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泉州市2021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四)

泉州市2021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四)

来源:化拓教育网
泉州市2021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四)

一、选择题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C.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自尊好强,但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变得麻木、狡猾、自暴自弃。

B.《海底两万里》中的“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灿烂的美景,并把心中的新奇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塞尔。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五猖会》《狗·猫·鼠》《二十四孝图》都选自这部作品。

D.《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3.《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 A.法国 法布尔 B.法国 儒勒.凡尔纳 C.英国 笛福 D.丹麦 安徒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回首已往的学习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同学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要记住南京大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B.这场编钟古乐和西洋乐的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

C.潮涨了会退,月满了会亏,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不能期望任何一个特定的事物能永恒地存在。 ....D.只有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 ....二、名句默写

6.(9分)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2)崔颢《黄鹤楼》中表现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6)______________,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其二)》) (7)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_____) 燕脂(______) 车马喧(______) 提携(_____) ....折戟(_____) 不胜簪(_____) 殷勤(______) 谩(_____) ....四、诗歌鉴赏 ......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诗中画线的语句。

2)下面对古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是“建造房屋”的意思,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B.诗人在东篱边采菊,不经意间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C.诗人借助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他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D.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却忘记了应该说些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9.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亲戚畔之( ) (4)故君子有不战( ) 2).翻译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本文开篇用两个“不如”强调了“ ① ”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借战争论述了施行 ② 的重要性。

4).下列与选文相关的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两章》中两篇选文的结构方式不同: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构方式是先分后总。

B.孟子善用对比:本文把“多助”和“寡助”作对比,《鱼我所欲也》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

C.本文中四个“非不”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三个“莫不”(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都表达了强烈的肯定语气。

D.《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是“得道”的表现,《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是“失道”的结果。

10.阅读《三峡》,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疾也 以径寸之木B、良多趣味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故渔者歌曰 故外户而不闭 D、沿溯阻绝 群响毕绝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1)略无阙处 (2)乘奔御风 (3)夏水襄陵 (4)或王命急宣 3).翻译下面语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根据文段填空

(1)文中用“ ”描绘了山的雄奇险拔 (2)选文第二三分别写了三峡水的-----美和--------美。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贾永 白瑞雪 孙彦新)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足印——27日17时,42岁的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②16时41分,身着中国“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头先脚后飘出母船——“神舟七号”,沿轨道舱壁开始活动。翟志刚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总、国家、在北京飞控中心观看这历史性一幕。

③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组成的背景下,翟志刚抓住出舱扶手,缓缓地转了个身。他的头部贴着船体,身子在太空上下飘浮,好几次呈现出“倒立”姿态。接过同伴刘伯明递上来的一面国旗,翟志刚徐徐挥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第二次探出舱门时,翟志刚取下舱壁上的科学试验样品交回舱内。一根8米长的白色电脐带,把翟志刚和飞船相连。每一次移动之前,他把身上另外两条橙色安全系绳交替固定在舱外扶手上。用“太空漫移”来形容这次太空行走,似乎更为确切。同此前世界上已经完成的319次太空行走中的大多数一样,翟志刚的“行走”,正是通过双手在飞船扶手上移动和安全系绳的保护来实现的。

④舱外活动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花了6分钟。当翟志刚在舱外移动时,电脐带缠绕到了两腿之间,他不得不腾出一只手处理这个意外“麻烦”。 ..

⑤17时00分35秒,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舱门关闭。此时,飞船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在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中,右臂戴着“飞天”标志的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⑥中国第一套舱外航天服的名字,取自敦煌壁画。而保存着这些古代壁画的西北大漠,正是“神七”43个小时前起飞的地方。

⑦“出舱,是‘神舟七号’最重要的使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对于中国将要开展的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⑧在刘伯明协助翟志刚出舱时,航天员景海鹏留在返回舱值守。

⑨13天后,翟志刚将迎来他的43岁生日。就在翟志刚出生的前一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留下了人类的第一行足印。

⑩“在太空中,我们是后来者,但我们有信心以自己的努力造福人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1)请你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2)第①段“从这一刻起”中的“这一刻”具体指哪一刻?第④段中的“麻烦”具体指什么?

