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1月第23卷第1期ChinJSportsMed,January2004,Vol.23,No.1・学习园地・
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手段
金花1,2 莫雷2
1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州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应激本义是指一个系统竭尽全力对抗外力作用时的超负荷过程。加拿大学者Selye1956年将此词引入生物学领域,并提出了应激的反应理论[1],开始了以肌肉紧张度、皮肤电、免疫功能等生理参量作为应激反应客观指标的研究,促使人们从生物学反应方面对应激进行研究。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是身心关系的桥梁,研究应激及其应付方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人类应激实验检测了多种应激条件下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发现应激能使免疫功能发生抑制,包括:淋巴细胞毒性降低,干扰素产生减少,吞噬作用降低,NK细胞活性减低,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百分数及比率降低,唾液IgA水平降低等[2]。本文在此着重对有关物理性应激、心理性应激所致的免疫抑制及缓解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1 物理性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体重g计算)。同时该应激可显著提高大鼠血儿茶
酚胺和皮质酮水平。各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胸腺指数(胸腺重mg/体重g计算)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证明了情绪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McEwen等[7]的研究表明,束缚应激可导致大鼠胸腺退化和巨噬细胞活性下降,噪音可降低小鼠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剧烈运动对人体来说也是一种应激刺激,许多实验已证实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8],包括减少循环血中淋巴细胞数,增加肌肉中淋巴细胞的募集,抑制非MHC的NK细胞和LA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减少粘膜分泌型IgA的分泌等。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业已证明,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或赛前训练结束后,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流行性感冒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生率急剧增加。宋亚军等[9]在运动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1.2 心理性应激源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物理性应激源主要指噪声、电击、过冷过热等。王鲁豫等[3]研究了火炮试验应激对军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与试验前相比,试验后SCL-90总
分和7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其它)分增高,免疫指标降低,LDH增高,EPQ测评中P、N分高者和首次参试者以及SCL-90总分>160分者的实验室指标有不同程度变化。
Lysle等[4,5]报道持续分钟的足电击可降低
心理性应激源指恐惧、悲伤、焦虑、矛盾、紧张等。早期的调查研究业已发现精神压力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实验室研究[10]也发现心理应激会导致NK细胞及抑制/细胞毒T细胞增加,对素反应
减少。
在人类研究中,大多采用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应激来检验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少工作是采用学校考试作为应激源,研究学生应激期间免疫功能的变化。张智君等[11]以自编考期应激表现特征测试问卷[包括头部症状、记忆注意症状、消化功能症
状、免疫功能症状(发烧、患感冒或其它疾病的可能性)和睡眠症状等五个方面;采用9点量表计分;得分在1~3之间的被试称为轻度患者,得分在4~6之间的被试称为中度患者,得分在7~9之间的被试称为重度患者]调查大学生考期应激特征,结果自述有考期应激症状者占471%,自述有症状者和无
大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有丝原反应,电击装置诱发的条件反射性应激(心理应激)同样可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邵枫等[6]研究了足电击及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所诱发的情绪应激对大鼠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及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天10分钟,共6天的足电击对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无明显作用,而此电击
作用结合每天10分钟,共8天的情绪应激则可显著降低大鼠体液免疫反应(IgG)及脾脏指数(脾重mg/
通讯作者:金花,Email:jinhua11@163.net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1月第23卷第1期ChinJSportsMed,January2004,Vol.23,No.1・107 ・
症状者的免疫功能得分分别为31532±21539和
21463±21234。Kiecolt-Glaser等人[12]研究了专业考试对医学院学生免疫细胞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考试的压力,学生的各项免疫细胞应答指标均有下降,如NK细胞的活性、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等,而疱疹病毒的抗体数增加。
