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刘邓大军挥师秀山洪安打响大西南第一

刘邓大军挥师秀山洪安打响大西南第一

来源:化拓教育网
文化56-WENHUA56

庆祝中国党建党100周年1921年7月,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党的“红船”正式起航。100年来,中国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之路。作为一座拥有光荣历史的城市,在中国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重庆从来没有缺席,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里谱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让我们顺着历史长河,回望、致敬那段历史,以及所孕育的伟大红岩精神。

寻访红色足迹,一建筑一故事之复兴银行刘邓大军挥师秀山洪安打响大西南第一

■记者宋婷婷拉拉渡从清水江的迷雾中缓缓而来,不仅承载着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旧梦,更承载了红色文化和光辉党史。因为这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是1949年刘邓大军挥师挺进大西南时,入川的第一站。“渝东南第一门”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边城》里的一段话,而《边城》的原型地,正是洪安镇。洪安镇位于秀山自治县东北角,是渝、贵、湘三省市交界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在沈从文的笔下,洪安边城是一首浪漫的田园诗歌,而在中国党的光辉历程中,却是充满战火与硝烟的一页。“渝东南第一门”1949年5月27日,上海,反动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维系残局,蒋介石将其仅剩的150万中的90万人马,布防在西南地区,意图坚守四川、保住云南,拖延时间,伺机。据《中国党重庆历史》记载,党对西南早有部署。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后,党就明确指示以第二野战军为主,担任和经营西南地区的任务。为此,于8月1日决定成立以邓2021·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小平为第一的西南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党领导的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消灭在的残余势力,粉碎蒋介石割据西南的阴谋,成为的主要任务。在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声中,第二野战军主力完成了在湘西的集结。赓即,西南局在常德召开一系列会议,向所属及单位明确任务;重庆以后的干部配备也在此时宣布。1949年10月13日,电示第一野战军,调第一野战军的第十八兵团入川参战,陕南刘金轩部及第一野战军所属第七军配合作战;指出云、贵、川、康及的总兵力为第二野战军及第十八兵团,共约60万人。1949年10月23日,第二野战军首长下达进军川黔的作战命令。在第二野战军急速向重庆推进的同时,第四野战军第50军、第42军主力与湖北省军区所辖在湖北省军区的指挥下,以主力沿川鄂公路直插建始、恩施、宣恩等地区,一部监视驻防万县地区的孙元良部。至此,西南作战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只待的进军命令。1949年11月1日,发动西南战役,在北起湖北巴东、南至贵州天柱的千里战线上,向的西南防线发起了强大攻势。第二野战军第三、第五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第47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人意料不到的也是“大西南防线”最薄弱的地区川黔边一线突然挺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及第三兵团第10军,由湖南芷江地区进入贵州,以迅猛的动作插入贵州省境,于1949年11月15日贵阳后,迅速将贵州全境。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第47军,从湘西、鄂西出发,多路突进,拦腰截断所谓的“川湘鄂防线”,于1949年11月7日攻占川东南门户秀山自治县。架起浮桥迎大军

刘伯承、率部进军大西南秀山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碑1949年11月6日,刘邓大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六师一O六团前卫到达湖南花垣吉峒坪。消息一传开,秀山李琛就命人把停靠在这一段水路的上百只船全部隐藏,并烧掉了连接花垣和洪安的唯一一座桥——洪茶大桥。反动派妄图以此来截断水陆交通阻止刘邓大军入川,并四处散播“党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的谣言,吓得不明的老百姓急忙躲藏。洪茶大桥下江水流过,这条江就是重庆和湖南的界河——清水江,也是《边城》里描写的“白河”。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江水,却成了大军行进路上的拦路虎。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9

