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8期 中学教研(数学) 即。≤1,b≤1.再有口≥0,b/>0,因此它在 ・47・ 为横坐标,b纵坐标)经过的区域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因此, 满足题目要求的区域只有是图2中第一象限非阴影部分的 边长为1的正方形区域.故围成的面积为1. 形成求解过程 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一个正方形(如图3), 其面积为1. 本题具有很好地考查学生数学思维能 力的功能,把线性规划与恒成立问题有机 地结合起来,体现出命题者的煞费苦心.但 将似+by≤1化为 ÷+午≤1T 十≤l.・ 对比 +y≤1, 、 ( )1) (2) 图3 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本题的解题方法太偏、太巧,解题思路 太窄. 抽象问题具体化往往是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有效途 式(1)要恒成立,只需}+午≤ +y≤1成立即可,即午≤ 口 b 0 径,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再加上教师的分析,学生会对这个 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抽象、严谨的 推理。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和午≤y同时成立,而 >10,y>I0,因此需÷≥1,÷≥1, b 基于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 ●王小红 (教育教学研究院浙江绍兴312000) 2008年3月,浙江省颁布了从2009年开始实行的浙江 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该方案实行在全科会考基 价与过程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具体结合,是一个十 分紧迫的任务.纸笔测试评价形式在题型设置上应根据新 高考方案作相应的调整,可增加供不同层次学习者自主选 择的开放性试题或综合性试题的题型.譬如,可在探索性方 面多进行尝试,因为探索性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不确定或不 唯一,具有较好的开放性,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思维的开放 性、灵活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础上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 选拔模式,即在现有的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学科分类的 基础上,根据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以文、理两大 科类为主线,按照考试科目和内容将测试和选拔分为3类: 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 ”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加测试 研究型能力;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 试通用型知识和能力;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 2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近2年对绍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调 研,发现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理 念、教学方法甚至积累的学科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 的需要,其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对新增的知识储备 不足.新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内容上发生了许多的变 化,尤其是在自主选修模块(I B)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这些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外”基础上,侧重测试技能型能力.分类测试真正体现了新 课程标志之一的“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 择权”. 1新高考方案带来的影响 1.1学科层面 新高考的实施将对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产生极大的推动 作用,为高中数学教师创造性的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舞台. 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 都很有益处.但大多数高中教师对这些新增内容普遍感到 陌生,在新课程的调研中,曾对自主选修模块(I B)做了问 卷调查,见表1. 表1 需要研究必修课内容的教学,也需要研究选修课内容的教 学;不仅需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高考试题,也需要研究基于 选修课内容的开放性试题与综合性试题;不仅需要更新学 科专业知识,也需要进一步充实与选修课内容相关的多个 领域的知识储备. 1.2评价反思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学校的领导、教 师、学生和家长更关注数学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尤其是重视 纸笔测试这种典型的定量评价方式.数学学习评价基本上 不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现场表演等技能,又不便直接考查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纸笔测试对数学学科的学习评价更 具特色.因此,在强调质性评价的同时,纸笔测试这种终结 性评价形式如何开发评价功能,改进评价策略,达到结果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8・ 中学教研(数学) 2008年第8期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新增的数学史选讲、矩 阵与变换的知识储备,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对于 新增内容,有些在大学期间学习过,有些却没有接触过.即 便是学习过的,但长时间不接触,大部分知识已淡忘.在这 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进行选修模块中新增内容的教学是摆 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2)教师的教学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领着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培养学生学 习能力的意识相当薄弱,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课堂上 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形式主义严重,热闹 多、门道多,但实效性不高;课堂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 策略和学习策略支撑,还未能完全改变“笨教”、“笨学”的 状态. (3)教师课程意识比较淡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相对缺 乏.不少教师仍以“教材为本”,缺乏对“教材”教学内容的 有效整合. (4)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考虑较少,对《普通高中数学新 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 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的关注度不够,凭经验增加教学内容或加 深教学深度的现象比较普遍.曾对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对《教 学指导意见》的有关情况做了问卷调查,见表2. 表2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不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钻 研学科指导意见;有的甚至没有参加过新课程培训,他们只 是在一些教辅资料的指引下,凭着老经验备课、上课. 3教学建议 3.1 重视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中明确指 出:“数学(文币斗/理科)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 《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学科教学指导 意见》中规定的相应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 的范围”.“白选模块考试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 《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相关课程《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IB)的范围”. 确定i粜题,搜集材料 阅读教材,新老对比 二二]二 酬阅i5l5标,细研意见 结合学生实际,研究教学方案 l内分析、讨沦 针对问题.对照课标和意见提 出修改方案.再次分析讨论 i织谍堂教学 图1 教师们要明确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 见》之问的关系.