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学2011年11月第32卷第32期 ·6951- 结核性腹膜炎的观察和护理 邱雨(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吉林九台130500)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观察;护理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 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女性 多见…。结核性腹膜炎是仅次于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的常 流,要注意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如有管道堵塞要及时冲洗, 必要时更换。根据情况采用持续性引流或间歇性夹闭。 3护理 见感染性疾病,占结核病发病率的5%,因其病程长,易复发, 可引起肠梗阻、不孕等并发症,所以临床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 复显得十分重要。现对我科2007年~2009年收治的47例结 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47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中,男18例,女29例,年龄15— 48岁,平均(29±0.6)岁。伴发肠梗阻46例,伴发多浆膜腔积 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11例,死亡1例,好转出院46例。患 者均根据病史、临床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 2临床观察 2.1 体温:结核性腹膜炎通常有午后低热的表现,也可表现 为不规则热,体温37.5—39.5 ̄C,急性期及重症患者也可表现 为高热,发热时间可在晚上或清晨,甚至稽留热,体温40℃以 上。 2.2腹部表现:所有患者均有腹胀、腹部隐痛或钝痛,阵发性 加剧。触诊可触及腹部包块、腹壁柔韧感,有大量腹水的患者 腹胀严重,腹部膨隆。大便为稀糊样,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 现。出现肠梗阻的患者可有严重腹胀、腹痛及排气、排便停 止。 2.3 全身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 2.4并发症观察:肠梗阻、肠穿孑L及肠瘘是结核性腹膜炎最 常见的并发症,女性患者还会因为盆腔结核累及到卵巢、输卵 管、子宫导致不孕。临床主要观察患者有无剧烈腹胀、腹痛、 排气排便停止、恶心、呕吐等,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女性患者 要观察月经情况及腹部体征,必要时建议做相关妇科检查 j。 2.5 用药观察:对明确诊断的患者要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 护士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患者体温下降、 腹痛及腹胀缓解、乏力减轻,说明用药有效。抗结核药物不良 反应大,对肝、肾、眼、耳等有一定的损害,应注意患者用药后 的反应,及时发现药物引起的损害,报告医生及时调整药物种 类及剂量。 2.6腹水观察:结核性腹膜炎伴有大量腹水的时候,需要腹 腔穿刺放腹水或下管引流。腹水多为渗出液,草黄色,有时可 为淡红色。腹水中蛋白含量3O g/i 以上,白细胞计数超过 500×10。/L,静止后可凝结成块。第1次放腹水量不超过 3 000 ml,放腹水后可用腹带在腹部适当加压包扎,以免腹壁 压力降低增加腹水渗出。我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做腹腔引 3.1 一般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持空气新 鲜,阳光充足,以利于患者恢复。休息能降低机体代谢,减少 毒素吸收,减轻毒血症症状。体温恢复正常、腹水消失,可逐 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劳累为度。患者的病室应阳光充足,温湿 度适宜。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减少体力、脑力劳动。对于合 并多浆膜腔积液的患者,指导合适的体位,避免不必要的活 动,改善呼吸循环状态,减轻负荷。 3.2 饮食护理: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处于消耗多、吸收差的 负氮平衡状态,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消瘦、贫血、水肿、舌炎、 口角炎、维生素缺乏等表现。因此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 白、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 保证营养供应,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如出现不全肠梗阻表现, 则需进流食或禁食。为避免肠梗阻及肠穿孔等并发症,患者 应避免食用粗糙、生硬、不易消化的食物。烹饪时注意色香味 俱全,满足患者喜好,增加食欲。食物以新鲜水果、蔬菜、鲜 奶、蛋黄为佳 。 3.3 用药指导: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原则是早期、适量、规律、 联合、全程,用药周期一般从6个月一1年半不等,有的还需要 更长时间。患者常因不能坚持正确使用药物导致病情反复或 延迟,不利于康复。护士应做好健康宣教,与患者及家属制定 共同的护理目标,督促患者按时、按剂量服药,并保证出院后 仍每天服药。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宣教到位,患者用药出 现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并督促患者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和血 尿常规,及早发现药物性损害。抗结核药物对胃肠道有一定 的刺激作用,必要时可将顿服的药物改为3次/d口服,对胃刺 激性大的药物可在饭后口服,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可适当给予 胃黏膜保护剂和抗酸剂,也可用中药调理。如因禁食需要停 服口服药物,可通过静脉给药。