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阅读咏雪

阅读咏雪

来源:化拓教育网
阅读咏雪,完成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俄而雪骤 (4)与儿女讲论文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3.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4.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0.“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31.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3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虽有佳肴①,弗食,不知其旨也②。虽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⑤;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⑥。故曰:教学相长也⑦。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佳肴:美味的食物。②旨:味美。③至道:最好的道理。④困:困惑,不通,理解不清。⑤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⑥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⑦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3)虽有至道(古义:好到极点;今义:到) (4)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5)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重要词语】

(1)虽有佳肴(即使) (2)弗食(吃)

(3)不知其旨也(味美)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5)教然后知困(困惑)

(6)然后能自强也(竭力,尽力) (7)教学相长也(促进) 【重要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 【模拟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虽有佳肴(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3)教学相长( ) (4)教然后知困( ) 2.翻译下列句子。

(1)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两处)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4.文章中哪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5.说一说自己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BC 2、AC 3、C

4、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