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看病篇

来源:化拓教育网
浅学医理已多年, 小嘴淡红心虚悸, 精微奥旨岂敢言。 大嘴红者心实烦。 闭历自信知症处, 泪多不结肺气虚, 阴症郑声理旧言。 阳症面红喜饮水, 阴症面青浮阳旋。 血肿皮肤赤脉旋 阳水肿分小便涩 阴水脾肾两虚看 不敢私密载简篇。

有病须要望气面,

面色光润病易痊。 赤红如潮血虚极, 实火唇红并舌干。 囗唇白者阳分溺, 鼻孔红燥肺火炎。 耳痛肾热或君火, 心热舌红又燥烦。 肝肺有热现于面, 左肝右肺见两颧。 面色青黑肝肾亏, 白者气虚宜培元。 色若黄滞脾有积, 眼下青色定主痰。 鼻青腹痛病主死, 目赤面青命难痊。 色见生气如何认, 青如翠羽黄蟹鲜。 赤似鸡冠白豕脂, 黑如鸟羽俱能痊。 面色难治亦当辨, 白如枯骨黑似烟。 青如草丝红衄血, 黄似枳实寿难延。 虫积口唇生白点, 似饥吐酸腹痛缠。 阳虚腹痛按则止, 有积按之痛更旋。 脐腹疼痛少阴症, 小腹疼痛厥阴寒。

察眼观色辨虚实, 先视瞳神清浊焉。 清者无病浊有痰, 浊而散大肾虛传。 瞳神枯小肾有火, 绿水灌珠翳亦难。 黑睛高起肝之实, 淡红浸睛血虚烦。

泪多而结肺火炎。

白睛红者肺有热, 红甚破血散风寒。 白睛青者脾肾弱, 白睛黄者不一般。 深黄一定主湿热, 黄如败草是气寒。 黄如金灿肺有火, 胆虚囗苦睛黄边。 脾实热极眼皮肿, 虚肿不红又不坚。

复看舌上分表里, 舌红有火理自然。 阴虚之极胭脂舌, 实火使赤兼舌干。 火之深者黄多燥, 脉实下之莫迟延。 黄滑有寒宜温表, 白滑便常是阴寒。 若是白胎小便赤, 疫热在里饮达原。舌黑赤兮有数种, 细察之要要心虚。 火极似水生芒刺, 误服热药丧黄泉。 水极似火气血冷, 回阳救急妙若仙。 肾虚极火舌苔黑, 滋阴润燥莫迟延。 精液枯极舌苔黑, 回阳八味妙通袪 瘟疫舌黑皮自脱, 先下后清自安然。 唯有伤寒辨阴阳, 察形得当病易痊。 阳症身热头痛烦, 阴症身凉体未寒。 阳症身轻口张臭, 阴症身重闭目眠。 阳症谵语目如火,

定要问病知来历。 细心察实病易痊 畏风必定是伤风 畏寒必定是伤寒 不思饮食是伤食 脾虚脾建自安心 喜饮冷水是有热 喜食热物是有寒 阳虚自汗气不足 阴虚盗汗不归元 血虚五心多内热 气虚又时体畏寒 阴虚冲阳耳塞鸣 阳虚限阴腹强鸣 冬至以后多阳症 夏至以后阴症缠 暑伤于肺多烦喘 暑伤于营汗不干 血不养筋为拘挛 气湿蒸热肢肿疼 湿伤筋骨成痿弱 眉棱骨痛有风痰 牙床红肿阳明热 囗唇红肿胃火焮 腰痛耳鸣肾气虚 头昏眼闭是有寒 口苦胆虚并心热 口酸肝实命虚元 口辛肺热脾上乘 脾家有热囗常甘 口咸肾热宜滋水 囗淡胃热是虚元 腰痛先辨寒与湿 腰痿房劳不须言 劳神头眩心正冲 肥人头晕多主痰 色欲头晕腰膝痛 气虚头晕神不痊 风肿皮肤多麻痹 气肿时消又时旋 食积肿来肚腹痛

上肿下消宜发汗 下肿上消乃培元 手蹈迟起知水肿 手蹈随起气使然 朝宽暮肿是血亏 暮宽早胀气虚传 脱肛不痛气血虚 脱肛肿痛风火连 疟发于昼表补气 夜发补血又疏肝 化痰消积兼利水 虚者补之方能痊 痰热沉走为疮疡 痰寒旋结在胸前 寒胜痛分大胜肿 风麻湿木气滞痛 血郁结耇胸胁痛 湿郁周身痛不安 痰郁气喘多胁痛 血郁四肢无力难 肝气痞寒胸胁痛 脾气不升头晕眩 中风脉浮手足暖 中气脉沉手足寒 腹满时痛为不足 腹满有余痛长绵 痛在泻前是食积 痛在泻后是虚元 咽痛红肿三阳热 咽痛不渴三阴寒 气虚血热必发疹 表虚里实使之然 假寒者清其內热 假热者渴其真元

胎前宜凉疏兼补 胎后温补逐瘀先 面青舌红子可救 面红舌青子难痊 真阴将亡小便绝 真阳将脱面红鲜

阴症脱者眸子盲 阳症脱者见鬼牵

初病实热苦寒宜 病后虚热贵甘寒 实而误补可救解 虚而误攻命难延 如斯望闻问得当 方才切脉细心研

略言大概虚实理 神而明之世称贤 高明阅之休见哂 入门捷效小补焉

若问此篇何人作 亚拙山人在鱼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