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德才兼备

论德才兼备

来源:化拓教育网


论德才兼备

摘 要:人才的标准问题历来是选才用人的核心问题。坚持一个什么样的用人导向,是党的干部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大是大非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兴衰存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拔作用于干部的一项重要原则。近年来,由于缺乏法治和监督,疏于教育和管理,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正之风和现象,在党内外造成极大影响和危害。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用人上的失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究竟应该坚持什么样的选才用人标准?是重德轻才,还是重才轻德?是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还是以人划线、任人唯亲?

一、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重大意义

德才兼备是古今中外选贤任能的第一法则。政者,正也;官者,管也。政之与国,官之与民,关系大矣。唐太宗通过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和初唐兴盛的经验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勒伯夫说:“选对了人,就成功了80%”。的确,“人才是事业兴衰之根本”。一个国家选拔任用什么样的人从事国家管理,直接影响国家机器的运转和效率,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命运的兴衰,这早已为古今大量的社会实践所验证。古往今来,凡用德才兼备者,则事业无不成;凡用德才兼备亡者,则事业无不败。在春秋战国时期,本来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秦国,却依靠广招人才,发挥人才优势而成为后来居上者。

德才兼备原则是我们党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集中体现,也是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

择优原则、质量原则的具体体现。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弄清德才兼备的科学内涵和辩证关系,找出用德才兼备标准选人用人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伍,防止用人上的失误和偏差,对于发现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德才兼备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德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对“贤”有着不同的解释,因而,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对德才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德才具有以下特征:

1.时代性

时代不同,所要求的德才内容也不同,古代用人者不可能提出今天的德才要求,这是不言而喻的,同志在1980年提出干部“四化”方针,1992年视察南方时,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作为新时期的用人标准,这体现了德才内涵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2.阶级性

阶级不同,所要求的德才内容也不同,反动统治阶级与进步阶级为争夺政权进行殊死较量,他们对于德才的要求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就德的方面而言,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标准与资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我国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最高道德标准是纲常伦理;资产阶级对人才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尊重和个人奋斗;无产阶级作为一个代表历史进步方向的先进阶级,对人才的道德标准与资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又有本质的不同,这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和党的领导。

3.阶段性

即使是同一个时代、同一个阶级、甚至是同一个层次,由于目标追求的阶段性,在不同埋藏所要求的德才内容也是不同的。夺取政权不等于巩固政权,乱世不同于治世。魏征对唐太宗说:“但乱世为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兼备始可任用。”(《贞观政要·择官第七》)这里所说的“行”,是指个人生活方面的伦理品德。魏征的这段话说明了目标的阶段性决定了德才的具体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德才的这一特征。

4.层次性

层次不一样,所要求的德才内容也不尽相同。对高层领导干部的德才要求和对一般干部的德才要求就不完全一样,这就是德才的层次性或岗位性。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的干部既有共同的德才标准,但又因工作性质、职责权限、活动方式等有所区分。因此,评价和衡量、选拔、任用干部,都要运用不同的标准,做到因事择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5.绝对性和相对性

用人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这是用人基本规律,但是,在德与才的关系中,德起决定作用,是前提条件,这就是德才兼德备用人原则的绝对性。德才兼备原则的相对性是指,才对德的适应性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用人者可根据不同目标确立具体的德才标准。

三、如何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贤任能

1.必须正确把握选人用人标准,防止出现片面性

德才兼德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选拔干部的一项基本原则。“德才兼德备”与老一辈无产阶级家提出的“又红又专”思想一脉想承,也充分体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中党政领导干部任用的条件。德与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坚持“德”的前提条件下,对“才”也要同样的重视。我们所选择的干部,应该既有执行党的路线的坚定信念,又具有突出的才能。实践证明,任用一个能打开局面的人,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改革开放就会有新的进展,经济建设就会加快发展,这个单位或地区的面貌就会有很大的改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就会有新的改善,人民群众就会讲社会主义好,夸党好。在这样的单位和地区,党的工作掌握了主动权。相反,如果我们任用了一个平庸的、思想守旧、四平八稳的人,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就会迟缓,改革就不能推进,局面就打不开,群众就会怨气十足。在这样的单位或地区,党的工作就会陷入被动。要充分认识到,缺德的人会破坏我们的事业,无才的人也会贻误我们的事业,所谓“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防止重德轻才的倾向,又要防止重才轻德的倾向,两种片面性都要防止。

