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 ···················线·····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 :100分)

一、细心选择(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调查中:①调查你所在班级同学的年龄情况;②检测无锡的空气质量;③为保证“风云二号08星”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航班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封··································密··························· ·( ▲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2.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500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10%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容量是( ▲ ) A.500 B. 10% C.50

3. 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 )

A.a63axaa2b2a2a B.bxb C.

abab D.xyxy1 4. 分式

mmn,mn(mn)2,nmn的最简公分母是 (▲ ) A.(mn)2(mn) B.(mn)3(mn) C.(mn)(mn) D.(m2n2)2 5.已知x-y≠0,且2x-3y=0,则分式

2xyxy的值为 ( ▲ ) A.-6 B. -1 C.2 D. 4 6.已知□ABCD中,∠B=4∠A,则∠D=(▲ )

A.18° B.36° C.72° D.144°

7.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BC,②AD=BC,③OA

=OC,④OB=OD,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 ▲ )

ESF2DA.3种 B.4种 C.5种 D.6种

8.如图,Rt△ABC中,∠C=90°,AC=12,BC=5,分别以AB、

GS3IS1AC、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正方形ABDE、ACFG、BCIH,CS4H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则S1+S2+S3+

A第8题

B源-于-网-络-收-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S4 等于 ( ▲ )

A.60 B.90 C.144 D. 169

二、精心填空(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9.某班50名学生在适应性考试中,分数段在90-100分的频率为,则该班在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有 ▲ 人.

10.现有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6个小球,分别为1个黑球、2个白球和3个红球,现从中随机摸出3个球.请写出一个不可能事件: ▲ .

11.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任想一个数字,记为a,再由乙猜甲刚才所想数字,把乙所猜数字记为b,且a、b分别取0、1、2,若a、b满足ab1,则称甲、乙两人“心有灵犀”.现任意找两人玩这个游戏,得出“心有灵犀”的概率为 ▲ . 12. 当x ▲ 时,分式

x-35

有意义;若分式的值为0,则x= ▲ .

x+4x-2

12xy3的分子、分母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得 ▲ ; 计算13.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分式212xy23m1的结果为 ▲ . MNm11m14. 观察:a111,a2=1﹣m,a3=1﹣,a4=1﹣,…,则

A‘a2015= ▲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15.如图,将△ABC沿它的中位线MN折叠后,点A落在点A’处, ∠B=115°,则∠A’NC= ▲ °.

16.如图,是将菱形ABCD以点O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旋转270°后形成的图形.若∠BAD=60°,AB=1,则图中阴影部分为 ▲ .

17.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B落在边AD上,折痕EF分别在AB、BC上(含端点),且AB=6cm,BC=10cm,则折痕EF值是 ▲ .

三、用心解答(本大题共54分)

源-于-网-络-收-集

B第15题ADOC若∠A=30°,

BCBEA90°,180°,

的面积

第16题FC的两端的最大

B‘第17题D====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8.(本题8分,每小题4分)计算:

a23m15a1 ⑴ ⑵ a1m5m

abb2219.(本题6分)先化简,再求值:

ababab2

,将

a3代入求值. b220.(本题8分)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为此我市教育部门对部分学校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的八年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把学习态度分为三个层级,A级:对学习很感兴趣;B级:对学习较感兴趣;C级:对学习不感兴趣),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①和图②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此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 ▲ 名学生; (2)将图①补充完整;

(3)求出图②中C级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

(4)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我市近8000名八年级学生中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学习态度达标(达标包括A级和B级)?

21.(本题6分)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请在所给直角坐标系中按要求画图和解答下列问题: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以A点为旋转中心,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AB1C1,画出△AB1C1. (2)作出△ABC关于坐标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2B2C2.

(3)作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P. 若点P向右平移x个单位长度后落在△A2B2C2的内部(不含落在△A2B2C2的边上),请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提醒: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

22.(本题8分)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 (1)求证: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DBEF是菱形?为什么?

23.(本题8分)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DEFG的边DE上,连接AE,GC. (1)试猜想AE与G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将正方形DEFG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E落在BC边上,如图2,连接AE和GC.你认为(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24.(本题10分)在正方形ABCD中,O是AD的中点,点P从A点出发沿A→B→C→D的路线匀速运动,移动到点D时停止.

(1)如图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2,点P的运动速度为2单位长度/秒,设t秒时,正方形ABCD与∠PO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①求当t=4,8,14时,y的值.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②求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2)如图2,若点Q从D出发沿D→C→B→A的路线匀速运动,移动到点A时停止.P、Q两点同时出发,点P的速度大于点Q的速度.设t秒时,正方形ABCD与∠POQ(包括边缘及内部)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S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3所示.

