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一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一

来源:化拓教育网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 科研结果的好坏取决于___________的好坏,研究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

2. 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概率事件是指__________的随机事件。

3. 实验设计四大原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设计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6. 随机抽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Ⅱ类错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两样本均数的比较时,如P>0.05, 则应_________无效假设,结论为 __________________。

9. 变异系数用于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10. 均衡性原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正态分布N(μ, σ)中有两个参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 标准化死亡比(SMR)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13. 计算标准化率时,一般选择“标准”的方法有二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值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合程度。 15.四格表 检验的注意事项:

(1)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用四格表 检验的基本公式或专用公式计算 值。

(2)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需要用校正公式计算 值。

(3)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不宜计算 值,需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直接计算概率。 2

16. 多发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的疾病。

17. 剂量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假定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r1是0.8,P1<0.05;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r2为-0.9,P2<0.05,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高。( )

2. 有9名出生婴儿的头围(cm)为: 60, 55, 45, 48, 56,65,50,62,49, 其中位数为56cm。 ( )

3. 算得r=0.85,可认为两变量间相关较密切。( )

4.实验设计的特点之一就是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 5.患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常见病。( ) 6. 越小,所需样本例数越多。( ) 7.α越大,所需样本含量越小。( )

8. 三行四列的表作 检验允许有一个T<5。 ( )

9. 两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中,T值在T界值范围以) 10.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中,T值在T界值范围以外则P值大于界值所对应的概率。(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t检验中,不同类型资料的t检验的区别是_________。 a.检验步骤不同 b.统计量t的计算公式不同

c.确定P值时查的表不同 d.根据P值判断结果的方法不同 e.以上都不对

2.某医师研究腹腔镜胆囊手术疗效时,实验组用腹腔镜胆囊手术疗法,对照组用传统胆囊手术疗法,这属于____。

a.空白对照 b.标准对照 c.实验对照 d.历史对照 e.安慰剂对照

3.两个四格表一个 > (0.01),另一个 > (0.05),可认为──。 a.前者两个的百分数相差大 b. 后者两个的百分数相差大

c.前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d. 后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e.尚不能下结论

4.样本例数估计需要事先确定___________。 a.α、β、μ、δ b.δ、β、S、σ

c.δ、β、μ、α d.δ、1-β、S、α e.α、β、μ、1-β 5.t检验中,t>t0.05(v),P<0.05,拒绝检验假设,其依据是________。,P<0.05,拒绝检验假设,其依据是________。

a.原假设本身是人为的,应该拒绝 b.原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

c.原假设成立是完全荒谬的 d.计算结果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e.原假设不可能成立

6.相关系数检验的无效假设H0是___________。

a.ρ=0 b.ρ≠0 c.ρ>0 d.ρ<0 e.β=0 7.同一双变量资料,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有________。

a.r>0,b<0 b.r>0,b>0 c.r<0,b>0 d.r与b的符号毫无关系 e.r与b的符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8.某医师作了一个配对秩和检验,n=10,T+=15,T-=40,查T界值表得T0.05=8~47,则P值为________。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9.某医师作了一个两样本秩和检验,n1=12,T1=95,n2=10,T2=158,查T界值表得T0.05=84~146,则P值为_________。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10.某病人的某项指标低于正常人,但有部分重叠,为控制漏诊率应当考虑 __________。 a.提高正常值上限值 b. 降低正常值上限值

c.提高正常值下限值 d. 降低正常值下限值 e. 以上都不对 四.应用分析题(共65分):

1. 某医生随机抽取正常人和脑病病人各11例,测定尿中类固醇排出量(mg/dl),结果如表1。该医生根据此资料算得正常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的均数 =4.266mg/dl,标准差

S1=0.985mg/dl;脑病病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的均数 =5.732mg/dl,标准差S2=1.626mg/dl,配对t检验结果,t = –3.098,P < 0.05,故认为脑病病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高于正常人。(9分)

表1 正常人和脑病病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mg/dl)测定结果测定结果 问:(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2)该医生的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 某医师用某种中草药治疗不同类型的小儿肺炎,其中病毒性肺炎60例,细菌性肺炎60例,治疗结果见表2。该医师对此资料采用行×列 检验,得 =7.077

,P=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此种中草药对不同类型小儿肺炎的疗效分布无差别。 (8分) 表2 某种中草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肺炎的疗效比较 某种中草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肺炎 的疗效比较 问:(1)该研究是什么设计?

(2)统计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

3.某医院分别用中西药治疗胃炎患者,结果西药组治疗80人,有效人,中药组治疗55人,有效48人,问两种药物的疗效有无差别(8分): 问:(1)这是什么资料?

(2)能否根据有效率直接下结论,为什么?

(3)若要比较两药有效率有无差别,应选用何种统计方法?(写出步骤,不必计算) 4. 在用中药溃疡灵治疗溃疡病的研究中,研究者用中药溃疡灵结合其他治疗措施,治疗胃溃疡40例(其中15例合用西药胃舒平,15例加服云南白药,10例加针灸),结果40例均全部治愈。该研究者据此认为:“以中药溃疡灵为主,治疗胃溃疡40例,临床治愈率100%,效果非常满意”。试从统计学角度对其过程和结论进行分析评价(不必计算)。(8分)

5.两种药物治疗扁平足资料如下表,问两种药物疗效是否不同?(8分) 病例号 中药 西药 1 好 中 2 好 中 3 中 中 4 好 好 5 好 中 6 中 差 7 好 中 8 好 中 9 中 差

10 好 差 问:(1)这是什么资料?

(2)试验两种药物疗效有无差别,应选用何种统计方法?(写出步骤,不必计算) 6. 某防疫站研究甲、乙两种方法测定血清钙含量的差别,随机对10名正常成年男子分别用甲、乙两种方法测得其血清钙含量(mg/L)如下表:

假设血清钙含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问:比较甲乙两种方法测定的血清钙含量有无差别?应选用何种统计方法?写出步骤,不必计算。(8分)

7. 某地对血吸虫流行区进行血吸虫与大肠癌关系的调查研究,抽查39个乡的资料,各乡抽查人数相同。血吸虫感染率最低为8.9%,最高为79.3%。将血吸虫感染率(%)作x,大肠癌标化死亡率(1/10万)为y,作相关回归分析,得r=0.6315,P<0.01,b=0.1344,a=4.152。(8分) 问:(1)能否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两者的关系,为什么? (2)若血吸虫感染率为20%,则大肠癌标化死亡率平均是多少? (3)若血吸虫感染率为90%,大肠癌标化死亡率平均又是多少?

8.某医师自称松球用水煎后制成的松球合剂对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但经有关专家检验后发现:所谓的松球合剂中含有麻黄和地龙这两种对该病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药物,因而怀疑“松球对该病有较好疗效”的结论是不正确的。请你设计一个试验,验证“松球对该病有较好疗效”的结论的真伪。(8分)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医学原始资料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统计工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两组正态分布资料的比较,当方差不齐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抽样误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Ⅰ类错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作两样本率的比较时,如P>0.05, 则应_________无效假设,结论为 __________________。

8. 直线回归分析的前提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9.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是 , , , 。, , , 。

10. 重复原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常用相对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常见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的疾病。

13. 总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 非参数统计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但可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 ( ) 2. 在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用药后数据与用药后数据减用药前数据,所得到的结论相同。( )

3. 拒绝H0时,P值越小越好,接受H0时,P值越大越好。( )

4. 检验时,当 > 0.05(v),P<0.05,可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

5.偏倚是指在试验中由于某些非实验因素的干扰所形成的系统误差,歪曲了处理因素的真实效应。( )

6.假设检验只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能回答所比较事物的实际差别。( )

7. 进行三个率差别的 检验,当P<0.05时,可认为各样本率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但不能说明彼此之间都有差别。 ( )

8. 若甲地老年人的比重比标准人口的老年人比重大则甲地标准化后的食道癌死亡率比原来的低。( )