唐宏宇等[13]对44名低年级医学生期末考试(1周)前后心身症状、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考试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明显升高,身体体征显著增多,自发淋转经PHA和ConA刺激的淋转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
张剑等[14]以田径普修课男子为对象,以接受技评考试为心理应激源,研究了心理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高、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心理应激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同时高特质焦虑运动员表现有血浆白细胞介素-1活性显著升高;心理应激后低特质焦虑运动员血浆白细胞介素-1活性无显著改变。
在动物实验中[15],通过电击-光亮处躲避而不是习惯的暗处躲避的学习训练使大鼠处于矛盾情绪之中,可使脾脏淋巴细胞转化明显降低。以振动笼子造成的精神紧张使皮下接种的黑色素肿瘤迅速增长。邵枫等[16]以给予经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应激源,研究了情绪应激对大鼠特异性原发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每次10分钟、共14次的情绪应激显著降低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IgG)水平和脾脏指数,而显著增高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研究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和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证实了情绪性心理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提示交感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此免疫调节作用。
1.3 影响应激强度的因素
异。这提示高特质焦虑个体在高应激后更易诱发细
胞免疫功能改变。张剑等人的研究[14]也提示应激后机体免疫力改变和人格特质类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闻吾森等[18]通过研究认为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外控心理倾向的人主观幸福度低,心理症状多,心理健康水平低;同时还发现,内外控制感对社会支持水平也产生影响,内在控制感强的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有良好社会支持的医学院学生比没有良好社会支持的学生对肝炎B疫苗产生更多的抗体。Thomas[19]对256位中老年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有亲密人际关系的人对PHA的应答能力强于那些没有亲密人际关系者。
美国心理学家RichardS.Lazarus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各种有害的和紧张刺激的认知和应付能力。能有效应对的个体,儿茶酚胺的释放迅速而短暂,高度防卫的个体则有长时间的应激系统的激活。Pen2nebaker等[20]要求50名健康大学生在4天内每天写20分钟日记,内容为个人创伤性事件或旅游见闻。结果发现,写个人创伤性事件的学生,对PHA的免疫应答增强,且在之后的6周内更少去校卫生所看病。温盛霖等[2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稳定和偏外向的性格特征、丰富的生活经历、较高的文化修养等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心理应付方式,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缓解由应激造成的心理紧张。2 应激所致免疫抑制的治疗手段2.1 心理干预
Fawzy[22](1993)认为心理干预对免疫有重大影响,他在对66名癌症患者进行的为期6个月的研究中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的被试,其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免疫细胞数增多。
Dillon和Baker[23]的研究表明,10名被试者看过幽默性的录像后,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明显增加,而对照组看过说教性的录像带之后,其含量无明显变化。Berk等人把10名病人分成2组,5名病人看具有幽默性的电视,结果发现这些病人同对照组相比,其淋巴细胞的胚细胞样转变明显增加,而皮质醇降低。
Gruber等[23]采用渐进性放松训练、有意想象和生物反馈的方法对10名晚期癌症病人进行了长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以下免疫指标发生了变化:PHA抗原反应、ConA抗原反应、总白细胞反应、白细胞介素Ⅱ、NK细胞活性、红细胞玫瑰花结测定、IgM和IgG。Smith[23]将28个在“静默”训练方面有素养
应激时应激性刺激信号被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所接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其中应激源的强度、社会支持、性格特征、应付方式和生活经历等是决定是否产生应激反应及产生的应激反应的强度等的关键因素。
庄洁等[17]研究了心理应激对高特质焦虑和低特质焦虑运动员T淋巴细胞亚群和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结果:高应激状态下,高特质焦虑组CD4+细胞数量显著减少,CD4+/CD8+比值显著下降,但低应激状态下高、低特质焦虑组无显著性差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08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1月第23卷第1期ChinJSportsMed,January2004,Vol.23,No.1的人随机分成2组,要求第一组被试抑制带状疱疹的免疫反应,要求第2组被试提高对带状疱疹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要求“提高”的那一组被试比要求“抑制”的一组被试在皮肤反应方面明显增强。这说明主观可以抑制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反应。张剑等[14]对高特质焦虑和低特质焦虑田径普修课男子进行为期1月的心理训练(半个月放松训练和半个月表象训练),结果发现心理训练可使运动员对心理应激产生适应,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1活性与心理应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Kiecolt-Glaser[19]的研究否定了干预的作用。他在考试前对医学院的学生进行放松训练,结果发现,面对考试压力,接受放松训练的学生与没接受放松训练的学生一样,免疫力有所下降。还有研究[19]发现1周三次、持续1个月由大学生对养老院的老人进行的社会支持性干预,没有引起相应的免疫细胞应答的改变。这可能是因为社会性干预的性质、干预者素质、干预的设置、干预者与被干预者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均影响研究结果。2.2 运动疗法
