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二册综合模拟测试2及答案

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二册综合模拟测试2及答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盱眙职教集团

2016学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

班级 考号 姓名 语文 学科第 二 册综合试卷

【命题人: 旅游系 (系、部) 马小林 (教师)】

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蜕变duì 隧道suì 蟑螂思苦想míng ...láng 冥.

B.灾祸旋luò 时过境迁.huó 牲畜.xù 螺..qiān C.鲜明xiān 推崇进jù ..còng 炫耀.yào 与时俱.D.消遣问wèi 气氛陆离bò .qiǎn 慰..fēn 斑驳.

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B.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瑾严精神。

C.为了适应中国年轻恋人的需要,北京的麦当劳还专门在店堂相对辟静的地方设有被人们称为“情人角”的地方。

D.这位爷好相貌,真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虽无宰相之权,而有陶朱之富。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沸反盈天”中“盈”的读音与意义,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查“乃”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充满”. B.先查“皿”部,然后在四画中找到该字所在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亏损”. C,先查“皿”部,然后在四画中找到该字所在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充满”. D,先查“乃”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亏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试不及格,小明伤心极了,多希望有人能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一般行文之误容易被发现,但数字与专名之误,由于多半不易识别,因此更应当留神。 D.考生在考场上答卷,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5、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百,有绚烂,也有飘落。(排比) B.江随壁转,前面天空露出了一片金黄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比喻) C.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拟人)

D.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引用) 6、下列作家、作品、国别、文体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 朱光潜 议论文 中国 B.雷雨 曹禺 戏剧 中国 C.寂静的春天 雷切尔。卡森 科技说明文 美国 D.我的母亲 汪曾祺 记叙文 中国 二.阅读理解(共3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蝉的隧道大都深达四十厘米左右,圆柱形,根据土质而略有弯曲,但总近于垂直,上下畅通无阻,底端却是完全封闭的,形成了略为宽敞的地穴.在建隧道时,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崩塌下 来呢.谁都知道蝉是用爪的腿爬上爬下的,而这样就会将泥土弄塌,把自己屋子塞住.但我十分惊奇的发现,四壁都被用一层泥浆粉刷过了.其实,蝉的方法简直就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矿工用支柱支撑 巷道,铁路工程师用砖石加固隧道,蝉和他们一样聪明,它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泥浆.在幼虫臃肿的身体里储存有一种黏液,当它掘土的时候,将黏液喷涂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了.它再用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便把泥浆挤进干土的缝隙里,这样就建成了以泥浆涂墁的,不易崩塌的墙壁.因此,当它在隧道顶端出口处被发现时,身上常会粘有或多或少的泥浆.蝉的地穴常常建造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旁,它可以很方便地从这些根须吸取汁液,黏液就得到了更新和补充。 7、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下定义 C.作比较 D.打比方

8、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对蝉的地穴的外部的考察 B.对蝉的地穴的内部的考察 C.蝉的地穴用泥浆粉刷过 D.蝉像矿工一样建造地穴 9、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立体翔实地为我们展示了蝉洞穴的情况 B.选文中作者介绍了蝉的有关生活习性

C.文中使用“喷涂挤压”等动词,细化了蝉的动作 D.选文条理清晰地再现了蝉建造洞穴的情况

这番话不免啰嗦,------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在文学,--------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如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人”.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表面上看,改的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样的意味,原文“终不能复人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11、文中空白处关联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 因为 但是 无论 B.但是 所以 就是 不管 C.但是 所以 但是 无论 D.所以 因为 就是 不管 12、选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假设论证 C.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假设论证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强调在文学上无论写作还是阅读都必须一字不能放松,做到咬文嚼字.

B.文段中心句是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C文段节选自庞朴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D.文段语言表述准确严谨,符合议论文的语言要求.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 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化大”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俩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可以随时来查户口,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的很委屈,很丧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儿子用汉语拼音写信. B.期间,儿子和我“顶嘴”. C.儿子和我们的一次家庭“分歧”. D.我和儿子之间的关系.

15、对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是我们非常为难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 B.这个同学在北京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 C.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 D.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的社会环境.

16、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总领下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上文 D.解释文章的主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小题,每题2分,共8分)

1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求则非帮也与 B.令将军与臣有郄 C.弊在赂秦 D.当与秦相较 18、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刑人如恐不胜.------对人用刑好像唯恐不够 B.吾与点也.------我赞成曾点啊.

C.摄乎大国之间.-------威慑几个大国中间.

D.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 19、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B.《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出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

免重蹈覆辙.

D.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 2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虞美人》一词用江水比喻愁多,用东逝之水比喻愁源源不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B.《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怀古抒情,写自己壮心消磨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C.《师说》的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鸿门宴》一文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50分

四、古代诗文默写(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21、《虞美人》最后两句是 、

2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与何人说.

23、想当年,------------------,--------------------------.

24、故国神游,--------------------,------------------------.

25、是故无贵无贱,-------------------,-------------------,师之所存也. 五、综合实践运用.(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学习《雷雨》节选之后,为了加强学生对剧中人物了解和认识,语文老师让高二1班班委会挑选几个有表演能力的学生准备排演《雷雨》节选的一场戏.演员确定后,定于某月某日在系阶梯教室排练.

26、请你以高二1班班委会名义向参加排练的演员出一份通知.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6分)

27、在班级交流会上,李明向全班同学介绍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请为李明同学写一篇介绍词,80字左右.(4分).

六.写作(3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他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 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50字左右.

付;参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1.D 2.A 3.C 4.C 5.C 6C 二.阅读理解

7.B 8.D 9.C 10.B 11.C 12.C 13.C 14.B 15.D 16.B 三.古诗文阅读

17.C 18.C 19.B 20.C 四.古诗文默写

2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2.今宵酒醒何处,便纵有千种风情 2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4.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 25.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五.综合实践运用 略 六.写作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