9. 调查100名“腹泻”病人,发现他们中99%的人在XX餐厅用过餐,可能这个餐厅的食物是引起“腹泻”的原因。( ) 10. 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小。(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H0是假设差异由 所致。

a.第I类错误 b.第II类错误 c.抽样误差 d.本质差异 e.以上都不对

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则 。 a.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以上都不对

3.散点呈直线趋势,当X增加Y则减少,则可初步判断两变量为_________。 a. 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无相关关系 d.还不能确定 e.以上都不对

4.为研究苗药“胃灵丹”治疗胃病(胃炎、胃溃疡等)疗效,在某医院选择50例胃炎和胃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胃灵丹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在实验设计中称为___________。 a.空白对照 b.标准对照 c.实验对照 d.历史对照 e.安慰剂对照

5. 四格表中的一个实际数字为1______。

a.就不能作 检验 b.就必须用校正 检验

c.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校正 d.作 检验不必校正 e.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作 检验

6.回归直线 = a + bx的b>0,表示 。 a.y随x增大而减小 b.y随x减小而增大 c.y随x减小而减小 d.y与x无线性依存关系 e.以上都不对 7.直线回归分析的前提条件为 。 a.线性(linearity) b.性(independent) c.正态性(normality) d.方差齐性(equal variances) e.以上都对

8.配对比较的符号秩和检验,确定P值的方法是 。

a.T值越大,P值越小 b.T值越大,P值越大 c.T值即为z值,可查z界值表

d.T值在界值范围 e.T值在界值范围外,P值大于相应的概率 9.四个样本百分率比较时,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时______。 a.必须先作合理的校正 b. 作 检验不必校正

c.不能作 检验 d. 必须作校正检验 e. 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校正 10.配对计量资料(数据呈偏态分布)比较时,一般首选 。

a.配对t检验 b.成组t检验 c.方差分析 d.配对秩和检验 e.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三.应用分析题(共65分):

1.某医师用中药和西药治疗贫血病人,中药治疗100人,治愈人数为88人,治愈率为88.0%;西药治疗100人,治愈人数为75人,治愈率为75.0%。根据此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这是什么资料?

(2)能否根据治愈率直接下结论,为什么?

(3)若要比较两种药物治愈率有无差别,应选用何种统计方法?(写出步骤,不必计算)

2. 某地检查健康男性工人225人的血液红细胞,得均数为470万/mm3 ,标准差为30万/mm3 。(写出公式,代入数据解释,不必计算) (10分) (1)推测该地健康工人的血液红细胞数平均含量。

(2)现有一男性工人的红细胞数为420万/mm3 ,问该男性工人的红细胞数是否正常? 3.某医师研究果胶治疗铅中毒疗效时,采用治疗前后血铅和尿铅作为观察指标,治疗40名铅中毒患者,结果治疗前测得血铅为0.181±0.029mg/L,尿铅为0.116±0.009mg/L;治疗后血铅为0.073±0.019mg/L,尿铅为0.087±0.010mg/L。血铅、尿铅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果胶有良好的驱铅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铅中毒患者。请你从统计学角度进行分析。(不必计算)。(7分)

4.某厂工人保健站在“职工健康状况报告”中写道:“在946名工人中,患慢性病的有274人,其中女工219人,占80%,男工55人,占20%,所以女工易患慢性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

5.某市卫生防疫站用两种消毒药分别对10个水井消毒前后中细菌总数检验结果如下,问消毒前后每升水中细菌总数有无差别?(写出方法步骤,不必计算)(10分)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消毒前 1245 2568 560 35 5879 235 1879 465 887 532

消毒后 563 652 156 356 269 19 159 32 165 43

6. 为观察“麦普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某医师将9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46例采用“麦普宁”治疗(30例加用“甘露醇”),对照组44例采用“复方丹参”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40例,有效率为 22

87.0%,对照组有效29例,有效率为65.9%。该医师采用c检验比较两组疗效,得c=5.56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麦普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请从统计学角度进行分析。(6分)

7. 某防疫站研究甲、乙两种方法测定血清钙含量的差别,随机对10名正常成年男子分别用甲、乙两种方法测得其血清钙含量(mg/L)如下表:

假设血清钙含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问甲乙两种方法测定的血清钙含量有无差别?(写出方法步骤,不必计算)(10分)

8.改进下列统计表。(6分) 临床症状改善表 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三)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评价某人的某项指标是否正常,所用的范围是 。 ( ) 2.配对资料若用成组t检验处理,就降低了统计效率。 ( ) 3.因为两类错误的存在,所以不能凭假设检验的结果下结论。( )

4.随机区组设计的区组变异和误差两部分相当于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组 ) 5.抗体滴度资料经对数转换后可做方差分析,若方差分析得P<0.05,则可认为实测数据的各总体算术均数不全相等。( )

6.五个百分率的差别的假设检验, > ,可认为各组总体率都不相同。( ) 4.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Z检验中,若Z≥Z0.05,则在α=0.05水平上可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等。( )

5.在t检验中,若拒绝H0,P值越小,则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 ) 6.对三个地区血型构成(A、B、O、AB型),作抽样调查后比较,若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且n>40,必须作校正 检验。( )

7.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一致,同时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

8.Ⅱ期临床试验是指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实验,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

9.临床试验中,为了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结果的真实性,通常不让受试者及其家属知道他参与这项试验。( )

10.假定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r1是0.8,P1<0.05;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r2为-0.9,P2<0.05,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高。与Y的相关系数r1是0.8,P1<0.05;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r2为-0.9,P2<0.05,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高。( )

11.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颁布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的道德原则。( )

12.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

13.偏回归系数表示在除Xi以外的自变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Xi每改变一个单位 的平均变化。以外的自变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Xi每改变一个单位 的平均变化。( ) 14.单盲法是让病人知道自己在实验组或对照组,但不知道用什么处理。( ) 15.重复原则是指少选择样本例数。( ) 16. 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

17.在相同条件下完全随机设计比随机区组设计更节约样本含量。( ) 18.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中,有差值绝对值相等时,可不计算平均秩次。( ) 19.非参数统计的检验效能总是低于参数检验。( )

20.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现n1=15,T1=153,n2=10,T2=126,则检验统计量T=126。(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一种新药可以控制某病,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如果某地采用该药则该地 。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以上都不对

2.用触诊和X摄片对100名妇女作乳癌检查,触诊有40名阳性,X摄片有70名阴性,两种方法均阳性者10名,两种方法检查均为阴性的人数是 。 a.20 b.30 c.50 d.40 e.60

3.在四格表精确概率法计算中,变动四个基本数据可组合 个四格表。 a.N+1 b.N –1 c.最大周边合计数+1 d.最小周边合计数+1 e.以上都不对

4.作两样本率的假设检验,其检验假设是 。 a. b. c.P1 =P2 d. e.以上都不对

5.对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要进行两样本的比较, 。 a.可直接用t检验 b.只能用其他检验方法 c.可用t’’ 检验 d.将数据取对数后,做t检验 e.用z检验 6.配对计量资料进行假设检验时, 。

a.仅能用配对t检验 b.仅能用成组t检验 c.仅能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d.用配比t检验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均可 e.以上都不对

