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外语教育的反思与选择
作者:姚梦思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5期
摘 要:本文首先剖析了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对现有外语教育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现有背景下的外语教育现状,同时指出当前我国外语教育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最后,探讨了我国外语教育未来的发展方面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教育 外语教育 大学外语教育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高全民外语水平成为了必然,近些年来,如何提高外语水平已经成为了众多国家的必然选择,许多国家纷纷将外语排在首要位置,将外语教育看做了提高竞争力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工作,纷纷将外语教育纳入公共的研究范畴内。就我国而言,外语教育虽然普及率高,深入人心,但是真正的外语人才是十分缺乏的。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我国外语教育的变迁和思考,揭示了外语教育的特点和缺陷,缺乏前沿性,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形式相对来说比较保守,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使之发展成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 二、外语教育的现状
1.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建国初期,俄语成为首要外语,国家大力培养俄语师资,而与之对应的则是英语人才流失,教育资源被浪费。 第二个阶段(1956-1966),将英语排在首要位置,并广泛建立相关外国语学校,逐步发展英语,与此同时,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个阶段(1976-1993),国家大力开展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开始逐步恢复,对外又恢复经济业务往来。这时又把英语设为必考科目,并在大中小学设立英语学科,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并鼓励其他大学同时开展其他小语种的设立,开展英语师资培训,大力培养专业的英语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外语教育的发展,使得外语的发展更加稳定有序。1993至今,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经济快速发展,对外文化经济交流愈加频繁,与此同时,上海世博会和开展2008年的奥运会彰显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自1999年《外语大纲》颁布,国家高度重视英语教育并开始改革大学的英语课程,并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外语教育朝着国际化稳步向前发展。
上述阶段说明了我国的外语教育现状存在以下特征:一是外语中各个语种的地位前后不一致,先后换过好几次,语种之间的地位总是摇晃不定的,彼此之间尴尬相处,存在不少分歧;二是国家在外语学科内部做出重大调整,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也不利于外语学科的综合协调发展;三是在整个大中小学外语资源不均衡,课程设置的不连贯,各个学校外语教育水平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在一条线上,有时会断层,师资队伍大多倾斜在高等院校,但是缺乏有效利用,难以培养出高端的英语人才,但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达不到预期标准,资源并没有被优化的配置。
2.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这个现状主要是指外语教育反映在学生的接受与运用,再该的指导下,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培养了一些外语人才也提高了全民英语水平,但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指导,我国的外语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2.1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且学习语种主要是单一的英语,在方面有些急功近利,彼此之间缺乏贯通性,同时学生缺乏选择,英语过度工具化和空中楼阁,偏重技能,追求的是为经济社会服务而不是以培养人为中心,不注重实际使用教学,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英语水平,听说能力得不到质的提高,更有甚者学成了哑巴英语。
2.2大学外语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不同需求,尤其是不同学科之间,英语水平通常不尽相同,专业或未来的就业英语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就业单位可能根本用不到英语,这是对英语资源的一种浪费。大学英语忽视了这种差异,忽视了每个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参差不一,强制要求所有学生一起学习,这可能打击或压抑了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有时浪费了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
2.3大学外语课程设置不连贯,各个环节之间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疏通,可能存在部分事情推诿或有些事情管得过多。同时大中小学的在外语教育方面缺乏连贯性,彼此之间衔接的不够完善。在基础教育方面,比较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到大学阶段突然强调听说能力,可能部分学生不太适应,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在基础教学方面,英语知识储备有余而应用不足,而大学可能恰恰相反。
2.4大学英语的评估体系不尽完善。尽管根据《教学要求》指出,各大学可以根据本校的教学特色自由安排考试形式,但是目前高校英语考试大多还是闭卷,这在很大程度上了教学水平,为了考试而教学,偏离了为了提高英语应用而教学的初始目标。 在有些高校,四六级的通过率是相当重要的,学校必须有一定的通过率才可以通过考核或申请,有的学校甚至把四六级和学位证挂上了关联,外语教学功利心太明显,应试教育又是当下大流,这样可能在某方面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的程度如何,其主动权应当在专业和学生之中,没有必要特定规定一下或发布相关硬性指标,压抑下面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学可以从下到上反馈而不必由上到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和兴趣,形成多样化教学。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像裹脚布一样有时甚至會严重影响外语教育的稳定有序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从局部出发,更应具有大局观,要从问题的源头出发找出解决方案。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的制定就十分重要了,连贯有效的更加重要,因为连贯的可以确保各个环节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当前我国急需建立起科学连贯的教学方针和,确保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外语水平。 三、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制定长远系统的外语教育,对于短期中期都应有一个明确连贯的目标。首先应该符合与世界外语接轨的要求,根据这个要加强立法和法律基础,制定全面具体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统筹外语各个方面,协调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外语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资源配置环境。学校根据本校和学生以及社会就业的实际要求,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针,有效合理安排外语教学资源,培养专业化面向社会的外语人才。
2.将大中小学的外语教育连贯在一起,将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以及评估体系有效的整合在一起,避免环节的管理脱节。例如,在小学或初中基础教育阶段,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口语方面的训练,这个阶段的教学应以鼓励为主,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尽量将英语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高中阶段应加强学生的英语知识如词汇量的储备量,同时加强听说能力。大学阶段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专业要求进行多样化的有针对的一对一的教学,英语教学应该更注重其实际应用,加强与国外友人的沟通能力以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3.协调好各个语种的多方面发展,形成以英语为主其他语种为辅的多样化外语教育机制,科学有序发展,应充分协调各个语种之间的师资资源,应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地域特征,制定多样化的外语方针。但与此同时,也要加强汉语教育,确保汉语的决定性母语位置,不能颠倒,外语只是加强对外交流的工具,不是决定性的,并要加强汉语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外语文化素养,做一个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廖雷朝. 国家外语能力需求与大学外语教育规划[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5-21.
[2]蔡基刚.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J]. 外语教学,2014,02:40-44.
[3]谢倩. 外语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张沉香. 大学外语教育的反思与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姚梦思(1993—),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