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原第六章习题

马原第六章习题

来源:化拓教育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A.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改革、经济改革 D.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党的领导

D.资产阶级的反抗

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主义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A.国际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D.建立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17.无产阶级的根本问题是( )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A.《党宣言》的发表 B.“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的胜利

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A.通过改革和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实现的

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是无产阶级的唯一形式

B.暴力是无产阶级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

A.提出了战时主义

B.提出了新经济

C.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C.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支持世界人民的斗争

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动义,其根

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D.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

A.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

C.奥地利 D.匈牙利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力量

3.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正处于向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集体领导

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

A、人攻击和反对主义

B.反对暴力、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14.列宁指出的具备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牺牲的决心

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

A.发生了新的科技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文化斗争 D.思想斗争

18.《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

A.用的暴力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主义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

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2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

的( )

A.是因为无产阶级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

B.是因为无产阶级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

C.是因为无产阶级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

D.是因为无产阶级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形式的基本观点( )

A.暴力是无产阶级的唯一形式

B.暴力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暴力是无产阶级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

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

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

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

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

条件

29.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到底的

阶级

D.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3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领导

32.马克思认为,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和发展生产力

33.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 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

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D.进行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34.社会主义民主是( )

A、久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三、简答题:

1. 简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 简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为什么说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5. 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6. 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产生曲折的原因是什么?

四、论述题:

1. 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 请结合十六大报告谈谈如何规范分配秩序,调节收入分配。

3. 怎样从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特色社会主义渐进改革的合理性。

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