①P,Q两点在第__▲____秒相遇;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__▲____. ②点P的速度为__▲____单位长度/秒;点Q的速度为___▲___单位长度/秒.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参及评分标准

一、细心选择(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B; 2、C; 3、D; 4、A; 5、D; 6、D; 7、B; 8、B. 二、精心填空(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9、5; 10、 摸到3个黑球(答案不唯一); 11、

3x4y7; 12、≠2 3; 13、 1; 14、

3x4y9110; 15、 110; 16、33 17、10 1m3三.用心解答(本大题共54分)解答应写出演算步骤.

a2(a1)(a1)15m1518、⑴原式= (2分) ⑵原式= (2分) a1a15m5m=

11 (4分) = (4分) 5a1a2b2b219、原式=2(2分)

ab2a2b2a2=2 (4分) ab2代入计算得

9,计算正确再得2分. 520、(1)200(2分)

(2)图形正确(4分)(图略)

15%=54°(3)C级所占圆心角度数:360°(6分)

(4)达标人数约有8000(25%+60%)=6800(人)(8分) 21、⑴图略(2分) (2)图略(4分) (3)5.522、(1)∵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BC. (2分) 又∵EF∥AB,∴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 (4分) (2)当AB=BC时,四边形DBEF是菱形.理由如下:(5分) ∵D是AB的中点,∴BD=AB. ∵DE是△ABC的中位线,∴DE=BC. ∵AB=BC,∴BD=DE.

又∵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BFE是菱形.(8分)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23、(1)答:AE⊥GC;(1分)

证明:延长GC交AE于点H,在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DEFG中, AD=DC,∠ADE=∠CDG=90°, DE=DG,

∴△ADE≌ △CDG,(2分) ∴∠1=∠2; ∵∠2+∠3=90°, ∴∠1+∠3=90°,

∴∠AHG=180°﹣(∠1+∠3)=180°90°=90°,

∴AE⊥GC. (4分) 答:成立;(5分)

证明:延长AE和GC相交于点H,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DEFG中, AD=DC,DE=DG,∠ADC=∠DCB=∠B=∠BAD=∠EDG=90°, ∴∠1=∠2=90°﹣∠3; ∴△ADE≌△CDG, (6分) ∴∠5=∠4;

又∵∠5+∠6=90°,∠4+∠7=180°﹣∠DCE=180°﹣90°=90°, ∴∠6=∠7,

又∵∠6+∠AEB=90°,∠AEB=∠CEH, ∴∠CEH+∠7=90°, ∴∠EHC=90°, ∴AE⊥GC.(8分)

24. 解:(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S正方形ABCD=122=144. ∵O是AD的中点,∴OA=OD=6.

①(Ⅰ)当t=4时,如图1①.∵AP=2×4=8,OA=6,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S△OAP=×AP×OA=24,

∴y=S正方形ABCD﹣S△OAP=144﹣24=120;(1分) (Ⅱ)当t=8时,如图1②. ∵AB+BP=2×8=16,AB=12, ∴BP=4,∴CP=12﹣4=8,

∴y=(OD+CP)×CD=×(6+8)×12=84;(2分) (Ⅲ)当t=14时,如图1③.

∵AB+BC+CP=2×14=28,AB=BC=CD=12, ∴DP=12×3﹣28=8,

∴y=S△ODP=×DP×OD=24;(3分) ②分三种情况:

(Ⅰ)当0≤t≤6时,点P在边AB上,如图1①. ∵AP=2t,OA=6,

∴S△OAP=×AP×6=6t,(4分) ∴y=S正方形ABCD﹣S△OAP=144﹣6t;

(Ⅱ)当6<t≤12时,点P在边BC上,如图1②. ∵AB+BP=2t,AB=CD=12, ∴CP=24﹣2t,

∴y=(OD+CP)×CD=×(6+24﹣2t)×12=180﹣12t;(5分) (Ⅲ)当12<t≤18时,点P在边CD上,如图1③. ∵AB+BC+CP=2t,AB=BC=CD=12, ∴DP=36﹣2t,

∴y=S△ODP=×DP×OD=108﹣6t.(6分)

综上可知,y=;

(2)①∵t=0时,S=S正方形ABCD=16, ∴正方形ABCD的边长=4.(7分)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t=4时,S=0,

∴P,Q两点在第4秒相遇;(8分) ②∵S与t的函数图象由5段组成, ∴P,Q相遇于C点,

∵时间相同时,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而点P运动的路程=点Q运动的路程的2倍, ∴点P的速度=点Q的速度的2倍.

设点Q的速度为a单位长度/秒,则点P的速度为2a单位长度/秒. ∵t=4时,P,Q相遇于C点,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4(a+2a)=4×3, ∴a=1.

故点P的速度为2单位长度/秒,点Q的速度为1单位长度/秒.(10分)

源-于-网-络-收-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