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诗歌的创意解读
(共15题)
一、复合题(共15题)
1.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题目。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2. 阅读《木兰诗》,完成问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__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__ ,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__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木兰诗》选自北宋 编写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
东南飞》一起被誉为“ ”。 (2) 请在诗中空白处补写诗句。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赏赐百千强。 当窗理云鬓, 。
(3) 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聊。
A.“万里赴戎机”一句中,“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一句,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一句中,“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D.“寒光照铁衣”一句,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4)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秦时明月汉时关 C.柳暗花明又一村
B.烟笼寒水月笼沙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请说说原因。
3.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 诗歌后两句,写了山中什么季节的景色?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2) “万里念将归”的“念”,有人认为是诗人之“念”,有人认为家人之“念”。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
的看法。
4.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的“ , ”和孔子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
么感受?
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2) “却没有靠着”最能表现诗的主旨,试说说你的感悟。
6.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四道小题。
咏雪 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摩。 萦空①如雾转,凝阶②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注释】①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②凝阶:凝结于台阶。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结合语境,请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加点字 (1)相思空何道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A.代词,什B.副词,甚,多么 C.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D.语气词,相当于“啊” (2)俄而雪骤 .A.动词,泛指奔驰 B.形容词,迅急,猛、快 C.副词,屡次,多次 D.副词,突然 (2) 吴均把雪比作“雾”,比作“花”,现在有同学想用谢道韫的“柳絮”来形容吴均笔下的雪,你认为
可以吗?试说明理由。 (3) 《咏雪》一文中,两次描写了谢太傅的表情,但对兄子胡儿和兄女道韫的表情并无着墨。请
仿照“公欣然曰”,在“胡儿曰”与“兄女曰”的“曰”之前各增补一个词语,并简要说明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4)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咏雪》一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陈善和嘉锡各持怎样的观点。
宋陈善《扪虱新话三》云:“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相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即今所谓米雪耳。歌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嘉锡按: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
(《世说新语笺疏》)
选项 么
7.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②忆长安。 香雾云鬟③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泪痕干?
【注】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郝洲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未解:尚不懂得。③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④虚幌:透明的窗帷。 (1) 下列对这首诗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诗人想象妻子见月忆己,不说自己想,而说对方在想,不说自己见月思亲,却说B.“未解忆长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小儿女不知道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另一层是说小儿C.第三联描绘想象中的妻子的望月之久,忆夫之深,以至夜深不寐,雾湿云鬟,月寒玉臂。D.尾联写自己的愿望,也是写妻子的愿望。说“何时”,实际是茫茫然不可知,诗人感伤现(2) 诗中有两个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说明所在语句
的含义。
(3)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
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8. 阅读《题木兰庙》,完成问题。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1) 请分析诗歌前两句中花木兰的形象。
(2) 诗歌后两句在构思和诗意上有极大的跳跃性:木兰把酒思乡,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
的明妃王昭君。请结合诗句和历史知识谈谈花木兰与明妃的相同点。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木兰辞 胡小壶
咣当复咣当,木兰在书房。不闻读书声,唯闻东西响。拾起碎茶杯,问女何所想。女儿无所想,心中堵得慌。硕士毕业后,工作无处寻。应聘三十家,个个不让进。细细问原因,嫌是女儿身。决意女扮男,只身闯深圳。 对方见月忆人。
女不理解妈妈看月的心事。 这是对“独看”的侧面描写。 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
东市剪长发,西市买西装,南市练举止,北市学粗腔。旦辞爹娘去,暮色下车忙,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车站人流闹嚷嚷。旦辞车站去,幕坐办公室,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白领手机叮当响。
白天步履匆,夜晚加班忙。全国各地跑,业务节节上。同事喜合作,领导频表扬。
总部见总裁,总裁走上前。肩膀拍三拍,奖赏十万元。总裁问所欲,木兰不贪钱与权,愿还女儿身,业绩超以前。
上司闻她回,满脸是迷茫。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开我公司门,坐我电脑旁。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东风习习来,满室飘清香。出门看客户,客户皆惊忙。交往一两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这首《新木兰辞》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2) 作为一个硕士生,在家乡无用武之地,只能离别家乡,闯荡异乡,这其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
么?这反映了当今社会在用工制度上存有怎样的弊端?