对于需要静脉输注的药物,要 注意保护静脉,调整输液速度和浓度,输液前后可用热毛巾湿 敷,减少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为促进腹水吸收、减轻毒血症 症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护士应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及疗 程,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 3.4 腹腔穿刺及引流的护理: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 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标本及时送检。保持引流部位清 洁、干燥、无菌,固定妥帖。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引流口有 无渗出。告知患者保持引流袋持续低位,引流袋定期更换。 如需变换体位、更换引流袋时要先将引流管夹闭,以免发生感 染等并发症。 -6952· 吉林医学2011年11月第32卷第32期 3.5 心理护理:该病患者多为经济条件不理想,生活条件差 的农村患者,同时治疗周期长,周围的人怕传染而有意回避, 长期住院影响工作、生活、学习,患者容易产生自卑、焦虑、忧 4参考文献 [1] 陆再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吕瑞兰.结核性腹膜炎并发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J].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2:26. 虑、孤独、恐惧等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护士应根据情况 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并给家属及患者亲友讲 解疾病知识,让他们提供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创造一个宽松 的心理环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育龄女性,尤 其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强调积极治疗可取得的效果。如 发生不孕,更需要对患者的支持。 [3] 梁秀丽.结核性腹膜炎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临床医 药研究杂志,2006,147:58. [收稿日期:2011—04—14编校:侯小玲/郑英善]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救中的应用 金峰花(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吉林延吉133000) [关键词] 颈外;静脉留置针;急救 急重症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抢救措施不及 3讨论 时,往往造成不可逆后果,而静脉通路的建立在抢救过程中显 得尤为重要。2004年6月一2008年12月,我科对96例急诊 危重患者抢救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大,充盈时最大管径 可达(0.6±0.20)em_2 J,其体表投影比较明显,易充盈,可在 直观下进行穿刺,而且距离心脏较近,输入液体药物可迅速进 入有效循环,是抢救危重患者较理想的穿刺部位。 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与静脉切开置管相比,具有创 伤小、速度快,既避免了静脉切开造成的静脉永久性损伤,又 可在紧急情况下穿刺留置,保证短时间内用药,为危急症患者 争取抢救时间。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4例,女42例;年龄18—88岁,平均 42岁。其中创伤性休克34例,脑出血15例,急性心肌梗死21 例,有机磷农药中毒8例,上消化道出血14例,全身衰竭4 例。 留置针管柔软、光滑、不易打折、刺激性小,可较长时间保 1.2 方法:患者去枕平卧位,肩项下垫一枕以暴露颈部,头转 向穿刺对侧,左手食中指压迫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以下部分, 待颈外静脉上段充分充盈显露后以其中点为穿刺点,常规消 毒皮肤,并用左拇指固定绷紧穿刺区皮肤,右手持针用20G或 22G的“Y”形一次性静脉留置针,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成15 ~留,避免了多次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颈外静脉置管 较少影响患者的翻身及大小便,有利于危重患者的用药。 选择颈外静脉穿刺时,要认真评估患者的一般状态,对谵 妄躁动、体形肥胖、颈部短小者则不宜采用,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避免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每天更换穿刺点 3O度,沿血管方向进行穿刺,见有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见 敷料和输液导管。注意观察是否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 脱落、堵塞,液体是否畅通。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 志、皮肤黏膜、尿量等变化。 经临床实践证实,在急诊患者抢救中应用颈外静脉穿刺 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便于用药;穿刺成功率高,既避免 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又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患者 回血后退针芯1~2 mm至外套管内,右手固定针芯,左手轻柔 将套管送人后退出针芯,连接输液器,无菌输液贴将留置针与 周围皮肤固定,调节输液速度,检查留置针通畅度。用注明置 管日期、时间的小胶布再次固定留置针管,摆好患者卧位。有 报道套管针可留置5~7 d,在无静脉炎发生时,留置7 d是完 全可行的…。 易于接受,且简单易学,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4参考文献 2结果 本组89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余7例首次穿刺失败,更换 穿刺点后穿刺成功。穿刺时间1—5 min,置管时间1~7 d。 全部病例未见穿刺部位感染及皮下血肿、导管堵塞、空气栓塞 等并发症。 [1]李小燕,刘甲.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 护理杂志,2000,35(2):121. [2] 陈友燕.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 理杂志,2000,35(3):160. [收稿日期:2010—12—16编校: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