非常显著地低于进行小运动量和大运动量体育锻炼
者);与日本学生相比,我国高校学生应激水平较高,生活质量得分较低,体育锻炼运动量较小。一般认为中等强度运动和急性短时高强度运动激活免疫系统并提高免疫功能,而长时间剧烈运动则可能引起免疫抑制。2.3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29]泛指能调节、增强、兴奋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一大类药物。此类药物或能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使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或具有佐剂作用,增强与之合用的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反应;或能替代体内缺乏的免疫活性成分;或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改变T细胞亚群的比例;促进淋巴因子如IL-1和IL-2的产生,并进而影响其它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诱导干扰素的产生;保护和/或重建因肿瘤放疗损伤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等。根据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物来源制剂,包括微生物来源如卡介苗等,人或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如胸腺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化学合成药物,如左旋咪唑等。临床上常试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其研究已有一定深度,但在如何有效利用药物辅助改善机体因应激引发的免疫抑制方面的研究较少。
王会艳等[30]研究了胸腺肽对心理应激引起的老年大鼠免疫功能降低的改善作用,实验中采用可控/不可控电击模型。结果表明,受到6天、每天半小时的可控或不可控的足底电击(66V,110mA)后,与不受电击的对照组相比,不可控组老年大鼠的免疫功能显著下降,而可控组没有明显变化;可控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在受到电击后显著升高。这两个事实说明长期应激对免疫系统具有破坏作用。腹腔注射小牛胸腺肽(共6次,隔日1次,每次0.5ml,每次在上午9:00-10:00进行)能拮抗这种变化,改善应激情况下老年大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并抑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上升趋势,说明胸腺肽具有明显的抗应激和抗衰老作用。
相对而言,此方面的研究在运动应激领域内开展得较为普遍,而且其所用制剂一般为常见的营养补剂,使用较为方便且更易为大家所接受,但各研究者所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是碳水化合物的补充。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已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干预手段降低心理压力的作用是的。体育运动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应付方式,运用这种方式个体一方面可以转移情绪指向,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社交途径以获得较多社会支持。金卫东[24]认为正常人经剧烈锻炼后感到原有的焦虑、抑郁或愤怒减轻,特别是定期有氧锻炼可以减少正常自主反应引起的紧张,而这种自主反应被认为是焦虑等一系列情绪的生理基础。
任杰[25]对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心理作用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克服心理障碍、解脱精神压力有一定作用。Nieman等[26,27]将36名轻度肥胖的中青年妇女分为运动组(15周轻快步行)和非运动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运动组较非运动组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NK细胞数无变化,而NK活性、IgG、IgA、IgM均显著升高,上呼吸道感染率下降。Scanga等[27]的研究发现配合轻、中度有氧运动和抗阻力练习能减轻饮食控制引起的NK细胞活性降低。
梁德清等[28]研究了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对我国不同专业(理工、师范、地质、医学、人文)、不同层次(本科生、研究生)大学生应激水平及体育锻炼运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最能有效地减缓应激(进行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的大学生SCL-6得分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1月第23卷第1期ChinJSportsMed,January2004,Vol.23,No.1・109 ・
被广为接受,补充碳水化合物的理论基础是假设应
激激素(主要为糖皮质激素)与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的免疫反应有关,则摄入碳水化合物应能通过保持血糖水平而减弱运动时应激激素的升高幅度而减弱运动时的免疫变化。Henson等[31]让马拉松运动员分别在215hr、75-80%VO2max跑台运动前、中、后摄入碳水化合物饮料,结果发现与服用等量安慰剂组相比,实验组皮质醇浓度较低而血糖浓度较高,单核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较低,白细胞记数和中性粒细胞数较低;但两组淋巴细胞对ConA、PHA、PWM增生反应无显著差异,安慰剂组运动后PHA/T
-15.
[4]LysleDT,LyteM,FowlerH.Shock-inducedmodulationof
lymphocytereactivitysuppression,Habitutation,andrecovery.LifeScience,1987,41(15):1805-1814.
