全操作规程。
②示范讲解
铣工:万能铣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在铣床上铣平面、铣键槽的操作方法和所用刀具。工件和刀具的安装及所用附件。量具的使用。分度头的使用及分度方法。螺旋槽的铣削方法。铣削平面所能达到的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立式铣床的示范讲解。
刨工:牛头刨床的用途,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机床传动系统、主要结构及调整方法。在牛头刨床上刨水平面和垂直面的操作方法。所有刀具、附件和量具。刨削加工能够达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插床、龙门刨床的示范讲解。
磨工:外圆磨床(或平面磨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液压传动的简单概念。砂轮的安装和修正。在磨床上磨外圆或平面的操作方法。工件的安装及所用的附件。量具的使用。冷却液的使用。磨外圆与磨平面所能达到的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内圆磨床的示范讲解。
6、钳工实习
①目的要求:了解钳工在机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钳工的主要工作及基本操作方法;了解钳工常用设备(如台钻、立钻)和工夹具的大致结构及用途;熟悉钳工主要工作(锯、锉、刮、攻丝、套丝、划线等)等基本操作方法及其所用工具和量具,并能具有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锉削、刮削、钻削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的大致范围;大致了解简单机械产品部件的装配过程;了解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②概论讲话
钳工工作中机器制造和维修中的作用。钳工工作的作用内容。钳工实习的目的、要求、内容和安排。钳工的安全技术规则。
③示范讲解:划线:划线的目的,所用的工具和量具。划线方法示例;錾工:錾工的应用范围,平面及槽的加工方法;锯工:手锯的使用方法;锉工:锉工的
134
应用范围,锉刀的种类及选择,各种锉削方法,零件尺寸及形状的检验;钻孔、铰孔:立式钻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钻孔、铰孔、扩孔的操作方法及所用刀具。工件在钻床上的安装及所用附件和夹具。钻孔和铰孔能够达到的精度及表面粗糙度。摇臂钻床、卧式镗床的示范讲解;攻丝、套丝:丝锥及攻丝方法。板牙及套丝方法;刮研:刮研的应用范围,平面与孔的刮研方法及检验;装配:了解简单部件或机械产品的装配方法。装配工具与量具的使用。
④学生操作:按零件图的技术要求进行锯切、凿削、锉削、划线、钻孔、攻丝和套扣的基本操作练习,并最终完成作业工件,实习点指导教师据此评定学生钳工实习作业分数。
七、课程学时计划
章节及知识点 讲课 实验 实习动员(实习概论课) 0.5天 和实习安全教育 铸锻实习 2天 焊工实习 1.5天 钳工实习 3.5天 车工实习 3.5天 先进制造实习 1.5天 铣、刨、磨工实习 2天 实习综合考核 0.5天 14.5合计 0.5天 天
上机 合计 0.5天 2天 1.5天 3.5天 3.5天 1.5天 2天 0.5天 15天 八、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1、综合考核实习结束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操作水平、实习报告和试题考核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给出实习成绩。
2、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大纲制定者:张继祥、曾宏达、缪毅
大纲审定者:钟厉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31日
135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说明
1、课程代码:0527020
2、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 of Machine Design Basic
3、学时学分:2周,2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服务及其相关专业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陈永光 7、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工程师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
1、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的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
136
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图面符合制图规范,尺寸标准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常以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为主,也可选做其他设计题目,其工作量相当于一级齿轮减速器。
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任务: 1、装配图1张(A0或A1图);
2、零件图1~2张(传动零件、轴或箱体); 3、设计说明书1份。 (二)进度安排
1、传动装置总体设计、传动件计算:2天。
任务布置,拟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的运动和动力参数,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2、装配图设计第一阶段:2天。
通过绘图设计轴的结构尺寸并选择轴承型号;确定轴的支点距离和轴上的力作用点;计算轴的强度和轴承的寿命。
3、装配图设计第二阶段:2天。
设计传动零件、轴上其它零件及与轴承支点结构有关零件的具体结构,设计减速机的机体和附件
4、装配图:1天。
标注尺寸、编写技术要求、对零件编号、列出明细表及标题栏,最后完成装配图。
5、制零件图:1天。 6、完成说明书:1天。 7、答辩:1天。
五、指导方式
137
指导方式按集中讲解、定期答疑指导、阶段检查、验收、答辩等环节进行,每个工作日答疑指导时间不少于2学时。
