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时间60分钟班级:
检测题
总分60分)
姓名:有关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Al-27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固体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白色粉末比镁的质量大B.石蜡燃烧后质量减小C.水结成冰,质量不变
D.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2.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 B.
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O2
CO2 B.Mg+O
2
MgO2 C.4Fe+3O2
2Fe2O3 D.4P+5O2
2P2O54.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两者中氧气的含量不同B.将燃着的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D.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5.在反应A+B
C+2D中,已知2.9 g A跟4.9 g B完全反应,生成6.0 g C,又知道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40
B.58
C.29
D.86
的相
D6.某同学将一定量的铝粉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发现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质量是( A.1.8 g
)
B.2.7 g
C.3.6 g
D.5.4 g
1.6 g,则铝粉的
7.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生成物中可能有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3∶2
8.CO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
X+H2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 B.X中只含碳、氢元素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D.X
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4∶1
9.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
物质
甲乙丙丁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g 3 2 9 4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g 5
2
待测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1 B.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丙一定是化合物 D.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10.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表示,则(80-48)克表示的质量为()
A.生成物MgO的质量 B.
参加反应O
2的质量C.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 D.生成物MgO与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和二、非选择题(11-17题每空一分,18题4分,共40分)11.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
)
进行了探究实验: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
火点高),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是
。
,可
。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如果在酒精灯上加
(2)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滤纸比乒乓球着
(3)如图2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12.1.3g某物质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元素组成,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学方程式
。
4.4g二氧化碳和0.9g的水,则该物质有26,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该反应的化
13. 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该反应涉及到是
(填化学式).
种元素种分子,其中属于单质的
14.小明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手指沾上了银溶液,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痕迹,很难洗去。询问老师后得知,银见光会分解,生成一种金属和一种红棕色气体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价;你认为在实验室中银的保存方法是
(NO2)和能供给呼吸的
。
;NO2中N的化合价为_______
15. (1)冬季烧煤取暖是非常不合理的做法,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因为煤炭中的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如6g硫与10g氧气充分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2)汽车三元催化器中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反应,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
。
上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意图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是:
。根据上述微观示
(从微观角度描述)。
(3)聚乙烯泡沫塑料常用于商品包装。某同学欲探究其元素组成,将其点燃并验证燃烧产物,发现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判断聚乙烯泡沫塑料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定含有的元素是定
的质量。
[CH4]和氢气[H2]或一氧化碳[CO]
;不能确
,为确定其是否含有,除需测定聚乙烯泡沫塑料样品质量外,还需测
16.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气体,点燃后能燃烧,可能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氢气燃烧会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猜想与假设】小明猜想是该气体的成分是甲烷。
【实验探究】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实验结论】小明的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1)小光认为小明的猜想不对,该气体还可以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种可能。
(2)小强认为小光和小明的说法都不对,他认为该气体的成分一共有17.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同意”或“不同意”)
观
点
,
因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小为。
(3)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
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明
的
,该反应类型
。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黄色固体是Mg3N2
(4)为了证明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小红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步骤①: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根镁条。
步骤②: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
左右。
步骤③: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迅速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A.步骤②的目的是式
“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C.式
【反思与交流】
(5)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最后所得气体
MgO的质量却大于Mg3N2。
写
出
镁
在
氮
气
中
燃
烧
生
成
氮
化
镁
的
化
学
方
程
。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
。
(选填
铜丝末端固定一
B.在步骤③“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18.学校九年级综合实践小组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