[5]LysleDT,CunnickJE,FowlerH.Pavlovianconditioningof
shock-inducedsuppressionoflymphocytereactivity:acquisi2tion,extinction,andpreexposureeffects.LifeScience,1988,42:2185-2194.
[6]邵枫,林文娟,王玮雯等.电击信号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
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心理学报,2000,32(4):428-432.
[7]McEwenBS,BironCA,BrunsonKW,etal.Theroleofa2
drenocorticoidsasmodulatesofimmunefunctioninhealthanddisease:neural,endocrineandimmuneinteracts.BrainRe2searchReview,1997,23:79-133.
[8]陈佩杰.急性运动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上海体育学
细胞比例显著下降。Nieman等[32,33]研究发现补充碳水化合物饮料者长时间大强度跑后血糖水平高,血浆皮质醇、GH增加较少,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作用较低,血免疫功能变化较少。也有学者认为补充VC、VE、、谷氨酰胺及部分中成药等均可以减弱运动引起的免疫抑制,如Cannon等
[34]
院学报,2000,24(1):41-45.
[9]宋亚军,郝梅.恒定功率不同持续时间运动对红细胞免
报道补充VE可
[35]
疫功能的影响.体育与科学,1999,20(3):15-17.
[10]朱新秤,邹从清.西方心理免疫学研究进展述评.医学
β的释放。Bassit等减少下坡跑后单核细胞IL-1
研究了BCAA对三项全能运动员免疫反应的影响,发现赛前补充BCAA1个月(115g/d,2次/d),赛前30min再服用115g,可使实验组各种感染率下降26%,赛后谷氨酰胺、IL-2下降水平低于安慰剂组,
与社会,1998,11(6):52-55.
[11]张智君,霍燕.大学生考期应激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心
理学报,2001,33(2):155-159.
[12]KiecoltGlaser,GlaserR,StrainE,etal.Modulationofcel2
lularimmunityinmedicalstudents.JournalofBehaviorMedicine,1993,9:5-21.
[13]唐宏宇,陈昌惠,李淑然,等.考试应激对医学生心身反
对ConA增生反应加强。Hemila等[36-38]认为补充VC可减弱运动性免疫抑制,降低运动员感染的危险
性。而Nieman等研究发现补充VC8天(1000mg/天)不影响长时间大强度跑后的免疫机能变化。3 小结
[38]
应、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1-4.
[14]张剑,陈佩杰,庄洁等.心理应激和心理训练对不同特
实验研究证明噪声、电击、剧烈运动等物理性应激和悲伤、紧张等各种心理性应激均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从而降低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个体的应付方式、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应激免疫反应差异的重要中介,个体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心理干预(观看幽默的影片、放松训练、心理暗示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获取社会支持等减弱应激免疫反应的强度。但如何从应激的免疫反应机制及免疫细胞本身的代谢特点出发,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抗应激性免疫抑制剂方面的研究尚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及深入。4 参考文献
[1]韦有华,汤盛钦.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
质焦虑运动员免疫指标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19(2):177-178.
[15]林文娟.精神与免疫.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吉林人
民出版社,1998.694-700.
[16]邵枫,林文娟,王玮雯.心理应激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
与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相关性.心理学报,2001,33(1):
43-47.
[17]庄洁,陈佩杰,张剑,等.心理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运
动员T淋巴细胞亚群和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2):174-176.
[18]闻吾森,王义强,赵国秋,等.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
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
(4):258-260.
[19]孙新兰.心理因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心理学动
心理科学,1998,21(5):441-444.
[2]邵枫,林文娟.应激对免疫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心理
态,1998,6(2):11-15.
[20]Pennebaker,KiecoltGlaser,GlaserR.Disclosuresoftraurnas
andimmunefunction,healthimplicationforpsychotherapy.Journalofconsultandclinicalpsychology,1988,56:239-245.
学动态,1999,7(3):1-6.
[3]王鲁豫,仇运国,焦传广等.火炮试验应激对军人心理和
生理影响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14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10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1月第23卷第1期ChinJSportsMed,January2004,Vol.23,No.1[31]HensonDA,etal.Carbohydratesupplementationandthe
lymphocyteproliferativeresponsetolongendurancerunning.IntJSportsMed,1998,19:574-580.