六、课程设计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1、分散考试:考查;
2、根据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答辩进行综合评分; 3、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七、参考资料
1、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杨可桢、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大纲制定者:陈永光、蒋工亮、刘建勋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10.08
138
《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7015
2、课程名称(中英文):专业认识实习/Understanding Practice 3、学时学分:1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5、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刘建勋 7、先修课程:汽车服务工程
二、实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服务行业有一基本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时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习项目 1 实习内容及要求 学时(天) 备注 1 必修 2 3 4 了解汽车检测站布局、检测工汽车检测站认艺流程、检测内容、检测标准识实习 及方法。 了解汽车4S店布局、前台和轿车4S店认识后台分工及管理、轿车销售及实习 售后服务内容、轿车维修检测设备及维修工艺。 了解二手车评估工作现状及二手车评估认相关法规、评估事务机构运作识实习 体系、评估规程及标准。 了解大型运输企业汽车维修运输企业汽车管理体系、维修组织形式、维维修厂认识实修工艺流程、维修检测设备。 习 2 必修 1 必修 1 必修 四、实习的组织实施
本实习为参观实习,采用校外分散实习的方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12
139
周后进行,主要利用周末时间。
实习内容及地点安排见下表。 实习内容 汽车检测站认识实习 轿车4S店认识实习 重庆长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大众4S店/巴南区岔路口 二手车评估认识实习 运输企业汽车维修厂认识实习 重庆市冠忠公共交通公司土桥修理厂/巴南区土桥 环宇二手车有限公司/巴南区九公里 实习单位/地点 重庆长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南岸区七公里 五、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
1、指导教师及学生应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触动设备,随意翻动或擅自拿走实习单位的文件、资料及物件等。
2、指导教师及学生不得无故缺课、旷课,也不得迟到、早退。
3、各班干部、团干部及学生会干部应配合指导教师做好考勤及维安工作。 4、实习报告提交后,三天内指导教师必须完成批改并提交实习成绩,一周内完成实习总结的撰写。
此外,在实习中,指导教师与学生还应随时注意实习中的安全问题;学生还应注意随身携带水笔、笔记本,以便做好实习记录。
六、指导方式
实习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前与实习单位的联系、用车的申请;负责实习期对学生的考勤、指导、督促,实习报告的批改、成绩的提交,以及实习总结的撰写工作。
七、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由实习时的表现及实习报告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0%及60%。
其具体成绩评定办法见下表。
140
学生姓名 评定项目 实习表现 分值 40 出勤情况 实习态度 学号 分值 得分 5 5 5 5 10 5 5 15 15 15 15 评定内容 尊重师长,听从指挥 热情好问 做好记录 注意安全 全勤 不迟到 不早退 实习报告 60 报告不少于2000汉字符 格式规范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内容丰富,总结全面 总评成绩 考核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注:学生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两次旷课取消考核成绩;迟到、早退一次分别扣1分。
八、参考资料
大纲制订者:刘建勋、向精权、田茂盛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日期: 2011年10月20日
141
《汽车驾驶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7009
2、课程名称:汽车驾驶实习/ Driving Practice 3、学时学分:1周,1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王志洪 7、先修课程:汽车构造
二、实习目的
本实习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该实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掌握汽车驾驶理论基础和场地驾驶技能,为后续理论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学习及实际工作奠定基本的感性认识和汽车驾驶技术技能。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内容包括:
汽车驾驶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汽车驾驶实训的准备工作,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安全驾驶常识;
汽车驾驶实训,其主要内容有:场地基本驾驶训练,场地驾驶训练,式样驾驶训练,一般道路条件下的驾驶训练。
四、实习的组织实施
实习方式:校内分散实习。
实习方法:按实习内容进行分组,首先由指导教师按分组进行统一讲解,实际操作时具体指导。
实习时间及地点:第6学期/重庆交通大学驾校。 实习内容: 时间/天
实习项目 142