7.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可采用 。

a.Bartlett χ检验 b.Levene F检验 c.SNK检验 d.t检验 e.近似t’’ 检验

8.配对计数资料的相关性分析中, b + c<40时, 应采用 。+ c<40时, 应采用 。

a.精确概率法 b.校正 检验 c.不校正 检验 d.增加n后再作检验 e.尚不能决定采用何法后再作检验 e.尚不能决定采用何法

9.等级资料的比较宜采用 。。

a. 检验 b. 检验 c.Z检验 d.秩和检验 e.方差分析 10.两个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T是 。 a.以秩和较小者为T b b.以秩和较大者为T cc.以例数较小者秩和为T d.以例数较大者秩和为T e e.取任意一个秩和为T均可均可 11.三行四列表作 检验当有4个格子的1<T<5时, 。

a.仍做 检验 b.应进行合理的合并 c.做校正 检验 d.最好增加样本例数 e.应进行合理的删除 12.满足t检验条件的计量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不拒绝H0时 。检验条件的计量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不拒绝H0时 。

a.增加一类错误 b.减少一类错误 c.减少二类错误 d.增加二类错误 e.两类错误都增加

13.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如果n1、n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等且分布呈偏态,宜选用 。1、n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等且分布呈偏态,宜选用 。 a.z检验 b. 检验 c.F检验 d.Kruskal-Wallis H检验 e.Wilcoxon秩和检验 14.某医师观察中药雾化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实验组采用中药水雾化吸入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水液雾化剂治疗,这属于 。 2

a.安慰剂对照 b.相互对照 c.标准对照 d.实验对照 e.自身对照

15.某医师研究某中药的利尿效果,实验组用该中药治疗,对照组用速尿治疗,这属于 。

a.安慰剂对照 b.相互对照 c.标准对照 d.实验对照 e.自身对照

16.若分析肺活量和身高之间的数量关系,拟用身高值预测肺活量值,则采用 。。 a.相关分析 b.秩相关分析 c.直线回归分析 d.多元回归分析 e.以上都不是

17.简单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 a.可用r的检验代替 b.可用t检验 c.可用F检验的检验代替 b.可用t检验 c.可用F检验

d.三者均可 e.三者均不可

18.| r |>r0.05( n-2)0.05( n-2)时,可认为两变量小x与y间 。 a.有一定关系 b.有正相关关系 c.一定有直线关系 d.有直线关系 e.有确定关系 19.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组计量资料(数据呈正态分布)比较时,一般首选 。

a.配对t检验 b.四格表χ检验 c.配对符号秩和检验 d.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e.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

20.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抽样误差 b.节省试验开支 c.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d.减小I类错误 e.以上都不对 三.应用分析题(共60分)

1.某医师自称舌须草用水煎后制成的舌须草合剂对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但经有关专家检验后发现,所谓的舌须草合剂中含有百部和桔梗这两种对该病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药物,因而怀疑“舌须草对该病有较好疗效的结论”是不正确的。请你设计一个试验方案,验证“舌须草对该病有较好疗效的结论”的真伪。(7分) 2

2. 某医生测得脑病病人和一般病人的脑脊液压力(mmH2O),结果如表1,并据t检验结果认为脑病病人的脑脊液压力高于一般病人。(7分)

表1 脑病病人和一般病人的脑脊液压力比较( ,mmH2O) 脑病病人和一般病人的脑脊

液压力比较( ,mmH2O) 问:(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2)该医生的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 为比较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某医师将2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中药和西药治疗,结果见表2。经 检验,得连续性校正 =3.1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基本相同。(7分)

表2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 问:(1)这是什么资料? (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 为评价环境噪音强度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了该市10个社区的环境噪音强度,同时调查各社区居民的失眠患病率(%),结果见表3。经对噪音强度数量化(+ =1,++ =2,+++ =3,++++ =4,+++++ =5)后,某医师对该资料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得r=0.853,P<0.005,认为环境噪音强度与居民失眠患病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8分)

表3 某市10个社区环境噪音强度与居民失眠患病率 某市10个社区环境噪音强度与居民失眠患病率

问:(1)这是什么资料?

(2)该医师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

5.调查某市2005年市区125名男孩的出生体重(kg),得均数为3.46kg,标准差0.55kg。(8分) 问:(1)该市市区95%的男孩出生体重在什么范围? (2)估计该市市区男孩的出生体重均数在什么范围? (3)该市区某男孩出生体重为3.65kg,如何评价?

6. 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随机抽取120例胃溃疡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60例,有效54例,西药组治疗60例,有效40例。问中西药治疗胃溃疡的有效率有无差别?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得到以下结果,请给予解释。(8分) 药物 * 疗效 Crosstabulation 疗效

<><> 无效<><> 药物

Count <><> % within 药物 Count 90.0% 10.0% 100.0% 有效 54

Total 6 60 中药

<><> <><> 西药

% within 药物 Total 40 20 60

66.7% 33.3% 100.0% Count

<><> % within 药物

94 26 120

78.3% 21.7% 100.0%

Chi-Square Tests

Asymp. Sig. Exact Sig. Exact Sig. (2-sided) (2-sided) (1-sided) 1 .002 1 1 1 .004 .002 .003

Value Pearson Chi-Square 9.624(b) Continuity 8.298

Correction(a) Likelihood Ratio 10.046 Fisher’’s Exact Test Linear-by-Linear 9.543

Association

N of Valid Cases 120 a Computed only for a 2x2 table df .002 .002

b 0 cells (.0%) 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13.00. 7. 2005年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评价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随机抽取了30名小学生,测定结果见表4。问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有无性别差异?

表4 2005年某县30名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滴度测定结果年某县30名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滴 度测定结果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得到以下结果,请给予解释。(8分) T-Test Group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8.为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清中VEGF(血管10例白血病患者血清中VEGF与sFas的测定结果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得到以下结果,请给予解释。(7分) Regression

Variables Entered/Removed(b) Variables Variables

Entered Removed Method SFAS(a) . Enter Model 1

a All requested variables entered. b Dependent Variable: VEGF

Model Summary

Adjusted R Std. Error of

R R Square Square the Estimate .781(a) .611 .562 8.955 Model 1

a Predictors: (Constant), SFAS ANOVA(b) Sum of

Squares Regression 938.755 <><> 598.518

Residual <><> 1537.273 Total Model 1 df

Mean Square 1 938.755 8 74.815 F

12.548

Sig. .008(a) 9

a Predictors: (Constant), SFAS b Dependent Variable: VEGF

Coefficients(a)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

Model 1 <><> 1.241 SFAS

a Dependent Variable: VEGF

.350 .781 3.542 .008 B

(Constant)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Beta<><> t -.737 Sig. .482

Std. Error -7.371 9.998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四) 一 、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预试验的样本标准差s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 2. 等级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可以反映两个现象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 3. 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中,两组数据统一从小到大编秩次。( ) 4. 对3个地区居民的血型构成作抽样调查后研究其差别,若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

2其余都大于5,可直接作χ检验。( )

5. 总例数等于60,理论数都大于5的四格表,对两个比例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不可用确切概率法。( )

6. 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样本回归系数小于零,可认为两变量呈负相关。( ) 7. 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中,只有当区组间差别的F检验结果P>0.05时,处理组间差别的F检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

8.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中要求各组均数相差不大。( )

9. 两次t检验都是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一次P<0.01,另一次P<0.05,就表明前者两样本均数差别大,后者两样本均数相差小。( ) 10. 如果把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法作分析,前者的区组SS+误差SS等于后者的组 )

11. 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一般定义中,因变量(Y)是0~1变量。( ) 12. 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比较,当P<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 )<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 )

13.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各组总体方差是否不同。( )

14. 在两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中,T值在界值范围 )值在界值范围 ) 15. 无论什么资料,秩和检验的检验效率均低于t检验。( )检验。( ) 16. 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中, 检验的P值越小,说明两变量的关联性越强。( ) 17. 析因设计既可以研究各因素的主效应作用,又可以研究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

18. 当Logistic回归系数为正值时,说明该因素是保护因素;为负值时,说明该因素是危险因素。( )

19. 常见病是指发病率高的疾病。( )

