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
课题:牛顿第三定律 科目: 物理 提供者:许金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基础.教学中要利用实验、视频资料或课件,多举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让学生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第二章中已经涉及对力的相互性的分析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时: 1 单位:玉田二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一、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情感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刚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但是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体验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有了一个浅显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首先通过生活中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应用传感器动态地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介绍完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之后,通过分析几个实例比如用力压黑板、分析座位上学生的受力等生活情景中的事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最后,通过几道趣味性的习题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给学生播放NBA视频 演示2个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2个弹簧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 指导学生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学生活动 学生鼓掌感到手疼 仔细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说明不接触也存在相互作用力 说明等大反向共线关系 强调作用物体的区别 观察结果 多方面去比较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几个小题检测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课下去体会本节课知识与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让学生自己设计评价表格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客观针对性评价。 八、板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定义:物体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对力。 (2)特点:性质相同,有同时性,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公式: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九.教学反思 就其内容而言,它是反映物体之间存在的一种规律,而掌握规律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践中探索。因此,本节课采取引导式分层探究教学,即通过实验演示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最后从比较的角度进行分层探究。 对于理解上的难点,如不平衡状态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则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加以突破。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物理情景,由学生实验中探究得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一种对科学知识探究的良好习惯。 从教学手段上看,是传统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本节课设计大量简单有趣的实验,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