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梅雨潭》长春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梅雨潭》,这节课我们继续追随朱自清的脚步,再次走进《梅雨潭》,欣赏梅雨潭的美景,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 二 品读课文:
1.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梅雨瀑)那么作者是在哪些地方进行观察梅雨瀑的?梅雨瀑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看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来描写的?(指名分段读文。)其它学生思考:作者分别在哪两个地方对梅雨瀑进行观察?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汇报:山边、亭边)由此可见,作者在描写梅雨瀑时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由远及近)板书
2. 那作者在山边和亭边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我们先走进山边。请大家边读边画出描写梅雨瀑样子的句子。(出示句子)走到山边,便听到……呈现于眼前了。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哪些字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哗哗哗哗、镶、带、白而发亮)引导理解“一带”这个词,“带子”有什么特点?(长、细、易飘动),“一带”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瀑布狭长飘逸的动态之美。(哗哗的水声仿佛感受到瀑布气势的磅礴;一“带”白而发亮的水,这里把瀑布的形状看成一条带子,而且颜色对比十分醒目,湿湿的黑边更加衬托出瀑布的洁白无暇。小结:朱自清从声、形、色三个方面对远景中的瀑布进行了描写,让我们如临其境。) 3. 由于这里温度高,岩石上布满了暗绿色的青苔,远远看去,暗黑的岩壁与洁白的瀑布形成鲜明对比,瀑布显得尤为白而发亮。远看瀑布,你也和朱自清一样对它一见钟情吗?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呢?(喜爱、愉快、惊喜)指名读(两)
4. 过渡语:这白而发亮,灵动飘逸的梅雨瀑深深吸引着我们,我们不由得想看看它的全貌,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梅雨亭近距离的来观赏梅雨瀑。⑴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梅雨亭的位置)?②哪些词句写明了它的位置(亭前是瀑,亭下是潭)?(出示图片)看,边指图边说: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子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相关语句。(出示梅雨亭的图片和描写梅雨亭的句子) 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把亭子比喻成苍鹰)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梅雨亭图片),再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梅雨亭的样子。指导朗读这句话。“踞”是什么意思?(A蹲或坐;B盘踞<非法占据>,选择哪种解释)。“浮”还可以换成哪些字?“飘”“游”“飞”等。从踞和浮这两个词语上你体会到了什么?(使我们感觉到梅雨亭位置奇妙,
险峻,说明作者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比喻句用得十分巧妙)过渡语:坐在亭中,望着三面青山,会有一种怎样的感觉?(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小结:身处这悬浮半空的亭中,眼望那飞泻而下的瀑布,我们仿佛成了这亭的一部分,这水的一分子,这美妙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人心动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动的感觉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5. 飞溅的瀑布,悬浮的亭子,还有那一泓静而深幽的潭水,俨然一幅立体画卷,这就是作者在那年秋季,在一个微微有些阴的日子里,欣赏到的梅雨潭的美,设想一下,当头顶的浮云流过,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观察的角度不同,欣赏的美就不同。让我们再来欣赏朱自清对梅雨瀑的描写,现在,就让我们快快走进第三自然段,去细细观赏梅雨瀑吧!
6.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梅雨瀑样子的句子。梅雨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你的感受读出来。重点感受:“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从“冲、扯”中,你感受到瀑布什么特点?(水流急,下落迅猛);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因为瀑布上部分整齐平滑,下部分受到岩石阻隔后分成几道,看上去像是被人扯成了一块一块的,作者把瀑布的形态描写得非常形象。从“扯”字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瀑布描写得生动又形象,用词的准确。﹚有感情朗读。(3名)
②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板书:像花朵,像玉石
(这里说水花像玉石,像花朵,表现出水珠晶莹洁白和迸溅时的景象十分美丽。) 指名读,(3名)
③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板书:像白梅(作者将水珠比喻为朵朵白梅,不仅突出了其形状特点,还表现出水花轻快飞舞飘落的动态之美)指名读。(2名) 你读得真美啊!仿佛这个富有诗意的梅雨瀑现在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想亲眼看看梅雨瀑吗?好!让我们一同去欣赏梅雨瀑的美景。(课件视频)飞溅的瀑布,悬浮的亭子,还有那一泓静而深幽的潭水,犹如一幅立体画卷,设想一下,当头顶的浮云流过,点点梅花飘散,你会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是什么感觉呢?(出示课件;轻风起来时……再也寻不着它。)齐读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水花飞溅时的可爱和作者对梅雨瀑的喜爱的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 轻盈而多芒的水珠,如花似玉的精灵,早已深刻进作者的心扉,当轻风拂面而过时,偶然--引读
“倏”地形容什么?是啊!晶莹多芒的水花像小精灵一样不仅印入作者的心扉,同时也深深地刻入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带着轻快喜爱之情来朗读。好美啊,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永远地记在脑海里?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比较比喻词的不同,进行比喻句练习。
朱自清的比喻手法,使我们生动形象的感受到梅雨瀑的美。(出示所有比喻句)这些比喻词都表示什么意思?(像,好像)一样的意思为什么用不同的比喻词呢?(灵活运用词语会使文章更加生动、精彩)下面谁能试着说一个比喻句呢?同学们平时要多加练习,写作时才会有用武之地啊!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欣赏了梅雨瀑的美丽风光,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齐读课文。 四、总结升华: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层层渲染,把梅雨亭、梅雨瀑描写得神形兼备,妙趣横生。这种细腻准确的描写方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学完这篇课文可能有的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文章题目为“梅雨潭”,可内容却重点介绍了梅雨瀑?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篇课文是节选自朱自清的散文《绿》,原文中,
的确是以梅雨潭为主的,课后有时间,大家可以读一读原文。
五 总结全文:好美的梅雨瀑,好奇特的梅雨亭,好令人神往的梅雨潭,如果有朝一日,你们去浙江瑞安看一看真正的梅雨潭,那时,你们在亭边看潭水、瀑布,游人在远山看亭中的你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