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们小点儿声》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五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而设置。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保持良好的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发现与实践,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文明习惯。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蹦蹦跳跳,开心地玩耍。经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的养成了一些好习惯,不过很多时候,就忘记了在公共场所不该大声喧哗,不该做打扰别人的事情,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放开音量,所以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督促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好习惯,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小点儿声。
2.知道在公共场所小点儿声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3.作为小公民应有责任意识,能运用调音小妙招,逐步养成文明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课
1.师用不同音量向不同对象问好,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人,音量需要调节的。
2.师引出课题。(板书:12.我们小点儿声)
过渡:为什么要小点儿声呀?别急,我请了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玩,他呀有着千里眼和顺风耳,看(出示葫芦娃图片)葫芦娃想要和我们一起玩“挑战小耳朵”的游戏。
二、情境亲体验
活动一:我来挑战
1.师播放噪音干扰学生听歌,学生思考:在歌词当中“轻轻轻轻”4个字连在一起,一共出现了几次?
2.师降低噪音让学生听歌,学生思考:这一次为什么能听清楚歌曲了?
小结:听歌时,当其他的声音都小点声,环境就安静了,我们也能听清楚歌曲。
3.思考问题:其实,不仅是听歌,还有哪些时候我们也需要安静一点的环境?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5.播放葫芦娃的录音进行小结。
小结:同学们,安静环境是每个人所喜欢的,我的顺风耳在用时也需要安静点的环境,吵闹环境会让人不舒服。所以通过这次听歌的挑战,要知道我们在一些场合要小点儿声。
过渡:葫芦娃告诉我们他喜欢安静的环境,可是啊,(播放录音“啊”),葫芦娃耳朵很难受。他的耳朵听到了什么?
活动二:我知危害
1.师播放录音,学生思考: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来自于课本的哪幅图?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时候声音也很吵,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在吵闹的环境里面,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还会使我们的心情变得不好。
过渡:刚刚那么吵的声音,让葫芦娃这么难受,我们赶紧想想办法,做个小小调音师帮帮我们的朋友。
活动三:我是“调音师”
1.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调音师。
2.课件出示教室内、校园里、校园外学生活动的场景,学生扮演调音师,分享降低声音的妙招。教
师相机板书(贴板书:动作轻轻说话轻轻做警示贴互相提醒就近借物)
小结:你们真是群厉害的小调音师。调完声音,葫芦娃的耳朵都不疼了呢。葫芦娃参观完我们的校园,发出感叹:真羡慕你们在这么美丽、文明的学校里学习。走出校园我们也要用上这些小妙招做一个文明的孩子(板书:文明)。
三、总结延伸
学生交流:是不是无论什么时候,声音越小越好呢?为什么不是越小越好?教师点拨引导。
总结:孩子们,今天我们和葫芦娃玩得很开心,也明白了在公共场合我们要做说话轻轻,动作轻轻,用上这么多妙招来保持公共场所的安静。(板书:......)你要做到,我要做到,我们都要小点儿声,让文明之花开在我们心中。
【板书设计】
12.我们小点儿声
文明
动作轻轻说话轻轻
做警示贴
互相提醒
就近借物
......