20. 用某新药治疗高血压病,治疗前与治疗后病人的收缩压之差的平均数 ,经t检验,P<0.01。按a=0.05水准,可以认为该药治疗高血压病有效,可以推广应用。(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多重回归中要很好地考虑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好选用________。 a. 最优子集法 b. 逐步法 c. 前进法 d. 后退法 e. 强制法 2.tr<t0.05, ν,P>0.05,结论为________。

a. 可认为两变量有正相关关系 b. 可认为两变量有相关关系 c. 还不能认为两变量呈正相关 d. 可认为两变量无相关关系 e. 可认为两变量有负相关关系

3.作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当差别有统计意义时,t值越大则________。 a. 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

c. 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 e. 以上都不对

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要描述回归方程,应采用_________。 a. 偏回归系数 b. 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

c. 标准偏回归系数 d. 偏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 e. 偏回归系数检验的p值 5.某学者在调查某种疾病的病因时设计了一套调查表,但调查后未发现可疑危险因素,说明 太差________。

a. b. 可接受性 c. 效标效度

d. 重测信度 e. b. 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是负相关

c. 无相关 d. 负相关 e. 还不能判断是否能作相关分析 7.两个四格表一个 > (0.05),另一个 > (0.01) ,可认为________。 a. 前者两个的百分数相差大 b. 后者两个的百分数相差大

c. 前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d. 后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e. 尚不能下结论

8.某医师作了一个两样本秩和检验,n1=12,T1=95,n2=10,T2=158,查T界值表得T0.05=84~146,则P值为_________。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9.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MS组间是_________。

a. 仅仅表示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 b. 仅仅表示处理因素作用大小的指标 c. 表示处理因素的作用和均数的抽样误差两者综合结果的指标 d. 表示全部变量值总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e. 以上都不对

10.为明确某新美容化妆品对皮肤有无损害作用,将20只大白兔的左背部涂抹该化妆品,右侧涂生理盐水作为对照,72小时后观察皮肤反应。该实验属于 。

a. 实验对照 b. 自身对照 c. 相互对照 d. 标准对照 e. 历史对照 11.下列哪一种概率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________?

a. 接受H1,而H0为假的概率 b. 接受H0,而H0为假的概率

c. 接受H1,而H0为真的概率 d. 接受H0,而H0为真的概率 e. 以上都不对 12.在四格表精确概率法计算中,变动四个基本数据可组合_________个四格表。

a.N+1 b.N –1 c.最大周边合计数+1 d.最小周边合计数+1 e.以上都不对

13.多元回归中要说明哪个变量对因变量作用大,应采用_________。 a. 回归系数 b. 回归系数的标准误

c. 标准化回归系数 d. 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 e. 回归系数检验的P值

14.某县有50万人口,其中农村居民占95%,现欲进行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较适宜的资料收集方式是_________。 a. 小组访谈 b. 信访

c. 电话调查 d. 个人访谈 e. 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15.某病病人的某项指标低于正常人,但有部分重叠,为控制漏诊率,应该考虑________。 a. 提高参考值上限值 b. 降低参考值上限值 c. 提高参考值下限值 d. 降低参考值下限值 e. 以上都都不对 16.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抽样误差 b.节省试验开支 c.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d.减小I类错误 e.以上都不对

17.两样本均数比较时,样本例数估计需要事先确定_________。 a.α、β、μ、δ b.δ、1-β、S、σ

c.δ、μ、σ、α d.δ、1-β、S、α e.α、β、μ、1-β 18.某综合医院统计了恶性贫血与住院病人数,并与英国、德国的同类医院比较,结果如表。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族恶性贫血的患病率不同,以英国人患病率最高 b. 经过χ2检验后,才能回答患病率是否不同

c. 因为是住院总人数中的情况,不需要进行假设检验 d. 组间的混杂因素太多,不能进行比较

e. 应该对一般人群进行调查来获得贫血的患病率

19.某医师作了一个配对秩和检验,n=10,T+=15,T-=40,查T界值表得T0.05=8~47,则P值为________。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20.抽样调查三个车间工人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如表: 车间 A B

C 抽查人数 40 40 40 7.10 7.25 6.18 S 0.41 0.40 0.39

要比较三个车间工人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是否相同,应选用 ____ 。 a. 成组t检验 b. 配对t检验

c. 单因素方差分析 d. 两因素方差分析 e. 配伍组方差分析 三、应用分析题(共60分)

1. 2005年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评价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随机抽取了30名小学生,测定结果见表1。经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差齐,F=0.096,P>0.05),t = 0.014,P>0.05,故认为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无性别差异。(8分)

表1 2005年某县30名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滴度测定结果

问题:(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2)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 某研究者为研究茶多酚保健饮料对急性缺氧的影响,将60只Wistar小白鼠随机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15只小白鼠。对照组每天给予蒸馏水0.25ml灌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g∕kg、4.0g∕kg、8.0g∕kg的饮料溶于0.2~0.3ml蒸馏水后灌胃。每天一次,40天后,对小白鼠进行耐缺氧存活时间试验,结果如表2。 该研究者对上述资料采用了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结论:除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两组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8分)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结论:除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两组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8分)

表2 各组小白鼠耐缺氧时间(min)

问题:(1)这是什么资料? (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3)该研究者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 某医师用甲乙两种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40份,结果甲培养基阳性率为62.5%,乙培养基阳性率为40%,两法培养一致阳性率为25%,问:(10分) (1)列出计算表。

(2)分析两种培养基有无相关关系,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列出计算步骤(包括判断结果,不必计算)。

(3)分析两种培养基何者为优,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列出计算步骤(包括判断结果,不必计算)。

4.“复方黄精片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评价”一文,研究者将经确诊符合要求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复方黄精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淀粉治疗,均在服用8周后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发现实验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因而认为复方黄精片有较显著治疗糖尿病效果。问:(1)该设计有无对照?如有,属何

种类型?(2)该对照的设置有无不妥?为什么?(5分) 5. 某医师用改良的Seldinger’s插管技术对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进行选择性盆腔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测定治疗前后血中的HCG含量如表3。该医师考虑到数据相差较大,采用对数变换后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得t =2.4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治疗前后血中HCG的含量有差别。(8分)

表3 灌注化疗前后HCG含量测定结果(pmol/L) 灌注化疗前后HCG含量测定结果 (pmol/L)

问题:

(1)这是什么资料?

(2)该实验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6.为探讨父母身高对子女成年后身高的影响,某研究者调查了12个家庭的父母和成年儿子的身高,见表4。试问父母身高对儿子成年后的身高有无影响。 表4 12个家庭父母和成年儿子的身高资料(cm)个家庭父母和成年儿子的身高资料(cm)

SPSS输出结果如下,请给予解释。(8分)

Regression

Variables Entered/Removed a

a.Dependent Variable: 儿子Y Model Summary

a.Predictors: (Constant), 父亲X1

b.Predictors: (Constant), 父亲X1, 母亲X2 ANOVA c

a.Predictors: (Constant), 父亲X1 b.Predictors: (Constant), 父亲X1, 母亲X2 c.Dependent Variable: 儿子Y

Coefficients a

a.Dependent Variable: 儿子Y

7.某医院观察某新中药治疗急性菌痢的疗效,用痢特灵作对照。病人入院时,体温在39℃以上分入治疗组,39℃及以下分入对照组,结果新中药疗效与痢特灵疗效相同。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5分) 8. 15名接种卡介苗的儿童,8周后用两批不同的结核菌素,一批是标准结核菌素,一批是新制结核菌素,分别注射在儿童的左右前臂。以皮肤浸润直径(mm)为指标,数据如表5所示。试比较两种结核菌素皮肤浸润的平均直径有无差别。 表5 两种结核菌素皮肤浸润直径的比较(mm)

SPSS输出结果如下,请给予解释。(8分) T-Test Paired Samples Statistics

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

Paired Samples Test

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期末考试模拟题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

1.用配对t检验检验两总体均数是否相等时, 也可用配伍组的方差分析来分析, 两者是等价的。( )

2.对多个总体率有无差别做假设检验时, 如果P<0.05, 则拒绝H0,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各样本率总的来说有差别, 但不能认为两两之间都有差别。 ( ) 3. 偏倚是指在试验中由于某些非实验因素的干扰所形成的系统误差,歪曲了处理因素的真实效应。( )