(3) 倒数第二段“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几句中,你能揣测一
下“女士”和“男士”的心态分别是什么吗?
(4) 表现木兰工作勤奋、辛苦,成绩突出的诗句有哪些?
(5) 木兰的成功经历证明了什么?(请用戏曲《花木兰》中那句著名的唱词来回答)在当今就业
艰难的情况下,木兰不仅成功就业,而且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给你以什么启示?(请用成语、警句或俗语来回答)
10.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你认为作者笔下的山西村美在何处? (2)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它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11. 阅读诗歌《蕾》,完成下列两小题。
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 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
(选自《邹荻帆诗选》)
(1)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
(2) 诗歌的题目为何为“蕾”?
12. 做好朗诵设计。
请选择一首你想要在小组内朗诵的诗歌,并完成下列任务。 (1) 我要朗诵的是《 》。
(2) 思考并回答下面学习单中的问题。(可以写完整的句子,也可以写关键词)
i 你为什么选择朗诵这首诗歌?至少写出两个理由。 ii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的? iii 这首诗歌想要表现怎样的主题?
iv 查阔资料或进行推测,诗人是在怎样的背景(或情境)下写下这首诗歌的? v 这首诗歌的潜在读者是谁?
vi 你预备用怎样的方式(氛围营造、衣着、身体姿势……)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朗诵? vii 你是否想给自己的朗诵配上音乐?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一首或哪一种类型的乐曲? (3) 运用上页中的朗诵技巧,为所选的诗歌设计朗诵脚本。(批注在所选的诗歌中)
1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四小题。
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 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 木兰恢复女儿装时,“火伴皆惊忙”。请展开想象,描述一下火伴们见到木兰时的情景。
(4) 第②段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是以谁的语气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话蕴含了什么哲理? (2) 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15. 古诗阅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B.在前往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鲜艳繁复的新衣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D.热情的主人,变换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答案
一、复合题(共15题) 1. 【答案】
(1)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2. 【答案】
(1) 郭茂倩;乐府双璧
(2) 昨夜见军贴 ;策勋十二转;对镜帖花黄 (3) C (4) C
(5) 木兰是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她替父从军体现了“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和男子无异,这体现了她爱国的英雄气概。这些美好的德行使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3. 【答案】
(1) 秋季,“山山黄叶飞”写出山上的树叶变黄,在风的吹送下,落叶纷飞,因此,诗歌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 示例 1:是诗人之“念”,诗人因为长期滞留在长江,不能归家,“万里念将归”是诗人对万里之外故乡的思念。
示例 2:是家人之“念”,诗人因为滞留在长江,长期没有回家,“万里念将归”是万里之外的家人对诗人的思念。
4. 【答案】
(1) 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2) 泰山的最高峰又指人生的最高峰,表达了作者坚韧不拔的性格,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政治抱负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 ①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②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5. 【答案】
(1) 略
(2) 要保持自主的人格,决不依附他人。
6. 【答案】
(1) A;B
