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浅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浅论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94・-—— 医学教育探索2008年第7卷第3期(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 2008Vo1.7 No.3) .・卫生事业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浅论 徐青松,沈春明 (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16) [摘要]及时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目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制度虽然在制度建 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不少“软性”的制约因素,尤其是部门主观意识上的欠缺,严重影响信息公开制度的运行。 应该建立完善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促使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相关信息。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569(2008)03—0294—03 On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XU Qing-song,SHEN Chun-ming (School of Management,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Abstract] In the ev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information publicity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Currently。China’S information publicity system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has achieved a certain success in the building of legal system;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constraints,in particular the lack of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government officials,seriously aff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Therefore,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information publicity,the driving mechanism should be standardized and specified. 【Key words]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Information pub1icity;Driving mechanism 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制度从2003年SARS 疫情发生后逐步开始建立,迄今已经有4年多时间,虽然不少 法律法规都对此作了专门的规定,但现实情况仍然不尽如人 意。特别是当《信息公开条例》刚刚在2007年4月公布,5 月在山东临沂就发生了“手足口病”事件。这让公众认识到,要 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规范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 政议政,行使所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知情权写进了。我国虽 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知情权,但知情权的理念与精神在宪 法中有明显体现。我国现行《》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 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 务。”这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人民产生,受人民的 此,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有其必要性和重 要性 1.1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需要 通常来说,知情权被视为现代法制社会中公民理应享有的 一监督和控制。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人民的委托行 使国家权力,有义务随时向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当然也 包括在政务工作中采集到的信息。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作用 1.2.1有利于防止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在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刚刚爆发的时候,往往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最大的时 项基本权利,以及保护公民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知情 权也是社会民主的基石,要求必须做到行政公开,这不仅 是义不容辞的法定职责,也是对公民平等权利、民主参与 的法律保障[1】。知情权和信息公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候。如果和主流媒体对于事件的发生不作出及时的反应, 那么,各式流言就会成为官方新闻的替代品,进入非正式的传 播渠道,从而导致谣言四起,产生巨大的公众恐慌,造成人心不 稳、社会动荡。但这时只要及时发布具有说服力的权威信息,让 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谣言就会被迅 速弱化,社会秩序渐趋稳定。 只有充分的信息公开,公民才能真正地实现知情权。公民 拥有了知情权,才能有效地监督,防止,才能真正地参 【收稿日期12007—11-30 【作者简介】徐青松,男,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卫生法学与卫生事业管 理。 1.2.2有利于控制疾病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别是 像SARS或者禽流感这种还没有有效疫苗和有效药物、而且传 染性很强的病毒,公众主动预防远比治疗更为重要。只有定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学教育探索2008年第7卷第3期(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 2008.Vo1.7 No.3) 通报信息,积极宣传科普知识,让公众具备充分的风险意识和 基本的医学常识,从而采取合理措施加以规避,才会避免导致 大量的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大蔓延。 1.2.3有利于公众理解、支持和配合工作 为了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采取迅速有效的应急 性措施,如隔离、征收征用或者停工、停业、停课等。如果公众没 有得到正确的信息,他们就不会理解相关的必要性, 其次,受几千年来“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传统官僚思 想和长期以来形成的“重保密、轻公开”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政 府事务大多暗箱操作、秘密运行,很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政务信息根本不会向公众公开。②由于害怕事件公开后, 会被追究行政责任,因此尽量掩盖事件,争取大事化小、小 事化了。③没有认识到向公众公开有关信息的重要性,认为处 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部门的事情,与公众无关。同 时怀疑公众的智慧和承受力,认为公众的教育水平和判断能力 都不适宜面对和承担事件的。临沂有关部门提出之所以不 对行为就缺乏理性的认可,甚至会产生对抗情绪和行为。 发布真实的信息则可以使公众对行为有一个合理预期,易 于理解的良苦用心 。 2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 实践 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制度是从2003年“非 典”以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相关的法律规定见于各种法律、法 规和规章。 2007年4月《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发布。条例的发布对 规范和推动我国信息公开具有重要作用。条例规定,行政 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或者需要社会 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应当主动公开。突发公共事 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则被确定为重点公开的政 府信息。这就表明,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是部门 的义务和责任。此前,早在2003年5月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更是明确指出: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 突发事件的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国家突发公 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它不但 规定了信息发布的内容,同时还规定了信息发布的形式,主要 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 闻发布会等。 此外,全国多个省市都建立了地方的信息发布制度。2007 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 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信息公开也作了重要的规定。