实习内容及要求 1 1 3 掌握转向机构、变速操纵机构、离合器、驾驶操纵机构的认识 制动系统、起动及加速操纵机构、转向灯、各仪表及仪表内容。 掌握驾驶姿势、转向盘的运用、加速踏场地驾驶及操作机构板的运用、离合器的运用、变速器的运用、的运用 制动器的运用、发动机的起动和停熄。 交通指挥灯及交通法熟悉红、黄、绿灯亮和熄灭时所代表的规常识的了解 含义;学习交通法规的基本常识。 掌握起动发动机、起步、换档与行进、场地驾驶的一般操作 转弯、上下坡道、倒车和调头。 五、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
1、不得迟到、早退(点名);
2、服从安排,听从指挥,遵守操作规程及安全制度; 3、相互合作,认真学习。
六、指导方式
实习由重庆交通大学驾校负责实施完成,并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提交相关教学资料和学生成绩,系指派教师负责实习前与驾校的联系和协助驾校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共同对学生指导和督促。
七、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分散考核。
考勤:10分;实习态度:10分;交通规则考试:20分;操作技能:60分。
八、参考资料
1、杨玉炎,《汽车驾驶培训》,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大纲制定者:王志洪,田茂盛,简晓春
大纲审定者:刘建勋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0日
143
《汽车发动机、底盘维修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7029
2、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底盘维修实训/Automobile Engine & Chassis Maintenance Training 3、学时学分:2周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斯海林
7、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
二、实习目的
本实习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该实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掌握汽车主要总成件的拆装工艺及主要零部件的检查、测量及维修方法;了解汽车技术性能检测、诊断方法;是学生达到初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要求,为今后从事生产、科研打下较牢固的基础。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训项目 实训内容 掌握汽车维修过程中常用工具、量具的选用及使用方法;熟悉汽车维修相关的安全常识;掌握发动机拆装的基本顺序、装配工艺及主要部件的清洗、检查、调整基本方法。 发动机维凸轮轴轴承与轴颈配合间隙的检查、调整;气门弹簧组件的拆修 装及气门间隙的检查、调整方法。 曲柄连杆机构维修:曲柄连杆机构拆卸、装配过程的基本顺序和基本方法;主要零部件的检查、清洗方法;连杆轴承、
配气机构维修: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清洗、检查方法;1 144
主轴承与轴颈配合间隙的检查、调整方法;汽缸套及曲轴各轴颈的检查和测量方法;活塞环各间隙的检查方法及装配注意事项;活塞与汽缸壁间隙的检查方法。 润滑系、冷却系的维修:熟悉发动机润滑油、冷却水基本的循环路线;熟悉发动机各部位润滑、冷却的基本方式;熟悉机油压力的调整方法;润滑系、冷却系主要部件的检查方法。 燃油供给系的维修:发动机怠速的调整方法;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方法。 点火系的维修:分电器、点火线圈的检查、修理;火花塞、断电器触点间隙的检查调整方法;点火系统、起动系统基本的线路连接方法。 发动机竣工验收:发动机起动试车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发动机竣工验收的基本程序、检测内容及调试要求。 掌握汽车维修过程中常用工具、量具的选用及使用方法;熟悉汽车维修相关的安全常识;掌握汽车传动系统拆装的基本顺序、装配工艺及主要部件清洗、检查、调整的基本方法。 普通变速器维修:变速器拆装的基本顺序、装配工艺;主要零部件的清洗、检查方法;变速器操纵机构自锁、互锁装置的检查、调整方法;变速器一、二轴轴向窜动量的检查与调整方法;各档齿轮径向间隙的检查方法;各轴及拨叉轴直线度的2 传动系维检查方法。 修 万向传动装置维修:传动轴拆卸的基本顺序;主要部件的清洗、检查方法;传动轴的装配工艺及要求;竣工验收基本的测试方法。 主减速器维修:主减速器、差速器拆卸的基本顺序和基本方法;主要零部件的清洗、检查方法;装配工艺及主动圆锥齿轮和从动圆柱齿轮配合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方法及差速器行星齿轮配合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方法。
145
掌握汽车维修过程中常用工具、量具的选用及使用方法;熟悉汽车维修相关的安全常识;掌握汽车转向及悬架系统拆装的基本顺序、装配工艺及主要部件清洗、检查、调整的基本方法。 转向及悬转向器、转向桥的维修:转向器拆卸的基本顺序和基本方3 架系统维法;主要零部件的清洗、检查方法;转向系统的装配工艺;主修 销与转向节配合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方法;前束值及转向角的检查、调整方法;转向盘自由转角的检查、调整方法;各转向连接结构的检查与调整方法。 熟悉和非前悬架系统的结构特点。 掌握汽车维修过程中常用工具、量具的选用及使用方法;熟悉汽车维修相关的安全常识;掌握汽车制动系统拆装的基本顺序、装配工艺及主要部件清洗、检查、调整的基本方法。 4 制动系维修 轮毂轴承间隙的检查和调整方法;制动鼓、制动摩擦片技术性能的检查、判断方法;气压、液压制动系统制动间隙的检查、调整方法;液压制动系统管路空气的排除方法;制动系竣工验收的基本程序、基本的测试方法。 四、实习的组织实施
实习方式:校内集中实习。
实习地点: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汽车维修校内实习基地。 实习时间安排:第7学期17~18周进行。
五、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