4.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当样本含量不等时, 选择样本含量较小组的秩和作为统计量。 ( )

5.做t检验时, 如果t>t0.05,v, 则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可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6.四格表χ2的检验, 当n≥40,T≥5时, 只能用四格表χ2检验的专用公式, 不能用确切概率法。( )

的检验, 当n≥40,T≥5时, 只能用四格表χ检验的专用公式, 不能用确切概率法。( ) 2

7.Logistic回归中, 因变量可为二分类, 多分类或等级资料。 ( )

8.期望寿命也是经过标准化得到的数值, 由于标准选取不同, 得到的标化数据也不同, 所以不同国家的期望寿命不可进行比较。 ( )

9. 平均死亡年龄和用寿命表法计算的预期寿命是一样的。 ( ) 10.机械抽样和立意抽样属于非概率抽样。 ( )

11.样本含量的估计需要事先确定的是δ,β,α,σ。 ( )

12.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用K-W H检验, 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可用z检验近似。( )

13. 同一资料,有 。 ( )

14.发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多见病。( )

15.Logistic回归可用于筛选疾病的危险因素。 ( )

16.对于单向有序行列表, 如果要做优劣检验,最好的方法是χ检验。 ( ) 2 17四格表的χ2检验中, χ2值越大, P值越小, 说明两总体率的差别越大。( )

检验中, χ值越2大, P值越小, 说明两总体率的差别越大。( )

18.在做实验设计时, 应先把资料收集起来, 再决定用什么方法处理。 ( ) 19.调查表的设计中分析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备查项目不宜过多。 ( )

20.如果要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 看某两个变量的相关性, 可用偏相关进行分析。(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用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病人,结果见下表。问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是否不同,较好的统计方法是 。

2a. R×C表χ检验 b. Wilcoxon秩和检验c. Pearson直线相 关 d. 成组t检验 e. Spearman相关

2. 某综合医院统计了恶性贫血与住院病人数,并与英国、德国的同类医院比较,结果如表。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族恶性贫血的患病率不同,以英国人患病率最高 b. 经过χ检验后,才能回答患病率是否不同 2

c. 因为是住院总人数中的情况,不需要进行假设检验 d. 组间的混杂因素太多,不能进行比较

e. 应该对一般人群进行调查来获得贫血的患病率

3. 为了解某校锡克试验的阳性率,研究者从全校80个班中随机抽取8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中的所有学生。此种抽样方法属于 。 a. 单纯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e. 二阶段抽样

4. 分别以19年男女标准化人口对上海市2000年男女性肺癌死亡率作直接法标准化,结果会是 。

a. 不能判断标准化率比粗率高还是低 b. 女性标准化率比粗率高 c. 男女肺癌标准化死亡率都比粗率高 d. 男性标准化率比粗率高 e. 男女肺癌标准化死亡率都比粗率低

5.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抽样误差最大的是 。 a. 单纯随机抽样 b. 分层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系统抽样 e. 无法确定

6. 表示同时出生的一代人,25岁尚存者在今后25~(25+5)岁期间的死亡概率

为_______。 a.5D25 b.5q25 c.25T d.l525 e.e25

7. 下列有关配对设计的t检验(配对t检验)与成组设计的t检验(成组t检验)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对配对设计的资料,如果作成组t检验,不合理且统计效率降低 b. 成组设计的资料用配对t检验可以提高统计效率 c. 成组设计的资料,不能用配对t检验

d. 配对或成组t检验,应根据原始资料的统计设计类型而定 e. 两者均适用于特定的设计,不宜用于其他设计的资料

8. “铁强化酱油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研究中,实验组使用铁强化酱油,对照组使用未经铁强化的普通酱油,实验采用双盲法。该实验的对照属于______。

a.实验对照 b.空白对照 c.安慰剂对照 d.标准对照 e.实验对照

9. 多元回归中要说明哪个变量对因变量作用大,应采用 。

a. 偏回归系数 b. 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c. 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d. 偏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

e. 偏回归系数检验的P值

10. 某病病人的某项指标低于正常人,但有部分重叠,为控制误诊率,应该考虑: a. 提高正常值下限 b. 降低正常值下限c. 提高正常值限 d. 降低正常值上限 e. 应同时提高正常值下限并降低正常值上限 11. Logistic回归对自变量的要求是 。

a. 必须具有正态性和方差齐性 b. 必须是二分类资料

c. 可以是二分类资料或等级资料 d. 要有2个或2个以上的自变量 e. 不能是连续性资料

12. 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MS组间是______。 a.仅仅表示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

b.仅仅表示处理因素作用大小的指标

c.表示处理因素的作用和均数的抽样误差两者综合结果的指标 d.表示全部变量值总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e.以上都不对

13. 某医师作了一个两样本秩和检验,n1=12,T1=158,n2=10,T2=95,查T界值表得T0.05=84~146,则以下正确的是______。

a.T=95,P>0.05 b.T=158,P<0.05 c.T=95,P<0.05 d.T=158,P>0.05 e.T=158,无法判断P值

14. 多重回归中要很好地考虑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好选用 。

a. 最优子集法 b. 逐步法c. 前进法 d. 后退法 e. 强制法 15. tr<t0.05, ν,P>0.05,结论为 。

a. 可认为两变量有正相关关系 b. 可认为两变量相关较密切 c. 还不能认为两变量呈正相关 d. 可认为两变量关系不密切 e. 可认为两变量有负相关关系

16. 作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当差别有统计意义时,t值越大则 。 a. 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

c.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e. 以上都不对

17. 四个样本百分率比较时,有一个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时______。 a.不

能确定是否可作 检验 b.可以作 检验

c.不能作 检验 d.必须作校正 检验 e.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校正 18. 某资料算得b=-3.25,作t检验得P<0.05,说明两变量是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无相关 d. 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是负相关 e. 还不能判断是否能作相关分析

19. 作多重逐步回归分析,若降低进入的F值,则进入方程的变量一般会______。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可增多也可减少 e.以上都可能 20. 为明确某新美容化妆品对皮肤有无损害作用,将20只大白兔的左背部涂抹该化妆品,右侧涂生理盐水作为对照,72小时后观察皮肤反应。该实验属于 。

a. 实验对照 b. 自身对照 c. 相互对照 d. 标准对照 e. 历史对照 三、应用分析(共65分)

1. 2005年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评价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随机抽取了30名小学生,测定结果见表1。经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差齐,F=0.096,P>0.05),

t = 0.014,P>0.05,故认为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无性别差异。(7分) 表1 2005年某县30名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滴度测定结果 问:(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2)该医生的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写出其步骤,不必计算。

2. 某医师研究A、B、C三种药物治疗肝炎的效果,将30只大白鼠感染肝炎后,按性别相同、体重接近的条件配成10个区组,然后将各配伍组中3只大白鼠随机分配到各组:分别给予A、B和C药物治疗。一定时间后,测定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如表6-7。该

医师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假设检验,F=12.63,P<0.001,故认为三种药物的疗效不全相同。(7分)

表2 A、B、C三种药物治疗后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

区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处理A 652.40 741.30 675.60 582.80 491.80 412.20 494.60 379.50 679.48 588.78 处理B 624.30 772.30 632.50 473.60 462.80 431.80 484.90 380.70 634.93 474.56 处理C 445.10 432.50 362.70 348.70 345.90 312.80 296.30 228.40 372.26 352.77 问:(1)这是什么资料? (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该资料应采用何种方法。

3. 为了比较中西医治疗慢性气管炎病人的疗效,病人入院时,把病情重的分到西医治疗组,病情症状轻的分到中医治疗组。观察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组比西医

治疗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6分) 问:(1)该医师的结论是否正确?(2)实验设计有何缺陷? (3)应该怎样正确设计?