57

文化记录JILU不久,有老百姓从河对岸茶峒镇的亲戚口中得知,刘伯承、带领的纪律严明、吃苦耐劳,挖野菜充饥、睡石板街,对老百姓客气谦和。于是,外出躲藏的老百姓安心回到家。在得知因木船不够用难以渡河时,老百姓还自发将家里的木板和门板扛到岸边,为扎木筏,在洪茶渡口上搭起了一座可供四路行军的浮桥。洪茶渡口位于洪安码头和花垣茶洞码头之间,渡口宽130米。但是,搭好的浮桥只能过步兵和马队,过不了汽车和重炮,车队在对岸茶洞一方的公路上摆了几里长。当地百姓又找来8只称为“娘娘船”(可拖小船的大船)的民船,4只并1只,装成了两只简易渡车船,往返渡车,这才使得几十万大军,数千辆军车、炮车,用了七天七夜渡过清水江。渡江过程中,一匹马驮着一门炮过木筏,因过重,木筏被踩散开,马匹连炮一起掉进江中。3名当地村民见状,立刻跳入江中将炮和马拉了上来。为了表示感谢,将这匹马送给了3名村民。1949年11月30日,刘伯承、进驻洪安,第二野战军司令部驻扎进位于洪安古镇的复兴银行,政治部驻扎在洪安小学内。当晚,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用柴油机发电,把整个洪安古镇照得通明。刘邓首长走上街去,亲切地看望了当地的父老乡亲,群众像过节一样高兴,欢迎二位首长,庆祝洪安。而复兴银行也成为洪安边城红色故事的见证。后,复兴银行即“二野”前委旧址,于198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0月被重庆、市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洪安次日,战士们向秀山县城挺进,沿路受到百姓热烈欢迎。中午,十二军三十六师一0六团进入县城,秀山宣布。借粮证里蕴深情

当年,进驻洪安时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唱着歌:“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当年,两个首长模样的人,站在街上向大家宣布:洪安了,群众再也不会过受压迫和剥削的日子了!这两个人就是刘伯承和。缓缓流淌的清水江,诉说着《边城》中秀秀和傩送的故事。但当地年逾古稀的老人,更记得刘邓大借粮证军进驻洪安后的军民鱼水深情。洪安时,刘邓二人衣着朴素、生活节俭,与当地群众同吃苦同劳作,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并要求所有战士严格执行“三大纪律,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损害群众利益,体恤群众疾苦。不仅不扰民,还帮老乡打扫院子,担水挑柴。有一次,一位战士借用老乡家的水瓢煮饭,后来水瓢不知放在哪里,暂时找不到了。排长得知后,对战士说:“不管弄没弄丢,都要赔偿。”在洪茶渡口搭建的简易浮桥58

2021·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二野”前委旧址——复兴银行刘邓大军在洪安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借粮证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复兴银行内,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几张第二野战新区借粮证。“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群众吃亏。”回想起当年的故事,当地老人的心里仍有说不出的感动。1949年11月6日晚上,在洪安镇附近的大小山头,当地百姓手拿火把、锄头,把藏在地窖中、山洞里的米面、红薯等“保命粮”找了出来,不约而同来到洪安码头,等候的到来。据了解,仅11月6日一天,洪安群众就为刘邓大军捐献“保命粮”10000多斤。刘伯承、两位首长知晓洪安老百姓的义举后,下令要求把群众捐献的粮食一一作好登记,并制作了借粮证,派人送到捐献粮食的群众家中。虽然此证可以充当公粮,但一些收到借粮证的群众却一直舍不得将其拿去兑换粮食,而是收藏在家里的木箱子里。后来条件好了,有些群众在修整房屋时收拾东西,无意间翻出了借粮证,便一直保存了下来。这一张张小小的借粮证,也成为刘邓大军纪律严明、作风廉洁、亲民爱民的有力见证。秀山,使宋希濂大为震惊,决定将其主力撤到乌江以西地区,脱离的包围,企图重新在龚滩、黔江、彭水地域布防,凭借乌江天险,拼死抵抗。但是,人民以迅雷之势,于1949年11月中旬一举了酉阳、黔江,随后又了彭水县城。这时,蒋介石急调孙元良兵团由川东到重庆外围布防,将正向川西北调动的罗广文兵团调往南川布防;同时,又将防守川北的胡宗南部的一个军东运重庆,加强川东南防线,并派蒋经国到宋部前线鼓舞士气。不过,这一系列的调兵遣将已经无济于事。忽而川东,忽而川北,忽而川南,来回调动,早已精疲力竭,沿乌江100余公里布置的防线不堪一击。宋希濂部试图在乌江以西,自龚滩、彭水以西,郁山镇至保家楼布防,阻止的西进。但一部先于宋希濂部第二军抵达龚滩,并给予第二军迎头痛击。宋希濂部防线未稳,即被突破,被迫又退。乘胜追击,以每天行军近100公里的速度,突破乌江天险,翻越白马山,乘宋希濂部和前来增援的罗广文兵团立足未稳,连连痛击,使其溃不成军。蒋介石一再下令死守川东,阻止向重庆挺进,但宋、罗二部却毫无斗志。在强大攻势下,沿千里川湘公路拼命逃窜。从1949年11月7日秀山县城,到11月30日举行入城仪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挥戈西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12月14日巫溪,标志着重庆全境回到人民手中。(编辑刘婷婷327380430@qq.com)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9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