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94 (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名词解释 5. 填空题 6. 判断题 8. 案例分析题 11.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
1. ( )是幼儿教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儿童 C.遵纪守法 D.为人师表
正确答案:A
解析:热爱教育事业足幼儿教师的基本道德准则。
2.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正确答案:D
解析: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
3.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正确答案:B
解析: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4.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由( )提出的。 A.韩愈 B.柳宗元 C.孔子 D.荀子
正确答案:A
解析: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指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 )因素。 A.生理成熟 B.环境影响 C.遗传 D.主观
正确答案:C 解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指生物的普遍现象——遗传。
6. “鸟被称为有羽毛的动物”是思维过程中的哪一种?( ) A.综合 B.抽象 C.概括 D.比较
正确答案:C
解析:概括是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问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
7. 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划分,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中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结性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来获得新意义的学习。未知概念通过总括下位概念的关键信息而获得意义就是总括性学习。
8.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正确答案:B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9. 在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的是( ) A.山本鼎 B.福禄贝尔 C.乌索娃 D.西泽克
正确答案:D
解析:奥地利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是美术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他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
10. 儿童最容易学习语言发音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正确答案:B 解析:随着幼儿生理上的成熟和言语知觉的发展,幼儿的发音能力也迅速发展,特别是3~4岁期间发展尤为迅速,是幼儿最容易学习语言发音的年龄阶段。
多项选择题
11. 学习的定义说明( )。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E.学习是生理、心理成熟的结果
正确答案:A,B,D 解析: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因此,生理成熟和短暂的变化不属于学习。故,正确答案为A、B、D。
12.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 )。
A.效果强化 B.直接强化 C.间接强化
D.替代性强化E.自我强化
正确答案:B,D,E
解析: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故,正确答案为B、C、E。
13. 以下代表人物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的有( )。 A.桑代克 B.贾德 C.安德森
D.加特纳E.吉克
正确答案:A,B
解析:桑代克和贾德是早期迁移理论的主要代表。故,正确答案为A、B。
14. 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如(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E.怎样骑车
正确答案:A,B,C,D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因此,怎样骑车为程序性知识。故,正确答案为A、B、C、D。
15. 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即( )。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认知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联结阶段E.自动化阶段
正确答案:B,D,E 解析: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经过了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故,正确答案为B、D、E。
名词解释
16.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照顾到个别差异,也就是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填空题
17. 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 )。
正确答案:替代性学习
18.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 )依法确认。
正确答案:因果关系
判断题
19. 获得教师资格就能上岗。(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20.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是说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1. 在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中,铃声是作为强化物而出现的。(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食物是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强化物,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引起狗的条件反射。
案例分析题
22. 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正确答案: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
而一味地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论述题
23. 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1)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就会给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教师的劳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艰巨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3)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否则就会加剧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而且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4)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无法取代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5)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克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其始终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