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规划供、用、耗、排水量分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19卷 第1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11 2019年 1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November 2019 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规划供、用、耗、排水量分析 帅宏进,李 恺 (1.泰州市京泰路街道水利站,江苏 泰州 225314;2.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近年来,水资源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制约效果已越来越明显。为此,中央与各省、市出台了诸多相关文件,对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和依法治水、管水提出了严格、明确的要求。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处于泰州市主城区东部,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T型产业带,面临产业升级的紧要关头。因此海陵工业园区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规划水资源的供、用、耗、排,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本文针对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用水现状及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分析了未来2025年及2030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利用情况,从而得出海陵工业园区2025年及2030年规划供、用、耗、排水量。 关键词:海陵工业园区;水资源规划;供水量;用水量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11-0257-02 一、海陵工业园区概况 泰州海陵工业园区(京泰街区、工业区、文化创意区)位于泰州市主城区东部,是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城市产业的有力载体,也是融入长三角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远期规划用地范围:东至泰镇高速西侧的东环路,西至老328国道(春兰路),南至新328国道,北至海姜大道,总面积约18.6km2。海陵区处于卤汀河、南官河、泰东河、引江河、新通扬运河、老通扬运河六条航道的交汇处,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境内水域广泛。南连高新区,东、北与姜堰区接壤,西邻江都区,地处沿海与长江“T”型产业带的结合部[1]。 海陵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泰州中医院、实小及二附中东校区等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在园区集聚,多个五星级大酒店及中高档楼盘等居住项目在园区富集,路、水、电力、电汛均可直接与市区衔接,园区正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求为园区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统计资料,2017年海陵工业园区常住人口45,731人;规模以上入园企业77家,创造工业增加值36.57亿元,相对上一年增长18.94%。 二、现状供、用、耗、排水情况 1.供水 海陵工业园区现状供水水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经泰州金州水务有限公司供给各用水户,地下水只供给工业用水[2]。据统计,2017年园区供水总量为703.45万m3,其中:(1)地表水701.25万m3,分别为生活供水239万m3、工业供水462.25万m3;(2)地下水2.2万m3。 2.用水 (1)生活用水。2017年园区生活用水为239万m3。(2)工业用水。2017年园区工业用水为464.45万m3。 3.耗水 收稿日期:2019-07-28 作者简介:帅宏进,男,泰州市京泰路街道水利站,中级工程师。 根据园区统计资料,2017年园区生活耗水68.8万m3,工业耗水312.63万m3,共计耗水381.43万m3。 4.退水 根据园区统计资料,2017年园区生活退水170.2万m3,工业退水151.83万m3,共计退水322.03万m3。 三、规划水资源论证范围 1.取水水源论证范围 海陵工业园区作为海陵区的一部分,取水由泰州市市政自来水管网统一接供,具体取水过程:泰州金州水务有限公司第三水厂从长江永安洲永正水源地取水后,(1)直接供应清水至姜堰区;(2)供应浑水至第一、二水厂,经处理后供给海陵区、高港区。故选取水资源论证范围为统一由三水厂供水的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 2.取水影响论证范围 海陵工业园区取水主要对海陵区内用水配置和用水单位产生影响,故确定取水影响论证范围为泰州市海陵区。 3.退水影响论证范围 海陵工业园区正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在各企业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后,由泰州第一(城南)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位于新通扬运河海陵姜堰农业用水区附近。故将园区内部河道、新通扬运河海陵姜堰农业用水区及其邻近水功能区作为退水影响论证范围。 四、规划供、用、耗、排水量分析 1.供水量分析 在计算时,园区新增供水量=需水量+供水管网漏损量-再生水利用量[3]。 根据《泰州市水资源公报》等相关资料,海陵区现状年总供水量(不含火电工业)13,375万m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337万m³,占总供水量的99.72%,地下水源供水量(主要为深层水)38万m³,占总供水量的0.28%,202512 258 中 国 水 运 第19卷 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管网漏损率为12%,再生水利用率为12.5%,计算得到供水管网漏损量为383.25万m3,再生水利用量为187.95万m3,规划新增供水量为3,005.8万m3;2030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管网漏损率为10%,再生水利用率为25%,计算得到供水管网漏损量为414.883万m3,再生水利用量为500.46万m3,规划供水量为3,648.37万m3[4]。 