不得迟到、早退、旷课;严禁穿拖鞋进入实习场所;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服从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和指挥;实习场所不得有明火,实习期间、实习场所严禁吸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惜公共财物,高度重视自身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持实习场所整洁,每天实习完毕应派专人打扫场地卫生。
六、指导方式
146
参与指导的教师应具备专业技术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按实习项目分为四组,首先由各组指导教师进行统一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每一项目实习时间为2天,集中实际操作考试时间2天。
七、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1、实习成绩按百分记。其中,日常行为规范、实习态度、考勤占总成绩的20%,实际操作考试总成绩的5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30%。
2、实习完毕,无实习报告,成绩按不及格记。
3、凡实习期间严重违反实习纪律,经(院)系实习领导小组提出,(院)系分管领导批准,该实习生实习成绩总评为不及格。
八、参考资料
1、颜伏伍, 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2、邢文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 3、何仕涛,实施汽车发动机维修,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4、赵英勋,刘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5、何耀华,汽车试验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6、张建俊,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大纲制定者:斯海林、向精权、田茂盛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
147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0527028
2、课程名称: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实训/Automobile Electrical Equipment & Electronic Technology Training
3、学时学分: 2周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 斯海林
7、先修课程: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测试技术。
二、实习目的
本实习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电器、电控系统控制线路的基本组成;学会对汽车主要电器及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及排除方法,达到初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要求,为今后从事生产、科研打下较牢固的基础。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认识、了解汽车充电系统控制线路的基本组成;发电机拆装;用万用表检测发电机各元器件;使用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检测发电机性能参数;电压调节器的检测;充电电压不稳(过高、过低)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汽车起动系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 认识、了解汽车起动系统控制线路的基本组成;起动机拆装;用万用表检测起动机各元器件;使用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检测起动机性能参数;起动系统工作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认识、了解汽车照明及信号系统控制线路的基本组成;照明及信号系统有关故障的诊断与检测 148
1 汽车充电系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 2 3 汽车照明及信号系统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
各类传感器、执行元件的认识与拆装;用万用4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 表检测各传感器、执行元件的工作状态;使用解码器读取故障代码;根据故障代码排除相应故障。 四、实习的组织实施
实习方式:校内集中实习。
实习地点: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实习时间安排:第6学期,16~17周进行。
五、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
不得迟到、早退、旷课;严禁穿拖鞋进入实习场所;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服从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和指挥;实习场所不得有明火,实习期间、实习场所严禁吸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惜公共财物,高度重视自身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持实习场所整洁,每天实习完毕应派专人打扫场地卫生。
六、指导方式
参与指导的教师应具备专业技术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按实习项目分为四组,首先由各组指导教师进行统一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每一项目实习时间为2天,集中实际操作考试时间2天。
七、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1、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其中,日常行为规范、实习态度、考勤占总成绩的20%,凡累计旷课超过2节或迟到、早退累计超过4次以上者,该项成绩记零分;实际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5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30%。