12《我们小点儿声》教案 篇二
一、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我们小点儿声”
第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保持安静”的标志,知道在这些场所保持安静。2、了解在没有安静标志的场所也需要保持安静。
3、养成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良好文明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养成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尊重他人的文明习惯。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手机、声音分贝测试软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奇妙莫测的大自然,将各种声音构成一曲美妙绝伦的自然交响曲。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出示绘本)说说你们听到的声音?为什么第二次除了风声和雨声外,还能听到其他的声音。
播放音频:绘本1,对比风声放大掩盖流水的声音和风声渐渐变小,风声伴着流水的声音
绘本2:雨声放大掩盖小鸟的声音,雨声渐渐变小,听见小鸟的
声音。
2、揭示课题:不管是风声、雨声、流水声还是鸟叫声,都很好听.大自然就像是一个奇妙的调音师,它总能让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上一节课我们作为小小调音师调节了校园里的声音,今天我们将走出校园去看看。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板书:我们小点儿声)
设计意图:利用音频,将教材的绘本变成具体的声音演绎,从“保持自然环境的安静”出发,更能启迪学生如果每个人都能安静的聆听,用心地感受,就能走进文明,感受更多美好。活动一:走近标志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医院、图书馆、博物馆有保持安静标志的场景请学生上台,在白板上从场景中拖出场景中的标志,并利用白板放大镜功能放大标志,介绍标志的含义。
小结:三个地方我们都看到了提醒大家保持安静的标志,可是这三个地方实际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从学校生活拓展到社会生活,呈现三个常见的有“保持安静标志”的场所,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标志,并明白标志的作用。
活动二:声音分贝小调查
上一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个小工具:声音分贝测试软件。我们扫描二维码进行了下载。同学们还利用软件测量了校园的各个地方。课外,同学们还并分组走访了医院、图书馆、博物馆这三个地方,并利用它实地测量了这三个地方的声音分贝。那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接下来就有请各个小组给大家分享你们的调查结果吧!
一、小组汇报:
1、一小组汇报,重庆市儿童医院的调查情况
播放视频:重庆市儿童医院情况、实地测量环境声音分贝和采访市民的情况
讨论:看完视频,请同学们谈谈感受,想一想这样的环境影响了哪些人?视频里的声音都来自于哪里,其中哪些声音是可以理解的,哪些声音是可以控制的?怎样控制?(学生将视频里的声音通过白板的拖拽功能进行分类辨析。)
小结:体谅弟弟妹妹生病的难受的哭闹,你们真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手机看视频打游戏时,能想到医院有保持安静的标志,带上耳机不影响他人,这真是一个文明的举动。你的一个简单的行动为大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真是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二小组汇报,重庆市图书馆的调查情况
汇报中孩子们出示他们在调查过程中拍到的保持安静标志地图片、市民安静借阅图书阅读图片、实际测量分贝的图片。介绍了在这样地环境下,访谈了图书馆阅读的市民的感受。
师:大家能在图书馆静下心来读书,是谁给大家营造了这样安静的氛围呢?
小结:市民们能遵照标志,自觉营造看书、学习需要的安静环境,这正是作为公民的素养。如果我是游客来到重庆,我会为重庆市民的素养点赞。
三小组汇报,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的调查情况
孩子们呈现博物馆里保持安静地标志、一些这些不文明地行为、实地测试的分贝图。
师:是什么让博物馆里的实际分贝数大大超过应有的分贝值呢?学生自由讨论,我们在博物馆应该怎么做呢?(当3小组的同学表演怎样文明参观博物馆时。其它同学利用手机里的声音分贝测试软件,测量现场的声音分贝。)
师:为什么同学们现场测出地数值,能够达到正常地范围呢?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安静有序的排队参观,遇到感兴趣的东西小声讨论,正是因为这些文明的行为,让周围的声音变小了,我们的一言一行正是我们文明的体现。
出示绘本:我们声小了,听得见心灵的声音;在博物馆里,我们声小了,听得见文明的声音!
总结:从三组同学的走访中,同学们通过佩戴耳机、有序参观、小声讨论,这些文明行为,让我们
的医院、博物馆有了良好的环境。除了上面这几个地方,当你在其他地方看到了体现安静的标志时,我们就应该自觉控制自己的音量,不影响他人,这就是文明的行为,也是我们作为小公民应该具有的素养。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课前实地观察、走访的实践活动。由事例引发全体学生进行思考,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尊重他人、保持安静的文明意识。
活动三:声音的旅行
1、师: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地方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我们还需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吗?
