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医院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作者:李磊,徐南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5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逐渐应用到医院建设中,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融入到医院信息管理中,推动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健康大数据的建立。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互联网+”模式下医院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互联网+” 医院信息化 管理
一、“互联网+”的内涵评价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国家发展大计,为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医院管理体系,需要有效建立全面、健康的医院信息化网络平台。“ 互联网+”模式,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信息化新态势,同时也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创新性、包容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其商业化模式十分丰富。在2015 年3 月,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三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因此,“互联网+”模式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此外,“互联网+”整合了传统经济特点和信息创新技术的发展模式,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目前,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互联网+”已经应用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来,融合多种管理手段获得信息索引和信息提取。 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架构,如图1 所示:
二、“互联网+”模式下医院信息化建设
2.1 医院门诊挂号信息化系统
“互联网+”背景下,门诊挂号依靠PC 端、手机端以及智能电子设备进行挂号,这是患者进行就诊和诊断治疗的前提和步骤,该管理的作用可以为主治医师了解患者个人信息、疾病监测情况等,为患者提高诊前服务质量和效率。
2.2 医院诊断治疗信息化系统
医院诊断治疗信息化系统,其主要流程是患者进行网络挂号,按照预约号码由主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发展情况,然后医生根据患者的描述进行诊断、拿药以及各种辅助性的检查鉴别,同时,检查的信息会以电子档案形式,保存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方面患者查看自己的病情,同时也方便下一阶段的诊断治疗与管理。
2.3 住院信息化管理系统
该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对医院病房数据、患者人数、床位数量以及设备使用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在病房中安装传感器、一键呼叫系统等,实时接收患者需求信息,方便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查房诊断。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创新策略
3.1 健全管理体系
优化“互联网+”背景下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其中需要层面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要对医院患者管理以及信息化网络监督管理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动医院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改造升级,推动医院信息化网络建设变革;另外,必须加强监管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建设。
3.2 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共享管理
医院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将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过去医疗数据提取的经验和现有数据价值进行整合,广泛应用在数据收集和信息化管理上,当前,互联网为医院数据共享管理提供了契机,因此,要建立多个领域信息的共享和交互体验,实现各科室、子属医院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
3.3 提高智能硬件的精确度
“互联网+”背景下进一步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强化医患之间关系。其中,智能硬件诊断设备(例如:CT 机、彩超设备等)的精确性提升,可以让检测数据更加准确,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让患者的病情得到实时调整和被告知,因此,提高智能硬件精确度,可以为医院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服务。
结论: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医院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医疗改革的新方向,医院也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一定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确保各个环节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然后对其精确分析,同时,还要做好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推动医院尽快改革,只有这样,“互联网+”背景下医院信息化管理才能更好发展,更好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