2、实习完毕,无实习报告,成绩按不及格记。
3、凡实习期间严重违反实习纪律,经(院)系实习领导小组提出,(院)系分管领导批准,该实习生实习成绩总评为不及格。
八、参考资料
1、杨勇, 轿车电气设备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2、董继明,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3、孙成刚、王超,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149
4、斯海林、王志洪,汽车试验与检测技术实验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大纲制定者:斯海林、田茂盛、向精权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
150
《汽车钣金与涂装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7008
2、课程名称:汽车钣金与涂装实训/Automobile Sheet-metal & Painting Technology Training
3、学时学分:1学分/1周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向精权
7、先修课程:汽车诊断与维修工程
二、实习目的
汽车在方便人们的同时,碰撞事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汽车车速的进步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碰撞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将日益加剧。而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深受损坏最严重的部件就是车身,因此车身钣金涂装的修复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汽车车身的维修,能够使同学们加深把握汽车车身修复技术,会利用钣金整形工具以及钣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能思考制作出具体的车身维修流程,能按照标准的八步流程对汽车车身进行熟练的维修,把握对于稍微受损和严重受损两种情况下车身维修步骤。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实习项目 实习内容 学时 备注 必修 必修 2天 必修 必修 必修 汽车一般钣金工具的认识 熟悉汽车钣金工具的使用及功能 汽车大梁校正仪的认识 汽车涂装的基本认识 熟悉大梁校正仪的使用及功能 熟悉涂装工艺流程和汽车涂装材料 汽车喷及调漆设备的基熟悉汽车喷的基本参数和使用方本认识 法以及调漆设备设备的基本使用 汽车烘房的基本认识 汽车叶子板钣金修复 熟悉汽车烘房的使用方法及功能 根据叶子板的变形状况,利用钣金工2天 必修 151
具对它进行修复。 7 汽车叶子板涂装修复 对已修复汽车叶子板进行涂装。 1天 必修 四、实习的组织实施 实习方式采用校外集中实习,由系统一组织安排到相关单位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带队,由实训基地组织安排实习。
实习地点:重庆长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 时间安排:第7学期分散进行。
五、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
1、指导教师及学生应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触动设备,随意翻动或擅自拿走实习单位的文件、资料及物件等。
2、指导教师及学生不得无故缺课、旷课,也不得迟到、早退。
3、各班干部、团干部及学生会干部应配合指导教师做好考勤及维安工作。 4、实习报告:字数≥3000,内容包括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实习过程和内容简述、实习心得体会、建议和要求等。
六、指导方式
实习带队教师应由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应由具有高级维修技师的维修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实习前与实习单位的联系、用车的申请;负责实习期对学生的考勤、指导、督促,实习报告的批改、成绩的提交,以及实习总结的撰写工作。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技术指导。
七、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由实习时的表现、实习报告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30%及70%。
八、参考资料
大纲制定者:向精权、斯海林、刘建勋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18日
152
《汽车性能测试设备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7011
2、课程名称:汽车性能测试设备实训/ Automobile Performance Testing Equipment Training
3、学时学分:1学分/1周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向精权
7、先修课程: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
二、实习目的
汽车性能测试设备实训是《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训,要求了解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结构及原理,掌握相关设备对汽车性能测试的方法,为今后从事生产、科研打下较牢固的基础。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序号 1 实习项目 制动力及前轮侧滑量试验台 实习内容及要求 了解制动力及前轮侧滑量试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设备对制动力及侧滑量的测试方法。 学时(天) 1 2 了解底盘测功机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底盘测底盘测功机/燃油消功机对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的测耗仪/废气分析仪/试方法;掌握底盘测功机对汽车里程表、速度烟度计 表进行校核的方法。 声级计 了解声级计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声级计对汽车噪声的测试方法。 了解汽车前照灯检测仪结构及原理;掌握前照灯检测仪对汽车前照灯发光强度、光轴偏移量测试的方法。 2 3 1 4 前照灯检测仪 1
