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期 2015年3月 外语电化教学 TEFLE No.162 Mar. 2015 版权所有文责自负 新技术环境下的中国外语教育思考 第五届国际语言教育学术研讨会启示 李晨 ,陈美华 (1.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亚太语言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上海,200083; 2.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本文对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作了述评,并结合相关研究从国家战略视角、大数据思维和外语 教育的微观层面对新技术环境下的中国外语教育提出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新技术;中国外语教育;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795(2015)03-0078-0003 的数据。调查数据反映了中国本科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背景 和他们自述的英语和普通话水平,以及他们对英语学习的 投入、体验、动机、方法和改进建议等。研究发现,虽然中国 本科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动机强,但无论在课内还是课 外,他们仍表示缺乏足够的英语学习机会。大部分学习者 认为他们的英文读写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较弱。通过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自述语言能力与其专业、家庭 所在城市大小、父母教育水平等显著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 与其方言背景具有相关性。这些调查数据将为习得规划、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基于无线终端的新媒体技术在 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语言教育研究不断发展,并紧密衔 接宏观层面的国家语言战略与以及微观层面的语言教育 理论与实践而演变。在此背景下,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 逊分校国际语言教育研究会于2015年4月3日至5日 在东南大学共同主办了“第五届国际语言教育学术研讨 会”。海内外约3O所大学的近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 会议,并紧紧围绕“教育技术研究与语言教育研究的融合 以及中国外语战略与规划研究的未来走向”等议题进行了分 析研讨。本文试对会议主题进行简要评述。基于此,并结合 相关研究,笔者将就新技术环境下的中国外语教育提出 一外语和教学实践提供相关启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作了题为“信息的非结构化形 态:大数据时代语言教育和语言研究的挑战”的主旨演讲。 他认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形态可以分为“结构化”、“半结构 化”和“非结构化”三类。语言表达和理解的灵活性特点决定 些思考。 1会议述评 本届会议所邀五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新技术环境下 的语言教育现状和案例,并针对外语教育和规划提出了独 到见解。 了语言信息数据大都是“非结构化数据”,来自社交网站和各类 新技术平台的海量语言信息数据得到分析和储存。借助大数 据和云计算,人们可以得到数据的“全样本”而非部分采集样 本。大数据同时追求的是数据的“混杂性”而非“精确性”;与 此同时,人们分析的是数据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梅 美国应用语言学中心Terence G.Wiley教授通过 在线问卷调查了1600多名中国本科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 习经历和对国内英语教学的看法,并辅以焦点群体的调查, 从中提取可以为习得规戈0、外语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德明,2014:7)。在大数据时代,对信息作出有效的归类和解 读,是作出正确结论和决策的前提。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Francois Victor Tochon教授 作者简介:李晨:男,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陈美华: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语言研究。 收稿日期:2015.04.15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多媒体环境下中国高校外语教育生态研 究”(项lg号:WYZL201433)阶段性成果。 .78・ 李晨等:新技术环境下的中国外语教育思考——第五届国际语言教育学术研讨会启示 讲述了一个高中生在旅途中借助远程教育方式学习西班牙语 作为国际通用语,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虚拟世界中依然 的案例。这是一个民族志研究。通过观察和访谈,研究者详细 记录了这名高中生的学习经历,包括该生通过远程教学平台与 教师的沟通,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测试和反馈等具体环节的操 发挥着巨大作用,理所当然的继续是我国外语教育的核心语 种。但出于经济、文化和的考虑,我们也不能忽视非 通用语种的发展。 作。通过反思,Tochon教授指出了新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存在 的负面影响,诸如技术造成的身体健康风险和心理压力等不利 因素,倡导不要让学生被技术禁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鼎民教授则以自己在土耳其和不丹 中国走向世界,需要向世界人民介绍真实的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育对于中国文化的世界推广也起到了巨大的作 用,“对外汉语教育是我国语言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戴炜 栋、王雪梅,2011)。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将汉语 等地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语言与问题。吴教授指 作为外语教授给世界其它各国人民,同时把中国文化带到了 出,民族与国家,国家与语言文化,事关和国内稳定。 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不仅存在于国际之间,也是国内现象。 如果解决不好民族问题,会影响国家的和平稳定发展。在很多 国家,少数民族被鼓励学习官方语言,但母语为官方语言的很 少有人愿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这种不平衡状态易于产生交 流中的误解甚至民族之间的冲突,应从语言的层面上鼓励 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Timothy Reagan教授围 绕新技术和语言学习展开了演讲。他分析了某些学习产品的 挑战和局限,并指出,虽然新技术可以辅助语言学习,但绝对不 是万灵药,在某些情况下技术的滥用或误用可能反而会导致语 言学习者产生挫败感。语言学习仅仅有技术的辅助是远远不 够的,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语言学习者自身也要付出巨大的 努力。 2 新技术环境下的中国外语教育思考 影响语言教育和规划的因素来自于社会各个领域。 Spolsky(2009)列举了语言管理的相关“场域”,包括家庭域、 宗教域以及职场、公共语言空间、司法与医疗卫生、学校、军 队、各级、国际组织以及专门的语言管理机构域等。这些 “语言域”主体所进行的语言管理努力,其结果必然表现为相 关语言,并最终作用于语言教育和规划活动。笔者 认为,从宏观层面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到微观层面的各语言使用域和个人发展因素等,都在影响着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方向。这些因素在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环 境中,作用力更强,是中国外语教育动态发展中需要思考 的要素。 .2.1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中国外语教育 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政治、经济、 文化和因素。中国的外语教育要为国家的战略 发展服务。 李宇明(2010b)指出,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越来越大,但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还没有相应增大。为了争 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首先要了解国际话语方式,使中国的 声音在国际上能够让人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去”(李宇明, 2010b,第008版)。在目前阶段,只有首先通过外语让世界人 民了解中国,而后再逐渐取得基于汉语的国际话语权。英语 世界各地。 在经济和方面,遴选出的关键语言将成为外语教 育中优先发展的语种。2013年,中国国家*在出 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一带”)的重大倡议, 成为我国重要经济发展战略之一。