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chapter7
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一、名词解释: 1. 类囊体(thylakoid)
2.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3. 半自主细胞器(semiautonomous organelle) 4. 氧化磷酸化 5. 呼吸链 6. 细胞色素 7. 捕光色素 8. 质体醌
9. 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10. 光反应 11. 暗反应
二、选择题:请在以下每题中选出正确答案,每题正确答案为1-6个,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
1. 以下哪一种情况有A TP合成
A.用高钾低钠溶液浸泡细胞,然后转入低钾高钠溶液 B.用酸性溶液浸泡亚线粒体颗粒,然后转入中性溶液 C.用溶液碱性浸泡类囊体,然后转入中性溶液 2. 叶绿体质子动力势的产生是因为 A.膜间隙的pH值低于叶绿体基质的pH值 B.膜间隙的pH值高于叶绿体基质的pH值 C.内囊体腔的pH值低于叶绿体基质的pH值 D.内囊体腔的pH值高于叶绿体基质的pH值
3. 信号肽引导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叶绿体之后,被信号肽酶切除,这种现象叫做
A.co-translation B.post-translation
C.co-transcription D.post-transcription
4. 以下哪一种复合体能将蛋白质转运到线粒体膜间隙 A.TOM C.TIM22 D.OXA
5. 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存在几个遗传系统 A.1 B.2 C.3 D.4
6. 类囊体膜上电子传递的方向为 A.PSI → PSII → NADP+ B.PSI → NADP+ → PSII C.PSI → PSII → H2O D.PSII → PSI → NADP+
7. 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 A.二氧化碳 B.水分子
8. 当植物在缺乏NADP+时,会发生 A.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B.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9. 光系统Ⅰ的中心色素为 A.叶绿素b B.叶绿素a C.类胡萝卜素 D.叶黄素
10. 叶绿素是含有哪一类原子的卟啉衍生物 A.Mn2+ B.Mg2+
C.Ca2+ D.Fe2+
11. 以下哪些复合物位于类囊体膜上 B.光系统Ⅱ C.CF1-CF0
D.细胞色素b6/f复合体
12. 以下关于线粒体增殖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线粒体来源于原有线粒体的 B.线粒体的与细胞同步
C.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在信号序列的帮助下,被运入线粒体 D.线粒体不能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质
13. 细胞核的RNA聚合酶能被哪一种药物抑制 A.放线菌素D B.溴化乙锭
14. 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能被哪一种药物抑制 A.氯霉素 B.放线菌酮
15. 线粒体质子动力势的产生是因为膜间隙的pH值 A.低于线粒体基质的pH值 B.高于线粒体基质的pH值
16. 2,4-二硝基酚(DNP) 抑制线粒体的A TP合成,因为它是一种 A.质子载体 B.质子通道
C.是一种质子通道的阻断剂
17. 寡霉素(oligomycin)抑制线粒体的ATP合成,因为它是一种
A.质子载体 B.质子通道
C.质子通道的阻断剂
18. 叠氮钠可抑制以下部位的电子传递
A.NADH→CoQ B.Cyt b→Cyt c1 C.细胞色素氧化酶→O2。
19. 鱼藤酮可抑制以下部位的电子传递 A.NADH→CoQ B.Cyt b→Cyt c1 C.细胞色素氧化酶→O2。 D.cyt c→CuA
20. 将线粒体F1因子的α3β3γ固定在玻片上,在γ亚基的顶端连接荧光标记的肌动蛋白纤维,在含有ATP的溶液中温育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γ亚基带动肌动蛋白纤维旋转,这种现象说明
A.γ亚基旋转与ATP合成有关 B.F1因子可以水解A TP做功 C.γ亚基具有ATP酶活性
21. 以下哪一种复合物不向线粒体膜间隙转移质子 A.复合物Ⅰ B.复合物Ⅱ C.复合物Ⅲ D.复合物Ⅳ
22. 细胞色素c氧化酶是 A.复合物Ⅰ B.复合物Ⅱ C.复合物Ⅲ D.复合物Ⅳ
23. 辅酶Q的三种形式是 A.Q- B.Q+ C.Q D.QH E.QH2
24. 线粒体呼吸链中,铁硫蛋白的两种形式是 A.Fe-S B.2Fe-2S C.4Fe-4S
25. NADH脱氢酶的辅基为 A.NAD B.FAD C.FMN D.辅酶Q
26. 线粒体DNA为 A.环形 B.线形 C.双链 D.单链
27. 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为 A.单胺氧化酶 B.腺苷酸激酶 C.细胞色素C氧化酶 D.苹果酸脱氢酶 E.琥珀酸脱氢酶 28. 线粒体嵴上的颗粒是 A.CF1偶联因子 B.核糖体 C.A TP合酶