4. 为评价环境噪音强度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了该市10个社区的环境噪音强度,同时调查各社区居民的失眠患病率(%),结果见表3。经对噪音强度数量化(+ =1,++ =2,+++ =3,++++ =4,+++++ =5)后,某医师对该资料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得r=0.853,P<0.005,认为环境噪音强度与居民失眠患病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7分)

表3 某市10个社区环境噪音强度与居民失眠患病率 问:(1)这是什么资料?

(2)该医师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

5.为评价某种国产抗菌新药的疗效,某医生抽取患有某种疾病且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患者,按患者经济条件分为两组,每组30人。经济条件差的为试验组服用该新药,对照组服用同类公认有效的进口药,临床观察结果见表4。经四格表 检验,得 =2.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该国产抗菌新药与同类进口药的疗效基本相同。(7分) 表4 两组患者用药后有效率比较 问:(1)该研究属何种类型?(2)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该临床试验为何种对照?

(4)该医师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6. 某医师用某种中药治疗高血压1级患者和高血压2级患者共46例,结果见表5。为评价该中药对两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有无差异,该医师对此资料进行 检验,得 =5.280,P=0.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该中药对两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基本相同。(7分

表5 某种中药治疗两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

问:(1) 该资料是什么资料? (2) 该研究是什么设计?

(3) 统计分析中有无不妥之处?

7. 为了解农村脑卒中的患病情况以及有关的危险因素,随机抽取了某农村6006名45岁以上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设y=1表示患脑卒中,y=0表示未患脑卒中。各危险因素的说明及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6 脑卒中可能的危险因素

表7 6006名农民现场调查结果示例

某医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建立回归方程为y=0.18+0.03sex+1.02hypertension。该回归方程表明脑卒中的患病情况与性别和是否得高血压有关。(6分) 问:(1)该资料有什么特点? (2)采用的统计方法是否正确? (3)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

8.某医学院校对25名健康男性教工测定年龄(age)、体重(weight)、跑完1000米用时(time)、跑时平均脉搏数(pulse)、跑后动脉血氧分压(bloodo),测定结果见下表,要分析跑后动脉血氧分压与其它4项指标有无关系?有何关系?

研究者将bloodo作为应变量,其它指标分别作为自变量,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为:

据此认为,跑后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与年龄、跑完1000米用时呈负相关关系,与体重和跑时平均脉搏数无关。(6分) 问:(1)该资料有什么特点? (2)采用的统计方法是否正确? (3)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

9. 某医师对25名健康男性教工测定年龄(age)、体重(weight)、跑完1000米用

时(time)、跑时平均脉搏数(pulse)、跑后动脉血氧分压(bloodo),测定结果后以跑后动脉血氧分压(bloodo)作应变量,年龄(age)、体重(weight)、跑完1000米用时(time)、跑时平均脉搏数(pulse)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请给予解释。(7分)

Model 1 2 3

R .673(a) .827(b) .8(c) Adjusted R Std. Error of

R Square Square the Estimate .453 .684 .747 .429 .656 .711

.63859 .49571 .45406 ModelSummary

a Predictors: (Constant), AGE,b Predictors: (Constant), AGE, TIME,Predictors: (Constant), AGE, TIME, PULSE ANOVA(d) Model 1 Regression <> 9.379 23 Residual <> 17.133 24 2 Total

Regression <> 5.406 22

Residual <> 17.133 24 3 Total

Regression <> 4.330 21

Residual <> 17.133 24 Total

a Predictors: (Constant), AGE .206 .246 .408

Sum of Squares

c df Mean Square F

Sig. .000(a)

7.754 1 7.754 19.014

11.727 2 5.863 23.862 .000(b) 12.803 3 4.268 20.700 .000(c)

b Predictors: (Constant), AGE, TIME

c Predictors: (Constant), AGE, TIME, PULSE d Dependent Variable: BLOODO Coefficients(a)

Model Unstandardized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Coefficients B Std. Error Beta 1 (Constant) 11.101 1.105 AGE -.101 .023 -.673

2 (Constant) 13.061 .986 AGE -.0 .018 -.598 TIME -.448 .112 -.487 3 (Constant) 8.810 2.068 AGE -.076 .018 -.508 TIME -.534 .109 -.581 PULSE .024 .011

.278 a Dependent Variable: BLOODO t

Sig. 10.050 .000 -4.360 .000 13.242 .000 -4.936 .000 -4.021 .001 4.259 .000 -4.307 .000 -4.909 .000 2.285 .033

案例分析—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例1-5】 为比较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某医师将2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中药和西药治疗,结果见表1-4。经 检验,得连续性校正χ2 =3.1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基本相同。

表1-4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 药 物 中 药 西 药

合 计 有 效 12(9.33) 6(8.67) 无 效 2(4.67) 7(4.33) 合 计 14 13 27 有效率(%) 85.7 46.2 66.7 18 9 【问题1-5】

(1) 这是什么资料?

(2) 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3) 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

(1) 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的治疗结果(有效、无效)分类的计数资料。 (2) 27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中药组和西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3) 患者总例数n=27<40,该医师用χ2检验是不正确的。当n<40或T<1时,不宜计算χ2值,需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exact probabilities in 2×2 table)直接计算概率

案例分析-卡方检验(一)

【例1-1】 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80例,有效例,西药组治疗60例,有效35例。该医师采用成组t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84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胃炎的疗效有差别,中药疗效高于西药。

【问题1-1】

(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 【分析】 (1) 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 (2) 随机抽取140例胃炎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3) 该医师统计方法不正确。因为成组t检验用于推断两个总体均数有无差别,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不能用于计数资料的比较。 (4) 该资料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样本率来推断它们分别代表的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应用四格表资料的 检验(chi-square test)。

【例1-2】 2003年某医院用中药和西药治疗非典病人40人,结果见表1-1。 表1-1 中药和西药治疗非典病人有效率的比较 药 物 有 效 无 效 合 计 有效率(%) 中 药 14(11.2) 14(16.8) 28 50.0 西 药 2 (4.8) 10 (7.2) 12 16.7 步骤如下: 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0:两药的有效率相等,即 π1=π2 H1:两药的有效率不等,即π1≠π2 2.计算检验统计量 值

(1) 计算理论频数 根据公式计算理论频数,填入表7-2的括号内。 (2) 计算χ2 值 具体计算略。

3.确定P值,做出统计推断 查附表6(χ2界值表),得0.025<P<0.05,按α=0.05 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药的有效率不等,中药疗效高于西药。 【问题1-2】 (1)这是什么资料? (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

(1) 中西药的疗效按有效和无效分类,该医师认为此资料是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是正确的。

(2) 4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3) 该医师用四格表 检验是正确的,但计算 值的公式不对。因为有一个理论频数(T21=4.8)小于5大于1,应用连续性校正公式计算χ2值。 具体计算略。 6(χ2界值表),得0.250>P>0.100,按α=0.05水准,不拒绝H0,差别无统计

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药的有效率不相同,中药疗效与西药疗效基本相同。结论与前述相反。 查附表

案例分析-卡方检验(二)

【例1-3】 某医师用某种中草药治疗不同类型的小儿肺炎,其中病毒性肺炎60例,细菌性肺炎60例,治疗结果见表1-2。该医师对此资料采用行×列 检验,得χ2 =7.077,P=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此种中草药对不同类型小儿肺炎的疗效分布无差别。

表1-2 某种中草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肺炎的疗效比较

【问题1-3】(1)该研究是什么设计?(2)统计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

【分析】(1) 该资料为完全随机设计方案。(2) 欲比较两组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其比较的结局变量(分析变量)是等级资料,为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用χ2 检验不妥,因为如果对其中的两列不同疗效的数值进行调换, 值不会有变化,但秩和检验统计量有变化,所以该资料应该采用利用等级信息较好的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经秩和检验,结果为Z= -2.570,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论与上述结论相反。) 案例分析-卡方检验(三) 【例1-4】 某医院采用甲乙两种方法测定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体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问题1-4】(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该资料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 【分析】(1) 该资料是按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阳性、阴性)分类的计数资料。 (2) 该设计为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方案。(3) 该医师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四格表χ2检验分析配对设计资料,其统计表和统计方法均不正确。