(2) 示例 1:可以。第二句中“细雪”二字,可见雪并不大,用“柳絮”形容,能写出雪花姿态轻盈。 示例 2:可以。第三句“萦空如雾转”描写了雪花在空中萦绕、飘动,一片迷蒙,这正如柳絮在空中飘舞,白茫茫一片。
示例 3:可以。第四句“凝阶似花积”,写出白雪就像花一样堆积在台阶上,而柳絮被风吹拂,也会卷积起来,白蒙蒙一片。
示例 4:可以。把雪花比作柳絮,和第五句中“不见杨柳春”呼应,更好地表达出诗人的怅惘落寞之情。
示例 5:可以。柳絮是白色的落在树枝上和第六句“徒见桂枝白”相照应。
示例 6:不可以。第四句说“凝阶似花积”,可见雪花是凝结在台阶上,而柳絮是随风飞舞的,它不会凝固不动。
示例 7:不可以。原诗把雪花比作浓雾,比作落花,很好地传达出诗人的悲愁之感,而柳絮是很轻盈活泼的,与诗中的感情不一致。
示例 8:不可以。吴均诗里写的是“细雪”,不是鹅毛大雪,用柳絮形容不合适,用胡儿的“撒盐空中”作比更恰当。
(3) 示例 1:胡儿窃喜曰,反映出他喜形于色,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心理。兄女悠然曰,反映出谢道韫沉着淡定而又自信的心理。
示例 2:胡儿慨然曰,表现出他的踌躇满志,又有点骄傲自负。兄女笑曰,表现出她不以为意,自信能把胡儿比下去。
示例 3:胡儿急曰,反映出他急于回答,想要表现自己才学的心理。兄女乐曰,反映出她觉得与胡儿的对诗很有趣,也很开心。
(4) 陈善:胡儿与谢道韫两人的诗句各有千秋,是针对不同形态的雪所作的比拟,不能用优劣去评价。
嘉锡:两人的诗各有特色,但谢道韫的诗句更有情调,也更雅致,比胡儿的诗高明。
7. 【答案】
(1) C
(2) 这两个字是“湿”“集”。描绘妻子的望月之久、忆夫之深,以至夜深不寐,雾湿云鬟,月寒玉情。 (3) 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
8. 【答案】
(1) “弯弓征战”表现了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梦里”“画眉”表现了花木兰内在的女儿本色。
(2) 首先,二人都是女子;其次,二人都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最后,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不一样,但是她们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
9. 【答案】
(1) 木兰女扮男装,只身闯深圳,大获成功。
(2) 因为木兰是女儿身,各个单位都不接收她;企业单位在用工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重男轻女。
(3) 女士: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不想被木兰比下去;男士:暗自给自己鼓劲、加油,力争赢
得木兰的好感、青睐。
(4) 白天步履匆,夜晚加班忙。全国各地跑,业务节节上。 (5) “谁说女子不如男”。事在人为(或有志者,事竟成)。
10. 【答案】
(1) ①村民的热情好客(人情美);②优美的景色(风景美);③淳朴的风土人情(风俗美)。 (2) 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 这一句富含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11. 【答案】
(1) 笑、爱、酒、理想、心。
(2) 蕾”通称花骨朵,即含苞未放的花。正因为含苞未放,可预见到灿烂的前景。诗篇以“蕾”为题,正蕴含着隽永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心。
12. 【答案】
(1) 我看
(2) i 这首诗歌积极向上,读起来充满希望;这首诗歌写于 1938 年,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感情基调相反,引发了我的兴趣。
ii 积极、温暖、充满希望。
iii 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美好的向往和期许。
iv 诗人在国家陷人困苦之时,被自然的美好触动了情思,心生希望和期许之情。 v 困苦和迷茫的人民,包括诗人自己。
vi 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酝酿好自己的情绪,以便充分地表达感情;服装和身体姿势可以根据诗歌风格选择、设计。
vii 优美婉转的乐曲,最好是一首抒情的钢琴曲,乐曲的情感开始时舒缓,接着不断上扬。 (3) 略。
13. 【答案】
(1) 木兰归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誉。
(2) 动作描写。既表现了木兰久別归家的欣喜之情,又形象地表现了她迫不及待脱下战袍,换上女儿装的急切、喜悦心理。
(3) 示例:“木兰?你是木兰吗?”“像,真像!”火伴们你一言我一语,看着眼前的木兰议论起米,“啊,原来你是女扮男装!你竟然‘骗’了我们十几年。
(4) 比喻、对偶、反问。是以木兰的语气来写的,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既表现木兰开朗、风趣的性格和自豪的神情,又给人以亲切生动的感觉。
14. 【答案】
(1)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 (2) 因为它摒弃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15. 【答案】
(1) C
(2) 示例 1:在面对困境时可以引用。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示例 2:在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可以引用。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