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2-2显微镜的规范使用

来源:化拓教育网
初一年级上半学期生物教案

课题: 2-2-2显微镜的规范使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说出显微镜的结构 2. 解释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3. 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遵守实验室纪律和爱护试验设备的习惯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试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导入 教师组织与引导 1590年, 荷兰眼镜上的儿子詹森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将两块透镜叠放在一定距离内,发现被观察的物体放大了十几倍。 1654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制成了第一台能将物体图像放大270倍的显微镜。 早期的显微镜都是借助于光线照明,故称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种类有哪些?我们要用的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规范的使用方法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的规范使用 反光镜反射光线通过通光孔,透过载玻片、切片、盖玻片,物镜放大,目镜放大,放大两次。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线穿透的物体,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我们如何来指导通过显微镜观察的物象被放大了多少倍呢?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目镜上标有10* 物镜上标有40*观察到的物象为实际物体的多少倍? 放大了400倍 指导学生看书30页,显微镜的结构和用途 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查 学生活动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引起注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放大倍数计算 看图 观察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和用途 1

集体练习 1. 取镜和安放。 学生先看书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 强调:安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不要将镜筒向后倾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师:巡视指导,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 2.转动转换器 学生先看书 强调:不要掰镜头,不要摸镜头玻璃 3.调节光线 学生先看书 双眼睁开,用左眼看; 选最大光圈; 选平光镜,凹面镜,用双手; 遮光器调光线 4. 安放玻片 用手轻拨压片夹,不要硬掀 将玻片移动至标本正对通光孔 5. 调焦观察 强调:(1)初调时,眼看物镜,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物镜接近载玻片时停止 (2)左眼看目镜,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看到一个模糊的物象时停止,转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3)发现镜头有污物,应该用擦镜纸擦拭 师: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为什么镜筒要先下降,后上升?为什么用左眼看目镜,右眼要同时睁开?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换上另一个物镜再进行观察。 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物像被放大了(或有的是缩小了) 师:现在谁来说一下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生: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6. 移动玻片 双手拇指和食指夹住载玻片轻轻移动,使被观察物体至于视野中央(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 将玻片向右移,观察到的物象向哪个方向移动? 7. 观察装片 观察青霉永久装片,将明显的结构至于视野正中观察。 8. 复原放回 复原显微镜要做哪几步? 学生看书讨论 回答问题。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防止压碎玻片标本。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 加深记忆。 动手规范操作。 2

(1)取下玻片,放回原处 (2)使物镜朝向前方 (3)转动反光镜,使其竖立中央 (4)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到最低点 (5)将显微镜对号入座,放回原处 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复原操作 其他同学找该同学操作的错误之处 鼓励学生按步骤规范操作。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竞赛,中间这组站起来,其他三组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限定2分钟找到物像。 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字。 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 。其中 看到细胞数最多,看到细胞最大。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师:实验后,显微镜应如何处理? 师:学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给予肯定,并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学生演示 演示复原操作 一组操作,另三组找错误。 收入箱内。看书39页注意事项,然后把显微镜放入箱中 畅所欲言。 小组竞赛 练习(投影练习后小结) 板书设计: 提取安放 →转动转换器→调节光线→安放玻片→调焦观察→移动玻片→观 察装片→复原放回 课后记

3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