(4) 比较甲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阳性率是否有差别,应采用配对 χ检验(或McNemar检验)。 2 案例分析-t检验 【例1-1】 某医生随机抽取正常人和脑病病人各11例,测定尿中类固醇排出量(mg/dl),结果如表1-1。该医生根据此资料算得正常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的均数=4.266mg/dl,标准差S1=0.985mg/dl;脑病病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的

均数=5.732mg/dl,标准差S2=1.626mg/dl,配对t检验结果,t = –3.098,P < 0.05,故认为脑病病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高于正常人。

表1-1 正常人和脑病病人尿中类固醇排出量(mg/dl)测定结果 分 组 正 常 人

脑病病人 尿中类固醇排出量(mg/dl) 2.90 5.41 5.48 4.60 4.03 5.10 4.97 4.24 4.37 3.05 2.78 5.28 8.79 3.84 6.46 3.79 6. 5. 4.57 7.71 6.02 4.06

【问题1-1】 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2.该医生的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 (1) 该资料是随机从两人群(研究的两个总体)中抽取样本,测量尿中类固醇排出量,属于完全随机设计。 (2)该统计处理不正确。对完全随机设计的资料不宜用配对t检验。本资料应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目的是判断两样本均数分别代表的两总体均数 和 是否相同。

【例1-2】 2005年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评价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随机抽取了30名小学生,测定结果见表1-2。经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差齐,F=0.096,P>0.05),t = 0.014,P>0.05,故认为该县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效价无性别差异。

表1-2 2005年某县30名小学生卡介苗抗体滴度测定结果 分组 男生 女生

卡介苗抗体滴度(倒数)

40 20 160 40 320 80 40 20 40 80 160 40 80 40 40 40 80 20 160 40 40 160 40 20 40 160 160 40 80 40

【问题1-2】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2.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 (1) 该资料是随机抽取当地30名小学男生和女生作为样本,测定每个观察对象的卡介苗抗体滴度,属于完全随机设计。 (2) 由于抗体滴度值是等比资料,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各组的平均滴度应用几何均数(G)描述,其假设检验不能直接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而应将观察值进行对数变换后再用t检验。 方差分析

【例6-1】 某研究者为研究核黄素缺乏对尿中氨基氮的影响,将6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核黄素缺乏、限食量、不限食量三组不同饲料组。每组20只大白鼠。一周后测尿中氨基氮的三天排出量,结果如表6-1。该研究者对上述资料采用了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结论:三组之间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得出

结论:三组之间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1 3组大白鼠在进食一周后尿中氨基氮的三天排出量(mg)

【问题6-1】(1)这是什么资料?(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3)该研究者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1) 由于测定的是三组大白鼠尿中氨基氮含量,属于多组计量资料。(2) 6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三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3) 该研究者统计处理方法不正确,因为t检验适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不适用于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4) 要比较检验多组完全随机设计计量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有无差别,需用完全随机设计计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2.【例6-2】 某医师研究A、B、C三种药物治疗肝炎的效果,将30只大白鼠感染肝炎后,按性别相同、体重接近的条件配成10个区组,然后将各配伍组中3只大白鼠随机分配到各组:分别给予A、B和C药物治疗。一定时间后,测定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如表6-7。该医师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假设检验,F=12.63,P<0.001,故认为三种药物的疗效不全相同。

表6-2 A、B、C三种药物治疗后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 2 3 4 5 6 7 8 9 10 区组号 1

处理A 652.40 741.30 675.60 582.80 491.80 412.20 494.60 379.50 679.48 588.78 处理B 624.30 772.30 632.50 473.60 462.80 431.80 484.90 380.70 634.93 474.56 445.10 432.50 362.70 348.70 345.90 312.80 296.30 228.40 372.26 352.77 【问题6-2】 (1) 该资料是什么资料? (2) 该研究是什么设计? (3) 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恰当?

【分析】 (1) 由于测定的是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IU/L),属于多组计量资料。 (2) 30只大白鼠,按性别相同、体重接近划分为10个区组。每个区组3只大白鼠随机采用A、B、C三种药物治疗,故属于随机区组设计方案。 (3) 该医师应用完全随机设计计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检验是不正确的,应该选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检验。

案例分析-秩和检验

例1-1】 某医师用改良的Seldinger’s插管技术对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进行选择性盆腔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测定治疗前后血中的HCG含量如表1-1。该医师考虑到数据相差较大,采用对数变换后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得t =2.4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治疗前后血中HCG的含量有差别。

表1-1 灌注化疗前后HCG含量测定结果(pmol/L) 病例号 (1) 1 2 3 4 5 6 7 8 灌注前(X1) 灌注后(X2)

(2) 1280000 75500 12450 1500000 10000 9700 15588 4223

(3) 210000 3300 2210 9.3 2500 1203 4825 914 lgX1 (4) 6.1072 4.8779 4.0952 6.1761 4.0000 3.9868 4.1928 3.6256 lgX2 (5) 5.3222 3.5185 3.3444 0.9685 3.3979 3.0803 3.6835 2.9609 【问题1-1】 1.这是什么资料?

2.该实验属于何种设计方案? 3.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

(1) 该资料为计量资料。

(2) 该实验属自身配对设计方案。

(3) 该医师统计方法不正确。首先,配对资料一般采用对每对数据求差值后进行比较,而该医师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检验方法,统计方法与设计类型不

符;其次,该医师考虑了数据相差较大,即不满足t检验的前提条件正态分布,采用了对数变换,基本思想正确。但治疗前后的数据经对数变换后,其差值的变异仍然较大(经正态性检验,P<0.05),因此仍不满足配对t检验的条件,故该资料宜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即Wilcoxon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目的是推断配对资料的差值是否来自中位数为零的总体。

【例1-2】 某医生用某种中药治疗I型糖尿病患者和II型糖尿病患者共45例,结果见表1-2。为评价该中药对两型糖尿病的疗效有无差异,该医生对此资料进行χ2检验,得χ2=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该中药对两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基本相同。

表1-2 某种中药治疗两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疗效等级 无 效 好 转 显 效 合 计

【问题 1-2】

1.该资料是什么资料? 2.该研究是什么设计?

3.统计分析中有无不妥之处? 【分析】

(1) 该资料的分组变量(两型糖尿病)是二分类资料,分析变量(疗效等级)是等级资料,称为单向有序分类资料。 (2) 研究设计为完全随机设计。

(3) 统计分析不正确。该医生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中药治疗两型糖尿病的疗效,用χ2检验只能说明各处理组的效应在分布上有无不同,而不能说明各处理组效应的平均水平有无差别,也就是说χ2检验没有利用等级信息,因此效率较低。该资料宜用非参数检验的Wilcoxon秩和检验。 I型糖尿病 9 8 5 22 II型糖尿病 3 9 11 23 合 计 12 17 16 45

案例分析-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例1-1】 为评价环境噪音强度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了该市10个社区的环境噪音强度,同时调查各社区居民的失眠患病率(%),结果见表1-1。经对噪音强度数量化(+ =1,++ =2,+++ =3,++++ =4,+++++ =5)后,某医师对该资料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得r=0.853,P<0.005,认为环境噪音强度与居民失眠患病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表1-1 某市10个社区环境噪音强度与居民失眠患病率

噪音强度 失眠患病率

(%) 1 ++++ 2 +++ 3 + 4 ++ 5 6 7 + 8 +++ 9 ++ 10 ++++ +++ +++++ 21.20 23.40 11.40 16.90 17.50 26.30 13.60 25.60 11.60 25.30 【问题1-2】 1.这是什么资料? 2.该医师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析?

