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的创作特点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的创作特点

作者:原涛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1期

摘 要: 在人才辈出的浪漫主义时代,肖邦格外显眼。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心人物之一,以及作为最具创造性的音乐家——肖邦给后人留下了不其数的不朽之作,其中数叙事曲算是肖邦音乐中形式最完美,内容最丰富的作品。而当中第一叙事曲是舒曼及肖邦本人最喜欢的作品。本文将从肖邦的生平、第一叙事曲创作背景、叙事曲的艺术特点、第一叙事曲的曲式分析及创作特点来分析第一叙事曲。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叙事风格

作者简介:原涛涛 (1988- ) ,男,硕士,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钢琴艺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1--02 一、第一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是所有音乐家中毕生经历只创作钢琴作品的唯一一个,所以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 他通过不同的音乐作品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作品包括波罗乃兹、玛祖卡、华尔兹、夜曲、 即兴曲、幻想曲、钢琴练习曲、奏鸣曲、前奏曲、叙事曲、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和变奏曲等。纵观肖邦的艺术生涯,整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肖邦在波兰成长时期,正好是波兰苦难的时期,所以,肖从小在祖国备受侵略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他的作品里无处不见爱国主义的影子,其中在华沙初期,创作了玛祖卡及波罗涅兹等钢琴小品,在沙俄侵略波兰时期,肖邦在悲愤之余创作了《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 、《d小调前奏曲》等突显爱国主义的作品。1831年,在巴黎时期,肖邦的创作达到了质的飞跃。当时的巴黎是欧洲的文化中心,在那里,肖邦结识了当时顶级的文化人及音乐家,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其他音乐家的影响,并有了更加独创的风格突破。这时期大量的经典作品问世,其中包括《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E大调钢琴练习曲》、《夜曲》等 ,其中四首叙事分别在这个时期写成。在1831-1835年间,肖邦得知华沙已经沦陷,他的精神受到了刺激,这时他的作品风格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之前沙龙音乐以及单纯具有波兰民族特色的音乐开始转向具有爱国情调的音乐,“我愿意使我的作品成为战歌”,肖邦曾说过这句话,第一叙事曲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一种战歌。肖邦正是受到密茨凯维兹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启发而写的第一叙事曲。《康拉德、华伦洛德》讲述的是立陶宛少年倭尔特与日耳曼英勇斗争的事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里面。肖邦透过这首诗,高度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点

钢琴叙事曲是肖邦独创的艺术体裁。叙事曲最初来源于诗歌名称,Ballade(法语) ,本来是文学的范畴,后来引用到声乐曲和歌剧里,如音乐家舒伯特曾写过这一体裁的声乐歌曲。肖邦也是很喜欢文学诗歌的,他自小便受到熏陶,加上舒伯特的音乐对他的影响,于是,他把叙事这种文学体裁运用到了钢琴作品上。前文担到过,叙事曲是融合了肖邦各个钢琴作品的大型作品,他巧妙地将圆舞曲、玛祖卡甚至是谐谑曲借到此,形成一种单乐章的大型作品。他的叙事曲,往往有高强度的冲突性与戏剧性,通常在乐尾得以平衡和解决。第一叙事曲通常认为是受到诗歌《康德拉。华伦德洛》的启发而写成,第二叙事曲是受到诗歌《斯维德斯扬卡》的影响而作,第三首是对《水仙女》有感而作,第四首是根据前三首而表现出的悲怆情绪。 三、第一叙事曲的曲式分析及创作特点 1、曲式分析

第一叙事曲采用奏鸣曲式,但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引子部分:开头以沉重及深远的C音奏出,两个声部以相同音型(分解和弦)由低音区上升至高音区,调性确不明确,这点突显了肖邦独特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开头以LARGO广板的速度,给人一种严肃的氛围,上行的音符突然以变化音插入下行,又有一种悲壮的音调,从而暗示此曲为悲剧色彩。

