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作者:李哲 李助军 伍世英 许昌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3年第20期

摘要: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尤其是我国在电工电子领域取得的成果、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与进展过程中,注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对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工作有示范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88 0引言

基于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不同类别、级别教育系统课程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已在各大高校开展,刘冉冉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针对理论性、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思政挖掘困难的问题,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设计,为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刘东指出“以训促教”“以赛促教”“以老带新”和“案例示范”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有效举措。孙艳开展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工作,设定课程思政目标、确立思政建设原则、厘清思政建设路径及设计实施方案。张太宇认为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是着力构筑全环境立德树思政格局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房艳梅指出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目标,深入开发课程思政内容,优化课程思政育人方法,延伸课程思政育人渠道,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牛亚贤提出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围绕“大思政”教育体系,着力创新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科学规范的课程思政评价激励机制。李振宇以新工科建设为依托,在机械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价值引领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尤其是我国在电气控制领域取得的成果、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与进展过程中,注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引领作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 1建设总体情况 1.1建设目标

制造业离不开设计与创新,机电产品的设计原动力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的制造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电气控制与PLC的教学目标是:以常用典型设备PLC控制电路为实例,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和PLC电气控制系统等的基础知识。从生产实际出发,利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对PLC控制系统、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常用电气故障进行分析,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依据机电设备维修规范、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等选取教学内容,着眼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行业的兴趣,为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做好准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本课程紧密联系中国当下的产业状态,突显电气控制设计创新和中国方案为课程核心内容建设。如通过中外电气产品以及PLC的电气控制线路等核心技术的对比,结合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引导学生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自觉投身祖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之中;结合三菱FX3u系列PLC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飞速发展、理解自主研发的必要性,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提升能力,为国家作出贡献。总之,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建设目标是:课程上半部分“基本原理研究”紧密联系中国制造业所反映的真实技术形态,分析中国企业对高科技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课程下半部分“案例专题”更是以中国制造产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符合国情的中国方案。 1.2建设理念

基于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电气控制与PLC(B)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尤其是我国在电气控制领域取得的成果、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与进展过程中,注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 1.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有针對性地规划每一章和每一课时在思政层面的教学要求。其次,注重发掘课程内容内在的人文基础、科学伦理等特质,将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并做好教案中的切入点设计。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将专业知识传授、解决问题能力训练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1.4具体建设目标

(1)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战略思想,体现设计研究的价值引领作用。

(2)凝练出具体的结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机电产品技术形态模型架构和研究方法,整理出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系统思维架构,使机电产品开发、研究立足中国国情,产品设计创新扎根中国大地。

(3)使该门课程成为培养机电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的现实层面和技术层面。

2教学实践情况 2.1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

课程专业知识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及其在教育内容中的融合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上半部分“基本原理研究”中第四章典型生产设备控制线路中蕴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基础理论,如以下三点:

(1)“实事求是”——以常用典型设备PLC控制电路为实例,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和PLC电气控制系统等的基础知识。从生产实际出发,利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对PLC控制系统、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常用电气故障进行分析,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下中国高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旗帜,经济、政治、文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等都影响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因此本课程的研究基础以国情、发展为基调,紧密联系社会。

(2)爱岗敬业的本质——注意职业素养、工匠意识、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该课程依据机电设备维修规范、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等选取教学内容,着眼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行业的兴趣,为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做好准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伟大构想提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文化

自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本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从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故障分析切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践行工匠精神,增强其工程素养和工程意识。

(3)“以人为本”——是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观念落实于人的本质需求的根本,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行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来进行不同外因导致的需求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劳动人民的生产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到“现在”人们生活的环境、经济、生产消费方式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等发生了变化,设计的“以人为本”蕴含社会、自然、伦理领域的分析,就应该顺应“过去”走向“现在”,突出研究这个“变”,在“变”中探索创新的驱动力。

以上“实事求是”“爱岗敬业”“以人为本”是思政教育内容与设计思维在本课程中的融合点。 2.2教学资源建设

本课程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是2022年修订计划继续执行本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思路,并依据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和新工科建设思路的精神要求进行充实和完善。

该课程计划开展教学周期两年后,根据教学积累和课程建设要求,整理编写一套含有思政教育内容的新形态教材并进行资源库建设。进行在线网络课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立项校级金课,力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2.3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为84个学时,讲授44学时,实践环节40学时,实践包含集中实训1周的教学活动。课程教学形式及思政融合形式见表1所示。

考核方式:考核评价=过程评价30%+阶段评价70%。过程评价:包括职业素质与平时成绩,阶段评价:包括实践考核与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的核心评价指标: (1)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2)符合当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的要求。

