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京派和海派
来源:化拓教育网
作者: 周仁政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出版物刊名: 文学评论页码: 106-112页
主题词: 京派文学;海派文学;审美意识;叙事方式;个性主义
摘要:20世纪京派文学的主体形态是审美乌托邦,感性自娱和精神狂欢的文学景观是海派文学的基本形态。20世纪40年代,以冯至和穆旦为代表,在“新诗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放逐情感的智性化写作,使京派文学实践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审美乌托邦旨趣转向观照战争年代人类非理性的生命律动。海派文学以张爱玲、钱钟书为代表,“公寓文化”和“书斋文化”的建构丰富了海派文学的文化内涵。狂欢化成为一种普遍的都市生活景观和个体化的叙事策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