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外汉语中的文化语用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中的文化语用教学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36卷第1O期 2015卑10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 ̄eng University(Soc.Sei) V01.36No.10 0et.2015 对外汉语中的文化语用教学研究 武薇 徐州 221008)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摘要: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开展到如今,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发展。本文从对外汉语语用与汉语文化的关系、影响汉 语中文化语用的主要因素、汉文化词语与语用的分类这三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语用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 提出了对外汉语中的文化语用教学的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262—02 一、汉语语用与汉语文化的关系探究 二、影响对外汉语中文化语用的主要因素 (一)文化的概念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人文风情、价值观念 等。汉语的形成是以汉文化为基础的,因此,只有很好的了 解汉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汉语。 (一)汉语的语用特点 文化的概念是多层次的,当今的学术界一般将文化划 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包含饮食文化、茶酒文化等可 感知的物质或精神方面有形文化,为器物文化;第二个层面 为中层文化,即各种行为方式文化、规范文化等制度文 化;第三个层面则为深层次的观念文化,如人文风情、社会 风俗、审美观念等。其中第三个层面是前两个层面文化的基 础,深层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方面的,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而文化又以传统的价值观念为核 心。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念造成了语言在语用特点方面的差 异性。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必须让对方了解汉文化的背景 及特点,才能更好的学习和了解汉语。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 崇尚内在的表达,以含蓄内敛为特点,例如中国的成语、诗 以特定的方式在大众社会文化中表现出来。 (二)以汉文化为基础的汉语语用 词等就是以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为主。汉语的语用特点是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并在言语行为上反映了这种委婉含 蓄的特点。语言中的语用特点都是通过长久的历史沉淀而 形成的,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总是把第一语言的思维方式 运用到汉语的语用中,导致表达的失误。在语用的深层次方 汉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它不是单一的物质、精 神、社会文化,而是包括了这三大领域的综合性的概 念。语言的诞生与发展是文化的基础,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 各自鲜明的特色,而通过语言表现民族间文化的差异性则 是最普遍的方法。因此在跨文化的交流中,首先要学习和了 解对方深层次文化,掌握对方的交际方式、行为准则和社会 风俗,以此降低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语用障碍。因此在对外汉 语的语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 面,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汉语常常用委婉汉语的表达方 式,将内在的、曲折的自我情感和语言含蓄地表达出来,如 果不了解汉文化的特征,即使在具体的语境中,也无法很好 的理解语言的真正意义。因此,只有通过长时间汉语文化教 文化方面的教学,以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流的顺畅。我国 的传统文化主要以汉字为载体,汉字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 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惯有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初级的汉语教 学中,应把语言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例如汉字的语音、基 学和语用实践操练,才能提高外国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 (二)特定的文化词语对汉语语用的影响 汉语的许多特定文化词语只有以汉文化为背景下才能 理解。文化词语通常不以字面意思为真正含义,因此若没有 文化背景为基础,文化词语的真正含义就很难被理解。汉语 础的语言知识等。在进一步的中级教学中,则要注重文化教 学,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结合,让外国学生在掌握基本 中的这种现象较为常见,所以学习汉语必须以汉文化为基 础,借助汉文化知识加以理解,这一方面对于外国初学者来 汉字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和使用汉字的词汇和句式,了解词 语、成语、谚语等背后的文化背景。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主 要提高外国学生的文化语用能力,在全面了解语言文化的 基础上,使外国学生对深层次的汉文化有整体的了解,在日 说短时间内很难做到。 三、汉文化词语与语用的分类 (一)汉文化词语的分类 常的表达、交际方式中感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观念、 社会风俗以及人文地理等。 