高健(2014)根据新“丝绸之 路”经济带的辐射范围和相关国家的官方语言,提出我国应考 虑基于24种关键语言的中长期外语教育规划,从层面上 推动关键语言的学习,建设好关键语言人才库和语料库。 同样,国家外语能力对来说至关重要。赵蓉晖 (2010:12)认为,“中国的外语发展应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服务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为中国创造良好 的国际环境提供语言支撑。外语应成为维护中国利 益的有力手段。” 2.2大数据思维对中国外语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的降临。梅德明 (2014)认为,大数据和云技术使得全样本数据的采集成为可 能。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对混杂的各种类型的大数据进行分 析,帮助我们得到群体规律,即大数据定律。不问“为什么”,而 是根据全样本“是什么”来下结论,剔除了个人因素和抽样精确 性等干扰因素,得出的结论和据此形成的外语教育则更具 说服力。陈坚林(2015)指出了大数据带来的以下三方面的思 维方式转变。第一,要求全样本数据,而不是采样数据;第二, 不追求数据的精确,而要求以效率为目标;第三,不问事物之间 的因果关系,而关注相关关系。 大数据为外语教育和规划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 决策者提供诸多海量数据。例如:国民外语能力调查数据,社 会各领域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数据,学校外语教育资源数据,社 会外语教育资源数据,以及多语种舆情监测数据等等。有了这 些大数据的支撑,中国外语教育的制定就有了坚实的量化 研究基础。 玛丽・麦克格罗蒂(2014)从“软实力”的角度,谈到大数 据有利于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获得各种信息,并整合为连 贯的叙事。以美国为例,这些叙事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语言 的制定。由此看来,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外语教育特 别要求决策者具有从大数据中准确判断和分析事物之问相关 关系的能力。 ・79・ 李晨等:新技术环境下的中国外语教育思考——第五届国际语言教育学术研讨会启示 2.3 中国外语教育和规划的微观层面 处理,也是中国外语教育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中国外语 2007年以来,移动通讯设备开始迅速发展,我们从桌面互 教育在与新技术环境的不断互动中寻找着动态平衡,以实 联网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2012年开始,慕课(大规模开放 现中国外语教育的生态化发展。 口 在线课程)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应运而生,后与翻转课堂相融合, 开始逐渐被应用于外语教育,并在外语教育模式,教育资源利 参考文献 用,个性化教学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和智慧教育等方面引发了 [1]Spolsky,B.Language management[M].New York: 与传统外语教育截然不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戴朝晖,201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当中国外语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外语教育微观层面时,将接 [2] 蔡基刚.一个具有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 受大数据的全新思维方式,引领外语教育通过全景观察海量数 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据获得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共性规律和个体差 2014(2). 异,使个性化教学和混合学习成为可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 [3] 陈坚林.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挑战与 心,并设法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以适应新形势 机遇[J].外语电化教学,2015(1). 的需求(陈坚林,2015)。 [4] 戴炜栋,王雪梅.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规 语言教育和规划在微观层面需要解决诸如语言教育 划的再思考[J].中国外语,2011(2). 目标和教学方法及教材等具体问题。在这一层面上,信息技术 [5] 戴朝晖.MOOC热点研究问题探析——全国首届MOOC 和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中国外语教育侧重培养语 时代高等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 言技能的局限。反之,现在的中国外语教育应该着力培养的是 2015(1). 学习者在语言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学习策略和自我学习 [6] 高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外语思考[J]. 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解决问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题能力,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媒体与技术的能力(赵雯、王海 [7]李宇明.关注中国语言规划问题[N]。中国社会科 啸、余渭深,2014)。在没有所学外语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者更 学报,2010年10月12日,第008版. 应当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挖掘其背后的大量外语资源,弥补 [8]梅德明.大数据时代语言生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语言环境的不足,并在这一过程中全面发展上述外语语言 2014(1). 能力。 [9] 玛丽・麦克格罗蒂.语言演进中的多重影响因素与 领域[A].詹姆斯・托尔夫森.语言教育关键问题 3.结语 (第二版)[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赵蓉晖(2014:1)提出,“中国外语规划的体系应包括四个 [1O] 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 基本方面:外语地位规划、外语功能规划、外语习得规划和翻译 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 规划,在每个层面中都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的 [11] 赵蓉晖.视域的中国外语规划[J].云南师范大 外语教育正在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探索前行。例如,正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处在转型期的大学外语教育,面临关于通用英语和专用英语的 [12] 赵蓉晖.中国外语规划与外语的基本问题[J].云南 发展定位(文秋芳,2014;蔡基刚,2014),以及外语作为教学语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言的和争议(赵蓉晖,2014)等问题。与此同时,外语教育 [13]赵雯,王海啸,余渭深.大学英语“语言能力”框架的建 规划与母语教育规划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规划的关系应如何 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 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ies in China in the New Technology—enhanced Environment ....——Reflections on the 5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ies LI Chen ,CHEN Mei.hua。 (SHISU,Shanghai 200083/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of the academic discussion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ies and shares the reflections 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ies in China in the new technology— enhanced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ational strategies,big data thinking and the micro views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Key Words:New Technologies;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ies in China;Big Data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