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7期 园艺学 山西省黄芪高产栽培技术 刘建军马俊华陈志刚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介绍了山西省黄芪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黄芪;栽培技术;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567.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7—0135—02 黄芪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补气升阳、 固表止汗、利水退肿、托疮生肌等功能,主治表虚自汗、盗 内做覆土。由于种子较小,幼苗顶土力弱,覆土不宜过深,一 般不超过1 cm,覆土后2h稍镇压,以避风保墒,2—3周后出 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溃或溃不收敛及一切元气 不足等症。随着广大医学工作者对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的不 断深入及其药用范围的不断拓宽,市场上对黄芪的需求量 迅速增加。黄芪为深根系植物,适宜生长于土层深厚、肥沃 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黄芪喜凉爽气候,抗旱、耐寒、 怕热,忌积水涝洼,适应性强,年平均气温4~12℃、日照时 间>--2 600 h的平原或山区、遇涝能排、pH值>7的微碱性钙 质壤土或砂质壤土上均可种植。研究人员先后在晋中市 北田镇、河北省邢台市将军墓镇等地进行了轮作育苗,并 以育苗基地为中心,将种子处理、横枝压条技术、栽培管理 技术、收获整形以及加工技术推广幅射到山西省的运城、 临汾、吕梁、介休、晋中、阳泉、忻州、大同和河北省邢台市 的西部山区。所实施的人工种植黄芪,为农户带来明显的经 济效益。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推动 作用。 1育苗 1.1种子处理 黄芪种子为采集于内蒙古的野生绵黄芪。种子在播前 要做好晾晒和精选,以保证较高的发芽率。采用物理方法将 黄芪种子用碾米机碾压1—2次,碾压过的种子用肉眼观察, 要求绝大部分种子的种皮起毛或被擦破,但种子完整,无其 他损伤;随机抽取一定量的种子,用温水浸泡3 h左右,待 90%的种子吸水膨胀即可播种[1-2l。发芽率达80%~90%。 1.2适期播种及育苗 黄芪在山西地区一般春、夏、秋季都可以播种。晋北地 区以春、夏季播种效果更好。 黄芪育苗首先要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 源又不积水、保湿性好的地块。地下害虫严重和宿根性杂草 多的地块不宜做育苗地,严禁在上年使用除草剂的地块育 苗。前茬以豆类、小麦茬较好。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菊花、 白术连作。播种前深耕,并结合耕地基施农家肥60 t/hm 以 上、磷酸二铵450 kg/hm2,耕翻4O~45 cm,将肥料翻入土中, 整平耙细后做畦。采用阳畦撒播的方法。先筑成3 mx6 m的 阳畦,将活土挖出,堆放在畦旁,施腐熟厩肥100 kg/畦,与 土壤拌匀,然后浇水,待水完全渗下后,将种子用筛子均匀 播撒畦内,每畦用种230~240 g,堆放在畦边的活土撒于畦 作者简介刘建军(1964一),男,山西襄垣人,副研究员,从事作物育种 及栽培与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1-06—28 苗p_卅。播后为保持土壤湿润,可在苗床盖草,土层干旱时应 适当洒水。此外,对阳畦所育幼苗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 钾,用1%硼砂进行灌根处理,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减轻 地下病虫的危害,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1,3浇水与排涝 播种后至出苗前,畦中较湿润,一般不用浇水。在定苗 前后苗高不超过9 cm时,应保持畦面土壤疏松,以利根系 向下伸长。夏季浇水应在早晚进行。如遇中午大雨后骤晴, 应及时排水,并浇水降低地温,防止烂根死苗。 2横枝压条定植技术 2.1定植时间 黄芪定植一般是在春季的清明至谷雨期间和秋季寒露 至霜降期间进行压条,其中以秋季压条为佳。秋季温度适 宜,雨量充足,尤其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选择在 秋季定植成活率更高[5-61。 2.2整地与施肥 黄芪不可连作。应有计划地实行轮作倒茬。忌在前茬为 西瓜或棉花的田块种植。