(3)资料真实有效、分析深入准确、问题归纳全面、结论合理可信。 实践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

(1)考核内容符合社会的实际生产的实际需求,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2)考核内容符合标准,在操作考核过程中能具有爱岗敬业的良好品德;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安全意识,遵章守纪、规范操作。 3建设成效 3.1预期成果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经过思政内容的充实与融合,使该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电气控制教学有明确方向和目标、资料收集和教研过程有事实依据、对研究合理性的分析评价有指导标准、实践教学方案有验证的平台。可以预期的建設成果:

(1)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成为省级精品示范课程,成为思政内容与设计类课程融合的典范。

(2)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示范其他设计类课程的优质课程。

总结教学思路和经验,形成系统的思政内容与自动化设计专题课程的系统教学方法。 电气控制与PLC经过思政内容的充实与教学实践,预期能够克服当前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脱离生产实际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为国家、创新为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预期学生学习成效:

(1)引导学生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自觉投身祖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之中。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只有在正确的指引下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从而勉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与信仰。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飞速发展、理解自主研发的必要性,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提升能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1)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战略思想,体现设计研究的价值引领作用。

(2)凝练出具体的结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机电产品技术形态模型架构和研究方法,整理出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系统思维架构,使机电产品开发、研究立足中国国情,产品设计创新扎根中国大地。

(3)使该门课程成为培养机电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的现实层面和技术层面。

2教学实践情况 2.1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

课程专业知识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及其在教育内容中的融合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上半部分“基本原理研究”中第四章典型生产设备控制线路中蕴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基础理论,如以下三点:

(1)“实事求是”——以常用典型设备PLC控制电路为实例,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和PLC电气控制系统等的基础知识。从生产实际出发,利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对PLC控制系统、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常用电气故障进行分析,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下中国高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旗帜,经济、政治、文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等都影响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因此本课程的研究基础以国情、发展为基调,紧密联系社会。

(2)爱岗敬业的本质——注意职业素养、工匠意识、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该课程依据机电设备维修规范、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等选取教学内容,着眼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行业的兴趣,为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做好准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同志为核心的黨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伟大构想提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文化自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本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从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故障分析切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践行工匠精神,增强其工程素养和工程意识。

(3)“以人为本”——是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观念落实于人的本质需求的根本,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行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来进行不同外因导致的需求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劳动人民的生产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到“现在”人们生活的环境、经济、生产消费方式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等发生了变化,设计的“以人为本”蕴含社会、自然、伦理领域的分析,就应该顺应“过去”走向“现在”,突出研究这个“变”,在“变”中探索创新的驱动力。

以上“实事求是”“爱岗敬业”“以人为本”是思政教育内容与设计思维在本课程中的融合点。 2.2教学资源建设

本课程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是2022年修订计划继续执行本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思路,并依据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和新工科建设思路的精神要求进行充实和完善。

该课程计划开展教学周期两年后,根据教学积累和课程建设要求,整理编写一套含有思政教育内容的新形态教材并进行资源库建设。进行在线网络课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立项校级金课,力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2.3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为84个学时,讲授44学时,实践环节40学时,实践包含集中实训1周的教学活动。课程教学形式及思政融合形式见表1所示。

考核方式:考核评价=过程评价30%+阶段评价70%。过程评价:包括职业素质与平时成绩,阶段评价:包括实践考核与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的核心评价指标: (1)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2)符合当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的要求。

(3)资料真实有效、分析深入准确、问题归纳全面、结论合理可信。 实践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

(1)考核内容符合社会的实际生产的实际需求,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2)考核内容符合标准,在操作考核过程中能具有爱岗敬业的良好品德;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安全意识,遵章守纪、规范操作。 3建设成效 3.1预期成果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经过思政内容的充实与融合,使该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电气控制教学有明确方向和目标、资料收集和教研过程有事实依据、对研究合理性的分析评价有指导标准、实践教学方案有验证的平台。可以预期的建设成果:

(1)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成为省级精品示范课程,成为思政内容与设计类课程融合的典范。

(2)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示范其他设计类课程的优质课程。

总结教学思路和经验,形成系统的思政内容与自动化设计专题课程的系统教学方法。 电气控制与PLC经过思政内容的充实与教学实践,预期能够克服当前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脱离生产实际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为国家、创新为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预期学生学习成效:

(1)引导学生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自觉投身祖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之中。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只有在正确的指引下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从而勉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与信仰。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飞速发展、理解自主研发的必要性,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提升能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