3)第⑨段中“就在翟志刚出生的前一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留下了人类的第一行足印”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请你说说这次出舱活动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5)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再到现在的“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中国人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历史。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2.《苏州园林》(10分)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文中第①段划线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2)第②段加点词“艺术”与“技术”位置能否对调?为什么?(3分)

3)下面几个句子选自选文第②段省略号处,请结合上下文,为其排出正确的顺序。(3分) ①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②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③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④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4)文中第③段两个加点的“这”分别指代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七、语言表达 13.解释下列词语。 (1)标本: (2)因地制宜: (3)重峦叠嶂: (4)胸中有丘壑: (5)嶙峋: (6)别具匠心: (7)斟酌: 八、作文

14.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义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500字。

【参】***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A A D B 二、名句默写 6.树树皆秋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万里送行舟 谁家新燕啄春泥 志在千里 亭亭山上松 猿则百叫无绝 三、字词书写

7. lú yān xuān xié jǐ zān yīn màn 四、诗歌鉴赏

8.1)山间的云气,到了傍晚更加美丽,飞鸟结伴而还。 2)D

五、文言文阅读

9.1).(1)离开(2)(3)通“叛”,背叛(4)所以 2).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3).(1)人和(2)仁政 4).D 10.1).C

2).(1)通“缺”,中断,空缺(2)飞奔的马(3)漫上(4)有时

3).(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奔放 清幽 六、现代文阅读

11.1)示例: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足印

2)“这一刻”具体指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的时刻。“麻烦”指翟志刚在舱外移动时,电脐带缠绕到了两腿之间。

3)将翟志刚的出舱活动与太空行走第一人——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联系起来,说明了翟志刚的这次太空行走意义重大,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突破。

4)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出舱活动,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表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5)示例:我国目前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很多技术都已经跻身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这一切都源于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坚持不懈、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等角度作答)

12.1)举例子(1分),具体、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的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1分)。 2)答案示例:不能(1分)。“艺术”属于精神创造,“技术”属于经验技巧,作者的本意是强调“艺术”,而使“技术”处于次要地位,从而表达对苏州园林设计师的高度赞赏。(1分)对调之后,“技术”成为了被强调的对象,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1分) 3)⑤④①②③

4)答案:第一个“这”: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第二个“这”: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七、语言表达

13.(1)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2)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3)重重叠叠的山峰。(4)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中有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5)枯瘦的样子。(6)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7)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八、作文 14.参考例文 致富不忘家乡人

长城网承德6月29日电(孙占军 王东岭) “哎呀嘞哎,锣鼓一敲响叮叮,大肚山下咱就唱一曲哎,咱村张国华好样的,致富不忘咱的乡亲们,捐资帮咱修好路,咱的生活好舒心,哎呀嘞……”6月30日,承德市围场县克勒沟镇七塔村6组村民李奎和张树清唱起了自编的民间小调。村民们望着用沥青渣铺好的村路,喜气洋洋。

“家乡情是忘不了的,我是土生土长的七塔村人,我应该为家乡人民做点实事。”围场县某公司经理张国华不忘故乡之恩,眷恋父老乡亲的邻里之情,今年5月,他出资8万元,为家乡克勒沟镇七塔村6组修建了一条沥青渣路(沥青渣路,是用沥青渣铺的路,下雨天,脚上沾不上黄泥土),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他的善举得到了村里人的赞扬。

爱动脑筋的张国华,2003年开始在围场县城经营小型“玻璃厂”,经过摸爬滚打,他有了一些积蓄。事业成功的他,没有忘记还比较贫困的家乡七塔村,他总想为家乡做点事。该村是克勒沟镇很偏远的村庄之一,这里山高坡陡,土质主要是黏性黄土,一下雨道路就特别难走,有时雨水一来,村组就成了“两半村”,遇到下雨、涨水,群众走路过河都十分困难。今年回家乡时,张国华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行走在坑洼不平的黄泥路上,心里很难过,于是暗自下决心要改变村里的交通条件。他对随行老乡说:“我要把村里坑洼不平的土路修成沥青渣路,让老人和小孩走得安稳;将来我还要给村里修桥,让乡亲们过河更安全。”朴实的话语饱含着张国华对家乡的深厚情谊。今年5月,他出资8万元,为该村修了一条2 000多米长的村组路。开工时,父老乡亲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地庆祝该路段开工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