一汉文化词语的分类有五大部分:(1)中国独有的物质文 化的词语;(2)反映汉民族传统观念和心态的具有文化涵义 262一 的词语,包括:①动物类象征词语,②植物类象征词,③自然 气象类的象征词,④颜色词,⑤数词,⑥具有修辞意义的人 名,⑦敬语和谦称,⑧禁忌词语;(3)反映中国政治经济制 度、意识形态和道德的用语;(4)由汉民族的历史、生活方 的一大困惑之处,教学一定要注意。(5)禁忌与避讳。不同的 国度隐私的界限是不同的,因此在语言的文化语用中,要了 解对方的文化语用,才能得体适当的展开对话。 四、文化语用教学的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积淀而成的熟语;(5)含有文化内涵 的普通词语。文化词语是数量较为庞大的广面词语,通常表 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外国学生能够正确 层意义和深层的文化互相联系交织,在不同的语境中都会 有不同的文化意义。汉语中的文化词是在中国丰厚的历史 沉淀中和丰富的文化土壤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的 词语,或是普通词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被加以深层 次的文化意义,在看似简单的词义下蕴含了汉语文化的内 地用汉语进行交流,因此文化语用的教学必须做到准确、实 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汉语的意思,流利地使用汉 语。对于汉语,我们不能简单的进行语言层面的教学,而是 要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文化环境来进行全方位的语用教 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在中国的 涵。中国作为历史文化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汉语受较多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汉语中有关颜色、动物、植物、数字 等词语,都有着自身的文化意义,不能单纯的从表面上探 究,也无法直译成另一种语言,这对汉文化基础的外国学生 来说掌握起来很困难。因此要想提高汉语的语用能力,必须 加强文化词语的学习,通过对中国传统的汉文化的了解,来 理解这些文化词的意义。以此,在汉语文化的语用教学中, 文化词义的教学非常重要。 (二)汉文化语用的分类 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精神内涵是通过汉语表现 出来的,外国学习人群只有通过理解汉语的独特文化语用 特点,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准确理解汉语的意义,并且在交 际中熟练运用。可以说文化语用能力是衡量汉语语用能力 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指标。中华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其 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例如中庸之道、尊老爱幼、重义气、 讲诚信等,这些独特的文化使得汉语的语用规则和其他文 化区别开来。这主要表现在:(1)委婉含蓄。委婉含蓄是汉语 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通常是指通过一定隐含的方式表达出 深层的意义。委婉含蓄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许多外国学生不 懂得语言背后的真正含义,容易误解对方的意思,影响汉语 语用的表达。例如在主人说“已经六点了”意思是可以结束 访问了,外国学生通常认为只是时间的表达,而不是主人在 委婉的表示结束访问。(2)邀请和拒绝。中国人的邀请一般 比较斩钉截铁和热情,不让对方有选择的余地,而外国学生 比较注重征求对方的意见。相反,外国学生的拒绝比较简单 和直白,并不像中国人总是很委婉,认为直接的拒绝是不礼 貌的。(3)恭维与客套。中国人对领导、长辈、女生的恭维和 客套是有一定讲究的,通常表现为另一方有着比自己更优 秀的或是自己无法达到的意味,尽管情况可能不是这样;而 外国学生面对恭维一般是欣然的接受并且表示感谢的。这 种差异也会影响交流,因此对这方面的文化语用教学要予 以重视。(4)称呼。称谓是交际中区分双方关系的重要方式。 不同称谓所用语气、感情是不同的,这也是外国学生对汉语 传统问候中,“你吃饭了吗”属于特殊的问候语,但不是适用 于一切场合的问候语,例如在较为正式的场合,就不能运 用。另一点就是在文化语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实用性,部 分教师在汉语的文化语用教学中专门开设了汉文化课程, 介绍中国传统的节Et、习俗、庆典、美食等中国传统文化,这 有助于外国学生了解中国的深层文化,使学生理解汉语的 意义。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得体地在汉 语语境中使用汉语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实用性原则是不可 忽视的。 (二)以汉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础 对于大多数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中国人的思维 模式、民俗风俗、社会人文、价值理念都是从未接触过的。所 以在使用汉语的交际中,他们会发现自身的行为举止与我 们传统的观念格格不入,不能够很好地融人语境中。因此, 对外汉语的文化语用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汉语的词汇和语 言技能,而是要结合特定的汉文化背景,有意识地使教学内 容与文化风俗相联系。 在对外汉语的文化语用教学中,我们也要采用一定的 方法,将语言、文化背景、语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技能, 而不是单纯地训练语言技能。要让外国学生将语用能力和 文化背景相互融合,熟练的在汉文化的语境中得体地使用 汉语交流。 参考文献: [1]马东.中外文化交流及语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2006. [2]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唐雪凝.对外汉语语用的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 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光磊.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田,语言教学 与研究,1987,(2). (责任编辑王文江) —.2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