153
四、实习的组织实施
实习方式:校内集中实习。
实习地点: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汽车维修校内实习基地。 实习时间安排:第6学期,18周进行。
五、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
不得迟到、早退、旷课;严禁穿拖鞋进入实习场所;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服从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和指挥;实习场所不得有明火,实习期间、实习场所严禁吸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惜公共财物,高度重视自身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持实习场所整洁,每天实习完毕应派专人打扫场地卫生。
六、指导方式
参与指导的教师应具备专业技术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按实习项目分为四组,首先由各组指导教师进行统一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
七、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1、实习成绩按百分记。其中,日常行为规范、实习态度、考勤占总成绩的3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70%。
2、实习完毕,无实习报告,成绩按不及格记。
3、凡实习期间严重违反实习纪律,经(院)系实习领导小组提出,(院)系分管领导批准,该实习生实习成绩总评为不及格。
八、参考资料
2、赵英勋、刘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3、何耀华,汽车试验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5、高延龄、许洪国,汽车运用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6、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大纲制定者:向精权、斯海林、田茂盛
大纲审定者:王志洪
编制时间:2011年10月
154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习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0527017
2、课程名称:毕业实习/Graduation Practice 3、学时学分:4周,4学分 4、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5、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6、课程负责人:王志洪 7、先修课程:
二、实习目的
本实习是专业必修课;通过该实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为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3)锻炼社会交流与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专业需求。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本实习的要求及要求是:(1)为毕业设计或论文收集第一手资料,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运用重要性的认识。(2)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制度规章;(3)用心听讲、勤作笔记、勤学多问、认真思考,努力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差距、想问题、求答案;多向领导请教有关管理经验和艺术,多向工人师傅请教现场的困难、问题;(4)完成要求的作业和实习报告。
四、实习的组织实施
实习形式:1、由系统一组织安排到相关单位实习;
2、指导教师组织安排; 3、学生联系完成。
实习方法:1、系统一组织安排的,参观、讲座、座谈等;
155
2、指导教师组织安排的,参观、讲座、座谈、生产实践等; 3、学生联系完成的,由实习单位安排。
时间安排:第8学期,1~4周,共计20天。具体形式有统一组织、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按指导教师要求完成、文献查阅及收集资料、相关专业交叉参观实习等。
五、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
完成任务要求:
1、实习日志,每天一篇,要求记录每天实习的地点、时间、单位、实习内容、实习效果、认识体会和存在的问题等;
2、实习报告,字数≥3000,内容包括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实习过程和内容简述、实习心得体会、建议和要求等。
其他要求:按重庆交通大学毕业实习管理相关规定。
六、指导方式
实习在学院的要求和布置下,由系组织实施,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具体操作时,按照不同的实习内容、实习单位采用不同的形式,原则上要求教师带队、分组实施。
七、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1、实习日志:40%,根据内容构成的完整性、完成篇数、写作水平分为70、80、90三个档次;
2、实习报告:30%,根据内容构成的完整性、写作水平分为70、75、80、85、90、95六个档次;
3、纪律:30%,根据出勤情况、完成效果、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分为70、80、90三个档次。
八、参考资料
由指导教师指定。
大纲制定者:王志洪、田茂盛、简晓春
大纲审定者:刘建勋
编制时间:2014年10月10日
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