2、师:本学期我们学校要去重庆科技馆游学。这是我们这一次的游学路线,(课件演示游学路线)我们将从学校出发,乘坐6号线前往,在游学的过程中,我们将参观几个展区,还将观看一场科幻电影。
3、师:但是,在整个游学的过程中,公交车上、排队的地方和电影院里都没有保持安静标志,大家又是怎么做的?播放视频:人们在公交车上、排队时、电影院的情况。师:请你选择一个场景,小组讨论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旁边的人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上台在白板上将标志拖到合适的场景,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的公共场所,就像大家说的那样,我们也应该根据情况自觉调节自己的音量,不打扰他人。4、课件出示学校楼道、操场、走廊、实验室。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没有保持安静的标志,同样需要我们小点儿声?(校园的走廊、电梯、商场、餐厅等)
师:孩子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找到我们身边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不论是学校、公园还是商场、银行。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虽然没有保持安静的的标志,我们也要小点儿声。那么,是不是这些地方我们就不能说话了呢?5、课件出示电梯场景
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电梯。丽丽和她的2个伙伴正乘坐电梯去上班,这时候他们可以聊天吗?为什么?
师:当电梯来到11楼,又进来的2个人,这是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调节自己聊天的音量,不打扰其他人乘坐电梯。
师:公共场所不是不可以讲话,只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音量,不影响他们,就是文明的行为。
设计意图:选择一个学生亲历的事例,通过三段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活中即便没有安静的标识,我们也需要保持安静。由事例进行拓展,让学生发现身边没有提示标志的公共场所。这,也是一种自我教育。最后利用电梯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调节音量,而不是只要是公共场所都不能讲话。
【全课总结】
师:孩子们,通过你们两节课的走访、分析和讨论,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安静的公共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共同维护。这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养成好习惯,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吧!
12《我们小点儿声》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2.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不打扰别人。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亮亮,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亮亮,你好!
师:亮亮和我们一样,也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亮亮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亮亮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亮亮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亮亮回答问题,亮亮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
说:“请你大声一点。”亮亮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时候需要小声说话,揭示课题《我们小点儿声》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一)教室里面有点吵1.我们来看这两幅图,谁来描述一下这个教室里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教室给你什么感觉?2.我们班级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说一说我们班级里让你讨厌的声音:学生重重的关门,大声喧哗,挪动桌椅,下课跑闹……
3.刚才我们说了好多班级里让我们讨厌的声音同时我们也想了一些制止这些噪音的方法,那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
(1)就我一个声没关系的,不会影响大家
(2)他们大声说话,我要大声告诉他们不许说了
(3)大家都在学习呢,我们不要说话了,嘘!
(二)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我们小声点?
1.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
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
生2:这里没人,你可以坐在这儿。
师:真好,这两位同学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2.校园内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小点儿声?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食堂微机室阅览室音乐教室……
3.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的思维走出校园想一想校园外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声音?
生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
生2:在休息室里要小声说话,免得影响别人休息。
生3:看电影时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要不然会影响别人看电影的。
生4: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
(三)做个小小调音师
1.同学们,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来做个调音师,你想怎么做来减少这样的大声呢?(从自己做起,做个警示牌提示自己)
2.小组讨论怎样小点声:当场实践。
3.学生设计警示语标志并进行展示。
下面呢让我们来进行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设计一些警示标志,去提醒自己和他人,在出发之前我们先要培训一下,争取做个合格的“调音师”
(1)展示一些公共场合的警示标志和学校的警示标志。
(2)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警示标志。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把这些标志贴在需要的地方,去提醒他人。
(四)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给自己鼓励一下,老师奖励大家听一个小故事。观看《关闭大嗓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平安童谣:
《以手捂嘴笑低声》
不大叫,不发疯,
乘车端坐要安静。
妈妈小声讲笑话,
以手捂嘴笑低声。
师生一起拍手说童谣。
三、总结收获
师:学会分享是一种快乐,那么谁愿意把这节课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生2: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四、拓展延伸:
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这样既不影响他人,也是自身文明的一种体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同时也监督身边的人,做好小小调音师,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美好的声音,而不是扰人的噪音。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最后让我们以一首《我是轻轻》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师生共同吟诵儿歌并做动作:
我是轻轻,我是轻轻
说话轻轻,走路轻轻
唱歌轻轻,敲门轻轻
放东西也要轻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