秋、春压条的地块,压条前施足底 肥 .施腐熟的农家肥45 m2、过磷酸钙750 kg/hm2,有条件 的可施三元复合肥750 kg/hm2,然后深耕30 cm以上,并进 行耙磨,使土壤熟化,土层疏松,为幼苗生长发育创造良好 条件。 2.3定植 在整好的地块上,犁开沟深约9 cm,踏平犁底,株距l6 cm,行距33 cm,留苗l8万株/hm 。把黄芪的种苗水平倾斜 摆放在犁沟内(而不是普通垂直栽种),然后覆土7-9 cm,立 即浇水。无水浇条件的地方,应选择墒情好、背风向阳、土层 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底墒足、排水良好的山坡地 栽种[81。压条后,立即用铁皮或木磙镇压保墒。墒情差的旱 地,春季不宜压条。正常情况下,该种植方法种苗的成活率 超过95%。 3 田间管理 3.1中耕除草。科学施肥 幼苗期易受杂草侵害,应注意中耕除草。要做到地里无 杂草,锄草松土要同时进行,以提高地温,促进地下部分生 长。但不宜深中耕,以防伤根。在幼苗长出7—8叶时喷施磷 酸二氢钾或5 mg/kg尿素溶液,遇雨季尽量在雨后喷施。也 可使用细土微肥,叶面肥连续追施3次,每次间隔10—15 d。 浇水视干旱情况而定,不可多浇,以防烂根/9]。 】35 园艺学 3.2病虫害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7期 3.2.6豆荚螟。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苞上产卵,孵化后幼虫 即蛀入荚内食害种子,老熟幼虫钻出荚外,入土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深翻土地,实行轮作;成虫发生盛期,于傍晚喷洒 80%敌敌畏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幼虫蛀荚前用80%晶 体敌百虫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直到种子全部成熟。 4收获 3.2.1根腐病。由真菌引起,多发生在多雨季节,开始时主 根发生红褐色病斑,以后植株的叶子逐渐发黄,地上部枯 竭,最后导致根完全腐烂。防治方法:清除杂草,不要连作。 发病初期用70%杜邦克露1 500 g/hm 对水600 kg/hm 进行 叶面喷施或灌根部。 3.2.2自粉病。发病后逐渐由叶片、叶柄到茎部都布满白 粉,最后使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粉锈 宁750 g/hm 对水600 kg/hm2,70%代森锰锌或三效灵600~ 800倍液叶面喷雾。 黄芪以定植2~3年秋季霜降后采挖的根质量最好,药 用成分高。开花结籽后采挖根则药用质量较差。在植物茎叶 干枯后,即可采挖。采挖时,先从地边挖开深沟,然后逐渐向 内采挖,应尽量保全根,避免伤皮断根。要整株挖出,切去芦 头、须根,去尽浮土,清理干净。将收获的根按要求分等级, 3.2.3地老虎。初夏期间幼虫常咬断黄芪幼苗。防治方法: 虫害发生之前,用辛硫磷22.5 kg/hm 拌细土750 kg/hm ,撒 置放在通风向阳处晾晒至7成千时,扎成10—20 cm的小把 于植株周围,散后中耕松土进行防治。发生期间用40%硫酸 继续晾晒至干,或进行成品加工。切忌不可将湿根堆放在一 或0.2%茗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喷灌受害植株周围的土 起,以防霉变。 壤。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5参考文献 3.2.4食心虫。幼虫咬食豆荚内的豆粒,严重时豆粒被吃 …齐彦君.黄芪的栽培与开发【J】.中国林副特产,2007(3):57-58. 光。防治方法:不要重茬,不与其他豆科作物连作。秋季进行 f2]柯英,张守宗.黄芪的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09 土壤深耕,使虫卯不能越冬。发生期用25%乐氰乳油375~ (6):186—187. [3】赵国义.改良荒漠化优良树种细枝岩黄芪栽培技术【J】_中国林副特 750 mL/hmz对水600 kg/hm ,或用进口功夫乳油75 mL/hm 产,2011(1):65—66. 对水450 kg/hm 进行叶面喷施。 [4]江雨,车定业,吴文祥.红、黄芪栽培技术【JJ.青海农技推广,2001(1): 3.2.5白粉病。病原是真菌中2种囊菌。主要危害叶片和荚 3】 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受害叶片和果实表面如覆盖一 【5]刘宝玉,包德会.黄芪栽培技术【JJ.农村实用技术,2010(10):41. [6】罗平.绵黄芪栽培管理技术[J】_农村实用技术,2010(7):40. 层白粉为其分生孢子,后期在病斑上出现很多小黑点,会造 [7]谢永军,孙元新.