表1 泰州海陵工业区规划供水量(单位:万m) 年份 2025 2030 规划需水 2,810.5 3,733.95 供水管网漏损 383.25 414.88 再生水利用 187.95 500.46 规划新增供水 3,005.8 3,648.37 规划供水量 3,193.75 4,148.83 3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生活耗水为532.9万m3,工业耗水为904.47万m3,生态环境耗水为294.74万m3,总用水耗水量为1,732.11万m3。具体见下表3。 表3 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规划耗水量(单位:万m) 年份 2025 2030 取水漏损量 168.09 218.36 供水漏损量 383.25 414.88 用水耗水量 1,306.89 1,732.11 总耗水量 1,858.23 2,365.35 34.排水量预测 在计算时,园区排水量=用水量-用水耗水量。 由2.2与2.3的具体数据,2025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规划用水量2,810.5万m3,用水耗水量1,306.89m3;2030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规划用水量3,733.95m3,用水耗水量1,732.11m3。 经计算,2025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排水量为1,503.62万m3;2030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排水量为2,001.84万m3。 五、总结 参照《泰州市水资源公报》及海陵工业园区水资源现状与预期,计算得出,泰州海陵工业园区2025年规划供水量3,193.75m3,规划取水量3,164万m3,规划总耗水量1,858.23m3,规划排水量为1,503.62m3;2030年规划供水量4,148.83m3,规划取水量3,840.39 万m3,规划总耗水量2,365.35m3,规划排水量2,001.84m3。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泰州海陵工业园区可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与水资源条件相匹配、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R].泰政办发,2008,108. [2] 《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R].苏政复,2003,29. [3] 生春新.泰州水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西建材,2014,20. [4] 《泰州市水资源调查评价》[R].《泰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6-2030)》[R]. [5] 《泰州市城市供水“十三五”规划(2016-2020)》[R].2.取水量分析 在计算时,园区取水量=新增供水量+取水漏损量。 根据《泰州市水资源公报》,海陵区现状年总用水量13,375万m³,其中农业用水量7,423万m³,占用水量的55.50%;一般工业用水量2,446万m³,占总用水量的18.29%;城镇公共用水量1,509万m³,占用水量的11.28%;居民生活用水1,756万m³,占总用水量的13.1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241万m³,占用水量的1.80%。取水漏损量一般取取水总量的5%,故2025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取水量为3,164万m3,取水漏损量为158.2万m3;故2030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取水量为3,840.39万m3,取水漏损量为192.01万m3[5]。 表2 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规划取水量(单位:万m) 年份 2025 2030 规划新增供水量 3,005.8 3,648.37 取水漏损量 158.2 192.01 规划新增取水量 3,164 3,840.39 33.耗水量预测 在计算时,园区的耗水量=用水耗水量+取水漏损量+供水漏损量。 根据园区统计资料,目前园区生活耗水68.8万m3,工业耗水312.63万m3。在对用水耗水量进行预测时,生活耗水率一般取0.25,工业耗水率取0.7,生态环境耗水率一般取0.95。经计算,2025年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生活耗水为397.85万m3,工业耗水为697.52万m3,生态环境耗水为211.52万m3,总用水耗水量为1,306.89万m3;2030 (上接第256页) 参考文献 [1] Xiangdong Tong. Seismic Behavior of Composite Steel Frame-reinforced Concrete Infill Wall Structural System [D].Doctor Thesis,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Univ ersity of Minnesota,Minneapolis,Minnesota,April,2001. [2] 颜鹏.刚性连接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 方有珍,顾强,申林.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剪力墙结构试件设计与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33(4):126-130. [4] 孙国华.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剪力墙滞回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10. [5] 周天华,吴函恒.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6):29-34. [6] 蒋路,陈以一.带缝钢板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开缝参数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27(3):109-114. [7] 余林.钢框架—内填预制RC剪力墙结构整体抗侧力性能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