除了把握好德才标准防止选人用人上的片面性,还必须做到“四不”:

一不求全责备。完善崇高之德与完整卓绝之才的统一,是德才兼备用人原则的最高境界,是用人者所希冀的。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才往往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有各的用场,不能用一种才能去否定另一种才能,用人贵在用当其才。古人云:“人不可以求全,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资治通鉴·唐纪》)清代诗人顾嗣协

写有一道《杂兴》诗,诗曰: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诗浅显易懂,清楚地说明了人才使用贵在用当其才的道理。如果认为既然是人才,就不应该有缺点,或者说既然某人有缺点,就不可能是人才,这都不是说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才也不例外。

二不唯资历。资历固然重要,但促使能力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经验外,还有知识、性格、气质、思想敏捷度等等。过分强调资历、台阶会使哪些有民展潜力、但资历较浅的人难以得到提拔和重用。实际上,并非所有资历长的人都比资历短的人能干。只要是符合党的德才兼备原则就应该大胆选拔任用。做到讲台阶不唯台阶。

三不唯文凭。学历与水平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历高不一定水平就高。应该讲文凭不唯文凭,以实际水平和德才兼备标准取人。

四不唯年龄。针对不同领导层次,对年龄的掌握也要不同,不能绝对化,也不能一刀切。应该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选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不能因为只要求培养选拔跨世纪担当重任的年轻领导人才,就把年龄这一条件作为硬性条件,应做到讲年龄不唯年龄。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现象作斗争

同志曾尖锐的指出:“吏治是最大的,是滋生和助长其他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制度不键全,机制不完善,很难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质量,也难以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现象。当前,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选人用

人上的不正之风:一是不讲标准,稿平衡照顾,论资排辈;二是不讲程序,不听取群众意见,搞临时动议,一人说了算;三是不讲则,搞宗派,搞感情圈子,搞以人划线,拉小山头,编关系网;四是不讲纪律,干预下级人事任免,跑风漏气;五是不讲党性,搞任人唯亲、以权谋私、封官许愿,对跑官要官、争官谋官者不抵制、不斗争等等。一句话,不按照党的德才兼备、任人为贤原则办事,干部选拔工作导向就出了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条例》是我们党规范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法规,是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化。《条例》对选拔任用干部的方针、原则、条件、程序和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当前贯彻执行《条例》尤其要做到:对选用原则必须认真贯彻,不能动摇:对选用标准必须严格掌握,不能走样;对选用程序必须切实照办,不能变通;对选用纪律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违犯。

二是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在选人用人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在当前,主要是扩大知人视野,广开时贤门路,尤其要认真贯彻群众公认原则,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化,扩大群众参与范围,提部工作的透明度,消除干部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神秘化、封闭性问题;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发现人才、先准人才,防止和克服以种种扭曲形式表现的职务竞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是完善选人用人制约,加大监督查处力度。要建立领导干部推荐干部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选人用力的制约,做到防范在先,公正荐人。要建立干部考察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选人用力的制约,做到防范在先,公正荐人。要建立干部考察责任制,坚持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保证真实察人,公道用人。事实证明,只有德才兼备的干部才能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干部,公道正正派的人用人才会公道正派。考

察干部工作中的必然导致不合格的干部被重用而好干部遭冷遇,最终误国误民。

总之,只有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健全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一套严格、制度完备、群众参与的监督体系,才能切实保证党的德才兼备原则落到实处,从而使大批有德有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