主部从第八小节开始,以D音出现,随即出现的和声走向,D到T确定了其小调的特征。主部旋律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级进下行有种叹息的感觉,好似在叙述悲惨的故事。经过肖邦典型的华彩乐句,曲子进入了连接部,连接部的旋律肖邦巧妙的采用了切分音,仿佛在叙述中话中有话。其中,低音和中声部,旋律声部都级进下行。到了40小节,肖邦写上了agitate(激动地),低音变成八度,中声部由单音变为双音,高声部变为二分音符保留音,这样把此乐段推向了新的高度。从45小节开始旋律声部变为流畅地琶音跑动,乐句确止于T56和弦,仿佛欲言又止,直到48小节又变化为不和谐的双音跑动,配和不安的低声部,如同在激烈的抗争。到56小节开始,低声部才平息,旋律是流畅的主和弦分解和弦跑动,随着低音的级进,把七级和弦引出,将进入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由上连接部最后一个双音C和F保持到副部主题,低声部降B的出现使和声调性确立,五级到一级的进行,确定了降E大调的调性。此处肖邦标上了Menno moss(比之前较慢),以及sotto roce(轻声的),这样跟前一部分有了明显的对比,并且是大调性,同时旋律又演奏出温和安静的主调,配上左手给的复调式琶音,给人一种回忆的感觉。与主部的悲伤情绪相比,副部主题是截然不同的情绪,安静而祥和。这里可以理解为,肖邦在回忆祖国安静的生活的片段。接下来, 平静的生活被不谐和音E(副部主题为降E大调)所打破,曲子也进行到了展开部,不谐和的音程与和弦不断地出现,力度也不断的加大,这演示着悲剧正在到来,欲发强烈,最后一个强有力的和弦(ff),整曲中的英雄形象出现了,事实上,它是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部主题的变体,副部主题是祥和平静的,而这里,它化身为强壮的勇士站了起来,好像是祖国的人民本来平静的生活着,结果战争的到来,人民便化身英雄来拯救国家。119小结离调的八度级进上行,暗示着与敌人激烈地斗争,到124小节,不和谐的音程出现,表明进入绝境。138小节开始,旋律变为谐谑的风格,左手有圆舞曲的影子,其中,左手有级进下行及上行的隐藏旋律。150小节是模进式的旋律,左手的八度进行,不断地进行变调,一层一层的上升,到154一个强力度和弦解决,右手变为流畅的半音阶上行,然后变为琶音,不断地变化着调性。到158小节回归到降E大调,轻巧的旋律跑动。162小节是华丽的半音阶下行,随着调性的转变,进入到再现部。

166小节开始再现部,副部主题先现,是典型的倒装再现。左手流动的琶音伴奏,加上和弦的副部主题,加之冠予变化音装饰,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卷着巨浪的大海,波涛汹涌,激情澎湃。193小节,D音引出了主部主题再现。不和谐的音程解决到六度双音的级进下行,好像在述说,悲剧就要到来。

208小节进入尾声,快速的急板,截然不同的曲风,在音响上给听众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憾。在尾声,冲突,矛盾,将渐渐得到解决,后半段以华丽的音阶作为过渡,253的宣叙,最后以半音阶下行暗示着悲剧的完结,结束在g小调的主和弦。 2、第一叙事曲的创作特点

旋律:肖邦虽然前期受到音乐家贝利尼影响,但是在此曲,他的旋律线条有了更加大胆的创新。主部一问一答的形式,副部复调式的进行,尤其是再现副部加上了和弦,更加丰富了旋律。

和声:肖邦在此曲中运用大量的属9弦,拿波里和弦等,在副部主题又创造性地加入了很多离调和弦与和弦外音,使得整曲锦上添花。他在主部和副部旋律上都运用了五级到一级的进行,别具一格。整曲有不清晰的转调或者远关系转调,在听觉上造成新的效果。

音响:肖邦总是在音响上大胆创新,主部安排三个声部,三个不同的音响空间,在听觉上更加饱满。副部采用了双线条式的发展,相互填充,声部也达到平衡。展开部低音的延留加上左手的双音衬托,右手的和弦效果达到升华。

总之,肖邦的叙事曲是一个创新的钢琴体裁,它高度融合了肖邦各时期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钱任康.肖邦叙事曲解读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1月 [2]高为杰 陈丹布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3]沈旋 谷文娴 西方音乐简编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5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