黄芪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_中国园艺文摘 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而死。病菌在寄主残株上越冬,因而 2010(5):174,133. 清园处理残株是一个重要的农业防治措施。此外,于发病前 [8】范瑞红,栾连航,刘邦,等.黄芪栽培技术m中国林副特产,2010(2) 44—46. 或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 [9】孙秀荣.无公害黄芪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9(11):8. ・一_ -—0一 (上接第133页) 宜用银发利抑快净等防治,每次间隔7~10 d,连喷3~5次。 4.5.4地下害虫防治。用3%辛硫磷15~30 kg/hm ,或毒斯蜱 4.7.3蚜虫和白飞虱。于4月底5月初,用菊酯类、吡虫啉 4 500 mL/hm ̄与豆粕等拌成毒土,顺垄撒施于播种沟内,防 等防治 。 治地下害虫。 4.7。4青枯病和环腐。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 4.6田间管理 粉剂400~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 4.6.1拱棚栽培管理。及时通风换气,生育前期可在中午通 或农抗“40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500 g,隔7~10 小口排除有害气体。3月中下旬,当气温达20℃以上时,每 d灌1次,连续灌2~3次。 天9:00开始打开棚两端通风,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 5 收获 夜间温度控制在12~14℃,15:00封口。4月上旬,视气温变 当50%以上的马铃薯茎叶由黄绿色转为黄色即可采 化进行昼夜揭棚,全揭膜前3~4d需白天揭晚上盖,进行炼 收。地膜覆盖栽培:6月上中旬收获;拱棚栽培:4月下旬至5 苗。到终霜期视天气状况及时撤棚,盖棚期间,可用竹竿振 月上旬收获。 动棚体,抖落水滴,增加光照 。 6参考文献 4.6.2实行机械播种的管理。播前要调节好土壤墒情,播后 …1徐洪海.马铃薯繁育栽培与贮藏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 d左右,当种薯芽苗接近土表时,用上土机往地膜上覆土 2010. 3-4 cm,以利于薯苗自行破膜而出。 【2]杨占国,张玉杰.甘薯、马铃薯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M】.北京: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2010. 4.6.3肥水管理。播前一次性施足底肥、种肥,浇足底水,生 [3】程天庆.马铃薯栽培技术【M】.2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育期间不单独追肥,揭棚后喷微肥2次。分别在出苗后、团 f4]黄有惠,龙厚明.拱棚马铃薯栽培技术【JJ_作物杂志,1997(6):29—3O. 唐子永.滕州马铃薯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棵期、封垄后浇水,从现蕾开始,应小水勤浇嗍。 [5】王润珍,白忠义.蔬菜病虫害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7防治病虫害 [6]刘玉佩,黄雪琳,谭小莉,等.不同覆盖处理对免耕马铃薯农艺性状和 4.7.1茶黄螨。用浏阳霉素、阿维菌素或其他高效低毒的杀 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5):113-115. [7]贾普选,常高正.马铃薯小拱棚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 螨剂交替喷雾防治。 (t):37. 4.7.2疫病。发病初期用1:1:200倍波尔多液喷雾。第2、3次 f81李性勤,张荣发,刘元杰,等.脱毒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J.河 用百菌清、克露、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或50%安克可湿性粉 南农业科学,2oo1(3):30. [9】崔杏春,靳福,郭翠玲,等.豫马铃薯1号及其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 剂,或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等防治。早期发现晚疫病时, 科学,1999(9):30.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