29. 线粒体膜间隙的pH值和细胞质中的pH相似是因为 A.外膜具有孔蛋白(porin) B.内膜具有孔蛋白 C.外膜具有F型质子泵 三、是非题:
1. ATP靠腺苷酸转移酶透过线粒体外膜自线粒体基质输往线粒体
外。…………………()
2.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和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全套机构,所以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全部蛋白质成分都是由线粒体或叶绿体DNA分别编码的。…………………()
3. 线粒体DNA及各种转录和翻译所需的酶,所以能自行转录和翻译。………………()
4. 线粒体有两个区室(compartment),而叶绿体却有三个。……………………………()
5. 线粒体的遗传密码与核基因的遗传密码稍有不同,但是检测过的所有种属的线粒体遗传密码都是相同的。………………………………………………………………………………()
6. 线粒体的遗传密码与核基因的遗传密码稍有不同,但是检测过的所有种属的线粒体遗传密码都是相同的。………………………………………………………………………………()
7. 在线粒体内膜进行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氢和电子都是靠各复合物的作用将它们从一个复合物传递到另一个复合物。………………………………………………………………()
8. 线粒体虽然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有自身的遗传物质, 但所用的遗传
密
码
却
与
核
基
因
的
完
全
相
同。………………………………………………………………………………………()
9. 线粒体偶联因子F0F1ATP酶复合体既具有ATP合成酶的活性,又具
ATP
水解酶的活性, 这决定于其存在状
态。…………………………………………………………………………()10. 由于线粒体外膜上有许多孔蛋白,所以外膜对于蛋白质没有渗透障碍作用。………()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种产能细胞器? 2. 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 3. 如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链各组分在内膜上的排列分布? 4. 如何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作用是由两个不同的结构
系统来实现的?
5.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有哪些证据?
6. 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是如何运送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部位上进行更新或装配的?
7. 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8. 简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和非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点及其实验证据?
9. 线粒体呼吸链的组分、排列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什么? 10. 线粒体各膜上的主要标志酶是什么?
11.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都有哪几种学说?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都有哪些证据?
12. 用什么方法可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作用是由两种不同的结构系统承担的?
13. 证明线粒体是由原有线粒体而来的证据是什么? 14.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线粒体合成ATP的能量是来源于内膜两则质子浓度梯度差吗?
15.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16. 细菌的呼吸链与线粒体的有何异同点? 17. 列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异同点。
18. 说明利用冰冻蚀刻法显示出的类囊体膜各个面的命名符号和形态特点。
19. 试比较叶绿体的光反应与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在能量转化方面的异同点。
20. RuBP羧化酶是由哪些亚基组成?各由何基因组编码? 21. 试述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假说及支持此假说的证据。 选择题参: 1. AB, 2. C, 3. B,
4. A, 5. C, 6. D, 7. B, 8. A,
9. B, 10. B, 11. ABCD, 12. BD, 13. A, 14. A, 15. A, 16. A, 17. C, 18. C, 19. A, 20. AB, 21. B, 22. D, 23. CDE, 24. BC, 25. C, 26. AC, 27. C, 28. C, 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