《课程标准》系统地阐述了数学新课程的 结构体系和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了数学教学的 目标和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教学、评价和 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建议,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 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一步细化,按照 “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3个栏目编写的,是 教学实施和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是在《课程标准>的 指导下完成的,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之一.教师应根据 《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以教材为蓝本来确 定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不应像以前那样纯粹地“教 教材”,同时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6个“点”:知识点、能力 点、情感点、重点、难点和热点.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深刻领 会编者意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正确把握住了考纲.因此希 望教师们按照流程图进行日常教学,如图1所示. 3.2树立新型的教材观 教师应研究教材,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对教材进行 “二次开发”.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地取 舍、调整或增加,真正做到“用教材”.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的同时,超越教 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3研究、理解教学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和《省教学指导意见》 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教学的具体问题,通 过讨论、听课、公开教学、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本课 程的教学研究. (1)①对传统内容,要研究在内容上的变化(增加、删 除、量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目标、科学性,对教学重新 定位.不随意补充、删除内容,注重核心概念、基本数学思想 方法. ②研究在教学目标上如何定位:譬如对新增内容,首先 要关注的是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然后还要注意新增内容的 难易程度.选修内容要突出主干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8期 中学教研(数学) ③面临知识储备不足,特别是选修内容,教师需要不断 地学习.向教师推荐3本有关数学史的专著:《中学数学中 的数学史》(汪晓勤,韩祥林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选择性”是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试卷的设 计上,增设了选做题,以适应新课程的模块结构.学生可以 根据自己选修的模块选做考题,例如上海、山东、海南等省 市的做法是“超量给题,限量答题”.这样做,较好地照应了 模块选修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4)加大了试卷的开放度. 开放度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试题情景的创设具 有创新性;二是试题的问题设置具有多视角、度、多层 2002)、《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张维忠,汪晓勤等 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中学数学简史》(徐品 方,张红,宁锐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因现行教材的特点是模块化,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 系统性,必修模块之间、必修与选修模块之间的教学内容具 备一定的相关度和重复性.在复习教学阶段,应加强相关知 次;三是主观题答案的编制具有灵活性.试卷开放度的加 识内容的整合,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系统,提 高对所学知识的宏观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减轻教学负 担,提高教学实效. (3)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是 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亲身探 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 解的.只有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这些知识才能在学生心中 真正获得新生和意义,获得“深层理解”.探究过程本身不 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 题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 养的主要途径.同时需要特别关注新课程理念下高考试题 的能力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在新情境中获取信息,并运用 数学知识与观点分析、整合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地探 索、研究能力;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4研究“课标卷” 高中新课程已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实施4 年并已顺利进行了2次高考,其高考试题的突出亮点为: (1)强化了考查学科能力的命题导向. 能力评价是数学新课程极力倡导的评价理念,也是数 学高考命题始终追求的目标,是高考选拔优质考生的内在 要求.在新课程的高考试题中,能力考核的导向得到了较好 的体现,今后的高考命题在这方面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学生的学习能力构成,包括一般学习能力和学科学习 能力.重视对一般学习能力的检测,是高考试题的基本要求 之一.作为人才选拔性的学科考试,主要侧重对学科学习能 力的考核.数学学科考试强调考查的数学能力包括空问想 象能力、直觉猜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 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加强了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高中新课程把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 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作为目标之一,倡导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强调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促进对学生创新精神的 培养.“新课标”高考卷关注新课程的这一显著变化,积极 探身 探究能力的考查方法,通过“低端入口,层层探究”的 命题设置,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平台和空间,考查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能. (3)增加了适度的选择性. 大,使试题更加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更注重能力的考核,使 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3.5根据选修模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指导学生选 择好I B选修模块的学习 表3 模块名称 内容、特点分析 ①数学史是研究数学产生、发展进程及其规 律的一门科学史,通过学习可扩展学生的数 《数学史 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②不等式选 与不等 讲与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关联性很强,是对 式选讲》 《必修5》不等式内容的补充和拓展;通过学 习,可进一步认识不等式,提高逻辑推理与 不等式论证的能力. ①矩阵变换作为必修教学内容,其关联性不 密切,知识结构基本上自成一体.此前此专 题内容从未列入过中学数学课程,是首次进 《矩阵变 入课堂;②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丰富了文科选 换与极 修1—1、理科选修2-1中圆锥曲线问题的处理 坐标参 方法,是解析几何初步、平面向量、三角函数 数方程》 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深化.通过学 习,可进一步提高解决解析几何综合问题的 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相对与绝对、运动与变 化、分解和综合等思想方法,锤炼创新思维 和发散思维. 对于未选修不等式选讲的理科学生,教师在高三复习 此内容时,可适当加以拓展.面对新课程的高考,教师要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石循忠,郑正亚.数学素质教育评价的理性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08(2):55—57. [2] 王坦,宋宝玉.山东新课程高考透视与思考[J].考试 研究,2008(1):30—39. [3] 卢羡文,乐洪勇.突出考查素质和能力,反映新课程改 革要求[J].考试研究,2008(1):4O 5O. [4] 吴益.2007年海南新课程高考改革评价[J].考试研 究,2008(1):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