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理想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
细雨斜风的小寒时节,从贬谪之地黄州改任汝州的苏轼,跟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薄薄的云雾将山石水泉掩映在淡烟雾霭当中,二人踱步至洛涧。虽是严冬时节,但河滩边的疏柳却也是妩媚动人,洛涧缓缓流入淮水中。午间坐客于农家,雪沫乳花的茶水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那放在春盘里的自然造就的蓼茸蒿笋更是令人垂涎欲滴。一种自在安然、平和踏实的感觉油然而生,苏轼悠悠的吐出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那种清欢的心境,那种清欢的情境,那种清欢的生活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人生。
清欢,是清淡的欢愉,是人生百味中的无味之味,也是人生态度中的平静自娱之态。清欢,是来自于内心对平静简朴生活的热爱与满足,不执着于名,不热衷于利,不注重物质生活的丰裕与奢华,只讲求内心的品味与欢乐,在“一箪食,一瓢饮,一扁舟,一钓竿,一自然,几亲友,几知己”中即可享受得到。
在一个属于自己的蓬荜陋屋的小家之中,每天与自己的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在餐桌上享受着妈妈主打,我及其他家庭成员打下手共同烹制的美味,即使是吃糠咽菜也比一个人吃大餐要欢乐的多。饭毕,帮忙收拾碗筷,然后一起出去走走,散散步,聊聊天,把酒话桑麻。满足于自己丰衣足食的小康家庭,不奢求成为富豪,只是快乐的享受着亲人常聚的欢愉,永远不会乏味,清欢之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这是我理想的居家生活。
有时候,可以跟一两个知己对坐闲聊,说古道今,侃侃而谈,淡而深长;或者也附庸风雅一番,玩一玩“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游戏,也重温重温曾经的上学读书时光;或者也学古代的宫女,在夜风习习的夏夜,拿着轻罗小扇,去扑流萤(\\这一句写的真好,把古代女子的形态写的可爱活泼),即使只能扑到蟋蟀、飞蛾之类的小虫,那又怎样,我只是欢喜这个过程而已;再或者与挚友一起故地重游,去公园散步,走走停停。看到路边草地上的狗尾巴草,青翠欲滴,随风摇曳,轻轻一拔,将青绿色的茎含在嘴里,尝尝青草的味道,同时两手插在裤兜,将狗尾草衔在嘴角,过过当痞子的瘾。那样自在的生活就是清欢,是去聚餐,去唱卡拉OK、去打台球,去打游戏机所无法感受得到的。我期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能有这样的生活。
去一个城市旅行,最好是一个人,或者跟一个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起,随心所欲的看看转转,停停走走。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古玩珍器,仔细观赏,反复玩味,不能携它回去,就多看几眼,让它永刻脑海,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拍一些写真照,就不用担心记忆会随着时间流走。就这样慢慢的看,慢慢的拍,不必像那些举着小旗,掐着钟点的旅游团那样心急火燎的赶时间,不必顾虑什么,既然是来旅游,就该抛开一切凡尘琐事,全身心的投入到此刻的融入。赶得巧时,可以听听导游们对这些文物的讲解,或者是一些有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业余爱好者的描述与评价,让自己从中获得额外的收益与心灵的满足。有知己同行的话,那就更有意思了,彼此之间为着自己所爱的文物,互相卖弄自己那点才学,有时争的面红耳赤,却又在下一秒握手言和,打架嬉闹。这样的旅行真是不虚此行,自得其乐,觉得这样的生活就是一种清欢。
去爬一座山,到黄昏时也不急于下山,因为黄昏是山景最美的时候,从山顶往下看,看那绿树成荫,看那屋舍俨然,看那因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在橙色的夕阳下,山色空蒙,万籁俱寂,仿佛自己已浸入自然,真的成为了大自然的一份子,如此惬意,这便又生发出一种清欢之感。
这是我理想中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是一种清欢的生活态度与方式。没有李白“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放纵;也没有他“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亦没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凌云壮志;亦没有苏
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古乐天;亦没有仓央嘉措“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无奈感慨。
有的只是一种清淡的欢愉,一种恬淡的心境,一种简朴的生活。只是希望有朝一日在“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时,去看这人生难有几回的梨花雪白,柳絮飘飞的清明可喜之景。以这样一种清欢的态度过人生,追求这样一种清欢的生活方式,该是一种很容易实现的理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