就此, 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制度基本建立,这表明我国在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的“硬性”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 成就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我国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的因素很 多,除了相关法律制度需要继续完善和细化之外,有关部门对 信息发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是很大 的一个问题。这是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最主要的 “软性”因素。主要表现为:①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 部门缺少知情权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义务发布相关信息, 也没有意识到公众有权利获得相关信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 原因在于:首先,我国和法律中没有对知情权的明确规定。 发布相关信息,理由就是“害怕引起社会恐慌”,对群众表示不 信任l引。 4建议 为了促使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相关信息,有必要建立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对于部门 来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内生性 动力机制和外生性动力机制两个方面。 4.1内生性动力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做到积极主动公开有关信息。只有政 府部门的认识提高了,才能把公开信息变成自觉的行动。 要强化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意识,树立现代行政公开理 念。一是要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破除“官本 位”意识,树立“民本位”思想,强化以民为本、以客为尊。二是要 破除恩赐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必须认识到透明不是一种 恩赐,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 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三是要相信民众的智慧和承受力。经 过改革开放的荡涤,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我们的公众基本脱 离了那种传统依附意识,而培育出一种现代的具有自主意识的 个体人格,他们完全有能力面对。一个以公共服务为基本 理念的,必须对公众充满信任和保持敬畏。 要认识到及时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重要性 2003年我国防治“非典”的历程和全部事实,以及其后处理几起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都充分说明了:信息公开有利 于凝聚人心、控制疫情、稳定社会;反之,封锁信息必然会延误 时机,导致疫情蔓延、人心恐慌和社会不稳,使的国际形象 受到严重损害。 要认识到掩盖事实不但于事无补,而且根本不可行。 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曾经公开指出,一些地方 依然相信,90%“不好的事情”都能够隐瞒,而“倒霉地”被捅出去 的只有10%。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在信息传播手段迅捷而多样 化的时代,有关若还是自以为能够封锁信息,那就会显得 很天真 。因此,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坦率地告知相关信息,有助 于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公信力。 4.2外生性动力机制 这是促使部门公开信息的外在动力,主要包括法律制 度的规定、公众知情权意识的提高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96・-—— 医学教育探索2008年第7卷第3期(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 2008.Vo1.7 No.3) 4.2.1法律制度规定要求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条例》的发 布突发事件作了性规定,为此引发了广泛关注。虽然最后 布,让信息公开最终依靠法律规制成为不可推卸的义务。 删除了该项规定,但由此可以看出,如何看待新闻自由,如何看 《行政信息公开条例》对此有三方面的规定。一是配套制度方 待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当中的作用,部门还缺乏清楚的认 面,《条例》要求应当准备信息目录和公开办事指南,指定 识。因此,为了从制度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不让系统垄断 专门人员负责,提供查阅条件,在时限内答复,建立违法责任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新闻立法应该尽快摆上议事日程,使 究制度等。二是《条例》规定了信息公开的年度报告制度, 新闻媒体成为信息公开的一股重要推动力量【句。 要求部门必须发布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开本部门执行信息 内生性动力机制使卫生行政部门愿意公开突发公共卫生 公开规定的实施情况,这是信息公开最重要的法律动力机 事件信息,外生性动力机制则使其不得不公开有关信息,这样 制。三是救济途径的法律制度安排。《条例》提供了行政复议、行 双管齐下,可以极大推动以及卫生部门公开信息的步伐。 政诉讼等法定救济途径,以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机关依 法公开信息【5】。 参考文献: 4.2.2公众知情权意识提高,推动信息公开法律能否有效地 纠正神秘行政的习惯,继而深刻地改变公众的政治生活, [1】林酷.公民基本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不仅仅有赖于行政机关恪守法律的自觉,更有赖于公众对自身 社,2006:323—325. 知情权的积极维护以及更多政治参与的热情。因此。公众应该 [2]曹丽萍.从“非典”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J】.中国公共 提高自己的知情权意识,充分用好、用活法律赋予的权利,依照 卫生,2003,19(7):1-2. 法律规定主动申请要求及卫生行政部门公开突发事件信 [3】杨涛.临沂事件考验信息公开能力[EB/OL].http:// 息。 news.sina.com.cn/c/pl/2007—05-14/014612980578.shtml,2007- 4.2.3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可以防止信息垄断新闻媒体作 10—05. 为人民监督公共权力的主要方式可以有效地约束。新闻自 [4】联合早报社.中国信息公开需要制度化[EB/OL].http://www. 由是公众知情权的最好保障。在新闻自由竞争的状态下,在市 zaobao.com/yl/sl070718—501.html,2007-09-30. 场机制的作用下,部门将很难对公众有关信息实行垄断。 [5】杨敏.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J】.观察,2007,(6):1. 我们国家也强调新闻的监督作用,但是至今还没有一部规 [6】孙琳.关于我国新闻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J】_甘肃学院 范的新闻自由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曾经对新闻媒体发 学报,2006,(9):129—132. (上接第286页) 责任意识对建立合理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违背的正确归因和 [2】 Rousseau D M.New hire perceptions of their own and 积极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their employer's obligations:A social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第二,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管理。通过建立完整、规范的用 [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0,(1 1):389--400. 人企业数据库和毕业生数据库,对就业选择中的重要信息进行 【3】陈加州,凌文栓,方俐洛.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J】. 规范描述,为双方选择提供充分的信息。同时,要努力为用 心理学报,2003,35(3):404—410、 人单位和毕业生诚信就业、促进企业采用科学的选人方法营造 [4]Tumley W H,Feldman D C.A discrepancy modal of 良好的制度环境。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s[J].Human Resource Manage— 第三,心理契约理论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 ment Review,1999,9(3):367—385. 通过加强心理契约管理改善就业质量。但是学校在就业指导工 [5】Larwood L,Wright T A,Desrochers S,et a1.Extending la— 作中要注意到:不要强调技巧,而要强调实力。学生自身所具备 tent role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ories to predict intent to 的能力、素质和精神品质,是长期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养成的, turnover and politics in business organizations[J】.Group&Or- 也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基础。 ganization Management,1998,23(2):100-123. [61李素娟.浅谈毕业生违约中的心理契约问题【J】.职业技术, 参考文献: 2004,(5):24—25. [7】段从清,杨国锐.从科层制到扁平化——再论企业组织变革 【l】盛宏寿.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心理契约管理[J].华东经济管 下心理契约的重建fJ1_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6):68—69. 理,2005,19(8):114—1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