[32]NiemanDC,etal.Influenceofmodeandcarbohydrateonthe
cytokineresponsetoheavyexertion.MedSciSportsExerc,1998a,30:671-678.
[33]NiemanDC,etal.Immuneresponsetoexercisetrainingand/
orenergyrestrictioninobesewomen.MedSciSportsExerc,1998b,30:679-686.
[34]CannonJG,etal.Acutephaseresponseinexercise.Ⅱ.As2
sociationbetweenvitaminE,cytokinesandmuscleproteoly2sis.AmJPhysiol,1991,260:R1235-R1240.
[35]BassitRA,etal.TheeffectofBCAAsupplementationupon
theimmuneresponseoftriathletes.10thInternationalConfer2enceBiochemistryofExercise,p34.
[36]HemilaH,etal.VitaminCandcommoncoldincidence:a
reviewofstudieswithsubjectsunderheavyphysicalstress.IntJSportsMed,1996,17:379-383.
[37]MacNeilB,etal.Lymphocyteproliferationresponsesafterex2
erciseinmen:fitness,intensityanddurationeffects.JApplPhysiol,1991,70:179-185.
[38]NiemanDC,etal.VitaminCsupplementationdoesnotalter
theimmuneresponseto2.5hoursofrunning.IntJSportsNu2tr,1997b,7:174-184.
(2002.04.23收稿)
[21]温盛霖,韩自力,顾华英,等.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
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58-159.
[22]FawzyFI,FawzyNW,HyunCS,etal.Malignantmelanoma:
effectofanearlystructuredpsychiatricintervention,copingandaffectivestateonrecurrenceandsurvivalsixyearslatter.Psychatic,1993,50:681-6.
[23]阎克乐,张月娟,张文彩,等.心理神经免疫学.心理科
学,1997,20(4):357-358.
[24]金卫东.精神免疫学.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7.
352.
[25]任杰.体育运动对老年心理健康影响.山东体育学院
学报,1995,11(4):45-48.
[26]NiemanDC.Theeffectsofmoderateexercisetrainingonnatu2
ralkillercellsandacute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IntJSportsMed,1990,11(6):467-473.
[27]ScangaCB,etal.Effectofweightlossandexercisetraining
onnaturalkillercellactivityinobesewomen.MedSciSportsExerc,1998,30(12):1661-1671.
[28]梁德清,刘绍君.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
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5-6.
[29]林志淋.免疫调节剂及其应用前景.生理科学进展,
19,20(2):174-180.
[30]王会艳,肖健,耿晓峰,等.胸腺肽对心理应激引起老年
大鼠免疫功能降低的改善作用.心理学报,1999,31
(3):330-335.
(上接第81页)
3 参考文献
[1]STerryCanale.Campbell’soperativeorthopaedics,Vol3,Ed
9.1998.2490.
[2]郭秦炜,敖英芳,田得祥,等.关节镜辅助下胫骨结节Ⅲ
[5]FalsterO,HasselbalchH.Avulsionfractureofthetibial
tuberositywithcombinedligamentandmeniscaltear.AmJSportsMed,1992,20(1):82-83.
[6]LipscombAB,GilbertPP,JohnstonRK,etal.Fractureofthe
tibialtuberositywithassociatedligamentousandmeniscaltears.JBoneJointSurgAm,1984,66(5):790-792.
[7]NeuschwanderDC,HeinrichSD,CenacWA.Tibialtuberosity
fractureassociatedwithacompartmentsyndrome.Orthopedics,1992,15(9):1109-1111.
[8]OgdenJA,TrossRB,MurphyMJ.Fractureofthetibial
tuberosityinadolescents.JBoneJointSurgAm,1980,62(2):205-215.
(2003.04.05收稿;2003.07.03修回)
型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华微创外科杂志,2002,2(4):
275-276.
[3]BalmatP,VichardP,PemR.Thetreatmentofavulsionfrac2
turesofthetibialtuberosityinadolescentathletes.SportsMed,1990,9(5):311-316.
[4]ChoiNH,KimNM.Tibialtuberosityavulsionfracturecom2
binedwithmeniscaltear.Arthroscopy,1999,15(7):766-769.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