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利工程充填灌浆施工技术浅述

水利工程充填灌浆施工技术浅述

来源:化拓教育网
水利工程充填灌浆施工技术浅述

充填式灌浆是利用一定的压力使某种混和浆液注入壩体内,自下而上堵塞坝体内较大的空洞、漏洞、蚁穴、裂缝等,使坝体空洞等密实,与坝体形成统一的粘结整体,进而充填坝体内的防渗漏洞,增强坝体的防渗能力,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充填灌浆施工准备

①确定观测点位置,埋设好必需的观测标点,沿轴线方向每隔10米设置一组观测标点,每组分别在上、下游处各设一观测标点,标点用桩或混凝土桩。

②准备观测和试验仪器以及观测记录表和成果表。 ③准备机械设备和布置好制浆和灌浆机械及土料堆放位置。

④施工前做好灌浆试验,选择代表性堤段,按灌浆设计进行布孔、制浆、灌注,观测灌浆压力,吃浆量及浆容重,坝体位移及裂缝。试验孔不少于3个。试验结束后分析资料,确定各项参数,作为全面施工的依据。

⑤对所用土料及浆液进行试验。土料试验包括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及可溶盐含量等。浆液试验包括容重、粘度、稳定性及失水量等。

2、充填灌浆造孔

①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放出每个孔的位置,造孔顺序先上游,后下游。分二序跳跃式造孔。

②保证孔道铅直,偏斜率不得大于孔深2%。

③同时进行造孔记录,发现特殊情况时,进行分析并及时采用可行的处理措施。

3、充填灌浆制浆

①制浆采用纯压水泥粘土浆或水泥砂浆,设计有要求时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粘土的物理特性指标为粘粒含量在20%~45%、粉粒含量40%~50%、砂粒含量在10%,一般塑性指数为10%~25%,浆液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2g/cm3~1.4 g/cm3。

②搅拌机把水泥、土料及水混合、搅拌成浆,通过过滤筛和沉淀清楚大颗粒杂物,灌浆前再通过35孔/cm2的过滤筛。从开始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宜小于4h,所有拌和后2h内没有灌浆的浆液应废弃。

③各项指标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灌浆过程中浆液容重和输浆量每小时测定并记录一次,如发生变法应及时调整。

4、充填灌浆灌浆 4.1一般原则

灌浆采用纯压式全孔一次灌注,灌浆最大压力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浆液浓度采用水灰比为1:1~0.5:1,浓度逐级变浓,如掺入砂,砂量根据设计要求而定。先灌上游排孔,后灌下游排孔,各排孔按钻孔顺序分序灌注。灌浆采用分段灌注方法,自下而上,下套管分段灌注,区段的端部应封堵严实,段长为5~10 m。充填式灌浆前,应对可能漏浆的部位应及时处理。

4.2充填灌浆综合控制

根据《土坝坝体技术规范》规定,充填灌浆的灌浆压力控制在4.9X104Pa即0.5g/m3,瞬时压力控制在9.8X104Pa,即1.0g/m3,灌浆机和孔口必须安装压力表,做好灌浆记录,重要孔还必须绘制过程线。应尽量避免坝体出现裂缝,若出现裂缝,应控制在3cm内,并要求停灌浆后基本复原。每孔每次平均灌浆量,以孔深记每米孔深灌浆量控制在0.5~1.0m3。每孔灌浆次数应要6次以上,充填式灌浆采用“少灌多复”的原则进行。两次灌注间隔时间不少于5天。

4.3灌浆封孔

按设计的压力值,在完全不吃浆的时间延续0.5~1h就可结束灌浆,经复灌不吃浆即可封孔。封孔方法:当坝体灌浆基本结束后,孔内泥浆不再流动时,可将0.5m浆液取出,用直径2~3cm含水量适中的粘土球充填灌浆孔,分层回填捣实,要求比坝面高些即可。或向孔内灌注稠浆或用含水量适中的制浆土料捣实。封孔方法采用泥球封孔法。