【分析】 (1) 该资料包含环境噪音强度与居民失眠患病率两个变量,一个属于等级资料,一个属于计量资料。 (2) 该医师处理方法不正确,因为环境噪音强度为等级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不能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 (3) 该资料应选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可采用Spearman的等级相关(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来分析两者的关系。

【例1-2】某地对血吸虫流行区进行血吸虫与大肠癌关系的调查研究,抽查39个乡的资料,各乡抽查人数相同。血吸虫感染率最低为8.9%,最高为79.3%。将血吸虫感染率(%)作x,大肠癌标化死亡率(1/10万)为y,作相关回归分析,得r=0.6315,P<0.01,b=0.1344,a=4.152。 【问题1-2】 (1)能否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两者的关系,为什么?

(2)若血吸虫感染率为20%,则大肠癌标化死亡率平均是多少?

(3)若血吸虫感染率为90%,大肠癌标化死亡率平均又是多少? 【分析】

(1)能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两变量间的关系,因为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与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等价,既然r的假设检验P<0.01,可认为两变量有直线关系,所以能用直线回归方程来描述两变量间的关系: y=4.152+0.1344x

(2)将x=20代入方程,求得 y=6.84,则血吸虫感染率为20%时,大肠癌标化死亡率平均是6.84/10万,因为没有提供所需的数据,不可能求大肠癌标化死亡率的容许区间,所以到此结束。

(3)由于血吸虫感染率的实测值范围是8.9%~79.3%,90%已超出此范围,不宜用该回归方程来估计大肠癌标化死亡率。

案例分析-实验设计

1.案例11-1 某医师观察某新药治疗急性气管炎的疗效,用氨苄青霉素作对照。病人入院时,体温在39℃以下分入治疗组,39℃及以上分入对照组,结果新药疗效优于氨苄青霉素。 【问题11-1】(1)该医师的结论是否正确?(2)实验设计有何缺陷?(3)应该怎样正确设计?

【分析】(1) 该医师的结论不正确。(2) 该实验设计违犯了均衡性原则和随机化原则,实验结果没有可比性。因为体温在39℃及以上者病情较重,39℃以下者病情较轻,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的病情程度不同即病情不均衡,治疗组为轻病人,对照组为重病人,这类试验必然导致错误的试验结果。如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交换一下,对照组为轻病人,该新药可能就没有效果。(3) 正确的实验设计:随机抽取足够样本含量的急性气管炎病人,采用随机方法,将39℃及以上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将39℃以下病人也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了治

疗药物不同外,其它条件尽可能相同,采用盲法进行治疗和观察,结果进行假设检验以后再下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临床科研结果的好坏取决于临床试验设计的好坏,良好的实验设计才能得到较好的科研结果。

2.案例11-2 某研究者欲评价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儿童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在城北小学抽取60名确诊为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儿童,服用多糖铁复合物为实验组;在城南小学抽取60名确诊为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儿童,未服用多糖铁复合物为对照组,观察指标是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城北小学观察对象血红蛋白均值明显上升,城南小学观察对象血红蛋白略有提高,但比城北小学低,故认为多糖铁复合物有升血红蛋白作用,能有效治疗缺铁性贫血。 【问题11-2】

(1)该研究者遵循的均衡原则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该研究的混杂因素是什么? (3)应该怎样正确设计?

【分析】(1) 该实验设计的缺陷是违背了均衡原则,即不清楚两所小学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儿童饮食习惯、营养条件是否相同或很相近,如果明显不同,则影响血红蛋白含量的因素除药物外,也可能是儿童饮食营养条件,不能将血红蛋白量升高这一结果完全归之于多糖铁复合物的疗效。因此认为这个没计是不均衡设计。(2) 本研究的混杂因素是饮食习惯和营养条件等。这些混杂因素得不到控制,就不能得出上述结论。但要通过改变儿童饮食习惯和营养条件来控制这些混杂因素是比较困难的,可通过交叉均衡设计,以达到均衡目的。(3) 正确设计:将城南小学60名儿童随机分成两组,30名服用多糖铁复合物,30名不服药;城北小学60名儿童也随机分成两组,30名服药,30名不服药。观察一段时间后,对城南和城北小学分开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即服药与不服药的血红蛋白有无差别,也可将测得城南小学30名服药儿童和城北小学30名服药儿童合并,作为实验组求平均值,再将两小学各30名未服药儿童的测定结果合并,作

为对照组求平均值。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值进行假设检验,如果实验组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多糖铁复合物对血红蛋白有影响,对儿童轻度缺铁性贫血有治疗作用。

3.案例11-3 为评价某种国产抗菌新药的疗效,某医生抽取患有某种疾病且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患者,按入院后床位的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30人。试验组服用该新药,对照组服用同类公认有效的进口药,临床观察结果见表11-9。经四格表卡方检验,得卡方=3.7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该国产抗菌新药与同类进口药的疗效基本相同。 国产抗菌新药

同类进口药 30 30 21 27 % 70.0 90.0 表11-1 两组患者用药后有效率比较 【问题11-3】

(1)该研究属何种类型?

(2)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该临床试验为何种对照?

(4)该医师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分析】(1) 该研究属临床试验设计。(2) 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该医生是按照床位号码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意分组,未能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组。(3) 该临床试验为标准对照。(4) 由于该医生未遵循随机化原则,样本的代表性差,两组患者的非处理因素不均衡,可比性差,因此其结论不可靠。

4.例11-4 某研究者欲评价佳加学生钙治疗儿童轻度缺钙的疗效,在实验幼儿园抽取80名确诊为轻度缺钙的儿童,服用佳加学生钙为试验组;在该地机关幼儿园抽取80名确诊为轻度缺钙的儿童,未服用佳加学生钙为对照组,观察指标是头发中钙的含量。结果试验组实验幼儿园的儿童发钙均值明显上升,机关幼儿园的观察对象

发钙略有提高,但比试验组低,故认为佳加学生钙有补钙作用,能有效治疗儿童缺钙。

佳加学生钙为试验组;在该地机关幼儿园抽取80名确诊为轻度缺钙的儿童,未服用佳加学生钙为对照组,观察指标是头发中钙的含量。结果试验组实验幼儿园的儿童发钙均值明显上升,机关幼儿园的观察对象发钙略有提高,但比试验组低,故认为佳加学生钙有补钙作用,能有效治疗儿童缺钙。 【问题11-4】

(1)该研究者遵循了均衡原则吗?为什么? (2)该研究的混杂因素是什么? (3)应该怎样正确设计? 【分析】

(1) 该实验设计的缺陷是违背了均衡原则,即不清楚两所幼儿园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儿童饮食习惯、营养条件是否相同或很相近,如果明显不同,则影响发钙含量的因素除药物外,也可能是儿童饮食习惯、营养条件是否相同或很相近,如果明显不同,则影响发钙含量的因素除药物外,也可能是儿童饮食营养条件,不能将发钙升高这一结果完全归之于佳加学生钙的疗效。因此认为这个没计是不均衡设计。

(2) 本研究的混杂因素是饮食习惯和营养条件等。这些混杂因素得不到控制,就不能得出上述结论。但要通过改变儿童饮食习惯和营养条件来控制这些混杂因素是比较困难的,可通过交叉均衡设计,以达到均衡目的。

(3) 正确设计:将实验幼儿园80名儿童随机分成两组,40名服用佳加学生钙,40名不服药;机关幼儿园80名儿童也随机分成两组,40名服药,40名不服药。观察一段时间后,对两个幼儿园分开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即服药与不服药的血清钙和发钙有无差别,也可将测得实验幼儿园40名服药儿童和机关幼儿园40名服药儿童合并,作为实验组求平均值,再将两幼儿园各40名未服药儿童的

测定结果合并,作为对照组求平均值。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值进行假设检验,如果实验组的血清钙和发钙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佳加学生钙对发钙有影响,对儿童轻度缺钙有治疗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