5、充填灌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5.1裂缝处理

当灌浆部位上方地面出现纵向裂缝后,应分析发生原因,如果是湿陷缝,可以继续灌浆,如果是劈裂缝,应加强观测,当裂缝发展到1cm时,应立即停灌,待裂缝基本闭合后再灌。

当坝面出现横向裂缝时,应立即停灌检查。如果裂缝深度较浅,可以开挖用粘土回填实后继续灌浆,如果裂缝较深,可用稠浆灌注裂缝,先灌上游,再灌下游,后灌中间。

5.2中断处理

灌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若因停水、停电或机械故障待原因中断时,应按下述原则进行处理:

①尽可能缩短中断时间,及早恢复灌浆;

②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应立即设法冲洗管路,如冲洗无效,则应待凝扫孔后重新灌浆。

5.3冒浆处理

灌浆过程中,发现地面或接触带冒浆时,可根据情况采用加浓浆液、降低压力以至中断间歇等方法加以处理。坝顶和坝坡冒浆,应立即停灌,挖开冒浆出口,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实。

5.4串浆处理

①当第一序灌浆时,发现串浆,应加强观测、分析,如确认对坝体安全无影响,灌浆孔和串浆孔可同时灌注,如不宜同时灌注,可用木塞堵住串浆孔,然后继续灌浆。

②如浆液串入测压管或浸润线管,在灌浆结束后,再补设测压管或浸润线管。 5.5塌坑处理

在塌坑部位挖出部分泥浆,回填粘性土料,分层夯实。 5.6特大耗浆处理

在经过正常变浆,且浆液稠度已达水灰比0.3:1~0.5:1后,如孔段吸浆率仍很大,灌浆难以结束时,可采用以下处理措施:

①降低压力,使吸浆率不超过1~2L/min灌注,如吸浆率仍不减小,可采用间歇灌浆。

②应有闭浆措施,待凝时间不小于1h。 6、充填灌浆观测

常规项目有表面变形、内部应力及渗流观测等。特殊项目有灌浆压力、裂缝、冒浆等。灌浆过程中应加强附近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当发现建筑物有抬动、变形等迹象时,应立即停止灌浆,待查明原因、制定有效的防变形措施后,方可复灌。

6.1变形观测

结合坝体永久变形观测,对灌浆过程进行水平位移(横向、纵向)、竖向位移(沉陷)和坝面变形观测,具体观测项目应根据不同需要进行。

① 横向水平位移观测。在灌浆期间,每天观测1~2次,非灌浆期间,每5天观测1次。

②竖向位移观测。竖向位移桩应与水平位移桩结合,并同时进行观测,以便进行资料分析。在灌浆前,至少应观测2次。在灌浆期间,每天观测1~2次,非灌浆期间每5天观1次。

6.2渗流观测

测压管和浸润线管观测。在灌浆期间,应对灌浆孔附近的测压管,每隔1~2h观测1次,在灌浆结束1个月后,再按正常规定时间观测。

6.3灌浆压力和灌浆量观测

①灌浆压力观测。在注浆管上端安装压力表,压力表精度0.01MPa,在灌浆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压力变化,并应注意记录瞬时最大压力,对照坝体位移和裂缝张开宽度,合理控制灌浆压力。

②每孔每次灌浆量及总灌浆量皆应准确记录,以便控制灌浆质量。 6.4裂缝和冒浆观测

①裂缝观测内容包括:裂缝位置、宽度、长度、走向、深度、错距和裂缝发生历时、开展速度等。正在灌浆的坝段每天观测1~2次。如裂缝发展较快,应加强观测。非灌浆坝段每5天观测1次。要做好观测记录,并绘制在平面图上。

②冒浆观测。在灌浆期间要有专人经常巡视坝坡、坝面。如发现冒浆,应及时处理,同时应记录和描述,并绘制在平面图上。

7、结语

近年来,由于充填灌浆技术在土坝坝体除险加固中具有投资小、见效快、设备和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但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先取得合理的灌浆控制参数,采用合理的灌浆工艺,才能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